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368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渗滤液中氨氮含量过高会引起水质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某些藻类过度繁殖,其它生物生长受到影响,从而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导致水质恶化并影响到其使用功能。

现有的渗滤液处理装置上,污水仅仅经过简单的栅格过滤后就直接进入膜系统进行净化处理。因此,现有的渗滤液处理装置存在以下缺陷:渗滤液中的离子进入膜系统后,在膜上产生沉淀,堵塞膜孔影响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通过在初滤装置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之间设置一个调酸装置,在净化处理前对渗滤液进行pH值调节,使其pH值保持在6.1-6.3之间,防止渗滤液中的离子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的膜上产生沉淀,堵塞膜孔影响膜的使用寿命。此外,渗滤液在酸性状态下,渗滤液中溶解的氨氮与酸反应生成氨盐,而膜对盐有很高的截流率,从而起到较好的去除氨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将渗滤液进行初滤的初滤装置、用于将调节初滤后渗滤液的pH值的调酸装置、用于进行净化处理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以及用于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提供氧气的曝气机;所述初滤装置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调酸装置的输入口连通;所述调酸装置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的输入口连通;所述曝气机通过管道连接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的底部;所述调酸装置包括罐体、回流管、加酸管;所述回流管包括水平设置在罐体下部的进水管、垂直设置在罐体中心的出水管以及连接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引流管;该引流管设置在罐体的外部;所述进水管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出水管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多组辐射状的喷管组件;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

进一步地,所述喷管组件为3-8组;每组喷管组件的间隔距离为20-30cm。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管径大于出水管的管径。

进一步地,所述初滤装置内设有多组栅格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分为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由两层穿孔板分隔开;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填充聚丙烯悬浮填料;所述缺氧区的前端底部设有潜流泵;所述好氧区的后端底部安装有曝气头;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均设有一块导流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初滤装置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之间设置一个调酸装置,在净化处理前对渗滤液进行pH值调节,使其pH值保持在6.1-6.3之间,防止渗滤液中的离子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的膜上产生沉淀,堵塞膜孔影响膜的使用寿命。此外,渗滤液在酸性状态下,渗滤液中溶解的氨氮与酸反应生成氨盐,而膜对盐有很高的截流率,从而起到较好的去除氨氮的效果。

此外,本申请的调酸装置内设置回流管,回流泵通过抽取罐体内的渗滤液进入进水管,然后通过引流管进入出水管,并从不同高度设置辐射状的喷管组件喷出,从而产生较大范围的循环水流,使加酸管加入的调节剂能够均匀分布在渗滤液中,从而确保进入膜系统的pH值满足膜的要求,确保了整个装置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初滤装置;2、调酸装置;21、罐体;22、回流管;221、进水管; 222、出水管;223、引流管;23、加酸管;24、回流泵;3、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31、缺氧区;32、好氧区;33、穿孔板;34、潜流泵;35、曝气头;36、导流板;4、曝气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将渗滤液进行初滤的初滤装置1、用于将调节初滤后渗滤液的pH值的调酸装置2、用于进行净化处理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3以及用于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提供氧气的曝气机4;所述初滤装置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调酸装置的输入口连通;所述调酸装置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的输入口连通;所述曝气机通过管道连接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的底部。

所述调酸装置2包括罐体21、回流管22、加酸管23;所述回流管包括水平设置在罐体下部的进水管221、垂直设置在罐体中心的出水管222以及连接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引流管223;该引流管设置在罐体的外部;所述进水管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出水管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多组辐射状的喷管组件;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24。

作为本申请优选方案,所述喷管组件为3-8组;每组喷管组件的间隔距离为20-30cm。

作为本申请优选方案,所述进水管的管径大于出水管的管径。

作为本申请优选方案,所述初滤装置内设有多组栅格组件。

作为本申请优选方案,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3分为缺氧区31和好氧区32,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由两层穿孔板33分隔开;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填充聚丙烯悬浮填料;所述缺氧区的前端底部设有潜流泵34;所述好氧区的后端底部安装有曝气头35,曝气头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机连接;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均设有一块导流板36。

通过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内部结构的改进,在潜流泵的推动作用下,缺氧区内形成顺时针水力环流;在好氧区后端底部安装曝气头,中间设置导流板,在曝气的作用下,好氧区内形成逆时针水力环流。在两区对向环流带动下,混合液从好氧区内循环回流到缺氧区,高效去除有机物的同时,实现营养元素N的硝化反硝化脱除。即实现反应器内硝化液从好氧区到缺氧区的内循环流动,减少了外部回流带来的动力消耗,简化了系统流程,同时,利用微生物在悬浮填料上的固着生长,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固体停留时间的分离,保证了硝化细菌的停留增殖,缩短了水力停留时间,提高了反应器处理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