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9601发布日期:2018-07-20 19:51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磁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一些工业和民用的冷却水系统、空调系统、热交换系统、制冷系统、冷凝器、热水器、锅炉和水冷系统等的水处理管路,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水垢,水垢的结构致密而坚硬,牢固地吸附在换热机组的管路内壁,导致换热效率大幅度降低。同时,水垢还会给循环水中的微生物和生物粘泥的生长创造条件,引发菌藻滋生等问题,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传统的除垢方法有:化学酸洗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投药法和人工清洗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在处理过程中都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有的方法能除垢可不能防垢,有的方法只能防垢无法除垢,有的方法腐蚀管路设备,产生二次污染,有的方法运行成本太高、一次投资较大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水处理装置,该电磁水处理装置能够安全有效地快速对水进行除垢防垢处理,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占用空间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磁水处理装置,其中,包括:筒状主体、进水口、出水口、发射电极、电控装置,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的两端,所述发射电极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内部,所述电控装置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外部并与所述发射电极电连接,用于使所述发射电极在所述筒状主体内部产生高频交变电磁场。

可选地,所述发射电极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的中心位置。

可选地,所述发射电极由银钛合金制成。

可选地,所述筒状主体由碳钢制成。

可选地,所述电磁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电极支架,所述发射电极通过所述电极支架固定在所述筒状主体内部。

可选地,所述电极支架包括连接件和保持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筒状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保持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用于保持所述发射电极。

可选地,所述发射电极为圆柱状,所述电极支架包括两个连接件和两个保持件,所述两个连接件沿所述筒状主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每个连接件沿所述筒状主体的径向延伸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筒状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两个保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件的中间位置,用于将所述发射电极保持在所述两个保持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保持件形成为U形,所述发射电极的两端分别卡接在所述保持件的中空部内。

可选地,所述筒状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法兰和出水口法兰,用于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水系统管路中的水通过进水口进入筒状主体内部,经过处理后由出水口流出。电控装置给发射电极提供电能,发射电极通过振荡电场在筒状主体内部感应出高频交变电磁场,从而改变水中的钙、镁离子的物理结构,并且使原来缔合的大水分子断裂成单个的水分子。水分子偶极矩增大,带有极性的单个水分子包围在水中溶解盐的正负离子周围,使水中的钙、镁离子等结垢物的针状结晶体改变为粒状结晶体,从而他们会悬浮于水中,不会粘附于循环水系统管路的管壁上,起到防止水垢形成的目的。

另外,由于水的极性正负离子的偶极矩增大,与溶解盐的正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大,从而使循环水系统管路的管壁上原有的水垢变松软、龟裂,并且在水利冲击作用下从管壁自行脱落,起到除垢的目的。

再者,发射电极产生的高频交变电磁场能够改变循环水系统管路内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起到杀菌灭藻的作用。通过高频电磁波产生的“集肤效应”以及将活性氧变成惰性氧的功能,起到防止铁锈生成的作用。同时,本电磁水处理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占用空间小的特点,其适用于直径为5cm-1m的循环水系统管路。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电磁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筒状主体 2 进水口

3 出水口 4 发射电极

5 电控装置 6 电极支架

61 连接件 62 保持件

7 进水口法兰 8 出水口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磁水处理装置,其中,包括:筒状主体1、进水口2、出水口3、发射电极4、电控装置5,所述进水口2和出水口3分别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1的两端,所述发射电极4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1内部,所述电控装置5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1外部并与所述发射电极4电连接,用于使所述发射电极4在所述筒状主体1内部产生高频交变电磁场。

循环水系统管路中的水通过进水口2进入筒状主体1内部,经过处理后由出水口3流出。电控装置5给发射电极4提供电能,发射电极4通过振荡电场在筒状主体1内部感应出高频交变电磁场,从而改变水中的钙、镁离子的物理结构,并且使原来缔合的大水分子断裂成单个的水分子。水分子偶极矩增大,带有极性的单个水分子包围在水中溶解盐的正负离子周围,使水中的钙、镁离子等结垢物的针状结晶体改变为粒状结晶体,从而他们会悬浮于水中,不会粘附于循环水系统管路的管壁上,起到防止水垢形成的目的。

另外,由于水的极性正负离子的偶极矩增大,与溶解盐的正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大,从而使循环水系统管路的管壁上原有的水垢变松软、龟裂,并且在水利冲击作用下从管壁自行脱落,起到除垢的目的。

再者,发射电极4产生的高频交变电磁场能够改变循环水系统管路内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起到杀菌灭藻的作用。通过高频电磁波产生的“集肤效应”以及将活性氧变成惰性氧的功能,起到防止铁锈生成的作用。同时,本电磁水处理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占用空间小的特点,其适用于直径为5cm-1m的循环水系统管路。

如图1所示,发射电极4可以设置在筒状主体1内部的任意合适位置,可选地,所述发射电极4设置在所述筒状主体1的中心位置,以便筒状主体1内部的各个位置的水均受到高频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使得除垢和防垢作用更有效。

发射电极4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铅银合金、钛铂合金等,可选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电极4由银钛合金制成,其具有质轻、耐腐蚀、耐久性好等优点。发射电极4具有高电势,作为阳极,由电控装置5提供电能,产生振荡电场,进而产生高频交变电磁场。

筒状主体1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制成,例如,硅钢、铁、锰等,可选地,所述筒状主体1由碳钢制成,以屏蔽发射电极4产生的高频交变电磁场,使得只在筒状主体1内部产生电磁场,防止对外部的干扰。筒状主体1的内壁的电势为0,作为阴极,因此在发射电极4和筒状主体1的内壁之间产生电磁场。

如图1所示,为了在筒状主体1内部设置发射电极4,可选地,所述电磁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电极支架6,所述发射电极4通过所述电极支架6固定在所述筒状主体1内部,使得发射电极4的位置和结构稳固。

如图1所示,作为电极支架6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选地,所述电极支架6包括连接件61和保持件62,所述连接件61与所述筒状主体1的内壁连接,所述保持件62设置在所述连接件61上,用于保持所述发射电极4。发射电极4通过保持件62与电极支架6连接并保持,并且通过连接件61与筒状主体1连接且固定,使得发射电极4稳定地安装在筒状主体1内部。

作为一种可能的方式,连接件61可以为固定在筒状主体1的内壁上并且从内壁向内部延伸的杆,保持件62可以为固定在连接件61的远离内壁的一端的夹子,以夹住发射电极4。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选地,所述发射电极4为圆柱状,所述电极支架6包括两个连接件61和两个保持件62,所述两个连接件61沿所述筒状主体1的轴向间隔设置,以适应发射电极4的长度。每个连接件61沿所述筒状主体1的径向延伸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筒状主体1的内壁连接,以适应于筒状主体1的直径。所述两个保持件62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件61的中间位置,用于将所述发射电极4保持在所述两个保持件62之间,位于筒状主体1的中心位置。整个电极支架6和发射电极4一起形成为“工字型”,使得电极支架6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安装。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安装和更换发射电极4,可选地,所述保持件62形成为U形,容易加工,所述发射电极4的两端分别卡接在所述保持件62的中空部内,便于保持和安装发射电极4并且容易更换、检修发射电极4。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电磁水处理装置与用水系统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可选地,所述筒状主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法兰7和出水口法兰8,用于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连接,拆装方便、快捷。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