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螺线迂回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5908发布日期:2019-11-16 00:4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双螺线迂回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业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新型双螺线迂回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絮凝方法是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技术原理是利用溶解性金属阳极(譬如al板、fe板等)的特性,在电能的作用下,阳极被缓慢溶出,产生al、fe等离子聚合及亚铁的氧化过程,继而在废水中产生各种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及氢氧化物,使废水中的胶态杂质、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同时带电的污染物颗粒在电场中泳动,其部分电荷被电极中和而促使其脱稳聚成。

鉴于当前市场上用于污水处理的电极板结构与功能均过于单一,推流速度均匀,难以脱泥、澄清污水。另外,污水处理过程中少量污泥沉积粘壁,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降低了絮凝效果也损坏了絮凝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双螺线迂回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设有迂回式管道接结构的双螺旋电絮凝装置,形成电离区和非电离区,电离区形成堰塞湖区域,污水可以充分电离反应;在非电离区形成开阔缓慢流动区,水流缓慢,让污泥沉积下来,使得絮凝过程更充分,污水澄清更彻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螺线迂回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的两侧管壁包括第一螺线管壁和第二螺线管壁,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沿着水流方向从水流入口到中心位置为管径逐渐缩小,再沿着水流方向从中心位置到水流出口逐渐变大,所述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的一侧管壁与电源阴极连接,另一侧管壁上设置弧状牺牲阳极板,弧状牺牲阳极板连接电源阳极。

可选地,双螺线管道结构的整体构型为费马双螺线结构,也是迂回管道结构。

可选地,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水流入口处的外侧管壁为第一螺线管壁,内侧管壁为第二螺线管壁。

可选地,两侧管壁呈现为两条变螺距的阿基米德螺线结构。

可选地,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沿水流入口到中心位置形成进水管道,沿中心位置到水流出口位置形成出水管道,进水管道直径由外向内逐渐变小,出水管道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变大。

可选地,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与两侧管壁相固结形成底部封闭且上部敞开的水渠管道。

可选地,底板是水平板,形状匹配包络于两侧管壁的走向。

可选地,第二螺线管壁上安装有数个弧状牺牲阳极板,弧状牺牲阳极板与电源正电极相连,弧状牺牲阳极的厚度和/或宽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

可选地,弧状牺牲阳极板通过触角可拆卸固定在第二螺线管壁上。

可选地,管壁是变螺距的阿基米德螺线,第一螺线管壁和第二螺线管壁在位于中心位置的起始点的角度相差90°。

可选地,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的底部安装有可拆卸的用于储存污泥的锥形卡槽。

可选地,第二螺线管壁上设有弧状牺牲阳极板的一侧与第二螺线管壁之间形成电离区,电离区设有锥形卡槽。

可选地,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底部均安装有锥形卡槽,用于储存分离后的污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巧妙结合双螺线的特点设计一种新型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该结构将絮凝和沉淀过程分开,两螺线管道整体为费马螺线结构,所述第一螺线管壁与负电极相接触,整体为阴极结构,第二螺线管壁上安装有数个跟正电极相接触可更换弧状牺牲阳极板。

进水管道直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形成堰塞湖区域,污水可以充分电离反应;出水管道沿水流方向直径变大,污水流速逐渐变缓,有利于沉降。

因进水管道直径逐渐变小,为了协调阳极板的更换周期,使得数个弧状牺牲阳极板可同时更换,相应的弧状牺牲阳极板的厚度和长度也逐渐变小。

巧妙设置可拆卸锥形卡槽,便于污泥沉淀,防止污泥粘壁,可定期取下或打开进行污泥处理和设备维护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双螺线迂回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双螺线迂回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第二螺线管壁示意图;

