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氨氮低COD废水的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3674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多级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具体为一种高氨氮低COD废水的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年水量只有2710m3,约为世界人均年水量的1/4,人均水资源不足。在全国600多个建制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130多个严重缺水。再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节水型社会,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造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是用水效率低下和污水排放量大。我国工业用水的取水量占全国取水量的20%以上,全国污废水排放总量约620亿m3,其中工业废水约占66%。统计表明,我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 ~ 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而发达国家已达85%,这也显示出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下。

U-GAS煤气化废水是使用U-GAS气化技术煤制煤气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水质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废水中煤尘、盐分及正磷、总磷含量较高,并含有少量油类、氰化物和大量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其特点为高氨氮低COD,属较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对煤气化废水的处理及回收利用,单纯靠物理,物理化学,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难以达到目的,往往需要通过由几种方法组成的处理系统,才能达到回收利用要求的程度。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效处理,且对环境污染较小的U-GAS煤气化废水处理系统,挖掘工业废水处理再利用的潜力,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将工业废水作为新的水资源予以开发,已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U-GAS煤气化过程产生的废水,能够将高氨氮、低COD煤气废水处理至满足国标要求排放,并达到循环利用条件的煤气化废水处理综合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氨氮低COD废水的综合利用系统,包括与煤气化装置工艺污水来水管 1连接的隔油沉淀池 2,隔油沉淀池 2通过管道连接混凝气浮池 3;混凝气浮池 3通过管道连接综合调节池 6,综合调节池 6通过管道连接序批式IMC生物反应器7,序批式IMC生物反应器7通过管道连接絮凝沉淀池 10,絮凝沉淀池 10通过管道连接臭氧接触及缓冲池 13,臭氧接触及缓冲池 13通过管道连接BAF曝气生物滤池 15,BAF曝气生物滤池 15通过管道连接回用水槽 16,回用水槽 16通过管道连接多介质过滤器18,多介质过滤器18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水系统19;

所述的混凝气浮池 3上设置有聚合氯化铝投加管 4和聚丙烯酰胺投加管 5;

所述的序批式IMC生物反应器7上设置有甲醇投加管 8和碱液投加管 9;

所述的絮凝沉淀池 10上设置有聚合氯化铝投加管 11和聚丙烯酰胺投加管 12;

所述的臭氧接触及缓冲池 13同时连接有臭氧发生器 14。

所述的回用水槽 16同时连接有次氯酸钠投加管17。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各种物化处理单元有机组合,能够将U-GAS煤气化工艺产出的高氨氮、低COD废水处理后排放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类污染物的一级标准,并进行综合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降低用水成本,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且社会、环保效益显著,技术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中为:煤气化装置工艺污水来水管 1、隔油沉淀池 2、混凝气浮池 3、聚合氯化铝投加管 4、聚丙烯酰胺投加管 5、综合调节池 6、序批式IMC生物反应器7、甲醇投加管 8、碱液投加管 9、絮凝沉淀池 10、聚合氯化铝投加管 11、聚丙烯酰胺投加管 12、臭氧接触及缓冲池 13、臭氧发生器 14、BAF曝气生物滤池 15、回用水槽 16、次氯酸钠投加管17、多介质过滤器18、循环水系统1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高氨氮低COD废水的综合利用系统,包括与煤气化装置工艺污水来水管 1连接的隔油沉淀池 2,隔油沉淀池 2通过管道连接混凝气浮池 3;混凝气浮池 3通过管道连接综合调节池 6,综合调节池 6通过管道连接序批式IMC生物反应器7,序批式IMC生物反应器7通过管道连接絮凝沉淀池 10,絮凝沉淀池 10通过管道连接臭氧接触及缓冲池 13,臭氧接触及缓冲池 13通过管道连接BAF曝气生物滤池 15,BAF曝气生物滤池 15通过管道连接回用水槽 16,回用水槽 16通过管道连接多介质过滤器18,多介质过滤器18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水系统19;

