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磨区域除尘管道及球磨区域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2551发布日期:2018-12-18 21:5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球磨区域除尘管道及球磨区域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球磨区域除尘管道及球磨区域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球磨区域会产生大量粉尘,需要采用除尘管道进行除尘,改善扬尘现象。目前,一般厂内使用的除尘系统由除尘器与除尘管道组成,主要靠风机产生的巨大吸力,经由厂房顶部除尘管道,进行球磨区域的吸灰除尘。

但由于风机风力与该除尘管道布置等诸多原因存在以下弊端:由于房顶除尘管道平铺布置且距离较长,除尘风机风力不足,大量灰尘在房顶除尘管道内沉积,最多时可达人半腰深,需要人员定期在房顶除尘管道开孔进内清灰,并且除尘管道内的大量积灰增加除尘管道负担,有塌陷的隐患。减弱了除尘效果,且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对除尘管道进行清扫。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磨区域除尘管道,除尘效果好,避免了粉尘飞扬,也避免了人工繁重的清灰作业及清理管道存在的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磨区域除尘系统,除尘效果好,避免了粉尘飞扬,也避免了人工繁重的清灰作业及清理管道存在的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球磨区域除尘管道,其包括:

除尘管本体,除尘管本体包括相对的粉尘进口端及粉尘出口端。

以及吹气单元,吹气单元包括吹气主管及与吹气主管连通的多个吹气支管,吹气主管沿除尘管本体的轴向螺旋设置于除尘管本体的外壁,吹气主管的靠近粉尘进口端的端部设有截止阀、定时器以及与定时器通讯连接的电磁气动阀,多个吹气支管沿除尘管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并贯穿除尘管本体的侧壁。

进一步地,每个吹气支管包括靠近吹气主管的进气端及远离吹气主管的出气端,出气端设置于进气端的远离粉尘进口端的一侧。

进一步地,出气端的远离进气端的一侧设有集气口,集气口的内径从靠近出气端的端部到远离进气端的端部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集气口的侧壁为弧形并朝向远离集气口的轴线的一侧凸出。

进一步地,出气端的靠近进气端的一侧设有阻隔网。

进一步地,阻隔网的远离出气端的一侧设有过度管段,过度管段的内径从远离阻隔网的端部到靠近阻隔网的端部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进气端的靠近出气端的一侧设有折流管段,折流管段沿轴向并排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折流板及至少一个第二折流板,至少一个折流板和至少一个第二折流板交错设置于折流管段的内壁两侧,每个第一折流板与折流管段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每个第二折流板与折流管段的内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折流板沿折流管段的径向延伸长度大于第二间隙沿折流管段的径向延伸距离,第二折流板沿折流管段的径向延伸距离大于第一间隙沿折流管段的径向延伸距离。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折流板设有多个第一板孔,每个第二折流板设有多个第二板孔。

进一步地,第一板孔和第二板孔沿折流管段的轴向的投影不重叠。

一种球磨区域除尘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球磨区域除尘管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磨区域除尘管道,便于通过吹气单元对除尘管本体定期吹扫氮气,增加了抽风量,有利于提高除尘效果。吹气主管设置定时器及与定时器通讯连接的电磁气动阀,便于自动化地控制吹气单元定期的对除尘管本体进行吹气操作。吹气主管沿除尘管本体轴向螺旋设置于除尘管本体外壁,便于稳定、方便地沿除尘管本体的周向设置该吹气支管。吹气支管沿除尘管本体的轴向均匀分布,便于向除尘管本体内吹入不同方向的风束,使粉尘在除尘管杯体内充分运动。该设置使除尘效果好,避免了粉尘飞扬,也避免了人工繁重的清灰作业及清理管道存在的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磨区域除尘系统,采用上述的球磨区域除尘管道进行除尘作用,同样地具备除尘效果好,避免了粉尘飞扬,也避免了人工繁重的清灰作业及清理管道存在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球磨区域除尘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球磨区域除尘管道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流管段的剖视图。

图标:100-球磨区域除尘管道;100a-除尘管本体;110-粉尘进口端;120-粉尘出口端;100b-吹气单元;130-吹气主管;131-截止阀;132-定时器;133-电磁气动阀;140-吹气支管;141-进气端;142-折流管段;1421-第一折流板;1422-第一板孔;1423-第二折流板;1424-第二板孔;1425-第一间隙;1426-第二间隙;143-出气端;144-集气口;145-阻隔网;146-过度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上”、“下”、“内”、“外”、“轴向”以及“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球磨区域除尘管道100,其包括:除尘管本体100a以及吹气单元100b,该吹气单元100b与除尘管本体100a连通。

除尘管本体100a包括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粉尘进口端110及粉尘出口端120。

吹气单元100b包括吹气主管130及与吹气主管130连通的多个吹气支管140。

具体地,吹气主管130沿除尘管本体100a的轴向螺旋设置于除尘管本体100a的外壁,该螺旋设置的吹气主管130从靠近粉尘进口端110的一端到靠近粉尘出口端120的一端螺旋延伸。

吹气主管130的靠近粉尘进口端110的端部设有截止阀131、定时器132以及与定时器132通讯连接的电磁气动阀133。

截止阀131与电磁气动阀133进行串连设置,便于电磁气动阀133在发生故障及漏气等现象时通过截止阀131进行控制。定时器132与该电磁气动阀133通讯连接,以使定时器132在每经过一次设定时间后控制电磁气动阀133开启进行氮气吹扫,便于自动化地控制吹气单元100b定期的对除尘管本体100a进行吹气操作。

