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0329发布日期:2018-06-19 21:5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染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污水和污泥的产生及其数量在不断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市政污水和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9000万吨,而且年增长率大于10%。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和污泥都没有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其中,污泥含有的大量污染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氮磷、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盐分,给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污泥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污泥池、第一泵浦、电解调节桶、第二泵浦、电絮凝装置和压滤机;

所述污泥池通过所述第一泵浦与所述调节桶连接,用于存储待处理的污泥,并通过所述第一泵浦将所述待处理的污泥输入到所述电解调节桶中;

所述电解调节桶通过所述第二泵浦与所述电絮凝装置连接,用于向所述待处理的污泥中加入氯离子电解质,并通过所述第二泵浦将所述电解调节桶中的待处理的污泥泵入到所述电絮凝装置中;

所述电絮凝装置所述电絮凝装置内置有对泵入的污泥进行电解的铁或铝阴阳电极和将污泥输入所述压滤机的出口;

所述压滤机,用于对电解后的污泥进行过滤,得到固体的污泥和滤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处理系统,一方面,通过将待处理的污泥在电絮凝装置中进行电解可以利用阴阳极产生的氧化作用将待处理的污泥中絮凝物和胶体以及微生物的细胞壁打破,另一方面,电解产生的氢氧化物可以使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进而使待处理的污泥形成粒径较大的颗粒,便于压滤脱水,达到破膜、除菌以及絮凝压滤脱水的效果,很好的解决了污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染物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染物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污染物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污染物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污泥池101、第一泵浦102、电解调节桶103、第二泵浦104、电絮凝装置105和压滤机106。

污泥池101通过第一泵浦102与电解调节桶103连接,用于存储待处理的污泥,并通过第一泵浦102将该待处理的污泥输入到电解调节桶103中。

待处理污泥的含水率为90%~99%。污泥池可以为各种规格的存储缸体或槽体。优选地,污泥池带有搅拌或步气装置的槽体。

电解调节103桶通过第二泵浦104与电絮凝装置105连接,用于向该待处理的污泥中加入氯离子电解质,并通过第二泵浦104将电解后的污泥泵入到电絮凝装置105中。

具体地,电解质为氯化钠、氯化钾等含有氯离子的盐类溶液或酸类溶液。

电絮凝装置105所述电絮凝装置内置有对泵入的污泥进行电解的铁铝阴阳电极和将污泥输入压滤机106的出口。

压滤机106,用于对电解后的污泥进行过滤,得到固体的污泥和滤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处理系统,一方面,通过将待处理的污泥在电絮凝装置中进行电解可以利用阴阳极产生的氧化作用将待处理的污泥中絮凝物和胶体以及微生物的细胞壁打破,另一方面,电解产生的氢氧化物可以使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进而使待处理的污泥形成粒径较大的颗粒,便于压滤脱水,达到破膜、除菌以及絮凝压滤脱水的效果,很好的解决了污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污染物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污染物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污泥池201、第一泵浦202、电解调节桶203、第二泵浦204、电絮凝装置205、第三泵浦206、第四泵浦207和压滤调整缸208、压滤机209和中转缸2010,其中,电絮凝装置205包括:槽体215、电源225、阴阳电极235、部泥入口245、刮泥机构255、附缸265、曝气机构275、循环机构285和参数监测仪295。其中,

