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系统和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3179发布日期:2019-11-16 00:1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废水处理系统和船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系统和船舶。



背景技术:

船舶在由国际海事组织(imo;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规定的大气污染物质排放控制海域(eca;emissioncontrolarea,排放控制区)中航行时,需要将从发动机排出的氮氧化物(nox)的量降低至规定值以下。作为降低nox的技术,有使废气回流到发动机中的废气再循环(egr;exhaustgasrecirculation)技术。其中,大型船舶用的发动机使用重油等作为燃料,因而回流到发动机中的废气(egr气体)中大量含有碳等对发动机带来不良影响的浮游颗粒状物质。因此,在大型船舶用的发动机系统的egr单元中设置有利用清洗液对egr气体进行清洗的洗涤器。

在洗涤器中使用后的清洗液被排放到海中,但在清洗液中大量含有粉尘(烟灰等固体颗粒)等颗粒(以下称为“污染颗粒”),因此不能直接排放到海中。因此,在洗涤器中使用后的清洗液被送至废水处理系统中,在由离心分离机等构成的废水处理部进行分离除去污染颗粒的净化处理后排放到海中(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587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对于废水处理系统的废水处理部,要求尽可能对于从洗涤器中排出的清洗液连续进行净化处理的能力,因此废水处理部具有大型化和复杂化的倾向。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废水处理部的小型化或简化的废水处理系统和船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是对于从洗涤器中排出的清洗液进行净化处理的废水处理系统,其中,该废水处理系统具备:保留罐,其具有暂时保留从上述洗涤器中排出的清洗液的罐主体;以及废水处理部,其对于从上述保留罐供给的清洗液进行净化处理,从上述洗涤器中排出的清洗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在规定期间内为最大排出量,对于从上述保留罐供给至上述废水处理部的清洗液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量进行控制,以使得该供给量在整个期间比上述洗涤器的上述最大排出量少。

根据该构成,保留罐作为缓冲器发挥功能,能够将供给至废水处理部的清洗液的供给量平均化,因此废水处理部不需要尽可能应对洗涤器的最大排出量的处理能力。其结果,能够实现废水处理部的小型化或简化。

在上述的废水处理系统中,也可以是,上述保留罐构成为通过暂时保留清洗液而将该清洗液内产生的污染颗粒的浓度高的部分和污染颗粒的浓度低的部分中的污染颗粒的浓度低的部分所对应的清洗液优先供给至上述废水处理部。

根据该构成,将污染颗粒的浓度低的清洗液优先供给至废水处理部,因此能够减轻废水处理部中的净化处理的负荷。

在上述的废水处理系统中,也可以是,上述罐主体具有供供给到上述废水处理部的清洗液流出的流出口,上述流出口位于上述罐主体的下方部分。

在污染颗粒中除了包含在清洗液内沉降的沉降颗粒以外,还包含在清洗液内漂浮的漂浮颗粒。另外,这些沉降颗粒和漂浮颗粒的比例根据所使用的燃料等而不同。这样,在清洗液中包含的污染颗粒大部分为漂浮颗粒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保留罐暂时保留清洗液,清洗液的液面附近污染颗粒的浓度增高、除此以外的部分污染颗粒的浓度降低。这种情况下,若如上所述流出口位于罐主体的下方部分,则能够将污染颗粒的浓度低的部分所对应的清洗液优先供给至废水处理部。其结果,能够减轻废水处理部中的净化处理的负荷。

在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中,也可以是,上述保留罐具备:漂浮部件,其漂浮在上述罐主体所保留的清洗液的液面上;以及吸引管,其具有吸引上述罐主体所保留的清洗液的吸引口,将从上述吸引口吸引的清洗液供给至上述废水处理部,上述吸引管安装于上述漂浮部件,上述吸引口随着上述漂浮部件的位移而发生位移。

根据该构成,吸引管的吸引口追随清洗液的水位而发生位移,因此即使保留罐内的清洗液的水位发生变化,也能够将清洗液持续地供给到废水处理部。

在上述的废水处理系统中,也可以是,上述吸引口位于上述漂浮部件的下表面所对应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吸引口从清洗液的液面附近吸引清洗液,因此在清洗液中包含的污染颗粒大部分为沉降颗粒的情况下,能够将污染颗粒的浓度低的部分所对应的清洗液优先供给至废水处理部。

