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76145发布日期:2019-06-21 23:48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pvc、pva及bdo等大部分生产企业所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电石。电石水解产生乙炔,由于电石特性、品质等原因,电石水解后产生乙炔气的同时,也有磷化氢、硫化氢等杂质气体。杂质气体会对后续工序形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水解产生的粗乙炔气需要净化去除杂质气体。净化乙炔中杂质气体需要次氯酸钠作为氧化洗涤剂,次氯酸钠在洗涤粗乙炔后会失效,形成次氯酸钠废水。该废水含硫、磷,其cod、盐分相对高,还含有溶解乙炔,污水处理难度大。

在电石法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过程中,电石在发生器内水解生成大量的反应热靠补充大量的一次水或压滤水来移走,乙炔气经洗泥器洗涤冷却至70℃左右时,经正、逆水封后,一路进入乙炔气柜,一路进入冷却塔;冷却降温后的乙炔气经水环压滤机加压后进入二级串联的清净塔,利用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除去硫、磷等杂质,经清净后的乙炔气进入中和塔被碱液所中和,然后送往转化合成工序;而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冷却塔用水和次氯酸钠废水就需要进行回收处理。尤其是在乙炔清净工序中产生大量的次氯酸钠废水,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工艺实现电石法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中乙炔清净产生的次氯酸钠废水零排放势在必行。

中国专利cn101497549b公开了一种在电石法聚氯乙烯树脂的生产工艺中能够实现乙炔清净产生的次氯酸钠废水零排放的乙炔清净产生的次氯酸钠废水回用工艺,将清净塔产生的次氯酸钠废水用泵送到冷却塔作冷却水用,达到除去乙炔气中的部分硫、磷杂质的目的,起到预处理作用,并除去冷却塔塑料填料上的结垢物,将冷却塔排出的高温次氯酸钠废水送到水冷却装置进行冷却降温,将冷却降温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重新送到冷却塔循环使用,把多余的次氯酸钠废水送往乙炔发生器中作为补充用水,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成本低的优点;实现电石法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中乙炔清净氯酸钠废水零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首先用氧化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深度氧化,然后再加入絮凝剂进行混凝沉淀,然后再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最后采用树脂软化工艺降低次氯酸钠废水的硬度使其符合回收再利用指标。

上述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具体如下:

(1)次氯酸钠废水通入氧化池,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根据ph选择相应的氧化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深度氧化,深度氧化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5d;

(2)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排入絮凝池,再次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根据ph选择相应的絮凝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0-15d;

(3)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从上至下依次为砾石、石英砂、无烟煤、锰砂,废水流速为8-10m/s,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后直接进入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过滤器的滤芯为球形活性炭,所述球形活性炭通过有机粘合剂及粉状活性炭粘合而成,最后采用树脂软化工艺降低次氯酸钠废水的硬度使其符合回收再利用指标。

进一步地,当次氯酸钠废水ph为1-5时,采用过硫酸钾和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当次氯酸钠废水ph为5-10时,采用硫酸和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当次氯酸钠废水ph为10-14时,采用单过氧硫酸氢钾和柠檬酸钠作为氧化剂。

进一步地,上述过硫酸钾和双氧水的质量比为1:5-10,硫酸和双氧水的质量比为1:1,单过氧硫酸氢钾和柠檬酸钠的质量比为1-5:1-5。

进一步地,当次氯酸钠废水ph为1-6时,采用聚硅酸絮凝剂,当次氯酸钠废水ph为6-8时,采用聚硫酸铝絮凝剂,当次氯酸钠废水ph为8-14时,采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进一步地,砾石的粒径为1-1.5mm、石英砂的粒径为0.8-1mm、无烟煤的粒径为0.4-0.8mm、锰砂的粒径为0.1-0.2mm。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粘合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泥、泡花碱、聚乙烯醇。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粘合剂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泥、泡花碱、聚乙烯醇分别占粉状活性炭重量的5-10%、5%、1-5%、10-20%。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首先用氧化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深度氧化,然后再加入絮凝剂进行混凝沉淀,然后再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最后采用树脂软化工艺降低次氯酸钠废水的硬度,实现了对次氯酸钠废水的零排放和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排环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如下:

(1)次氯酸钠废水通入氧化池,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1-5,采用质量比为1:5的过硫酸钾和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深度氧化,深度氧化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5d;

(2)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排入絮凝池,再次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1-6时,采用聚硅酸絮凝剂,根据ph选择相应的絮凝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2d;

(3)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从上至下依次为粒径为1-1.5mm的砾石、0.8-1mm的石英砂、粒径为0.4-0.8mm的无烟煤、粒径为0.1-0.2mm的锰砂,废水流速为10m/s,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后直接进入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过滤器的滤芯为球形活性炭,所述球形活性炭通过有机粘合剂及粉状活性炭粘合而成,所述有机粘合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泥、泡花碱、聚乙烯醇,分别占粉状活性炭重量的10%、5%、1%、15%,最后采用树脂软化工艺降低次氯酸钠废水的硬度使其符合回收再利用指标。

实施例2:

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如下:

(1)次氯酸钠废水通入氧化池,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5-10时,采用质量比为1:1的硫酸和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深度氧化,深度氧化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2d;

(2)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排入絮凝池,再次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6-8时,采用聚硫酸铝絮凝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0d;

(3)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从上至下依次为粒径为1-1.5mm的砾石、0.8-1mm的石英砂、粒径为0.4-0.8mm的无烟煤、粒径为0.1-0.2mm的锰砂,废水流速为10m/s,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后直接进入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过滤器的滤芯为球形活性炭,所述球形活性炭通过有机粘合剂及粉状活性炭粘合而成,所述有机粘合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泥、泡花碱、聚乙烯醇,分别占粉状活性炭重量的5%、5%、5%、20%,最后采用树脂软化工艺降低次氯酸钠废水的硬度使其符合回收再利用指标。

