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臭气处理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492发布日期:2018-11-07 20:1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带臭气处理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臭气处理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如何能够高效、低成本地净化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已经越来越重视,这对于摆脱目前全社会面临的尴尬局面,保护水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污水处理通常采用添加药剂,搅拌沉淀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工艺繁杂,处理工程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同时,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效果差,对悬浮物处理效果不佳,过滤不充分,水进入设备后没有能够和净化层充分接触,导致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不能被充分吸收,净化不彻底,改善不了现有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臭气处理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臭气处理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室、微磁絮凝反应器、沉淀室、暂存室、反应室,所述反应室上部设置有臭气出口,所述臭气出口处设置有臭气净化器,臭气净化器的入口端连接反应室,臭气净化器的出口端连接有排放管,臭气净化器内部设置有两层填料,下层为活性炭填料,上层为用于除去二氧化碳的吸附填料,过滤室上设置有入水管,微磁絮凝反应室经第一隔板组、第二隔板组分隔为磁种混合池、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后部设置有第三隔板组,第一隔板组、第二隔板组、第三隔板组均由间隔设置的隔板A、隔板B构成,隔板A、隔板B之间形成通道,隔板A下端、隔板B上端均设置有缺口,第二隔板组中的隔板B上端位于第一隔板组中的隔板B的上端的下方,第三隔板组中的隔板B上端位于第二隔板组中的隔板B的上端的下方,所述磁种混合池上部设置带有阀门的磁粉投加管,混凝反应池上部设置带有阀门的凝聚剂投加管,混凝反应池内设置有搅拌桨A,絮凝反应池上部设置带有阀门的絮凝剂投加管,絮凝反应池内设置有搅拌桨B,絮凝反应池经第三隔板组中的隔板B上端的缺口连通沉淀室前部上侧,沉淀室上部后侧设置有与暂存室相连通的溢流口,溢流口位于第三隔板组中的隔板B的上端的下方,暂存室内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提升泵经管路连通反应室的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排放管为弯管,排放管的排气口设置有排水帽。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室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由内而外依次连通的反应一室、反应二室和反应三室,反应器本体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反应一室底部设置有与进水口相连通的配水器,反应器本体周侧上部设置有出水口,反应器本体周侧下部设置有排泥口,反应器本体顶部设置有臭气出口,反应一室、反应二室和反应三室之间环设有隔板,反应一室位于反应器本体中心,反应二室环绕反应一室,反应三室环绕反应二室,述反应二室顶部设置有与反应一室相连通的入水口,反应二室周侧底部设置有与反应三室相连通的连通口,连通口出设置有斜置的导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二室内设有生物填料层,生物填料层由承托格网固定在反应二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的入口端设置有出水堰,出水堰高度与反应一室、反应二室顶面高度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室内依次间隔设置粗格栅、细格栅。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室底部设置有污泥锥,沉淀室底部设置有与抽污泵相连通的抽污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置合理,通过磁粉可吸附污水中磁性悬浮物,通过磁粉、凝聚剂、絮凝剂的配合,使污水中的非磁性悬浮物与磁粉絮凝陈磁性微絮团,污水处理分三室反应,有利于厌氧反应各阶段优势菌种发挥效用,污水环流,不易产生沟流和死区,泥水混合效果好,污水处理效果好,污泥截留能力强,出水含悬浮固体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臭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反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反应室的的污水流动示意图。

图中:

