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削减分散排污口污染入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7916发布日期:2019-11-13 02:19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削减分散排污口污染入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削减分散排污口污染入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道水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全国出现了很多黑臭河道,导致城市和乡村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岸上截污管网不完善,存在晴天污水漏排和雨天污染溢流排放入河现象;乡村污水集中收集率低,随机分散排放现场突出。

针对城乡一些地方排污口截污纳管计划相对跟黑臭河道整治要求滞后,很多排污口暂时无法解决,因此,进行黑臭河道整治,考虑排污口的临时净化成为目前黑臭河道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河道排污口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旁路净化系统、花坛式净化槽、排污口净化槽、原位净化廊道,其中旁路净化系统、花坛式净化槽在河道中砌筑集水池,将排放的生活污水用水泵抽上岸上处理,投资成本高,而以上诸如此类方式均占用河道沿岸空间,一些河道沿岸已有既有建筑,无空间可用,因此采用此方法施工难度大;排污口净化槽在河道内排污口砌筑人工湿地处理槽,需要占用河道空间,占地面积大,影响河道行洪泄洪功能,且需要定期排泥,管理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削减分散排污口污染入河装置,是一种针对分散式排污采用生态清洁的方式在源头削减污染的装备,用于降低不具备纳管截污条件的排污口、渗漏或偷排污水的源头污染对河湖、景观水体水质造成持续性影响。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削减分散排污口污染入河装置,包括填料挂膜模块、微米曝气模块、光催化氧化模块;其中:

填料挂膜模块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的可挂膜填料,第一壳体顶端设有污水进口;

微米曝气模块包括第二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底部的微米曝气管,微米曝气管通过第一送风管道与鼓风装置连接,第二壳体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壳体底端的出水口连通;

光催化氧化模块包括第三壳体以及多个设置在第三壳体内的二氧化钛催化剂填充载体板,沿着第三壳体的进水口朝向出水口方向,多个二氧化钛催化剂填充载体板竖直间隔布置,任意相邻两个二氧化钛催化剂填充载体板之间形成紫外光区,紫外光区内设有紫外光灯,第三壳体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壳体的出水口连通,第三壳体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口端设有喷射装置。

优选的,还包括驱动模块和移动履带,第一壳体外部连接有可提供浮力的第一浮块,第三壳体外部连接有可提供浮力的第二浮块,移动履带与第一壳体、第三壳体、第一浮块、第二浮块底部连接,移动履带由驱动模块驱动。

优选的,驱动模块包括第四壳体、氢燃料电池、高压储氢装置和驱动电机,第四壳体固定在第三壳体顶端,氢燃料电池、高压储氢装置均设置在第四壳体内且高压储氢装置与氢燃料电池连接为氢燃料电池供氢,鼓风装置通过第二送风管道与氢燃料电池连接为氢燃料电池供氧,氢燃料电池与驱动电机、鼓风装置、喷射装置、紫外光灯电连接,驱动电机与移动履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驱动模块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为遥控信号接收装置并控制驱动电机工作。

优选的,污水进口呈扩口状,且污水进口内壁设有环形跌水台阶。

优选的,第二壳体顶端设有扩口状的浮渣储存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削减分散排污口污染入河装置,采用清洁能源氢燃料发电提供动力,不需持续充电或接市电,代替传统能源消耗或市电接入不便影响装备使用的弊端;采用无人值守移动,水陆两用,遥控操作简便、灵活移动、智能遥控操作、噪声低,不受场地和人员不便操作条件限制,具景观性,适用于不适合纳管截污的排污口源头治污,是水处理源头治污设备方面使用方式的创新,开辟了水污染治理能耗采用洁净能源新途径;本发明各模块可根据处理量进行订制和调整。

本发明光催化氧化模块由紫外灯光区及二氧化钛催化填料板构成,微米曝气单元模块由微米曝气管及直流曝气机构成,履带运转的驱动电机、鼓风装置、喷射装置及光催化氧化模块中的紫外光灯均通过氢燃料电池发电提供电能,氢燃料电池只会产生水和热,无其他污染物产生,清洁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削减分散排污口污染入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削减分散排污口污染入河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发明提出一种削减分散排污口污染入河装置,包括填料挂膜模块、微米曝气模块、光催化氧化模块和驱动模块;其中:

