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镍废液浓缩回收环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9784发布日期:2019-05-31 22:2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镀镍废液浓缩回收环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液回收装置,具体说是一种电镀镍废液浓缩回收环保装置。



背景技术:

产品在镀镍后,其表层会残留大量的电镀镍,这些镍被直接排废,不仅造成成本上的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破坏。传统方式是电镀完成后,直接将产品进行清洗,电镀镍被冲洗掉,但是实际操作中电镀镍冲洗水通常与镀铬、镀锌、镀铜等工艺废水混合处理,价格昂贵的镍盐当做污泥处理,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排废,传统方式会设置一个镍回收系统,但是一般的镍回收系统无法完全分离掉水中的电镀镍,还是留有大量的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镀镍废液浓缩回收环保装置,将镀镍冲洗水通过该装置处理,即可将水中镍离子分离出来重新利用,又可将水可以直接回到漂洗槽循环再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镀镍废液浓缩回收环保装置,包括:纯水箱、清洗罐、原料罐、保安过滤器、纳滤浓缩装置、缓冲水箱;所述纯水箱底部、清洗罐底部、原料罐底部分别通过蝶阀连接至原料管道,该原料管道至输送管道上,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与缓冲水箱相连,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清洗罐顶部,在过滤管道上依次设有球阀、保安过滤器、高压泵、止回阀、纳滤浓缩装置;所述纳滤浓缩装置的输出端通过浓缩液管道连接至原料罐顶部,纳滤浓缩装置的输出端还通过透过液管道连接至缓冲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纯水箱、清洗罐、原料罐的侧壁上均连接有液位计。

进一步的,所述纯水箱顶部连接有无盐水管道,所述无盐水管道上设有球阀。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罐顶部连接有原料液输送管道,原料罐底部连接有送往下段工艺管道,所述原料液输送管道、送往下段工艺管道上均设有球阀。

进一步的,在原料管道与输送管道的连接处设有压力表和球阀。

更进一步的,纳滤浓缩装置包括两支纳滤膜壳体,每支壳体中均设有纳滤膜;纳滤浓缩装置的输入端设有压力表。

更进一步的,在浓缩液管道上依次设有压力表、球阀、流量计、蝶阀;在透过液管道上设有流量计、球阀。

作为更进一步的,排放水回用管道a通过球阀连接至过滤管道,排放水回用管道b通过球阀连接至浓缩液管道上。

作为更进一步的,在缓冲水箱底部连接有排放水回用管道c。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如下的技术效果:

1、使用本装置可回收大量的漂洗水,提高了废水循环利用率,大量减少了用水成本,减少排污费用;

2、纳滤浓缩装置可完全分离漂洗水中的金属离子,保证回用水水质;

3、本装置体积小,轻便简捷,占地面积小,适合电镀行业工况条件;

4、吨水处理费用低于传统处理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镀镍废液浓缩回收环保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无盐水管道;2、纯水箱;3、清洗罐;4、原料罐;5、送往下段工艺管道;6、原料管道;7、输送管道;8、缓冲水箱;9、排放水回用管道c;10、透过液管道;11、排放水回用管道b;12、纳滤浓缩装置;13、排放水回用管道a;14、高压泵;15、浓缩液管道;16、保安过滤器;17、原料液输送管道;18、过滤管道;LS、液位计;PI、压力表;FI、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以此为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描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镀镍废液浓缩回收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纯水箱、清洗罐、原料罐、保安过滤器、纳滤浓缩装置、缓冲水箱;所述纯水箱底部、清洗罐底部、原料罐底部分别通过蝶阀连接至原料管道,该原料管道至输送管道上,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与缓冲水箱相连,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清洗罐顶部,在过滤管道上依次设有球阀、保安过滤器、高压泵、止回阀、纳滤浓缩装置;所述纳滤浓缩装置的输出端通过浓缩液管道连接至原料罐顶部,纳滤浓缩装置的输出端还通过透过液管道连接至缓冲水箱。

将电镀过程中的含镍冲洗水,单独收集起来通过原料液输送管道运输至原料罐中,然后再将含镍的冲洗水经过过滤。通过高压泵打入纳滤浓缩装置,经过纳滤膜将镍离子进行浓缩。同时,透过水存储至缓冲水箱,可以回到生产线上继续利用,原料罐中的含镍冲洗水可以经过纳滤膜进行多次浓缩,浓缩后的镍离子可以回用到生产线重新利用,部分浓缩水浓缩到一定程度后打入缓冲水箱再排出。所述纯水箱、清洗罐用于对纳滤浓缩装置中的纳滤膜进行清洗。保安过滤器是在原水进入纳滤膜之前最后一道过滤装置,它可以有效地去除前处理系统未去除的大于5μm的物质,可以截流住由前处理结晶的盐或沉淀物,从而有效地保护纳滤膜不受或少受污染。

本装置彻底改变传统含镍漂洗水的处理方式,为企业降低排污费,创造经济效益,还能达到环保、清洁电镀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创造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