在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中,也可以是,上述吸引口位于从上述漂浮部件向下方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清洗液中包含大量沉降颗粒和漂浮颗粒的情况下,吸引口也能够避开沉降颗粒和漂浮颗粒而吸引清洗液。即,即使在清洗液中包含大量的沉降颗粒和漂浮颗粒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污染颗粒的浓度低的部分所对应的清洗液优先供给至废水处理部。

在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中,也可以是,上述漂浮部件是覆盖上述罐主体所保留的清洗液的液面的板状的部件,构成为维持相对于上述罐主体的角度。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例如保留罐整体发生揺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清洗液相对于罐主体的揺动,能够抑制清洗液的内部流动。因此,能够抑制暂且从清洗液中分离出的污染颗粒由于保留罐的揺动而再次分散在清洗液中。其结果,供给至废水处理部的清洗液中包含的污染颗粒的量受到抑制,能够减轻废水处理部中的净化处理的负荷。

在上述的废水处理系统中,也可以是,上述保留罐具有分隔上述罐主体的内部的第1分隔板,上述第1分隔板划分出流入区和流出区,该流入区设置有供从上述洗涤器排出的清洗液流入的流入口,该流出区设置有供供给至上述废水处理部的清洗液流出的流出口,清洗液能够在上述流入区与上述流出区之间流通,将上述漂浮部件设置于上述流出区。

从洗涤器排出的清洗液流入到保留罐中时,由于减压而从清洗液中产生溶存气体,并且清洗液中包含的气泡会发生膨胀。与之相对,根据上述构成,溶存气体和构成气泡的空气不会进入到设置有漂浮部件的流出区。因此,能够防止在漂浮部件与清洗液之间形成气层,结果能够维持由漂浮部件所带来的清洗液的内部流动的抑制效果。

在上述的废水处理系统中,也可以是,上述保留罐具有分隔上述罐主体的内部并划分出各区的2个以上的第2分隔板,清洗液能够在上述各区之间流通。

根据该构成,罐主体的内部被分隔成2个以上的小区域,因此即使在保留罐整体揺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清洗液的内部流动。由此,供给至废水处理部的清洗液中包含的污染颗粒的量受到抑制,能够减轻废水处理部中的净化处理的负荷。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船舶具备上述的废水处理系统。

根据该构成,具备上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因此能够实现废水处理部的小型化或简化。

在上述船舶中,也可以是,上述罐主体的一部分由船体的一部分形成。

根据该构成,罐主体的一部分由船体的一部分形成,因此能够抑制罐主体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有效利用船体的内部空间。

在上述的船舶中,也可以是,上述保留罐位于船底。

根据该构成,能够有效地利用由弯曲的船底划分出的船底附近的难以利用的空间。

在上述的船舶中,也可以是,上述保留罐设置于操舵机室内或甲板。

此处,操舵机室由于位于舵的上方而无法确保充分的空间,由此多数情况下无法有效地利用。因此,通过将形状的自由度高的保留罐设置于操舵机室,能够有效地利用死角空间。另外,通过将保留罐设置于甲板,能够容易地进行卸载残留在保留罐内的污染颗粒的作业。

在上述的船舶中,也可以是,利用上述洗涤器清洗的废气是回流到发动机中的egr气体,从上述洗涤器排出的清洗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为最大排出量的上述规定期间是egr率为规定值以上的期间。

根据该构成,在egr率为规定值以上的期间从洗涤器排出的清洗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为最大排出量,另一方面,在除此以外的期间从洗涤器排出的清洗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减少。因此,能够将供给至废水处理部的清洗液的供给量平均化,进而能够实现废水处理部的小型化或简化。

在上述的船舶中,也可以是,该船舶在eca内航行时将上述egr率控制为规定值以上。

船舶在eca内外航行的情况下,在船舶在eca外航行时进行净化处理,由此能够减少船舶在eca内航行时所滞留的保留罐内的清洗液。由此,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执行废水处理部的小型化或简化。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和船舶,能够实现废水处理部的小型化或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船舶的示意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第3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第4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第5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第1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10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中,对于相同或相应的构成要素附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船舶>

首先对搭载有废水处理系统100的船舶101进行说明。图1是船舶10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船舶101具备发动机系统110和废水处理系统100。

