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高效沉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0777发布日期:2018-11-13 23:2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水高效沉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水高效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现有污水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污水中的重金属进行沉降,现有处理箱在沉降过程中一般只依靠重力来实现沉降,这样沉降效果差,且沉降后的杂质不易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高效沉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水高效沉降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从上至下依次划分为清水区、沉降区和分流区,所述筒体在清水区设有用于连接出水堰的出水管,所述筒体在沉降区设置六角蜂窝斜管,所述筒体设有用于注入废水到筒体的进水腔,所述进水腔从筒体中心处插入至分流区,所述筒体在分流区安装有用于将废水分流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正对进水腔下方,所述筒体下方连接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底部连接排泥管。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板的大小与进水腔的孔径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斗呈倒锥体。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斗外壁下方连接有支撑架。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板表面对水平面的倾角为17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废水高效沉降装置,沉降装置采用组合式中心筒设计,筒体在沉降区设置六角蜂窝斜管,结合了竖流式沉降池和斜管沉降池的优点。利用安装在分流区中反射板的分流作用,污泥向下分流至污泥斗,上清液则向上经过六角蜂窝斜管进入上部的清水区,提升对污水处理的沉降分离效果。最后污泥聚拢到污泥斗经排泥管排出做进一步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筒体;2-出水管;3-六角蜂窝斜管;4-进水腔;5-反射板;6-污泥斗;7-排泥管;8-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水高效沉降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从上至下依次划分为清水区、沉降区和分流区,筒体1在清水区设有用于连接出水堰的出水管2,筒体1在沉降区设置六角蜂窝斜管3,筒体1设有用于注入废水到筒体1的进水腔4,进水腔4从筒体1中心处插入至分流区,筒体1在分流区安装有用于将废水分流的反射板5,反射板5正对进水腔4下方,筒体1下方连接有污泥斗6,污泥斗6底部连接排泥管7。

本实施例中,反射板5的大小与进水腔4的孔径相匹配,这样污泥向下分流至污泥斗6,上清液则被向上分流至清水区。

污泥斗6呈倒锥体,以便于对污泥的聚集后通过排泥管7排出。

污泥斗6外壁下方连接有支撑架8。

为了保证最佳的分流效果,反射板5表面对水平面的倾角为17度。

具体实施时,在废水加入适量混凝剂和助凝剂,形成大颗粒矾花,从中心流入筒体1,矾花迅速凝聚成污泥,向下经反射板5分流,污泥沉淀物缓慢沉入污泥斗6,而上清液则从底部缓慢向上经过六角蜂窝斜管3进入上部的清水区,上清液经出水堰收集排出,被截留的污泥滑入筒体1底部的污泥斗6。污泥经过加压泵抽进板框过滤机进行过滤以及脱水处理,沉淀物绝大部分以滤渣形式分离出来。经过压滤后,滤液与筒体1的上清液混合,流入缓冲罐,进入下一步工序进行处理。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