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用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4966发布日期:2018-11-02 20:4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户用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村镇污水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正逐步进行。目前,绝大多数村镇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但由于村镇污水具有排放分散,污水量小,污水间歇排放,水质水量变化大等特点,这些污水处理工艺并不能很好的适用。因此,需要在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开发一套适用于村镇污水处理的高效、低耗、运行管理方便的污水处理装置。

当前,村镇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多数使用较为成熟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例如A/O、A2/O、MBR、氧化沟、SBR、生物接触氧化等为主体工艺,但由于村镇污水具有排放分散,污水量小,污水间歇排放,水质水量变化大等特点,这些污水处理装置应用于村镇污水处理,运行情况并不太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工艺复杂,流程长,装置多,管理操作不便;

(2)传统A/O、A2/O、氧化沟、SBR等工艺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污泥需要处理,容易带来二次污染;生物接触氧化法虽污泥产生量较少,但其总氮去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出水水质好、污泥产生量低且系统运行稳定的户用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户用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化粪固液分离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分离区和消毒区,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分离区和消毒区均设有至少一个反应单元;

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的反应单元之间设有第一过水口,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末端的反应单元设有连通所述缺氧区首端的反应单元的第二过水口;

所述缺氧区的反应单元之间设有第三过水口,所述缺氧区的反应单元均填充有第一生物填料,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一气提装置,所述第一气提装置的进口伸至与所述缺氧区末端的中部或下部,所述第一气提装置的出口伸至所述好氧区的首端;

所述好氧区的各反应单元的底部均设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区的反应单元之间设有第四过水口,所述好氧区的反应单元均填充有第二生物填料,所述好氧区末端的反应单元设有连通所述沉淀分离区首端的反应单元的第五过水口;

所述沉淀分离区的反应单元之间设有第六过水口,所述沉淀分离区与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之间设有第二气提装置,所述第二气提装置的进口与所述沉淀分离区末端的反应单元连通,所述第二气提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首端的反应单元连通,所述沉淀分离区末端的反应单元设有连通所述消毒区首端的反应单元的第七过水口;

所述消毒区的反应单元之间设有第八过水口,所述消毒区末端的反应单元的上部设有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水口设置在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的反应单元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过水口设置在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末端的反应单元与所述缺氧区首端的反应单元之间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三过水口设置在所述缺氧区的反应单元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四过水口设置在所述好氧区的反应单元的中部或上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缺氧区末端的反应单元与所述好氧区首端的反应单元之间的上部设有溢流出水口,所述溢流出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四过水口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五过水口设置在所述沉淀分离区的反应单元的上部,所述第七过水口设置在设置在所述沉淀分离区末端的反应单元与所述消毒区首端的反应单元的上部,所述第七过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四过水口和第五过水口的位置,且所述第七过水口的位置低于所述溢流出水口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第二曝气装置,且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的出气量大于所述第二曝气装置的出气量;所述第二曝气装置处于常闭状态,当所述第一生物填料堵塞时,所述第二曝气装置开启进行曝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生物填料为机械强度高、污泥不易堵塞及生物膜容易附着的填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生物填料为亲水性强、比表面积大的组合填料。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户用污水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集化粪固液分离、缺氧、好氧、沉淀分离、消毒于一体,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维护简便,更加适用于村镇分散式污水处理;且通过将A/O工艺与接触氧化工艺有机结合,强化了污水处理装置脱氮性能,降低污泥产生量,优化出水水质。

(2)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功能区域由多个反应单元组成,能进一步加强系统的抗冲击能力,提升出水水质。

(3)本实用新型中的缺氧区的污水通过第一气提装置提升进入好氧区,可实现污水以恒定的流速进入好氧区,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避免水量变化对整个系统造成冲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用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户用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化粪固液分离区1、缺氧区2、好氧区3、沉淀分离区4和消毒区5,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缺氧区2、好氧区3、沉淀分离区4和消毒区5均设有至少一个反应单元。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设有三个化粪固液分离池,所述缺氧区2设有三个缺氧池,所述好氧区3设有三个好氧池,所述沉淀分离区4设有一个沉淀分离池,所述消毒区5设有一个消毒池。

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6,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的反应单元之间设有第一过水口7,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末端的反应单元设有连通所述缺氧区2首端的反应单元的第二过水口8;所述缺氧区2的反应单元之间设有第三过水口9,所述缺氧区2的反应单元均填充有第一生物填料,在所述缺氧区2通过反硝化作用实现脱氮,除去部分有机物和污泥。

