一种景观式模块化自复氧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326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式模块化自复氧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景观式模块化自复氧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受污染水体的治理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关注。

在受污染地表水的处理领域,目前常用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和生态法两大类。生物法利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吸收降解等作用修复水体,修复过程自然、原位,但是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态法主要采取塘、人工湿地、岸边带水生植被恢复、水生生物系统恢复剂河道保护等,但单位面积净化能力弱,处理规模受水面占用等因素限制等。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污染地表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传统的河道曝气技术处理效果好、见效快,但需投入较多设备,且动力消耗大运行成本高,在我国应用较少。水中种植水生植物或建人工湿地,都会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使用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且存在湿地淤培、有机质去除率不高等问题。

同时,对于有休闲娱乐生活需求的市区、居民集聚地等河道及湖泊的治理则需要满足景观及功能两大特性,在提高水质的同时,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的景观式模块化自复氧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景观式模块化自复氧水处理装置,包括景观外壳,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景观外壳的底部固定设置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上方叠加设置若干个模块化自复氧箱体,且位于最顶端的模块化自复氧箱体固定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进水泵,所述沉淀池中固定设置景观喷泉潜水泵,所述景观喷泉潜水泵固定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景观外壳外部的瀑布区域连通,并形成景观瀑布。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化自复氧箱体包括箱体、模块化设备进水口、模块化设备出水口、特种虹吸器、填料和布水廊道,所述箱体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模块化设备进水口和模块化设备出水口,且上下设置的模块化设备进水口和模块化设备出水口交错通过特种虹吸器连通,所述箱体内设有填料和布水廊道,所述模块化设备进水口和模块化设备出水口通过布水廊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特种虹吸器由扁型弯管材料铸造成,其材质为PVC、碳钢和不锈钢。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廊道由穿孔的不锈钢板或PVC板折叠或焊接成的,是可承托填料、可均匀布水的穿孔板。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可采用悬浮调料或砂石滤料。

进一步的,所述景观外壳可采用假山式、宝塔式或瀑布式,所述景观外壳上种植景观花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景观式模块化自复氧水处理装置,节能优势明显,相对于传统鼓风曝气充氧方式,景观式模块化自复氧水处理装置采用间歇式大气自复氧方式,取消了鼓风曝气能耗,大大减少了水处理能耗;

(2)投资费用少,精简掉了鼓风曝气设备,建设设备投资;

(3)设备污染负荷高,且设备为立体纵向,同等污水处理前提下,减少了占地面积;

(4)运行维护简单,工艺简单,设备自动化运行,运行维护都较简单;

(5)克服传统生态床易堵塞问题,自复氧设备采用布水廊道和大流量虹吸出水方式,流速较快,不易造成填料堵塞现象,另外溶解氧的增加,有机物质降解深度增加,也会降低有机淤堵;

(6)景观式模块化自复氧水处理装置采用景观式设计,既可以高效处理废水,又可以点缀景观,在提高水质的同时,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块化自复氧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块化自复氧箱体的侧视图。

图中:1景观外壳、2沉淀池、3模块化自复氧箱体、31箱体、32模块化设备进水口、 33模块化设备出水口、34特种虹吸器、35填料、36布水廊道、4进水管、5进水泵、6景观喷泉潜水泵、7出水管、8景观瀑布、9景观花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景观式模块化自复氧水处理装置,包括景观外壳1,景观外壳1的底部固定设置沉淀池2,沉淀池2的上方叠加设置若干个模块化自复氧箱体3,且位于最顶端的模块化自复氧箱体3固定连接进水管4,进水管4固定连接进水泵5,沉淀池2中固定设置景观喷泉潜水泵6,景观喷泉潜水泵6固定连接出水管7,出水管7与景观外壳外部的瀑布区域连通,并形成景观瀑布8。景观喷泉潜水泵6通过出水管7将沉淀池2中的水提升至瀑布源头处,形成景观瀑布8。

如图2-3所示,模块化自复氧箱体3包括箱体31、模块化设备进水口32、模块化设备出水口33、特种虹吸器34、填料35和布水廊道36,箱体31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模块化设备进水口32和模块化设备出水口33,且上下设置的模块化设备进水口32和模块化设备出水口33交错通过特种虹吸器34连通,箱体31内设有填料35和布水廊道36,模块化设备进水口32和模块化设备出水口33通过布水廊道36连通。

特种虹吸器34由扁型弯管材料铸造成,其材质为PVC、碳钢和不锈钢。而宽度大、层高低的扁型大流量虹吸器,其特点在于易形成虹吸且虹吸流量较大。

布水廊道36由穿孔的不锈钢板或PVC板折叠或焊接成的,是可承托填料、可均匀布水的穿孔板,在填料区辟出了走水的布水廊道,便于水流通过,可有效克服传统生态床易堵塞问题。

填料35可采用悬浮调料或砂石滤料。提高填料的多样性。

如图1所示,景观外壳1可采用假山式、宝塔式或瀑布式,景观外壳1上可种植景观花草9。样式多种多样,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原水经进水泵5及进水管4提升至顶部的模块化自复氧箱体3中,经进入模块自复氧设备进水口32,后经过布水廊道36均匀布水,水体从下往上逐步漫过填料,经微生物反应,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随着水量逐步上升,水体流入模块自复氧设备出水口33,直到达到特种虹吸器34出水高度,形成大流量虹吸,水体快速被虹吸输送到下一模块化自复氧箱体3 中,填料暴露于空气中,进行大气自复氧过程,完成一个复氧过程。水体根据设计需要,逐步、逐层反应,直到达到设计要求后进入沉淀池2进行泥水分离,后达标排放,可作为景观瀑布及其他形式使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