发动机系统110具备:作为二冲程柴油发动机的、使设置于船体102的螺杆103旋转的发动机111;向发动机111供给扫气气体的扫气流路112;将从发动机111排出的废气放出到船外的排气流路113;通过废气的能量进行驱动而将从船外引入的新气进行升压的增压器114;以及从排气流路113抽取废气并作为egr气体供给至扫气流路112的egr单元115。

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系统110中,通过利用上述egr单元115将新气和egr气体混合而制成扫气气体,可降低供给至发动机111的扫气气体的氧浓度。由此,发动机111中的燃烧温度降低,能够抑制从发动机111产生的nox的产生量。需要说明的是,egr气体相对于扫气气体整体的比例(egr率)根据船舶101的航行区域而变更。

egr单元115具备:连接排气通路113与扫气流路112的egr流路116;设置于egr流路116的、使用清洗液对egr气体进行清洗的洗涤器117;对egr气体进行冷却的egr气体冷却器118;捕集由egr气体冷却器118产生的冷凝水的egr水雾捕集器119;以及将egr气体升压并供给至扫气流路112的egr鼓风机120。需要说明的是,扫气气体的egr率可以利用egr鼓风机120进行控制。

如上所述,egr单元115的洗涤器117对egr气体(即废气)进行清洗。在洗涤器117中使用后的清洗液被排放到海中,但在清洗液中大量含有粉尘等颗粒(污染颗粒),因此不能直接排放到海中。因此,从洗涤器117排出的清洗液在利用废水处理系统100进行分离除去污染颗粒的净化处理后排放到海中。以下对废水处理系统100进行说明。

<废水处理系统>

接着对废水处理系统100进行说明。废水处理系统100具备:暂时保留从洗涤器117中排出的清洗液的保留罐10;对清洗液进行净化处理的废水处理部20;以及从保留罐10向废水处理部20供给清洗液的供给泵30。

此处,从洗涤器117排出的清洗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以下简称为“排出量”)根据洗涤器117的运转状况而变动。具体地说,egr率最大时,egr气体的流量最大,因此将此时洗涤器117中的排出量作为最大排出量。

另一方面,对于从保留罐10向废水处理部20供给的清洗液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量(以下简称为“供给量”)进行控制,以使得该供给量在整个期间比洗涤器117的最大排出量少。该控制利用供给泵30进行。其中,可以在保留罐10与废水处理部20之间设置控制阀,利用该控制阀进行上述控制。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进行净化处理而在废水处理部20产生的污泥(污染颗粒集合而形成)通过图外的配管而排出至保留罐10。

如上所述,能够使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的清洗液的供给量比洗涤器117的最大排出量少的原因在于保留罐10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由此,能够使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的清洗液的供给量平均化,因此废水处理部20无需具备能够与洗涤器117的最大排出量对应的处理能力。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保留罐10暂时保留清洗液,因此在该期间将相对密度不同的清洗液与污染颗粒进行分离。因此,能够减少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的清洗液中包含的污染颗粒,能够减轻废水处理部20中的净化处理的负荷。其结果,能够使废水处理部20小型化或简化。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废水处理部20,以往使用了离心分离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不需要动力源的膜处理装置(过滤器)来代替离心分离机。即,本实施方式中,成功进行了废水处理部20的简化。另外,可以采用离心分离机作为废水处理部20,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可通过采用比现有的离心分离机的处理能力低的设备来使废水处理部20小型化。

<保留罐>

接着对保留罐10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废水处理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留罐10具有罐主体11、漂浮部件12、以及吸引管13。

罐主体11是保留清洗液的部分。罐主体11的一部分由船体102的一部分形成。具体地说,罐主体11的底部由船体102的船底形成。船体102的船底在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截面视图中具有向下方凸出的弯曲形状。罐主体11使用这样的形状的船底来形成。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具有变形的形状的船底附近的空间。

另外,罐主体11具有:形成在侧壁部的、供从洗涤器117排出的清洗液流入的流入口14;同样形成在侧壁部的、供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的清洗液流出的流出口15;以及形成在顶部的、通到船外的空气口16。另外,洗涤器117内为高压,因此在洗涤器117的清洗液流入罐主体11中而使压力降低时,从清洗液中产生溶存气体,清洗液中包含的气泡发生膨胀。所产生的溶存气体和构成气泡的空气藉由空气口16放出到船外。

漂浮部件12是相对密度小于清洗液、漂浮在罐主体11所保留的清洗液的液面的部件。漂浮部件12漂浮在清洗液的液面,因此即使清洗液的量发生变化而使液面上下位移,漂浮部件12也追随该液面而上下位移。