1-入水管;2-盖板;3-过滤室;4-过滤格栅;401-粗格栅;402-细格栅;5-出水管;6-磁粉投加管;7-磁种混合池;8-隔板A;9-隔板B;10-凝聚剂投加管;11-电机A;12-转轴A;13-搅拌桨A;14-絮凝剂投加管;15-电机B;16-转轴B;17-搅拌桨B;18-抽污泵;19-抽污管;20-污泥锥;21-沉淀室;22-溢流口;23-暂存室;24-提升泵;25-反应室;2501-支座;2502-反应器本体,2503-进水口,2504-配水器,2505-出水口,2506-生物填料层,2507-承托格网,2508-臭气出口,2509-排泥口,2510-出水堰,2511-隔板,2512-反应一室,2513-反应二室,2514-反应三室;26-臭气净化器;2601-入口端;2602-排放管;2603-排水帽;2604-活性炭填料;2605-吸附填料;27-混凝反应池;28-絮凝反应池。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带臭气处理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室、微磁絮凝反应器、沉淀室、暂存室、反应室,所述反应室上部设置有臭气出口,所述臭气出口处设置有臭气净化器,臭气净化器的入口端连接反应室,臭气净化器的出口端连接有排放管,臭气净化器内部设置有两层填料,下层为活性炭填料,上层为用于除去二氧化碳的吸附填料,过滤室上设置有入水管,微磁絮凝反应室经第一隔板组、第二隔板组分隔为磁种混合池、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后部设置有第三隔板组,过滤室经出水管连通磁种混合池,出水管高于第一隔板组中的隔板B,第一隔板组、第二隔板组、第三隔板组均由间隔设置的隔板A、隔板B构成,隔板A、隔板B之间形成通道,隔板A下端、隔板B上端均设置有缺口,第二隔板组中的隔板B上端位于第一隔板组中的隔板B的上端的下方,第三隔板组中的隔板B上端位于第二隔板组中的隔板B的上端的下方,所述磁种混合池上部设置带有阀门的磁粉投加管,混凝反应池上部设置带有阀门的凝聚剂投加管,混凝反应池内设置有搅拌桨A,絮凝反应池上部设置带有阀门的絮凝剂投加管,絮凝反应池内设置有搅拌桨B,絮凝反应池经第三隔板组中的隔板B上端的缺口连通沉淀室前部上侧,沉淀室上部后侧设置有与暂存室相连通的溢流口,溢流口位于第三隔板组中的隔板B的上端的下方,暂存室内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提升泵经管路连通反应室的进水口。

污水经过滤室过滤后进入微磁絮凝反应室,通过磁粉可吸附污水中磁性悬浮物,通过磁粉、凝聚剂、絮凝剂的配合,使污水中的非磁性悬浮物与磁粉絮凝陈磁性微絮团,然后污水进入沉淀室进行沉淀,沉淀室内的污水由溢流口进入暂存室,暂存室经提升泵将污水送入反应室。

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反应池内设置有转轴A,絮凝反应池内设置有转轴B,混凝反应池顶部设置电机A,絮凝反应池顶部设置电机B,搅拌桨A设置在转轴A上,转轴A上端经联轴器连接电机A输出轴,搅拌桨B设置在转轴B上,转轴B上端经联轴器连接电机B输出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放管为弯管,排放管的排气口设置有排水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室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由内而外依次连通的反应一室、反应二室和反应三室,反应器本体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反应一室底部设置有与进水口相连通的配水器,反应器本体周侧上部设置有出水口,反应器本体周侧下部设置有排泥口,反应器本体顶部设置有臭气出口,反应一室、反应二室和反应三室之间环设有隔板,反应一室位于反应器本体中心,反应二室环绕反应一室,反应三室环绕反应二室,述反应二室顶部设置有与反应一室相连通的入水口,反应二室周侧底部设置有与反应三室相连通的连通口,连通口出设置有斜置的导流板,工作时,污水由进水口流入布水器,进入反应一室,污水将与反应一室内的颗粒污泥充分混合,上流进入反应二室,再通过生物填料层后,再环流进入反应三室,最后污水将环流由出水口排出,反应器本体所产生的气体上升由臭气出口排出,反应三室沉降的污泥由排泥口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一室12的容积占反应器本体2总容积的75%,反应二室13的容积占反应器本体2总容积的15%,反应三室14的容积占反应器本体2总容积的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二室内设有生物填料层,生物填料层由承托格网固定在反应二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的入口端设置有出水堰,出水堰高度与反应一室、反应二室顶面高度齐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室内依次间隔设置粗格栅、细格栅。

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沉淀室底部设置有污泥锥,沉淀室底部设置有与抽污泵相连通的抽污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