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入‑抽提井式土壤原位淋洗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9952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入‑抽提井式土壤原位淋洗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入-抽提井式土壤原位淋洗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土壤淋洗技术,是利用水或其他淋洗剂,通过螯合、萃取等作用,分离污染土壤组分或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转移至液相,再对含污染物的淋洗液进行处理的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处理重金属、放射性核素、氰化物,以及半挥发性和难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目前土壤淋洗多采用异位处理方式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目前土壤原位淋洗技术受水文地质影响应用较少,旨在提供一种注入-抽提井式土壤原位淋洗修复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入-抽提井式土壤原位淋洗修复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地面层、污染土壤层区域、地下水层、不透水层、注射井、抽提井、监测井、淋洗剂注入系统和污水抽提处理系统;所述淋洗剂注入系统及污水抽提处理系统位于地面层上,所述抽提井位于污染土壤层区域中央,所述抽提井依次穿过地面层、污染土壤层区域、地下水层后直至不透水层,所述抽提井通过管道与污水抽提处理系统连接;所述注射井位于污染土壤层区域径向周侧,所述注射井穿过地面层后直到污染土壤层区域底面处;所述监测井位于注射井外围,所述监测井穿过地面层后直到地下水层;所述监测井位于地下水层地下水流向的上游方向上和下游方向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淋洗剂注入系统包括淋洗剂注入装置、循环泵,所述淋洗剂注入装置、循环泵、注射井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注射井与淋洗剂注入系统连接,通过注入淋洗剂或水进行原位淋洗施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污水抽提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装置、循环泵,所述抽提井、循环泵、污水处理装置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抽提井与污水抽提处理系统连接,将含污染物的土壤淋出液抽提并处理排放,从而达到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的目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注射井注入淋洗剂,抽提井抽出含污染物的淋洗液,达到去除土壤污染物的目的;同时,采用原位施工方式进行,降低了工程量,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一种注入-抽提井式土壤原位淋洗修复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一种注入-抽提井式土壤原位淋洗修复系统中污染土壤层区域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2所示的一种注入-抽提井式土壤原位淋洗修复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地面层1、污染土壤层区域2、地下水层3、不透水层4、注射井5、抽提井6、监测井7、淋洗剂注入系统8和污水抽提处理系统9;淋洗剂注入系统8及污水抽提处理系统9位于地面层1上,抽提井6位于污染土壤层区域2中央,抽提井6依次穿过地面层1、污染土壤层区域2、地下水层3后直至不透水层4,抽提井6通过管道10与污水抽提处理系统9连接;注射井5位于污染土壤层区域2径向周侧,注射井5穿过地面层1后直到污染土壤层区域2底面处;监测井7位于注射井5外围,监测井7穿过地面层1后直到地下水层3;监测井7位于地下水层3地下水流向的上游方向上和下游方向上;淋洗剂注入系统8包括淋洗剂注入装置11、循环泵12,淋洗剂注入装置11、循环泵12、注射井5依次通过管道10连接;污水抽提处理系统9包括污水处理装置13、循环泵12,抽提井6、循环泵12、污水处理装置13依次通过管道10连接。

抽提井位于污染土壤区域中央,抽提井深度应在土壤污染深度以下直至不透水层。抽提井与污水抽提处理系统连接,将含污染物的土壤淋出液抽提并处理排放,从而达到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的目的。

注射井位于污染土壤区域边际,注射井深度于土壤污染深度基本一致。注射井与淋洗剂注入系统连接,通过注入淋洗剂或水进行原位淋洗施工。

监测井位于注射井外围、场地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上游和下游方向上。用于监测修复施工对周边区域地下水影响,若发现淋洗导则污染物扩散影响地下水,则将监测井作为抽提井使用,控制污染扩散。

抽提井、注射井、监测井管径选择及间距需根据场地土壤渗透性、地下水赋存量、地下水水位及流向并结合抽提量及注射量设计确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注射井注入淋洗剂,抽提井抽出含污染物的淋洗液,达到去除土壤污染物的目的;同时,采用原位施工方式进行,降低了工程量,节约成本。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