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8921发布日期:2018-09-25 21:0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关于水污染的话题不断被提起,特别是地下水污染问题,浙江杭州、温州等地有农民或者企业家出资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以此来引起大家对水污染严重程度的关注,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对水污染的关切程度达到了空前。

地表水污染显而易见,地下水的污染却是触目惊心。中国13亿人口中,有70%饮用地下水,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但是据介绍,全国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而另一组数据亦表明,地下水正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对辖区内的857眼监测井进行过评价水质为I类、II类的监测井占比2%,而IV类、V类的监测井多达76.8%。九个省市中,水质最好的当属海南省,以II类为主,上海、北京次之,多为III类,黑龙江及江苏则以IV类水占比最高,而吉林、辽宁、广东、宁夏四省区普遍只达到V类的水平。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迫切的需要一种高效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如申请号为201720782196.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涉及环保设备领域,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隔板将罐体内腔从上到下分隔为杂质过滤池、生物过滤池、厌氧池、消毒处理池,杂质过滤池内部安装有过滤板,杂质过滤池的侧面连接有进水管,消毒处理池底部连接有排水管。该一体化设备污水净化率低,净化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管理室;所述初沉池左侧设有进污水管,进污水管上设置有进污水泵,所述初沉池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接触氧化池接通,所述接触氧化池内设有生物膜,所述接触氧化池通过第二连接管与二沉池连通,所述二沉池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消毒池连通,所述管理室内安装有鼓风机和消毒箱,所述鼓风机连接进风管的一端,进风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接触氧化池内,所述消毒箱内存放有消毒剂并通过消毒管与消毒池相连通,所述消毒管上设有消毒泵。

进一步,所述进污水泵固定安装于所述初沉池左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安装于所述接触氧化池内。

进一步,所述鼓风机为2~4个且均于进风管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安装于所述二沉池内。

进一步,所述二沉池内设有污水处理层,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层上方。

进一步,所述污水处理层包括细砂层、中卵石层、大卵石层、粗砂层,所述细砂层、中卵石层、大卵石层、粗砂层从下到上依次连接且细砂层和二沉池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进水口于所述细砂层平齐。

进一步,所述进污水泵、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消毒泵为电磁泵且都与总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总控制器与鼓风机信号连接,所述总控制器电连接显示器和输入键盘,所述显示器、输入键盘和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管理室内。

进一步,所述细砂层、中卵石层、大卵石层、粗砂层的宽度比为1:3:3:1。

进一步,所述管理室一侧与消毒室连接,另一侧开设有室门。

进一步,所述鼓风机内壁设置吸音材料,使设备运行时的噪音低于50分贝,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净化效率高;处理所需时间短;对进水有机负荷的变动适应性较强;不必进行污泥回流,同时没有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其中1为初沉池,2为接触氧化池,3为二沉池,4为消毒池,5为管理室,6为进污水管,7为进污水泵,8为第一连接管,9为生物膜,10为第二连接管,11为第三连接管,12为鼓风机,13为消毒箱,14为进风管,15为消毒剂,16为消毒管,17为消毒泵,18为第一水泵,19为第二水泵,20为污水处理层,201为细砂层,202为中卵石层,203为大卵石层,204为粗砂层,21为显示器,22为输入键盘,23为室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初沉池1、接触氧化池2、二沉池3、消毒池4、管理室5;所述初沉池1左侧设有进污水管6,进污水管6上设置有进污水泵7,所述初沉池1通过第一连接管8与所述接触氧化池2接通,所述接触氧化池2内设有生物膜9,所述接触氧化池2通过第二连接管10与二沉池3连通,所述二沉池3通过第三连接管11与消毒池4连通,所述管理室5内安装有鼓风机12和消毒箱13,所述鼓风机12连接进风管14的一端,进风管14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接触氧化池2内,所述消毒箱13内存放有消毒剂15并通过消毒管16与消毒池4相连通,所述消毒管16上设有消毒泵17。