实施例3:

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如下:

(1)次氯酸钠废水通入氧化池,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10-14时,采用质量比为2:1的单过氧硫酸氢钾和柠檬酸钠作为氧化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深度氧化,深度氧化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5d;

(2)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排入絮凝池,再次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8-14时,采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0d;

(3)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从上至下依次为粒径为1-1.5mm的砾石、0.8-1mm的石英砂、粒径为0.4-0.8mm的无烟煤、粒径为0.1-0.2mm的锰砂,废水流速为8m/s,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后直接进入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过滤器的滤芯为球形活性炭,所述球形活性炭通过有机粘合剂及粉状活性炭粘合而成,所述有机粘合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泥、泡花碱、聚乙烯醇,分别占粉状活性炭重量的10%、5%、5%、20%,最后采用树脂软化工艺降低次氯酸钠废水的硬度使其符合回收再利用指标。

实施例4:

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如下:

(1)次氯酸钠废水通入氧化池,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1-5时,采用质量比为1:5的过硫酸钾和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深度氧化,深度氧化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2d;

(2)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排入絮凝池,再次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1-6时,采用聚硅酸絮凝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2d;

(3)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从上至下依次为粒径为1-1.5mm的砾石、0.8-1mm的石英砂、粒径为0.4-0.8mm的无烟煤、粒径为0.1-0.2mm的锰砂,废水流速为10m/s,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后直接进入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过滤器的滤芯为球形活性炭,所述球形活性炭通过有机粘合剂及粉状活性炭粘合而成,所述有机粘合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泥、泡花碱、聚乙烯醇,分别占粉状活性炭重量的8%、5%、1%、20%,最后采用树脂软化工艺降低次氯酸钠废水的硬度使其符合回收再利用指标。

实施例5:

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如下:

(1)次氯酸钠废水通入氧化池,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1-5时,采用质量比为1:10的过硫酸钾和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深度氧化,深度氧化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5d;

(2)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排入絮凝池,再次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1-6时,采用聚硅酸絮凝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5d;

(3)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从上至下依次为粒径为1-1.5mm的砾石、0.8-1mm的石英砂、粒径为0.4-0.8mm的无烟煤、粒径为0.1-0.2mm的锰砂,废水流速为10m/s,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后直接进入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过滤器的滤芯为球形活性炭,所述球形活性炭通过有机粘合剂及粉状活性炭粘合而成,所述有机粘合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泥、泡花碱、聚乙烯醇,分别占粉状活性炭重量的10%、5%、5%、20%,最后采用树脂软化工艺降低次氯酸钠废水的硬度使其符合回收再利用指标。

实施例6:

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如下:

(1)次氯酸钠废水通入氧化池,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5-10时,采用质量比为1:1的硫酸和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深度氧化,深度氧化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d;

(2)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排入絮凝池,再次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6-8时,采用聚硫酸铝絮凝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0d;

(3)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从上至下依次为粒径为1-1.5mm的砾石、0.8-1mm的石英砂、粒径为0.4-0.8mm的无烟煤、粒径为0.1-0.2mm的锰砂,废水流速为8m/s,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后直接进入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过滤器的滤芯为球形活性炭,所述球形活性炭通过有机粘合剂及粉状活性炭粘合而成,所述有机粘合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泥、泡花碱、聚乙烯醇,分别占粉状活性炭重量的5%、5%、1%、10%,最后采用树脂软化工艺降低次氯酸钠废水的硬度使其符合回收再利用指标。

实施例7:

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如下:

(1)次氯酸钠废水通入氧化池,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10-14时,采用质量比为1:5的单过氧硫酸氢钾和柠檬酸钠作为氧化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深度氧化,深度氧化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d;

(2)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排入絮凝池,再次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8-14时,采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5d;

(3)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从上至下依次为粒径为1-1.5mm的砾石、0.8-1mm的石英砂、粒径为0.4-0.8mm的无烟煤、粒径为0.1-0.2mm的锰砂,废水流速为8m/s,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后直接进入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过滤器的滤芯为球形活性炭,所述球形活性炭通过有机粘合剂及粉状活性炭粘合而成,所述有机粘合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泥、泡花碱、聚乙烯醇,分别占粉状活性炭重量的10%、5%、1%、20%,最后采用树脂软化工艺降低次氯酸钠废水的硬度使其符合回收再利用指标。

实施例8:

一种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如下:

(1)次氯酸钠废水通入氧化池,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1-5时,采用质量比为1:10的过硫酸钾和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深度氧化,深度氧化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d;

(2)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排入絮凝池,再次测定次氯酸钠废水的ph为1-6时,采用聚硅酸絮凝剂,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后的次氯酸钠废水静置15d;

(3)将上述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从上至下依次为粒径为1-1.5mm的砾石、0.8-1mm的石英砂、粒径为0.4-0.8mm的无烟煤、粒径为0.1-0.2mm的锰砂,废水流速为8m/s,次氯酸钠废水通过多介质过滤器后直接进入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过滤器的滤芯为球形活性炭,所述球形活性炭通过有机粘合剂及粉状活性炭粘合而成,所述有机粘合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泥、泡花碱、聚乙烯醇,分别占粉状活性炭重量的10%、5%、1%、20%,最后采用树脂软化工艺降低次氯酸钠废水的硬度使其符合回收再利用指标。

下表1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1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处理过的废水性能考核指标。

表1:

由上表1可知,利用本发明次氯酸钠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处理过的次氯酸钠废水复合标准考核值可以被再次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