吸引管13具有挠性,基端部分安装在罐主体11的流出口15,前端部分安装在漂浮部件12。吸引管13在前端部分具有吸引口17,吸引口17吸引罐主体11所保留的清洗液。由吸引口17吸引的清洗液藉由流出口15和供给泵30而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吸引口17位于漂浮部件12的下表面所对应的位置。因此,吸引口17始终位于清洗液的液面附近。由此,不论清洗液的水位如何,吸引口17始终能够吸引清洗液,能够将所吸引的清洗液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

此处,清洗液中包含的污染颗粒被分成相对密度大于清洗液的沉降颗粒151、以及相对密度小于清洗液的漂浮颗粒152(参照图3等)。沉降颗粒151在清洗液内沉降,漂浮颗粒152在清洗液内漂浮。即,保留罐10通过暂时保留清洗液而将清洗液内分成污染颗粒的浓度高的部分和污染颗粒的浓度低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沉降颗粒151和漂浮颗粒152的比例根据发动机111中所使用的使用燃料等而不同。

本实施方式中,假定清洗液中包含的污染颗粒大部分为沉降颗粒151的情况。即,本实施方式中,保留罐10所保留的清洗液的下方部分为污染颗粒的浓度高的部分,清洗液的下方部分以外的部分为污染颗粒的浓度低的部分。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吸引口17始终位于清洗液的液面附近,因此污染颗粒的浓度低的部分所对应的清洗液被优先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中。因此,能够减少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的清洗液中包含的污染颗粒,能够减轻基于废水处理部20的净化处理的负荷。

<运用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100和船舶101的运用例进行说明。这里,船舶101从eca(大气污染物质排放控制海域)内的第1港出航,通过eca外的海洋,在eca内的第2港入港。另外,船舶10在第1港出港时,保留罐10为空的。需要说明的是,该eca设定在靠近陆地的沿岸附近,是严格控制包含nox的污染物质的排出的海域。

首先,在从第1港出港后的一段期间,船舶101在eca内航行,因此为了降低从发动机111中排出的nox,进行egr。因此,从洗涤器117中排出的清洗液的排出量多,此时排出量为最大排出量。

之后,将从洗涤器117排出的清洗液流入保留罐10中,保留罐10保留清洗液。另一方面,在废水处理部20藉由保留罐10供给清洗液而进行净化处理,但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的供给量比上述洗涤器117的最大排出量少。因此,船舶101在eca内航行的期间,保留罐10所保留的清洗液的量逐渐增加。

之后,船舶101驶出eca而在eca外航行。在eca外,nox的排放控制比较宽松,因此船舶101在eca外航行时,停止egr(此时,egr率为0%)。因此,不从洗涤器117中排出清洗液。另一方面,在废水处理部20中继续供给清洗液。其结果,保留罐10所保留的清洗液的量逐渐减少。并且,保留罐10所保留的清洗液为一定量以下时,停止向废水处理部20中供给清洗液。此时,在保留罐10内残留有污染颗粒(沉降颗粒151)和从废水处理部20中排出的污泥。

之后,船舶101再次驶入eca内并驶向第2港。此时,再次开放egr,抑制nox的排出量。因此,从洗涤器117排出的清洗液的排出量再次成为最大排出量。另一方面,废水处理部20从保留罐10被供给清洗液,再次开始净化处理。其中,清洗液向废水处理部20中的供给量比洗涤器117的最大排出量少。因此,保留罐10所保留的清洗液的量再次增加。

之后,船舶101在第2港入港。船舶101在第2港入港后,也从保留罐10向废水处理部20供给清洗液,进行了清洗处理的清洗液排放到海中。之后,在保留罐10所保留的清洗液的量为一定量以下后,将残留在保留罐10中的沉降颗粒151和污泥利用软管吸引等进行卸载,使保留罐10变空。

以上为本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100和船舶101的运用例。其中,废水处理系统100和船舶101也可以进行除此以外的运用。例如,在上述的运用例中,在船舶101在第1港出港后在eca内航行的期间也向废水处理部20中供给清洗液,但也可以在船舶101在eca内航行的期间不向废水处理部20中供给清洗液,而在船舶101驶出eca后向废水处理部20中供给清洗液。这种情况下,由于清洗液在保留罐10中的保留期间变长,因此能够从清洗液中分离出更多的污染颗粒。由此,能够减少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中的清洗液中包含的污染颗粒的量,能够减轻基于废水处理部20的净化处理的负荷。