多个吹气支管140沿除尘管本体100a的周向均匀分布并贯穿除尘管本体100a的侧壁。

通过多个吹气支管140对除尘管本体100a内部进行氮气吹扫,增加了抽风量,有利于提高除尘效果。多个吹气支管140沿除尘管本体100a的轴向均匀分布,便于向除尘管本体100a内吹入不同方向的风束,使粉尘在除尘管杯体内充分运动。

吹气主管130的螺旋设置便于稳定、方便地沿除尘管本体100a的周向及轴向上设置该吹气支管140。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每个吹气支管140包括靠近吹气主管130的进气端141及远离吹气主管130的出气端143,出气端143设置于进气端141的远离粉尘进口端110的一侧。

上述设置方式,使每个吹气支管140朝向靠近粉尘出口端120的一侧延伸,有利于促进除尘管本体100a内的粉尘朝向粉尘出口端120运动。同时,由于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吹气支管140向除尘管本体100a内吹入不同方向的风束,该设置方式避免风束的方向正对出气端143的延伸方向,避免风束将粉尘吹入出气端143而影响吹气支管140的吹扫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3,出气端143的远离进气端141的一侧设有集气口144,集气口144的内径从靠近出气端143的端部到远离进气端141的端部逐渐减小。

集气口144的口径较小,能够有效避免除尘管本体100a内的粉尘在吹气阶段、以及特别是吹气后的停气阶段通过出气端143进入吹气支管140,导致粉尘在吹气支管140的内壁长期积存而影响氮气吹扫效果。同时,收口的设置有利于将氮气集中吹扫,吹扫力度更大,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集气口144的侧壁为弧形并朝向远离集气口144的轴线的一侧凸出。弧形的设置方式工艺简单;外弧形的结构还有利于接近集气口144的开口处的粉尘流向四周的弧形外壁,防尘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出气端143的靠近进气端141的一侧设有阻隔网145,停止吹气后通过出气端143进入的少量粉尘被阻隔附着于阻隔网145上,避免粉尘通过吹气支管140进入吹气主管130而导致粉尘的长期堆积甚至堵塞,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吹气支管140的畅通性。

本实施例中,阻隔网145的远离出气端143的一侧设有过度管段146,过度管段146的内径从远离阻隔网145的端部到靠近阻隔网145的端部逐渐减小。

经过该过度管段146的风束的风速逐渐增大,便于快速、充分地将上一次吹扫氮气后堆积于阻隔网145的粉尘吹出。

为了保证阻隔网145不影响氮气的吹扫,阻隔网145的网孔不宜过于致密,该阻隔网145仅用于阻隔一部分的粉尘,仍然有部分的粉尘能够通过该阻隔网145。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本实施例中,该进气端141的靠近出气端143的一侧设有折流管段142,用于阻隔通过阻隔网145的粉尘。

具体地,折流管段142沿轴向并排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折流板1421及至少一个第二折流板1423,至少一个折流板和至少一个第二折流板1423交错设置于折流管段142的内壁两侧。其实指,第一折流板1421沿折流管段142的轴向并排设置于折流管段142的一侧内壁,第二折流板1423沿折流管段142的轴向并排设置于折流管段142的与设置第一折流板1421的内壁相对的另一侧内壁。该相邻的两个第一折流板142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折流板1423,且该相邻的两个第二折流板1423之间设有一个第一折流板1421。

每个第一折流板1421与折流管段142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425,每个第二折流板1423与折流管段142的内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426。第一折流板1421沿折流管段142的径向延伸长度大于第二间隙1426沿折流管段142的径向延伸距离。第二折流板1423沿折流管段142的径向延伸距离大于第一间隙1425沿折流管段142的径向延伸距离。

折流管段142内第一折流板1421及第二折流板1423的设置在折流管段142内形成蛇形的弯曲路径,供氮气通过。增大的路径,便于使通过阻隔网145的粉尘在弯曲路径上尽可能多地附着于各第一折流板1421及各第二折流板1423上。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折流板1421设有多个第一板孔1422,每个第二折流板1423设有多个第二板孔1424。该第一板孔1422和第二板孔1424沿折流管段142的轴向的投影不重叠。

第一板孔1422和第二板孔1424的设置,将各第一板孔1422的两侧路径通道及各第二板孔1424的两侧路径通道进行连通,有利于将弯曲路径内各角落的封层充分吹气带走。第一板孔1422和第二板孔1424的交错使穿过板孔的气体能够充分发挥效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球磨区域除尘系统(图未示),其包括上述的球磨区域除尘管道100。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磨区域除尘管道100,便于通过吹气单元100b对除尘管本体100a定期吹扫氮气,增加了抽风量,有利于提高除尘效果。吹气主管130设置定时器132及与定时器132通讯连接的电磁气动阀133,便于自动化地控制吹气单元100b定期的对除尘管本体100a进行吹气操作。吹气主管130沿除尘管本体100a轴向螺旋设置于除尘管本体100a外壁,便于稳定、方便地沿除尘管本体100a的周向设置该吹气支管140。吹气支管140沿除尘管本体100a的轴向均匀分布,便于向除尘管本体100a内吹入不同方向的风束,使粉尘在除尘管杯体内充分运动。该设置使除尘效果好,避免了粉尘飞扬,也避免了人工繁重的清灰作业及清理管道存在的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磨区域除尘系统,采用上述的球磨区域除尘管道100进行除尘作用,同样地具备除尘效果好,避免了粉尘飞扬,也避免了人工繁重的清灰作业及清理管道存在的安全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