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刷清扫装置及玻璃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5891发布日期:2020-02-18 14:0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刷清扫装置及玻璃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刷清扫装置及玻璃清洗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玻璃清洗过程中,一般会采用滚刷清扫装置对粘连在玻璃板上的脏污将进行清扫处理,现有的滚刷清扫装置一般采用柔性滚刷轮进行对玻璃板进行清理操作,通过柔性滚刷轮自身的柔性可形变的特性,将柔性滚刷轮设置在固定位置,对不同厚度尺寸的玻璃板进行清理,但这种设置方式根据玻璃板厚度尺寸的不同所能达到的清理效果也存在差异;同时在同时对玻璃板两端面进行清理时,由于柔性滚刷轮和带动玻璃板的传动轴位置固定,玻璃板厚度的不同严重影响玻璃板与上下两侧柔性滚刷轮的接触状态,往往会照成上端面受压大于下端面受压,易造成玻璃板在清洗过程中的损坏。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滚刷清扫装置,包括第一滚轴、第二滚轴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分别对应玻璃板的上下两端面设置,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的轴端位置;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座、轴端部、调节部,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于玻璃清洗机的主体架上,所述轴端部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调节部与所述轴端部固定连接,用于调节所述轴端部在所述安装座上的位置,所述轴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的轴端位置,所述轴端部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的端部可在所述轴端部内通过所述轴承自由转动,且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的一所述轴端部上。

较佳的,所述安装座包括一竖直设置的腰型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与所述第一滚轴、所述第二滚轴的轴直径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同一方向的轴端均穿过所述调节孔并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轴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可在所述调节孔内竖直移动。

较佳的,所述安装座在对应所述轴端部的端面上竖直设置有至少两个导轨,各所述导轨上均设置有可自由移动的滑台,所述第一滚轴、所述第二滚轴的所述轴端部分别与一所述导轨上的所述滑台固定设置,所述调节部使所述滑台在所述导轨竖直移动从而调节所述轴端部位置。

较佳的,同一所述轴端部同时与两个所述滑台固定连接,且两所述滑台分别设置于所述调节孔的两侧。

较佳的,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块、螺纹杆和固定螺母,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轴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通孔,竖直设置的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螺纹杆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通孔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可与所述调节块端面紧贴。

较佳的,在所述通孔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螺母。

较佳的,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刻度尺,所述调节块对应所述刻度尺设置有指示针。

较佳的,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的轴端还设置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设置于远离所述滑台的所述轴端部一侧;所述限位圈为设置有一缺口的弹性圈,在形成所述缺口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有螺纹,将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螺纹连接。

较佳的,一种玻璃清洗机,包括依次设置的载入段、二流体清洗段、水喷淋清洗段、风刀吹干段和卸载段,所述玻璃清洗机上还设置有用于输送玻璃板的输送装置,从而实现玻璃板从所述载入段向所述卸载段的运输过程,所述二流体清洗段上设置有所述滚刷清扫装置。

较佳的,所述玻璃清洗机还设置有产品在线测厚仪、产品破损在线检测仪,所述产品破损在线检测仪和所述产品在线测厚仪均布在所述二流体清洗段、所述水喷淋清洗段、所述风刀吹干段上,所述产品破损在线检测仪用于检测玻璃板的破损缺陷;所述产品在线测厚仪用于检测在清理后玻璃板厚度。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滚刷清扫装置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对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之间的间距进行有效调节,从而使所述滚刷清扫装置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玻璃板,并可分别调节所述第一滚轴、所述第二滚轴和输送装置上的输送轴的相对位置,保证所述输送轴上的玻璃板受力均匀,降低玻璃板在清洗状态的破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玻璃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二流体清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滚刷清扫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调节机构实施例三的结构正视图;

图5为所述调节机构实施例三的结构侧视图;

图6为所述滚刷清扫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所述调节机构实施例四的结构正视图;

图8为所述调节机构实施例四的结构侧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载入段;2-二流体清洗段;3-水喷淋清洗段;4-风刀吹干段;5-卸载段;6-输送装置;7-滚刷清扫装置;61-传动轴;62-传动圈;63-限位轮;64-喷淋头;71-第一滚轴;72-第二滚轴;73-电机;74-调节机构;75-毛刷圈;81-刻度尺;82-指示针;741-安装座;742-轴端部;743-调节部;744-调节孔;745-导轨;746-滑台;747-调节块;748-螺纹杆;749-固定螺母;750-限位圈;751-安装组;752-调节杆;753-端块;754-调节轮;755-螺杆;756-活动块;757-支座;758-滑轨;759-固定板;760-限制板;761-限位座;762-固定部;763-松紧部;764-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图1为所述玻璃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玻璃清洗机包括依次设置的载入段1、二流体清洗段2、水喷淋清洗段3、风刀吹干段4和卸载段5,所述玻璃清洗机上还设置有用于输送玻璃板的输送装置6,从而实现玻璃板从所述载入段1向所述卸载段5运输的整个过程,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上还设置有滚刷清扫装置7。