填料挂膜模块包括第一壳体1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部的可挂膜填料2,第一壳体1顶端设有扩口式的污水进口3。污水进口3内壁设有环形跌水台阶24,可防进水水力冲击,并起到一定的跌水曝气增氧功能。

微米曝气模块包括第二壳体4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4内底部的微米曝气管5,微米曝气管5通过第一送风管道6与鼓风装置7连接,第二壳体4顶端设有扩口式的浮渣储存区25,浮渣储存区25浮泥根据堆积情况实时清除,第二壳体4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8与第一壳体1底端的出水口连通。

光催化氧化模块包括第三壳体9以及多个设置在第三壳体9内的二氧化钛催化剂填充载体板10,沿着第三壳体9的进水口朝向出水口方向,多个二氧化钛催化剂填充载体板10竖直间隔布置,任意相邻两个二氧化钛催化剂填充载体板10之间形成紫外光区11,紫外光区11内设有紫外光灯,第三壳体9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管道12与第二壳体4的出水口连通,第三壳体9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的出口端设有喷射装置14。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模块和移动履带17,第一壳体1外部连接有可提供浮力的第一浮块15,第三壳体9外部连接有可提供浮力的第二浮块16,第一浮块15、第二浮块16可使装置稳定浮于水面,移动履带17与第一壳体1、第三壳体9、第一浮块15、第二浮块16底部连接,移动履带17由驱动模块驱动传输转动带动装置前后移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模块包括第四壳体18、氢燃料电池19、高压储氢装置20、驱动电机21和控制装置23,第四壳体18固定在第三壳体9顶端,氢燃料电池19、高压储氢装置20均设置在第四壳体18内且高压储氢装置20与氢燃料电池19连接为氢燃料电池19供氢,鼓风装置7通过第二送风管道22与氢燃料电池19连接为氢燃料电池19供氧,氢燃料电池19与驱动电机21、鼓风装置7、喷射装置14、紫外光灯电连接,驱动电机21与移动履带17传动连接。控制装置23为遥控信号接收装置,可接受外遥控器指令,控制驱动电机21工作,使削减分散排污口污染入河装置能无人驾驶操作,遥控指挥移动。

本发明采用无人值守移动,水陆两用,遥控操作简便、灵活移动、智能遥控操作、噪声低,不受场地和人员不便操作条件限制,具景观性,适用于不适合纳管截污的排污口源头治污,是水处理源头治污设备方面使用方式的创新。。履带运转的驱动电机21、鼓风装置7、喷射装置14及光催化氧化模块中的紫外光灯均通过氢燃料电池19发电提供电能,氢燃料电池19只会产生水和热,无其他污染物产生,清洁环保。

本发明工作原理:排口污水由污水进口3进入装置,通过第一壳体1内的填料挂膜2吸附污水中悬浮物,降低色度,形成生物膜可对有机物进行降减;再进入微米曝气模块,通过气浮作用,进一步去除悬浮物,降低色度,并通过氧化去除水中氨氮;最后进入光催化氧化模块,通过紫外光激发载体板10上二氧化钛催化剂产生氧化性强的羟基等强氧化剂,进一步氧化分解有机物,矿化为无机物,同时紫外光可有效杀灭水中细菌;经处理后的水溢流进入出水管,并由喷射装置喷射入水体,携带空气中氧气进入所排入的水体中,提高排入水体中的溶氧,达到削减排口污染物目的,降低其对排入河湖、景观水水质的影响。

本发明装置处理水量根据排污口常态水量水质及水力停留时间测算。填料挂膜模块,微米曝气模块,光催化氧化模块、驱动模块可灵活拆卸维护,根据处理规模大小可调订制。进水采用敞口式,水量高于其处理水量可外溢至水中,减少处理负荷。装备可遥控灵活移动,可根据处理点要求处理的时间,随时移动到工作地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