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絮凝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9402发布日期:2019-07-17 06:0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絮凝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絮凝箱。



背景技术:

絮凝箱的目的就是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因此,絮凝箱设计是否确当,关系到絮凝的效果,而絮凝的效果又直接影响后续处理的沉淀效果。絮凝搅拌机是絮凝箱机械搅拌的装置,它主要用于废水处理的搅拌过程。在废水物化处理混凝、沉淀、过滤诸工艺中混凝是不可缺少的前置关键技术环节,是沉淀、过滤处理的基础。实践证明,设计时混凝工艺选定的合理,不仅可提高出水水质,还能达到节能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

基于上述,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絮凝箱对流体流动的能量消耗大,导致水中胶体颗粒在混合阶段,与混凝剂相互之间的碰撞混合缓慢,影响混合的效果,从而需要加长设置絮凝箱的长度,加大了絮凝箱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絮凝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絮凝箱内,水中的胶体颗粒与混凝剂相互之间的碰撞混合缓慢,混合效果差,且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级絮凝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箱体内从出液口端到出液口端依次设置有预絮凝区、一级絮凝区和二级絮凝区;

所述预絮凝区内设置有由驱动器驱动转动的搅拌桨,一级絮凝区内设置有多个沿箱体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可调扰流板,多个可调扰流板均以转动桨转动的动力通过传动机构来驱动其进行摆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箱体内壁上的传动辊和以转动桨转动的动力来驱动传动辊转动的前端传动组件,每个可调扰流板均配合设置有驱动辊,传动辊上缠绕有依次缠绕在每个驱动辊上的传动带,每个驱动辊均转动设置在箱体内壁上,且每个驱动辊的偏心位置均与与其配合的可调扰流板之间通过偏心连杆转动相连。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絮凝箱内包括预絮凝区、一级絮凝区和二级絮凝区,形成了三级絮凝,提高了絮凝箱的絮凝效果,且一级絮凝区以预絮凝区内的转动桨转动的动力通过前端传动组件来驱动传动辊转动,传动辊转动后通过传动带来驱动每个驱动辊转动,每个驱动辊均通过偏心连杆驱动每个可调扰流板发生摆动,从而使多个可调扰流板之间形成的流道间隙不断发生变化,提供絮凝效果,从而使本絮凝箱的体积小,减低本絮凝箱的占地面积,且可调扰流板的摆动是利用搅拌桨转动的动力,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行星齿轮结构与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之间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体1、进液口2、出液口3、驱动器4、搅拌桨5、可调扰流板6、传动辊7、驱动辊8、偏心连杆9、斜板10、传动箱11、第一伞齿轮12、第三伞齿轮13、动力器14、行星齿轮结构15、太阳轮151、内圈152、第一搅拌杆16、第二搅拌杆17。

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级絮凝箱,包括箱体1,箱体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2,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3,箱体1内从出液口3端到出液口3端依次设置有预絮凝区、一级絮凝区和二级絮凝区;预絮凝区内设置有由驱动器4驱动转动的搅拌桨5,一级絮凝区内设置有多个沿箱体1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可调扰流板6,多个可调扰流板6均以转动桨转动的动力通过传动机构来驱动其进行摆动;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箱体1内壁上的传动辊7和以转动桨转动的动力来驱动传动辊7转动的前端传动组件,每个可调扰流板6均配合设置有驱动辊8,传动辊7上缠绕有依次缠绕在每个驱动辊8上的传动带,每个驱动辊8均转动设置在箱体1内壁上,且每个驱动辊8的偏心位置均与与其配合的可调扰流板6之间通过偏心连杆9转动相连;多个可调扰流板6远离搅拌桨5的一端均转动设置在箱体1的两侧壁之间,另一端摆动设置在箱体1的两侧壁之间,箱体1的两侧壁上设置有供可调扰流板6摆动的弧形滑道,一级絮凝区内位于可调扰流板6与二级絮凝区之间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斜板10,相邻两个斜板10之间呈八字形分布;可调扰流板6的安装设置方式是为了通过偏心连杆9来驱动其进行摆动,以提高水中的胶体颗粒与混凝剂之间产生的碰撞效果,弧形滑道为可调扰流板6提供摆动的路线和支撑固定;通过在一级絮凝区内的多个斜板10的布置方式,使其与多个可调扰流板6的配合,进一步提高水中的胶体颗粒与混凝剂之间产生的碰撞效果,以达到提高絮凝效果的目的。

本方案中的前端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箱体1内壁上的传动箱11,传动箱11内转动设置有相互啮合的第一伞齿轮12和第二伞齿轮,第一伞齿轮12通过第一传动轴与传动辊7同轴相连,搅拌桨5的搅拌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三伞齿轮13,第三伞齿轮13啮合有第四伞齿轮,第四伞齿轮与二伞齿轮通过第二传动轴同轴相连,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穿过传动箱11且自由转动;传动箱11的设置能够使第一伞齿轮12、第二伞齿轮、第三伞齿轮13和第四伞齿轮之间的配合良好,能够进行稳定的运行。

在二级絮凝区内设置有由动力器14驱动转动的行星齿轮结构15,行星齿轮结构15的太阳轮151边缘沿其周向布置有多个第一搅拌杆16,行星齿轮结构15的内圈152沿其周向布置有多个与第一搅拌杆16进行反向转动的第二搅拌杆17;通过行星齿轮结构15的设置为了使第一搅拌杆16与第二搅拌杆17在二级絮凝区内进行反向转动,使水中的胶体颗粒与混凝剂在二级絮凝区内产生剧烈的碰撞,提高废水的絮凝效果;本方案中的动力器14和驱动器4均可以为电机,提供运行的动力。

使用时,将加入混凝剂的废水从本絮凝箱的进液口2流入,从出液口3排出;废水在箱体1中通过驱动器4驱动搅拌桨5转动,对废水进行预絮凝处理,搅拌桨5在转动的过程中驱动第三伞齿轮13转动,转动的第三伞齿轮13驱动与其啮合的第四伞齿轮转动,第四伞齿轮通过第二传动轴驱动第二伞齿轮转动,第二伞齿轮通过第一伞齿轮12和第一传动轴驱动传动辊7转动,转动的传动辊7通过传动带驱动每个驱动辊8转动,每个驱动辊8通过与其配合的偏心连杆9使每个可调扰流板6进行摆动,提高水中的胶体颗粒与混凝剂产生剧烈的碰撞,提高混合效果;然后通过多个斜板10的设置,快速改变废水的流速,进一步提高水中的胶体颗粒与混凝剂的碰撞效果;最后动力器14驱动行星齿轮结构15转动,行星齿轮结构15在运行的过程中使第一搅拌杆16与第二搅拌杆17之间进行反向转动,再次高水中的胶体颗粒与混凝剂的碰撞效果,同时提高了废水向出液口3排出的动力。

本方案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命名上的区别。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