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1059发布日期:2018-06-12 22:1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由许多类别,相应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技术和工艺。按照污水来源,污水可以分为这四类。第一类:工业废水来自制造采矿和工业生产活动的污水,包括来自与工业或者商业储藏、加工的径流活渗沥液,以及其它不是生活污水的废水。第二类:生活污水来自住宅、写字楼、机关或相类似的污水;卫生污水;下水道污水,包括下水道系统中生活污水中混合的工业废水。第三类:商业污水来自商业设施而且某些成分超过生活污水的无毒、无害的污水。如餐饮污水。洗衣房污水、动物饲养污水,发廊产生的污水等。第四类:表面径流来自雨水、雪水、高速公路下水,来自城市和工业地区的水等等,表面径流没有渗进土壤,沿街道和陆地进入地下水。其中,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占比最大,而对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不及时、不全面、不彻底,另外也不能够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利用,大大浪费了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在粗滤池、精滤池、生物反应池和沉淀池,其中,所述粗滤池内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有多个滤网,且所述滤网的滤孔大小沿水流方向依次减小,粗滤池底部通过水泵与连接管与精滤池的顶部入口连接,所述精滤池中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粗滤层和精滤层,精滤池底部通过水泵与连接管与生物反应池的顶部入口连接,所述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多个膜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池顶部出口通过水泵与连接管与沉淀池的顶部入口连接,所述沉淀池侧壁设置有净水出口。

作为优选的,所述净水出口设置在沉淀池侧壁中心位置处。

作为优选的,所述粗滤层为石英砂滤层,精滤层为活性炭滤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滤网的滤孔大小在10mm-1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多级过滤设备相互协作配合,粗滤池完成对污水的初步的物理过滤,将污水中的物理杂质颗粒滤除,在通过精滤池的化学过滤,消除污水中的异味,软化水质,最后通过生物反应池完成对生物膜过滤,借助生物膜消除水中的杂菌微生物,完成过滤,该系统结合物理过滤、化学过滤与生物过滤,且过滤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保证水质的质量,达到高效的过滤效果,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粗滤池,2、精滤池,3、生物反应池,4、沉淀池,401、净水出口,5、滤网,6、水泵,7、连接管,8、连接管,9、精滤层,10、膜生物反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在粗滤池1、精滤池2、生物反应池3和沉淀池4,其中,所述粗滤池1内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有多个滤网5,且所述滤网5的滤孔大小沿水流方向依次减小,粗滤池1底部通过水泵6与连接管7与精滤池2的顶部入口连接,所述精滤池2中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粗滤层8和精滤层9,精滤池2底部通过水泵6与连接管7与生物反应池3的顶部入口连接,所述生物反应池3内设置有多个膜生物反应器10,生物反应池3顶部出口通过水泵6与连接管7与沉淀池4的顶部入口连接,所述沉淀池4侧壁设置有净水出口401。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优化或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出口401设置在沉淀池4侧壁中心位置处,过滤后的水在沉淀池4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能含有的杂志沉降底部,将净水出口401设置在中部位置以避免底部存在的杂志的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粗滤层8为石英砂滤层,精滤层9为活性炭滤层,粗滤层8完成物理过滤,细滤层9完成化学过滤,实现对水质的软化。。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的滤孔大小在10mm-1mm之间,实际使用中滤网的安装数量依据污水的浑浊程度而定,滤孔的大小也可针对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上述数值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多级过滤设备相互协作配合,粗滤池完成对污水的初步的物理过滤,将污水中的物理杂质颗粒滤除,在通过精滤池的化学过滤,消除污水中的异味,软化水质,最后通过生物反应池完成对生物膜过滤,借助生物膜消除水中的杂菌微生物,完成过滤,该系统结合物理过滤、化学过滤与生物过滤,且过滤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保证水质的质量,达到高效的过滤效果,结构简单实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描述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作出的些许更动或修饰均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