如图1左侧箭头表示污水进水方向,首先进入到初沉池1内,初沉池1内可添加絮凝剂加速污水中大量悬浮颗粒的沉淀,沉淀后经过第一连接管8进入到接触氧化池2内,接触氧化池2内设有生物膜9,通过鼓风机12往接触氧化池2内吹入空气进而补充氧气,接触氧化池2内的生物膜9由菌胶团、丝状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在活性污泥法中,丝状菌常常是影响正常生物净化作用的因素;而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丝状菌在填料空隙间呈立体结构,大大增加了生物相与废水的接触表面,同时因为丝状菌对多数有机物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对水质负荷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所以是提高净化能力的有力因素。本实用新型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进水,生物接触氧化法的BOD负荷与废水的基质浓度有关,对低BOD浓度(50~300毫克/升)废水每日每立方米的填料采用2~5千克(BOD),废水停留时间为0.5~1.5小时,氧化池内耗氧量约1~3毫克/升。由于氧化池内生物量较大,处理负荷高,可控制溶解氧量较高,一般要求氧化池出水中剩余溶解氧为2~3毫克/升。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点是:净化效率高;处理所需时间短;对进水有机负荷的变动适应性较强;不必进行污泥回流,同时没有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方便。污水经过接触氧化池后经第二连接管10进入到二沉池3进行二次沉淀,随后进入到消毒池4中,管理室5内的消毒箱13通过消毒泵17将消毒剂经消毒管16往消毒室内投入消毒剂,对污水做最终的污水处理,最后将经过消毒处理后的污水最终变成符合国家工业废水处理标准的水。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经管道连接到清水池,亦可直接排放。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的,所述进污水泵7固定安装于所述初沉池1左侧壁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的,所述第一连接管10上设有第一水泵18,所述第一水泵18安装于所述接触氧化池2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的,为了提高接触氧化池2内的氧气溶解量,所述鼓风机12为2~4个且均于进风管相连,通入更多的空气使得水中氧气溶解量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的,所述第二连接管10上设有第二水泵19,所述第二水泵19安装于所述二沉池3内。

本实施例中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可埋入地表以下,地表可作为绿化或广场用地,因此本设备不占地表面积,不需盖房,更不需采暖保温;采用接触氧化池,其填料的体积负荷比较低,微生物处于自身氧化阶段,因此产泥量较少,此外,生物接触氧化池所产生污泥的含水率远远低于活性污泥池所产生的泥的含水率。因此,污泥量较少,一般仅需90天左右排一次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二沉池3作了优化设计,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二沉池3内设有污水处理层20,所述第二连接管10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层上方。所述污水处理层20包括细砂层201、中卵石层202、大卵石层203、粗砂层204,所述细砂层201、中卵石层202、大卵石层203、粗砂层204从下到上依次连接且细砂层201和二沉池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11的进水口于所述细砂层201平齐。进一步,所述细砂层201、中卵石层202、大卵石层、粗砂层的宽度比为1:3:3:1。本实施例选择多层砂石对污水进行过滤沉淀,提高净水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半自动化的控制,如图1所示,所述进污水泵7、第一水泵18、第二水泵19、消毒泵17为电磁泵且都与总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总控制与鼓风机信号连接,所述总控制器电连接显示器21和输入键盘22,所述显示器21、输入键盘22和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管理室4内。具体的控制方式为,通过总控制器控制进污水泵7、第一水泵18、第二水泵19、消毒泵17、鼓风机的开闭来实现自动控制。具体过程如下:

1、总控制器先控制打开进污水泵7,第一水泵18、第二水泵19、消毒泵17均关闭,打开进污水泵7一段时间后,这里的具体时间根据设备的一次净水量以及泵的功率确定的,关闭进污水泵7后,让污水在初沉池1内进行初步沉淀;

2、一定时间后(时间和初沉池容积大小相关),初步沉淀完毕,打开第一水泵7,进入到接触氧化池2内,关闭第一水泵,打开鼓风机,进行生物氧化净水过程;

3、完成生物氧化净水过程后,关闭鼓风机,打开第二水泵一段时间后关闭,使处理污水进入到二沉池;

4、污水在二沉池中的污水处理层的处理作用下,进一步过滤除去杂质,随后经第三连接管进入到消毒池;

5、一段时间后(即步骤4所需的时间,步骤4所需时间跟单次净水量有关),打开消毒泵,往消毒池投入消毒剂,随后关闭消毒泵,让消毒剂对消毒池内的污水进行化学处理;

6、经步骤5处理后的污水因地施宜,可将其直接排放,亦可将其运用于其他用水的地方,以为循环,如此更节能环保。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得出:本实用新型净化效率高;处理所需时间短;对进水有机负荷的变动适应性较强;不必进行污泥回流,同时没有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方便。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