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农业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4753发布日期:2019-02-15 20:0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农业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农业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快速增长,种植业和养殖业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也很复杂。目前,国外已将臭氧、紫外线与生物滤器等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而且向机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农业污水水质浓度高、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如频繁施药的产业污水富含有机P和重金属,养殖业污水富含禽畜粪尿,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N、P,直接排放易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大多采用常规技术的联合处理工艺,这些工艺往往流程长、传递过程耗能大、运行成本高,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结构稳定、生化性差。

微电解法是利用金属腐蚀的原理,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良好工艺,又称内电解法、铁屑过滤法等。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Fe2+等还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进一步氧化成Fe3+,其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絮凝活性,其絮凝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处理过后的废水具有较强的可生化性。

以此为思路,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用于农业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以为农业养殖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提高现有农业养殖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深度,提高农业养殖污水处理的可生化性,本实用新型开发一种用于农业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一种用于农业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以管道连接的沉淀池、过滤池、微电解池、第一生物池、反硝化池,所述过滤池按污水流向依次分布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孔径小于第一过滤层的孔径,所述微电解池沿污水流向依次分布若干层格网容纳层,格网容纳层内填充有微电解填料,所述微电解池内通曝气管,所述第一生物池通入好氧菌并曝气,所述反硝化池通入反硝化菌、甲醇;所述沉淀池、微电解池底部污泥共同通入第二生物池,所述第二生物池通入厌氧菌。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底部呈锥形。锥形底部使污泥能方便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孔径在0.5-4mm,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孔径在0.1-0.5mm。过滤层的分级使污水主体能滤去主要固体颗粒,留下比较比较“纯粹”的“污水”。

作为优选,所述格网容纳层在微电解池共分布3~6层,且相邻格网容纳层与微电解池连接的方位相反。格网容纳层用于承载微电解填料,层数布置体现了效果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进一步,所述格网容纳层的奇数层与微电解池内壁上部连接,所述格网容纳层的偶数层与微电解池内壁下部连接,且相邻格网容纳层之间的间距相等。格网的奇数层和偶数层的布置一不会阻挡物料的进入和排出,二能够使污水接触面积和效率最大化。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农业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紧凑,效率高,后段达到可生化性,COD和N的去除效果佳。微电解池的微电解处理使农业养殖污水中的发色基团脱色,因偶氮基团被微电解填料强烈的微电解絮凝和催化作用降解,而正价氮还原为负价氮,并且去除一部分COD,从而易生化处理;而后续的第一生物池氧化去除有机物,兼硝化,反硝化池反硝化游离出氮气;从而生物降解了很大部分的有机物和氮。本实用新型的微电解释放物质高效吸收和转化了农业养殖污水中难处理的顽固物质,使之可生化性提高,为后续使用常规的生化处理有效去除COD、BOD和N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淀池,11-搅拌器,2-过滤池,21-第一过滤层,22-第二过滤层,3-微电解池,31-格网容纳层,32-曝气管,4-第一生物池,5-反硝化池,6-第二生物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实施例1~5

如图1,一种用于农业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以管道连接的沉淀池1、过滤池2、微电解池3、第一生物池4、反硝化池5,所述沉淀池1底部呈锥形,沉淀池1内设置有搅拌器11,所述过滤池2按污水流向依次分布第一过滤层21、第二过滤层22,所述第二过滤层22的孔径小于第一过滤层21的孔径,所述第一过滤层21的孔径在0.5-4mm,所述第二过滤层22的孔径在0.1-0.5mm;

所述微电解池3沿污水流向依次分布若干层格网容纳层31,格网容纳层31内填充有微电解填料,所述微电解池内通曝气管32,曝气管32分布在相邻格网容纳层31之间,所述第一生物池4通入好氧菌并曝气,所述反硝化池5通入反硝化菌、甲醇;所述沉淀池1、微电解池3底部污泥共同通入第二生物池6,所述第二生物池6通入厌氧菌。

其中,所述微电解填料的原料包含如表1所示的重量份的组份:

表1微电解填料的原料组份(单位:重量份)

以上,所述铝硅酸盐矿物粉取自矿物正长石、钙长石、高岭土、沸石、石榴石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所述Fe粉的粒度为60-80目,Mo粉、焦炭粉、石墨粉的粒度为80-120目,铝硅酸盐矿物粉的粒度为50-60目。

一种用于农业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根据养殖规模,定期将农业养殖污水收集排入沉淀池1,搅拌30-60min后,静置12-24h,底部污泥排入第二生物池6,污水主体通入过滤池2;

(2)、污水主体依次经过第一过滤层21、第二过滤层21,后进入微电解池3;

(3)、微电解池3作为污水主体的间歇反应装置,在污水主体进入后以上部的曝气管32通空气,持续曝气,污水主体在微电解池3停留时间25-35min,处理后,微电解池3底部产生的污泥排入第二生物池6;第二生物池6的污泥后续通过厌氧菌发酵处理,得到的污泥可积攒供给植物施肥;定期更换微电解填料;

(4)、微电解池3处理后的污水主体进入第一生物池4,第一生物池4通入好氧菌,好氧菌包含亚硝化菌、硝化菌及其他好氧菌,曝气,溶氧控制在2.5-6mg/L,调pH=7.0-8.5,温度22~30℃,处理大于3h,检测终点,根据N的存在形式和有机物矿化程度判断终点;比如当N的存在98%以上为硝酸根,COD/BOD去除达到92%以上时,为终点,具体参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5)、硝化完成的污水主体,进入反硝化池5,反硝化池5通入反硝化菌、甲醇,溶氧控制在0.5mg/L以下,调pH=7.0-8.0,温度22~30℃,检测化合态N的浓度,反硝化完成。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若干改进或等同替换,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