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连续清洗功能的钢管内壁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0721发布日期:2019-08-21 00:5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连续清洗功能的钢管内壁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清洗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连续清洗功能的钢管内壁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是机械领域最常见的几种型材之一,既是许多产品装置、机床设备、以及建筑相关等方面常用的零件,也是机械加工及装配中用来制作工装夹具和生产辅具等的常用的型材,尤其是中小直径的钢管,对于机械加工厂来说使用量通常较大。为了满足对钢管较大的需求量,并使钢管在生产实际中能够尽量具备通用性和互换性,所以大批量的钢管通常是由专业厂家按照国家标准中的各种规格成批生产,而需要使用的工厂买入后将钢管存放在仓库中以备所需时取用。这种情况下,钢管在被使用时通常已经存放了一段时间,所以除了少数不需考虑钢管表面质量的情况,大多数都需要在使用前对钢管的内外表面进行清洗,以去除浮尘、浮锈等污物,对于管径足够大的钢管,可以直接用人工手持清洗工具并伸入钢管的内腔,从而对钢管的内壁进行清洗,而对于管径较小的钢管,常用的清洗内壁的方法为,将一个圆柱形的海绵球塞入钢管内腔的一端,再向钢管内吹入压缩空气,从而推动海绵球向钢管内腔的另一端运动,通过海绵球的圆柱形的外壁与钢管的内壁接触,从而对钢管内壁进行清洗,并在钢管内腔的另一端对从钢管中吹出的海绵球进行收集。

现有的清洗钢管内壁的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当被清洗的钢管长度较短时,即使压缩空气的强度较小,通常也会大大超出足够使海绵球从钢管的内腔中飞出的压缩空气强度,造成对压缩空气动能的浪费,并且当被清洗的钢管不仅长度较短而且本身清洁程度较高时,海绵球的清洗能力足以对多根钢管连续进行清洗。但现有的清洗装置均是直接将海绵球从钢管内腔的另一端吹出,再用收集盒等收集飞出的海绵球,这样一方面造成海绵球难以连续使用,另一方面一根钢管清洗完成后,也必须新取一个海绵球重新进行装填,即将另一个海绵球装入另一根钢管的一端。所以,现有的钢管内壁清洗装置在面对海绵球可以连续使用的工况时,自身却不具备利用同一个海绵球进行连续清洗的能力,不仅造成海绵球的浪费,而且导致海绵球的装填次数较多使钢管进行成批清洗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连续清洗功能的钢管内壁清洗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钢管内壁清洗装置因为无法进行连续清洗,所以在海绵球和压缩空气的条件满足连续使用的工况下,会造成海绵球的浪费以及清洗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备连续清洗功能的钢管内壁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在待清洗的钢管内腔一端的海绵球、用于供压缩空气吹入钢管内腔以推动海绵球向钢管内腔的另一端运动从而对钢管内壁进行清洗的气源连接组件、以及用于供被压缩空气从钢管内腔中吹出的海绵球进入另一根钢管的内腔中的U形管,所述气源连接组件包括用于与压缩空气管路连接的进气接头、与进气接头的出气口连接的安全阀、以及与安全阀连接的出气接头,所述U形管的内径与钢管的外径匹配,U形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根钢管的两端,U形管的弧底与一根用于辅助海绵球在U形管内运动的侧通气管连通,所述侧通气管远离U形管的一端与辅助压缩空气管路连接,侧通气管的轴线与U形管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侧通气管靠近U形管弧底一侧的内壁与U形管弧底的内壁相切,侧通气管的内径为U形管内径的30-50%。

优选的,所述U形管和侧通气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备连续清洗功能的钢管内壁清洗装置,通过U形管连接两根待清洗的钢管,使海绵弹从第一根钢管中吹出后可以通过U形管直接进入第二根钢管中,并且通过U形管上的侧通气管辅助海绵球在U形管中转向,从而使装置具备了连续清洗的能力,这样在针对压缩空气强度较大、钢管较短和钢管清洁程度较高等足以使海绵球连续使用的工况时,就能用一个海绵球对钢管连续进行清洗,不仅能够节约海绵球避免浪费,还能减少海绵球的装填次数从而提升钢管进行成批清洗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U形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1、海绵球,2、U形管,3、进气接头,4、安全阀,5、出气接头,6、侧通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具备连续清洗功能的钢管内壁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在待清洗的钢管内腔一端的海绵球1、用于供压缩空气吹入钢管内腔以推动海绵球1向钢管内腔的另一端运动从而对钢管内壁进行清洗的气源连接组件、以及用于供被压缩空气从钢管内腔中吹出的海绵球1进入另一根钢管的内腔中的U形管2,所述气源连接组件包括用于与压缩空气管路连接的进气接头3、与进气接头3的出气口连接的安全阀4、以及与安全阀4连接的出气接头5,所述U形管2的内径与钢管的外径匹配,U形管2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根钢管的两端,U形管2的弧底与一根用于辅助海绵球1在U形管2内运动的侧通气管6连通,所述U形管2和侧通气管6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侧通气管6远离U形管2的一端与辅助压缩空气管路连接,侧通气管6的轴线与U形管2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侧通气管6靠近U形管2弧底一侧的内壁与U形管2弧底的内壁相切,侧通气管6的内径为U形管2内径的35%。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将海绵球1装入钢管一端的内腔中,再将出气接头5对准钢管装有海绵球1的一端,再将U形管2的一端套设在钢管的另一端,然后再取一根未清洗的钢管,将两根钢管并排放置,并将U形管2的另一端套设在新取的钢管的一端,在安装时要保证侧通气管6位于U形管2的靠近装有海绵球1的第一根钢管的一侧,然后将侧通气管6与辅助压缩空气管路连接使压缩空气从侧通气管6中吹入U形管2弧底的内腔,并将压缩空气管路与进气接头3连接,就可以打开安全阀4使压缩空气吹入以进行清洗。当海绵球1被压缩空气推动而从钢管的另一端中吹出时,就会进入U形管2中,因为U形管2的内径与钢管的外径匹配,所以海绵球1可以在U形管2的内腔中顺畅的继续运动,当海绵球1运动到U形管2弧底位置时,因为侧通气管6的轴线与U形管2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并且侧通气管6靠近U形管2弧底一侧的内壁与U形管2弧底的内壁相切,而且侧通气管6在安装时就位于U形管2的靠近装有海绵球1钢管的一侧,所以从侧通气管6中吹出的压缩空气也与U形管2内腔弧底相切,就可以通过从侧通气管6中吹出的压缩空气来带动海绵球1通过U形管2内腔弧底,即通过侧通气管6中吹出的压缩空气辅助海绵球1在U形管2内转向,从而使海绵球1运动至U形管2的另一端并进入第二根未清洗的钢管中。当从第一根钢管的管口吹入的压缩空气的强度较大及钢管的长度较短时,海绵球1就能直接从第二根钢管的内腔中通过,从而进行连续清洗,既节约了海绵球1也使清洗效率大幅提升;当从第一根钢管的管口吹入的压缩空气会使海绵球1停在第二根钢管中时,也只需将U形管2从第二根钢管上拆下,再将第二根钢管安装到原本第一根钢管的位置,就能通过压缩空气带动海绵球1在第二根钢管的内腔中继续运动以完成对第二根钢管内壁的清洗。侧通气管6的内径设置为U形管2内径的30-50%,能够避免侧通气管6在U形管2侧壁上的开口过大而影响海绵球1转向,并且使侧通气管6中吹出的压缩空气会与海绵球1的靠近U形管2弧底一侧接触,进一步便于帮助海绵球1在U形管2内转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