图3为新型双螺线迂回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实施例的锥形卡槽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水管道;2、第一螺线管壁;3、第二螺线管壁;4、弧状牺牲阳极板;41、第一牺牲阳极板;42、第二牺牲阳极板;43、第三牺牲阳极板;44、第四牺牲阳极板;45、第五牺牲阳极板;46、触角;5、管道进口;6、管道出口;7、出水管道;8、第一锥形卡槽;9、第二锥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螺线迂回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参阅图1,包括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的两侧管壁包括第一螺线管壁2和第二螺线管壁3,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沿着水流方向从水流入口到中心位置为管径逐渐缩小,再沿着水流方向从中心位置到水流出口逐渐变大,所述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的一侧管壁与电源阴极连接,参照图2,另一侧管壁上设置弧状牺牲阳极板4,弧状牺牲阳极板4连接电源阳极。

更具体地,第一螺线管壁与负电极相接触,整体为阴极结构;第二螺线管壁上安装数个可更换弧状牺牲阳极板4,与正电极相接触,弧状牺牲阳极板4包括沿水流方向布置的第一牺牲阳极板41、第二牺牲阳极板42、第三牺牲阳极板43、第四牺牲阳极板44、第五牺牲阳极板45,牺牲阳极板的厚度变薄和宽度逐渐变小,就是为了协调牺牲阳极的更换周期,使其保持一致。

可选地,双螺线管道结构的整体构型为费马双螺线结构,也是迂回管道结构。

可选地,两侧管壁呈现为两条变螺距的阿基米德螺线结构。

本发明巧妙结合费马双螺线的特点设计一种新型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该结构将絮凝和沉淀过程分开,两螺线管道整体为费马螺线结构,所述第一螺线管壁2与负电极相接触,整体为阴极结构,第二螺线管壁上安装有数个跟正电极相接触可更换弧状牺牲阳极板4。

可选地,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水流入口处的外侧管壁为第一螺线管壁2,内侧管壁为第二螺线管壁3。

可选地,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沿水流入口到中心位置形成进水管道1,沿中心位置到水流出口位置形成出水管道7,进水管道1直径由外向内逐渐变小,出水管道7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变大。进水管道1直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形成堰塞湖区域,污水可以充分电离反应;出水管道7沿水流方向直径变大,污水流速逐渐变缓,有利于沉降。

可选地,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与两侧管壁相固结形成底部封闭且上部敞开的水渠管道。

可选地,底板是水平板,形状匹配包络于两侧管壁的走向。

可选地,第二螺线管壁3上安装有数个弧状牺牲阳极板4,弧状牺牲阳极板4与电源正电极相连,弧状牺牲阳极的厚度和/或宽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因进水管道1直径逐渐变小,为了协调弧状牺牲阳极板4的更换周期,使得数个弧状牺牲阳极板4可同时更换,相应的弧状牺牲阳极板4的厚度和长度也逐渐变小。

可选地,弧状牺牲阳极板4通过触角46可拆卸固定在第二螺线管壁3上。

可选地,管壁是变螺距的阿基米德螺线,第一螺线管壁2和第二螺线管壁3在位于中心位置的起始点的角度相差90°。

可选地,双螺线迂回管道结构的底部安装有可拆卸的用于储存污泥的锥形卡槽。

可选地,第二螺线管壁3上设有弧状牺牲阳极板4的一侧与第二螺线管壁3之间形成电离区,电离区设有锥形卡槽。

可选地,进水管道1和出水管道7底部均安装有锥形卡槽,用于储存分离后的污泥。巧妙设置可拆卸锥形卡槽,便于污泥沉淀,防止污泥粘壁,可定期取下或打开进行污泥处理和设备维护等。

参阅图3,管道底部安装有可拆卸或打开的储存污泥的锥形卡槽,包括第一锥形卡槽8和第二锥形卡槽9。污水依次流经管道进口5、进水管道1、出水管道7、管道出口6,污水得到逐步澄清,污泥也可以通过设备拆卸进行定期清除处理和设备维护等。

其中,第一锥形卡槽可以是设置在进水管道底部,第二锥形卡槽可以是设置在出水管道底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