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载加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0030发布日期:2019-09-12 10:3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载加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水质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药、溶药与搅拌一体的船载加药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加药设备多数为液体投加,不适宜本公司的药剂。干粉投加设备也没有专门适合投加入河道的。本申请文件中使用的药剂质量较轻,容易浮在水面上,影响投加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船载加药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载加药设备,该设备可在河道、池塘的水面,利用船体,向水中定量投加干粉药剂,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船载加药设备,包括加药装置、投药装置、搅动装置、调节支架及控制系统;

所述加药装置设置在所述加药设备的上部;

所述投药装置设置在加药装置的下端并与所述加药装置相连;

所述搅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加药设备的下部,并通过一调节支架(7)固定在船体上;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控箱,电控箱内设置发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本设备配合船体使用,可在不限定的水域进行药剂投加,达到治理水质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投加,节省了人工且投加精度更高,药剂使用率更高,避免药剂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船载加药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船载加药设备整体结构,包括:加药装置、投药装置、搅动装置、调节支架及控制系统;所述加药装置设置在所述加药设备的上部;所述投药装置设置在加药装置的下端并与所述加药装置相连;所述搅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加药设备的下部,并通过一调节支架7固定在船体上;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控箱,电控箱内设置发电机。

上述加药装置采用有效容积为20L的药剂存放斗1,设有手动调速输药螺旋,输出量10-50KG/h;电机功率约100W。配电伴热带、振动器,减少螺旋管内药剂受潮;满足存储,定量投加作用。

上述投药装置的下端设置一横梁11,该横梁的一端与调节支架7连接固定,另一端通过加强拉梁12与调节支架7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所述投药装置包括输药螺旋2、输药变频电机3和润湿器4,所述输药螺旋2的前端与所述输药变频电机3相连,后端与润湿器4相连。

上述润湿器4的前端管路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变频恒压自吸泵、手动阀门和压力调整阀。所述压力传感器:读取来水压力,以便调整润湿器水幕状态,达到最优润湿效果。通常要求0.3-0.4Mpa。变频恒压自吸泵:从水中取水,给润湿器。手动阀门:控制开启,调整润湿器水流大小,形成水幕润湿药剂。压力调整阀:显示压力,量化水压。

药剂通过螺旋按照预先设定的值(变频器调整不同量)输出,在下落过程中经过预润湿器水幕打湿,以方便药剂落入水中且能防止药粉随风飘散,影响投加效果。

药剂输出螺旋驱动马达是变频器控制,需要预先对所加药剂进行定量标定,分别调整变频器在5Hz/10Hz/15Hz/20Hz/25Hz/30Hz/35Hz/40Hz/45Hz/50Hz下分别测定3次3分钟的输出药粉重量,取平均值,做出线性关系图。依据需要投加的要求调整变频器。

上述搅动装置包括文丘里管8、搅拌叶轮9和支撑轴承10;所述搅拌叶轮连接固定在支撑轴承10上;所述文丘里管8连接设置有一挡水导槽5,且该挡水导槽在文丘里管的前方竖向设置,引导文丘里管前的进水,并在挡水导槽5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挡水导槽5的钢丝防护网6。

当药粉落入水面后,需要快速搅拌,充分与所需要处理的水结合,凝聚水中杂质。本搅动装置利用文丘里原理,利用水流压力,推动搅拌叶片搅动,将药剂打散。随着船行走的速度越快,搅拌越快。既可加快投药速度,也可避免动力型搅拌对船运行造成影响。

上述投药设备设计在一个框架上,增加了多位置固定螺栓孔,方便调整高度。

设备运行所需的电源由三相柴油发电机提供,设备设有电控箱,按需手动或者自动操作。本设备配合船体使用,可在不限定的水域进行药剂投加,达到治理水质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投加,节省了人工且投加精度更高,药剂使用率更高,避免药剂浪费。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如下:

药剂(粉状)自储料斗上端口加入,在输药变频电机的驱动下,通过输药螺旋把药剂输入润湿器内,在润湿器内与水充分润湿后,落入挡水导槽内,进而进入需要投加的液体里面,挡水导槽的外面设置钢丝网起到防护作用,落入液体的药剂,通过文丘里管和搅拌叶轮的共同作用,实现药剂与液体的充分混合,搅拌叶轮安装在支撑轴承上,并通过支撑轴承实现自由转动,文丘里管、搅拌叶轮和支撑轴承构成一个自由混合的搅拌系统,系统通过可调节支架固定在船体上,并实现高度的自由调节。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