所述缺氧区2与所述好氧区3之间设有第一气提装置15,所述第一气提装置的进口151伸至与所述缺氧区2末端的中部或下部,所述第一气提装置的出口152伸至所述好氧区3的首端。

所述好氧区3的各反应单元的底部均设有第一曝气装置14,所述好氧区3的反应单元之间设有第四过水口10,所述好氧区3的反应单元均填充有第二生物填料,在所述好氧区3内实现有机物降解,通过硝化作用去除氨氮。

所述好氧区3末端的反应单元设有连通所述沉淀分离区4的反应单元的第五过水口11。所述沉淀分离区4与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之间设有第二气提装置16,所述第二气提装置16的进口161与所述沉淀分离区4末端的反应单元连通,所述第二气提装置16的出口162与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首端的反应单元连通,实现沉淀分离区4的硝化液(即沉淀分离区4底部的泥水)按照设定的回流比回流到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首端的反应单元。而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内沉淀物需按照实际需要定期清理。所述沉淀分离区4的反应单元设有连通所述消毒区5的反应单元的第七过水口12,使经过沉淀分离区4沉淀后的上清液通过第七过水口12进入消毒区5。

所述消毒区5的反应单元的上部设有出水口13,经过消毒后的污水可放流或回用。

本实用新型集化粪固液分离、缺氧、好氧、沉淀分离、消毒于一体,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维护简便,更加适用于村镇分散式污水处理;且通过将A/O工艺与接触氧化工艺有机结合,强化了污水处理装置脱氮性能,降低污泥产生量,优化出水水质。

此外,各个功能区域由多个反应单元组成,能进一步加强系统的抗冲击能力,提升出水水质。还需要说明的是,缺氧区2的污水通过第一气提装置15提升进入好氧区3,可实现污水以恒定的流速进入好氧区3,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避免水量变化对整个系统造成冲击。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水口7设置在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的反应单元的中部。所述第二过水口8设置在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末端的反应单元与所述缺氧区2首端的反应单元之间的中部。所述第三过水口9设置在所述缺氧区2的反应单元的中部。所述第四过水口10设置在所述好氧区3的反应单元的首端。所述缺氧区2末端的反应单元与所述好氧区3首端的反应单元之间的上部设有溢流出水口17,所述溢流出水口17的位置高于所述第四过水口10的位置。所述第五过水口11设置在所述沉淀分离区4的反应单元的上部,所述第七过水口12设置在设置在所述沉淀分离区4末端的反应单元与所述消毒区5首端的反应单元的上部,所述第七过水口12的位置高于所述第四过水口10和第五过水口11的位置,且所述第七过水口12的位置低于所述溢流出水口17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的第一过水口7设置在其反应单元的中部,以及所述缺氧区2的第三过水口9设置在其反应单元的中部,使得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和所述缺氧区2均具有水量调节的功能,所述化粪固液分离区1的上部容积和所述缺氧区2的上部容积均均能作为水量调节区域,可避免化粪固液分离区1以及缺氧区2出水不均匀,且能够降低系统中的污泥量,有效应对污水水量和水质的突变,加强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当缺氧区2末端的反应单元的水位过高时,可通过溢流出水口17进入好氧区3,避免进入缺氧区2的水量过大时污水溢出设备。由于所述溢流出水口17的位置高于第四过水口10、第七过水口12和出水口13的位置,可避免所述好氧区3内的污水从所述溢流出水口17回流到所述缺氧区2内。

更佳地,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第二曝气装置19,且第一曝气装置14的出气量大于第二曝气装置19的出气量,第二曝气装置19处于常闭状态,当第一生物填料发生堵塞时第二曝气装置19开启进行曝气,防止底部积泥堵塞第一生物填料,对其起到疏通作用。

其中,第一气提装置15、第二气提装置16、第一曝气装置14和第二曝气装置19的供气管连接同一空气泵18,所述空气泵18作为整个系统中唯一动力设备,动力设备少,能够有效减少运行能耗。

更佳地,所述第一生物填料为机械强度高、污泥不易堵塞及生物膜容易附着的填料,能够强化缺氧区2内的生物脱氮性能,并且能够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增强在缺氧区2内的处理效果。

更佳地,所述第二生物填料为亲水性强、比表面积大的组合填料。在所述第二生物填料上好氧区域和缺氧区域并存,能够在好氧区3内进行同步硝化与反硝化反应,能够使好氧区3也具有一定的去总氮能力,有效减少系统内的污泥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