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干化设备的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2924发布日期:2018-12-07 23:0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干化设备的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干化设备的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的处置是在污水处理过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脱水机分离出污泥后,污泥会到达输送机,通过输送机将污泥由厂房内传送至厂房外部,通常情况下,输送机将污泥传送至厂房外部以后,污泥会直接掉落在厂房外的空地上,当污泥累积到一定程度,再由人工将污泥装到运泥车上,然后运泥车将污泥运送至其他地点。这样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同时掉落在地上的污泥也很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并且污泥刺鼻的气味还会影响周围的环境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干化设备的出料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稳定可靠、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干化设备的出料装置,包括:

支撑架、设置所述支撑架上的出料圆筒、设置所述出料圆筒上的出料管,所述出料圆筒与出料管连通,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出料电机,所述出料电机与出料管连接,所述出料电机上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套接在所述出料管内,所述出料管内设置有搅拌弹簧,所述搅拌弹簧与旋转轴连接。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出料圆筒下部开口处设置有启闭装置。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启闭装置为液压启闭装置。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吨袋挂钩。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出料圆筒下部开口处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是270厘米至350厘米。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出料圆筒与支撑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出料圆筒与支撑架通过螺栓方式固定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设备的出料装置,污泥烘干和收集同步运行,使污泥的干化、收集过程自动同步完成,能够大批量进行污泥干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收集效率高,并且结构比较简单,运行非常可靠,防止了污泥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节省了成本,操作时更为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泥干化设备的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干化设备的出料装置,包括:

支撑架1、设置所述支撑架1上的出料圆筒2、设置所述出料圆筒2上的出料管3,所述出料圆筒2与出料管3连通,所述支撑架1上还设置有出料电机4,所述出料电机4与出料管3连接,所述出料电机4上设置有旋转轴5,所述旋转轴5套接在所述出料管3内,所述出料管3内设置有搅拌弹簧6,所述搅拌弹簧6与旋转轴5连接。

具体地,出料圆筒2下部开口处设置有启闭装置7。

具体地,启闭装置7为液压启闭装置。

具体地,支撑架1上设置有吨袋挂钩8。

具体地,出料圆筒2下部开口处距离地面的高度范围是270厘米至350厘米。

具体地,出料圆筒2与支撑架1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具体地,出料圆筒2与支撑架1通过螺栓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输送机将脱水污泥输送至出料管3内,出料电机4带动旋转轴5旋转,进而带动搅动弹簧6旋转,将脱水污泥搅动推入出料圆筒2内,在出料圆筒2内的脱水污泥没有满时,启闭装置7为关闭状态,污泥不能够从出料圆筒2内掉落,当出料圆筒2内内的脱水污泥累积到满时,在出料圆筒2下方放置吨袋用于盛装脱水污泥,打开启闭装置7,脱水污泥会直接从出料圆筒2内掉落至吨袋内,节省了人力,搅动弹簧6可以防止出料管3的污泥发生结块现象,保证污泥顺畅通过出料管3掉入出料圆筒2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设备的出料装置,污泥烘干和收集同步运行,使污泥的干化、收集过程自动同步完成,能够大批量进行污泥干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收集效率高,并且结构比较简单,运行非常可靠,防止了污泥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节省了成本,操作时更为简单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