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化黑水闪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9552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化黑水闪蒸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化黑水闪蒸系统。



背景技术:

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传统气化黑水闪蒸系统,其包括:除氧器100、闪蒸汽冷凝器200、闪蒸汽水冷器300、气液分离器400、洗涤塔给水泵500。在目前的湿法气化技术里面,由于除氧器100的操作压力较高,高压灰水与高压闪蒸气换热后,高压闪蒸气中仍会有大量水汽没被冷却下来,而这部水汽对于变换单元的汽提塔来说又太多,所以常需要在高压灰水换热器(闪蒸汽冷凝器200)后还串联着一个高闪气水冷器(闪蒸汽水冷器300),用循环水将高闪气中的过量水蒸气冷却下来,这样做会消耗大量的循环冷却水。而除氧器由于压力较高,将低温灰水以及冷凝液复热到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又往往需要补充一定量的低压蒸汽。而由于高闪气中含有大量从高温黑水闪蒸出来的CO2,NH3等组分,为了防止发生结晶堵塞管路,因此不会将未冷凝的高闪气直接作为除氧器热源而直接是将未冷凝的高闪气通往变换单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气化黑水闪蒸系统,其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化黑水闪蒸系统,其包括:除氧器(100)、闪蒸汽冷凝器(200)、闪蒸汽水冷器(300)、气液分离器(400)、洗涤塔给水泵(500),所述气液分离器(400)的高温凝液输出端通过减压装置(600)而接于闪蒸汽水冷器(300)的冷却介质输入端,所述闪蒸汽水冷器(300)的冷却介质输出端接于除氧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化黑水闪蒸系统利用减压后的高温凝液替代水冷器的循环冷却水,将减压后的高温凝液作为从高压灰水加热器出来的高闪气的冷却介质,减压后的高温凝液会在换热器中被加热,而高闪气会继续被冷却。经加热后的凝液继续通往除氧器作为除氧器热源。这样,即节省了大量循环冷却水,还节约了补给除氧器的低压蒸汽。也可避免除氧器中混入从高温黑水闪蒸出来的NH3,CO2等组分造成堵塞。此外还可减少换热器由于温差较大出现热膨胀而造成泄露。此法无需增减现有流程中的设备,原理简单,对于现有工厂进行节能增效改造有很直接经济与环保意义。

进一步,所述减压装置为减压阀。

从前文可知,本系统取消高闪气水冷器的冷却水和除氧器低压蒸汽既能够实现节能,也可带来较好的经济回报。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传统湿法气化系统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气化黑水闪蒸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化黑水闪蒸系统,其包括:除氧器100、闪蒸汽冷凝器200、闪蒸汽水冷器300、气液分离器400、洗涤塔给水泵500,闪蒸汽冷凝器200的输入端接闪蒸汽,而闪蒸汽冷凝器的输出端接闪蒸汽水冷器300,所述气液分离器400的高温凝液输出端通过减压装置600而接于闪蒸汽水冷器300的冷却介质输入端,所述闪蒸汽水冷器300的冷却介质输出端接于除氧器,除氧器连接有洗涤塔给水泵500,而气液分离器400的闪蒸汽去变换汽提塔。

饱和的高闪气凝液直接减压再通往除氧器回收对应的热量以及水。利用高闪凝液的高压节流效应,当饱和的高闪凝液(操作压力约8bara),经减压阀后降压到接近除氧器的压力(约2-3bara),在节流效应下,约160-170摄氏度的高温凝液会降温到约140摄氏度的汽shanz水混合物,本系统是利用减压后的高温凝液替代水冷器的循环冷却水,将减压后的高温凝液作为从高压灰水加热器出来的高闪气的冷却介质,减压后的高温凝液会在换热器中被加热,而高闪气会继续被冷却。经加热后的凝液继续通往除氧器作为除氧器热源。这样,即节省了大量循环冷却水,还节约了补给除氧器的低压蒸汽。也可避免除氧器中混入从高温黑水闪蒸出来的NH3,CO2等组分造成堵塞。此外还可减少换热器由于温差较大出现热膨胀而造成泄露。此法无需增减现有流程中的设备,原理简单,对于现有工厂进行节能增效改造有很直接经济与环保意义。进一步,所述减压装置为减压阀。作为一种改进,在减压阀的输入端设置有缓冲装置,例如S形缓冲管道。并且,还可以将S形缓冲管道设置可开启的检修堵头,在需要的情况下,打开检修堵头而进行S形缓冲管道的维护作业,检修堵头例如可以是带螺纹头的封堵件,而在S形缓冲管道设置内螺纹孔即可对应实现安装。

采用本系统后,按照以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为例,高闪气水冷器不需要冷却水,可节约循环冷却用水600吨/小时以上,节约低压蒸汽10吨/小时以上。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