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8869发布日期:2019-08-09 21:32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生产废水及冷却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由于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因此,需要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采取净化措施处理后才可排放,通常方法为向废水中加入药物并进行搅拌来净化处理废水。

随着社会对环保的日趋重视及人工成本的升高,废水处理自动化是其发展的趋势。现有废水处理设备系统大多操作都是人工手动操作完成,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手动操作受操作人员的因素影响较大,操作人员的经验、熟练程度、尽职尽责度直接影响着废水处理的结果,不能保证处理效果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废水处理系统,以减少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人工操作,提高废水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以保证处理废水处理效果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自动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处理装置和电气控制装置,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处理搅拌釜和药液罐,所述废水处理搅拌釜上设有搅拌组件、废水进料管线、药液加料管线和出料管线,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搅拌轴一端伸出釜盖采用电机驱动,另一端伸入釜体安装搅拌桨,所述废水进料管线、药液加料管线和出料管线上均设有流量泵和自控阀,所述药液加料管线一端接入废水处理搅拌器,另一端接入药液罐并插入药液罐底,所述电气控制装置与电机、废水进料管线、药液加料管线和出料管线上的流量泵和自控阀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废水进料管线设置在废水处理搅拌釜的上部,所述药液加料管线设置在废水处理搅拌釜的下部,所述出料管线设置在废水处理搅拌釜的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气控制装置为PLC控制系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流量泵为蠕动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控阀为电磁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全自动废水处理系统还设置有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进行废水处理时,电气控制装置按照废水处理工艺条件要求自动控制废水加料管线、药液加料管线和出料管线上的自控阀和流量泵以及电机工作,以使废水处理顺利进行。当废水加料管线、药液加料管线和出料管线上的自控阀和流量泵以及电机出现故障时,电气控制装置则立即控制整个废水处理系统停止运行并启动报警,使相关人员能够尽快采取措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废水进料管线、药液加料管线、出料管线上的自控开关和流量泵以及电机工作,可精确控制废水进料、药液加料、处理后废水排放的速度流量以及废水处理的搅拌、停留时间,可使废水处理自动精准的按照废水处理工艺的要求进行,可有效降低废水处理效果和效率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率;将药液加料管线设置在废水处理搅拌釜的下部,可有效提高废水和药液的混合效果;设置故障终止和报警,可使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有效避免处理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PLC连接控制示意图;

附图编号说明:1、废水处理搅拌釜,2、电机,3、搅拌轴,4、搅拌桨,5、废水进料管,6、药液加料管,7、出料管,8、电磁阀,9、蠕动泵,10、药液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全自动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处理装置和PLC控制系统。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处理搅拌釜1和药液罐10,所述废水处理搅拌釜1上设有搅拌组件、废水进料管线5、药液加料管线6和出料管线7,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2、搅拌轴3和搅拌桨4,所述搅拌轴3一端伸出釜盖采用电机驱动2,另一端伸入釜体并安装有搅拌桨4,所述废水进料管线5、药液加料管线6和出料管线7上均设有蠕动泵9和电磁阀8,所述药液加料管线6一端接入废水处理搅拌器1,另一端接入药液罐10,并插入药液罐10底,所述PLC控制系统与电机2、废水进料管线5、药液加料管线6和出料管线7上的蠕动泵9和电磁阀8连接,所述全自动废水处理系统还设置有报警装置。

其中,所述废水进料管线5设置在废水处理搅拌釜1的上部,所述药液加料管线6设置在废水处理搅拌釜1的下部,所述出料管线7设置在废水处理搅拌釜1的底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有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