所述的混凝气浮池 3上设置有聚合氯化铝投加管 4和聚丙烯酰胺投加管 5;

所述的序批式IMC生物反应器7上设置有甲醇投加管 8和碱液投加管 9;

所述的絮凝沉淀池 10上设置有聚合氯化铝投加管 11和聚丙烯酰胺投加管 12;

所述的臭氧接触及缓冲池 13同时连接有臭氧发生器 14。

所述的回用水槽 16同时连接有次氯酸钠投加管17。

实施例 1

一种高氨氮低COD废水的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如下工序:煤气废水混凝气浮工序、IMC生化处理工序、臭氧接触工序、BAF曝气生化处理工序。

所述的煤气废水混凝气浮工序为:来自U-GAS气化工艺的工艺废水是高氨氮、低COD废水,并含有大量煤尘和少量油类、氰化物的污水,首先进入隔油池沉淀池经初次沉淀后,进入混凝气浮工序。混凝气浮的主要作用是在工艺废水中添加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通过搅拌、曝气等手段使工艺废水中的煤尘和油类物质凝聚在一起,并经气浮作用进行去除,从而减轻废水中的煤尘和油类物质对后续生化处理工序的运行造成影响。

所述的IMC生化处理工序为:工艺废水经混凝气浮后通过调节池将工艺废水PH和水温调整至要求范围后,工艺废水进入主体处理工序——序批式污水处理IMC生化反应器。污水在其间通过好氧、缺氧交替作用,最大限度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该方法将进水、曝气、搅拌、沉淀、排水等工序集中同一反应池中,周期性运作完成对工艺废水的预处理。

所述的臭氧接触工序为:工艺废水经序批式污水处理IMC生化反应器处理后,进入絮凝沉淀池实现固液分离后,出水进入臭氧接触工序。臭氧接触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臭氧的氧化作用将工艺废水中大分子长链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短链有机物,改善工艺废水可生化性,并具有臭氧杀菌作用,去除废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以防止废水回用中所产生的细菌、微生物滋生引起的设备腐蚀、损坏。臭氧接触工序对有机物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但主要作用是改善工艺废水的可生化性和去除工艺废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以此提高后续BAF曝气生化处理工序处理效果。

所述BAF曝气生化处理工序为:工艺废水经臭氧接触后,由泵提升至BAF曝气生物滤池。在BAF曝气生物滤池内,工艺废水通过反应器内重复曝气操作,利用池内的生物膜在与工艺废水不断接触的过程中,一方面吸附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另一方面截留污水中悬浮物,完成对工艺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脱氮除磷过程,实现工艺废水的最终综合利用。

本实用新型将各种物化处理单元有机组合,能够将U-GAS煤气化工艺产出的高氨氮、低COD废水处理后排放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类污染物的一级标准,并进行综合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降低用水成本,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且社会、环保效益显著,技术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通过该系统可保证U-GAS煤气化工艺污水的达标排放和进一步循环利用提供良好条件,其涉及到以下几个单元:1、IMC( 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通过单个反应池里重复曝气,停气搅拌,沉淀和排放操作,利用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完成分解有机物(BOD) 和脱氨氮(NH3-N) 的过程,具有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的特点、耐冲击、脱磷脱氮效果好,特别适合处理工业污水;2、碟式射流曝气器,适合于间歇曝气,材质耐腐蚀、耐磨性较好,使用周期长、充氧率高;3、采用臭氧接触工艺,一方面利用臭氧对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提高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另一方面采用臭氧杀菌作用,去除废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以防止废水回用中所产生的细菌、微生物滋生引起的设备腐蚀、损坏;4、采用BAF曝气生物处理工艺,通过反应器内重复曝气操作,利用生物氧化和悬浮物截留两功能完成有机物分解和脱氮除磷的过程,具有操作简单、出水水质高等优点;5、采用多介质过滤器,降低悬浮物的含量。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选优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