另外,在上述的运用例中,在船舶101在eca外航行时停止egr,但也可以在船舶101在eca外航行时以比船舶101在eca内航行时低的egr率进行egr。这种情况下,船舶101在eca外航行的期间能够减少保留罐10所保留的清洗液。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200进行说明。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20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200中,保留罐10不具有漂浮部件12和吸引管13(参照图2),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100的构成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200中,流出口15位于罐主体11的下方部分,保留罐10中所保留的清洗液从该流出口15直接流出而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保留罐10,结构比第1实施方式的保留罐10简单,并且从罐主体11的下方部分抽取清洗液而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因此在污染颗粒大部分为漂浮颗粒152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即,在清洗液中包含的污染颗粒大部分为漂浮颗粒152的情况下,清洗液的上方部分为污染颗粒的浓度高的部分、清洗液的上方部分以外的部分为污染颗粒的浓度低的部分,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污染颗粒的浓度低的部分所对应的清洗液优先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减轻基于废水处理部20的净化处理的负荷。需要说明的是,流出口15所处的罐主体11的下方部分例如是指,在将罐主体11沿上下方向等间隔地进行3等分时位于最下方的部分。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300进行说明。图4是第3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30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300中,保留罐10的漂浮部件12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100的漂浮部件12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漂浮部件12为板状的部件,在保留罐10的整个内部扩展。另外,在水平截面视图中,漂浮部件12的外周边与保留罐10的侧壁部的内周边一致,漂浮部件12覆盖保留罐10所保留的清洗液的整个液面。此外,漂浮部件12的厚度大,具有在罐主体11内不能倾斜的程度的厚度尺寸。即,漂浮部件12构成为能够保持相对于罐主体11的侧壁部垂直的状态沿着侧壁部移动。

因此,在船舶101揺动、保留罐10倾斜时,与之相伴,漂浮部件12也倾斜,保留罐10内的清洗液的液面也变得不水平而倾斜。由此,即使保留罐10倾斜,清洗液的液面相对于保留罐10也无变化。此外,漂浮部件12覆盖清洗液的液面,因此清洗液的液面也不会波动。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清洗液的内部流动,能够抑制从清洗液中分离出的污染颗粒再次分散在清洗液中。

其中,从洗涤器117中排出的清洗液流入到罐主体11时会产生溶存气体并且气泡发生膨胀,因此在清洗液的液面全部被漂浮部件12覆盖时,溶存气体和构成气泡的空气可能滞留在清洗液与漂浮部件12之间而产生空间(形成气层)。这种情况下,无法保持通过漂浮部件12抑制清洗液的内部流动的效果。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洗涤器117与保留罐10之间、即在保留罐10的上游设置有内部向大气开放的前段罐40。由此,从洗涤器117排出的清洗液在该前段罐40中进行减压和脱气,在保留罐10中不会产生溶存气体、气泡也不会膨胀,因此在漂浮部件12与清洗液之间不会形成气层。由此,可维持利用漂浮部件12抑制清洗液的内部流动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吸引口17位于从漂浮部件12向下方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根据该构成,即使在清洗液中包含大量的沉降颗粒151和漂浮颗粒152的情况下,吸引口17也能够避开沉降颗粒151和漂浮颗粒152而吸引清洗液。即,能够优先吸引污染颗粒的浓度低的部分所对应的清洗液。因此,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减少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的清洗液中包含的沉降颗粒151和漂浮颗粒152的量,能够减轻废水处理部20中的净化处理的负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保留罐10具备将漂浮部件12支承在规定的高度位置的制动器18,以使得在清洗液的水位低时吸引口17不与罐主体11的底部接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增大漂浮部件12的厚度来维持漂浮部件12相对于罐主体11的角度,但也可以采用其他构成。例如可以采用下述构成:在罐主体11设置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导轨,漂浮部件12沿着该导轨移动,由此能够维持漂浮部件12相对于罐主体11的角度。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4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400进行说明。图5是第4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400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400中,保留罐10具备第1分隔板51,这一点与第3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300的构成不同。

