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ASB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9181发布日期:2019-01-29 17:36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UASB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ASB反应器。



背景技术:

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在底部反应区内留存有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待处理的废水流入污泥层中与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层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使得污泥浓度较稀薄,污泥和水混合在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三相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的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物中的污泥经过三相分离器的反射不断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水从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反应器。

然而,在现有常规的UASB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污泥容易随着出水大量流失,从而降低后续厌氧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ASB反应器,其能有效截留污泥,减少污泥上浮数量,保障厌氧处理效果,并且能使废水与污泥层的接触更加均匀,避免废水对污泥层的冲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ASB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设于所述反应器本体下部的污泥层、设于所述污泥层下方的进管组件、设于所述反应器本体上方的三相分离器、与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上部相连的集气室,所述集气室的上部为溢流堰, 所述三相分离器和所述污泥层之间为反应区,所述反应区中设有斜板组件,所述斜板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斜板组,所述第一斜板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多块第一斜板,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斜板之间构成倾斜向上的第一流通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板的倾斜角度为与水平方向呈45°-60°角。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组件还包括第二斜板组,所述第二斜板组位于所述第一斜板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斜板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多块第二斜板,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斜板之间构成倾斜向上的第二流通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斜板的倾斜角度为与水平方向呈45°-60°角,所述第一流通通道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流通通道的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有的所述第一斜板间隔的设于第一支杆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壁相连;所有的所述第二斜板间隔的设于第二支杆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进管组件包括总管以及与所述总管相连的支管组,所述总管自所述反应器本体的进水口穿过,所述支管组上设有多个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支管组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一支管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管内部的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的长度方向均为所述第一支管的直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三支管相垂直且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三支管相交的部位相连通,所述总管和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三支管的相交部位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堰通过管道与集水槽相连,所述集气室与出气管相连。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斜板组件,使得泥水混合物在进入三相分离器之前先行截留污泥,从而减少污泥上浮数量,保障后续厌氧处理效果;通过优化进管组件的结构,能使废水与污泥层的接触更加均匀,可有效避免废水对污泥层局部位置的冲击。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UASB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进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反应器本体;2、污泥层;3、进管组件;301、总管;302、第一支管;303、第二支管;304、第三支管4、三相分离器;5、集气室;6、溢流堰;7、出气管;8、第一斜板组;801、第一斜板;9、第二斜板组;901、第二斜板;10、第一支杆;11、第二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UASB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设于反应器本体1下部的污泥层2、设于污泥层2下方的进管组件3、设于反应器本体1上方的三相分离器4、与三相分离器4的上部相连的集气室5,集气室5的上部为溢流堰6,溢流堰6通过管道与集水槽相连,集气室5与出气管7相连。三相分离器4和污泥层2之间为反应区,反应区中设有斜板组件,斜板组件使得泥水混合物在进入三相分离器4之前先行截留污泥,从而减少污泥上浮数量

本实施例中,斜板组件包括第一斜板组8和第二斜板组9,第二斜板组9位于第一斜板组8下方。

第一斜板组8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多块第一斜板801,相邻的两第一斜板801之间构成倾斜向上的第一流通通道。优选的,第一斜板801的倾斜角度为与水平方向呈45°-60°角。

第二斜板组9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多块第二斜板901,相邻的两第二斜板901之间构成倾斜向上的第二流通通道。优选的,第二斜板901的倾斜角度为与水平方向呈45°-60°角,第二流通通道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流通通道的倾斜方向相反。

所有的第一斜板801间隔的设于第一支杆10的下方,第一支杆10的一端与反应器本体1的内壁相连;所有的第二斜板901间隔的设于第二支杆11的下方,第二支杆11的一端与反应器本体1的内壁相连。

本实施例中,进管组件3包括总管301以及与总管301相连的支管组,总管301自反应器本体1的进水口穿过。

支管组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一支管302以及分别位于第一支管302内部的第二支管303和第三支管304。第二支管303和第三支管304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支管302相连通,第二支管303与第三支管304相垂直且第二支管303与第三支管304相交的部位相连通,第二支管303和第三支管304的长度方向均为第一支管302的直径方向。总管301和第二支管303与第三支管304的相交部位相连通。第一支管302、第二支管303以及第三支管304的上设有多个出水孔,自总管301进入的废水可均匀的流向第一支管302、第二支管303以及第三支管304,自第一支管302、第二支管303以及第三支管304流出的废水与污泥层2的接触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斜板组件,使得泥水混合物在进入三相分离器4之前先行截留污泥,从而减少污泥上浮数量,保障后续厌氧处理效果;通过优化进管组件3的结构,能使废水与污泥层2的接触更加均匀,可有效避免废水对污泥层2局部位置的冲击。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