污泥池201通过第一泵浦202与电解调节桶203连接,用于存储待处理的污泥,并通过第一泵浦202将该待处理的污泥输入到电解调节桶203中。

待处理污泥的含水率为90%~99%。污泥池可以为各种规格的存储缸体或槽体。优选地,污泥池带有搅拌或步气装置的槽体。

电解调节203桶通过第二泵浦204与电絮凝装置205连接,用于向该待处理的污泥中加入氯离子电解质,并通过第二泵浦204将电解后的污泥泵入到电絮凝装置205中。

具体地,电解质为氯化钠、氯化钾等含有氯离子的盐类溶液或酸类溶液。

电絮凝装置205所述电絮凝装置内置有对泵入的污泥进行电解的铁或铝阴阳电极和将污泥输入压滤机206的出口。

压滤机209,用于对电解后的污泥进行过滤,得到固体的污泥和滤液。

具体地,压滤机209为隔膜压滤机、高压弹簧压滤机、高压阻塞压滤机、板框压滤机。

进一步地,电絮凝装置205包括:槽体215、电源225、阴阳电极235和部泥入口245,其中,电源225和阴阳电极235设置于槽体215内部。

槽体215为该污泥进行电解反应的容器。

部泥入口245设置于槽体215的外壁,为该待处理的污泥的入口。

优选地,部泥入口245的位置设置于槽体的底部,这样当待处理的污泥可以从底部位置进入到槽体215,不会影响正在电解的污泥的反应,从而保证反应的持续进行。

电源225与阴阳电极235连接,用于提供电流给阴阳电极235。

具体地,阴阳电极235,用于对该待处理的污泥进行电解。其中,阴阳电极235采用铁、铝或铁铝合金类的金属材料。在电解过程中,可以将电流密度设置为500~400A。电源225可以选用直流电源或脉冲电源。污泥在电化学反应的作用下产生其氧化物,由于氢氧化物带有电荷,可以将小分子的沉淀物聚集在一起,有利于沉淀。

进一步地,电絮凝装置205还包括:刮泥机构255和附缸265。

刮泥机构255设置于槽体215内壁,用于在电解反应的过程中产生气浮污泥后,将产生的气浮污泥刮入附缸265内。

附缸265设置于槽体215体一侧,为放置该气浮污泥的容器。

实际应用中,在电解反应发生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气浮污泥,当气浮污泥足够多时会使污泥溢出,从而影响反应的继续进行,利用刮泥机构将气浮污泥刮入到附缸中,可以保证反应的持续进行。进一步地,附缸的内壁设置一管道,可以将气浮污泥输送到系统外部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进一步地,电絮凝装置205还包括:曝气机构275。

曝气机构275,用于向进行电解反应的污泥通入氧气。

通入氧气后,可以加快电解反应的发生,另外,可以使电解后的物质进一步氧化,使其具有更好的氧化性和絮凝性。

进一步地,电絮凝装置205还包括:循环机构285。

循环机构285,用于将进行电解反应的污泥搅拌均匀。

采用循环机构285可以在反应过程中不断的搅拌污泥,从而使反应完全。

进一步地,电絮凝装置205还包括:参数监测仪295。

参数监测仪295,用于显示和控制阴阳电极235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并带有导极功能的高频电源或正负脉冲电源。

进一步地,污染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三泵浦206、第四泵浦207和压滤调整缸208。

压滤调整缸208通过第三泵浦206分别于与电絮凝装置205连接以及通过第四泵浦207与压滤机209连接,用于调整电解后的污泥粒径。

具体地,在压滤调整缸208中加入PAM,以进一步调整电解后污泥的粒径,使其具有更好的沉降性和脱水性,将处理后的污泥泵入到压滤机209后可以容易出去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水,以最大程度的将水分离。其中,PAM为聚丙烯酰胺,用作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泵浦、第二泵浦、第三泵浦和第四泵浦为螺杆泵、阻塞泵、离心泵、隔膜泵或转子泵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污染处理系统还包括:中转缸2010。

中转缸2010与压滤机209连接,用于盛放压滤后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处理系统,一方面,通过将待处理的污泥在电絮凝装置中进行电解可以利用阴阳极产生的氧化作用将待处理的污泥中絮凝物和胶体以及微生物的细胞壁打破,另一方面,电解产生的氢氧化物可以使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进而使待处理的污泥形成粒径较大的颗粒,便于压滤脱水,达到破膜、除菌以及絮凝压滤脱水的效果,很好的解决了污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质谱仪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