第1分隔板51是分隔保留罐10的内部的板状的部件,位于保留罐10的内部。图5中,第1分隔板51从罐主体11的纸面前的侧壁部延伸至纸面后的侧壁部,第1分隔板51的下端位于比罐主体11的底部靠上方的位置,第1分隔板51的上端位于比罐主体11的顶部靠下方的位置。即,第1分隔板51的下端与罐主体11的底部分离,第1分隔板51的上端与罐主体11的顶部分离。

另外,利用第1分隔板51和罐主体11的一部分划分出设置有流入口14的流入区61,并且划分出设置有流出口15的流出区6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口16设置于流入区61。

另外,如上所述,第1分隔板51的下端与罐主体11的底部分离、第1分隔板51的上端与罐主体11的顶部分离,因此流入区61与流出区62连通。因此,在流入区61与流出区62之间,能够藉由第1分隔板51的下端与罐主体11的底部之间流通清洗液。另外,在流入区61与流出区62之间,能够藉由第1分隔板51的上端与罐主体11的顶部之间流通空气。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漂浮部件12仅设置在流出区62,在水平截面视图中漂浮部件12与流出区62一致,漂浮部件12覆盖流出区62的清洗液的整个液面。另外,漂浮部件12的厚度大,具有在罐主体11内不能倾斜的程度的厚度尺寸。由此,能够抑制流出区62的清洗液的内部流动,能够抑制供给至废水处理部20的清洗液中包含的污染颗粒的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从流入口14流入的清洗液在流入区61进行减压和脱气。其结果,在流入区61会产生因清洗液的减压所引起的溶存气体的产生和气泡的膨胀,在流出区62不会在漂浮部件12与清洗液之间形成气层。由此不会阻碍通过漂浮部件12抑制清洗液的内部流动的效果。换言之,第3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300中具备前段罐40(参照图4),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400能够省略前段罐40。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5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500进行说明。图6是第5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50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500中具备2个以上的第2分隔板52,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100的构成不同。

第2分隔板52为分隔保留罐10的内部的板状的部件,位于保留罐10的内部。图6中,第2分隔板52从罐主体11的纸面前的侧壁部延伸至纸面后的侧壁部。第2分隔板52的下端与罐主体11的底部相接,但在下方部分形成有流通孔53。另外,第2分隔板52的上端位于比罐主体11的顶部靠下方的位置。

利用上述第2分隔板52和罐主体11的一部分划分出设置有流入口14的流入区61,并且划分出设置有流出口15的流出区62。此外,利用相邻的2个第2分隔板52划分出各中间区6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口16设置于流入区61。

此外,在流入区61与中间区63之间、各中间区63之间以及中间区63与流出区62之间能够藉由形成于第2分隔板52的流通孔53流通清洗液。另外,在流入区61与中间区63之间、各中间区63之间以及中间区63与流出区62之间,能够藉由第2分隔板52的上端与罐主体11的顶部之间流通空气。

此外,漂浮部件12位于流出区62内,在该漂浮部件12安装有吸引管13。需要说明的是,从流入口14流入的清洗液在流入区61进行减压和脱气。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500,保留罐10的内部被分隔成2个以上的小区域,因此即使船舶101揺动,也能够抑制保留罐10内的清洗液的内部流动。其结果,能够抑制从清洗液分离出的污染颗粒再次分散在清洗液中。

(其他变形例)

以上对实施方式的废水处理系统100、200、300、400、500和船舶10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废水处理装置和船舶并不限于上述的构成。例如,对于保留罐10位于船舶101的船底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保留罐10也可以设置于操舵机室104内,还可以设置于甲板105(参照图1)。

此处,位于舵106的上方的操舵机室104由于无法确保充分的空间,因此多数情况成为死角空间。因此,若将保留罐10设置于操舵机室104,则能够有效地利用死角空间。另外,若将保留罐10设置于甲板105,则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滞留在保留罐10内的污染颗粒(污泥)的卸载作业。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egr单元115的一部分的洗涤器117单独构成,但例如洗涤器117也可以与egr气体冷却器118等一体地形成。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洗涤器117所清洗的废气为egr气体,但洗涤器117所清洗的废气也可以为从发动机系统110中排出的废气、即可以为图1的例中的通过增压器114而放出到船外的废气。

符号说明

10保留罐

11罐主体

12漂浮部件

13吸引管

14流入口

15流出口

17吸引口

20废水处理部

51第1分隔板

52第2分隔板

61流入区

62流出区

63中间区

100、200、300、400、500废水处理系统

101船舶

102船体

104操舵室

105甲板

110发动机系统

111发动机

117洗涤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