在本申请中,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可以将玻璃板上的较大颗粒(脏污)冲洗掉,所述滚刷清扫装置7在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冲洗的过程中去除玻璃板的表面脏污,所述水喷淋清洗段3可以将超纯水喷淋在玻璃板的表面,彻底洗净玻璃板,所述风刀吹干段4可以将玻璃板的表面的水吹干。

通过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和所述滚刷清扫装置7除污操作,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玻璃清洗机通过设置所述输送装置6,将玻璃板连续地经过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所述水喷淋清洗段3和所述风刀吹干段4进行清理操作,不仅可以实现连续地清洗玻璃板,还可达到较佳的清洗效率。

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一般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滚刷清扫装置7一般设置在最靠近所述载入段1的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上,也可在各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上均设置有所述滚刷清扫装置7。

较佳的,所述玻璃清洗机还设置有产品在线测厚仪、产品破损在线检测仪,所述产品破损在线检测仪和所述产品在线测厚仪均布在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所述水喷淋清洗段3、所述风刀吹干段4上,所述产品破损在线检测仪用于检测在清理完成后是否有被脏污隐藏缺陷的玻璃板或在清理过程中是否出现有新缺陷的玻璃板;所述产品在线测厚仪用于检测在清理后玻璃板厚度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一般的,所述载入段1还设置有位置感应器,当玻璃板从所述载入段1放入时,所述位置感应器感应玻璃板位置并启动所述输送装置6,从而实现玻璃板在所述玻璃清洗机上的自动移动清理。

如图2所示,图2为所述二流体清洗段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输送装置6包括若干传动轴61,所述传动轴61沿垂直于玻璃板的行径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传动轴61上套设有若干传动圈62,玻璃板设置于所述传动圈62上,通过所述传动圈62转动从而带动玻璃板移动。

对应所述传动轴61的两端设置有限位轮63,所述限位轮63与玻璃板两侧贴合设置,从而保证玻璃板在所述传动轴61上的稳定移动,相对的两所述限位轮63距离可调节,从而可实现对不同尺寸玻璃板的传动清洗。

在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上对应所述传动轴61的上下方均设置有喷淋头64,从而实现对玻璃板两端面的喷淋清洗。

实施例二

所述滚刷清扫装置7包括第一滚轴71和第二滚轴72,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竖直对应设置,玻璃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之间,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上均设置有刷毛圈75,通过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从而使所述毛刷圈对玻璃板上下表面实现清理操作。

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均设置有电机73,所述电机73带动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刷毛圈75对玻璃板表面的摩擦清理。一般的,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设置为反向旋转,从而提高所述刷毛圈75对玻璃板表面的摩擦作用。

所述滚刷清扫装置7还设置有调节机构74,所述调节机构74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两轴端位置,通过所述调节机构74调节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之间的轴端距离,可对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之间的间距进行有效调节,从而使所述滚刷清扫装置7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玻璃板;并可分别调节所述第一滚轴71、所述第二滚轴72和输送装置6上的输送轴的相对位置,保证所述输送轴上的玻璃板受力均匀,降低玻璃板在清洗状态的破损率。

实施例三

如图3、图4、图5所示,图3为所述滚刷清扫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调节机构实施例三的结构正视图;图5为所述调节机构实施例三的结构侧视图;图4中去除所述轴端部以体现整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74包括安装座741、轴端部742、调节部743,所述安装座741固定设置于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的主体架上,所述轴端部742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741上,所述调节部743与所述轴端部742固定连接,用于调节所述轴端部742在所述安装座741上的位置。

所述轴端部742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轴端位置,所述轴端部742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端部可在所述轴端部742内通过所述轴承自由转动,且所述电机73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一所述轴端部742上。

所述安装座741包括一竖直设置的腰型调节孔744,所述调节孔744与所述第一滚轴71、所述第二滚轴72的轴直径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同一方向的轴端均穿过所述调节孔744并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轴端部742连接,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可在所述调节孔744内竖直移动。

所述安装座741在对应所述轴端部742的端面上竖直设置有至少两个导轨745,各所述导轨745上均设置有可自由移动的滑台746,所述第一滚轴71、所述第二滚轴72的所述轴端部742分别与一所述导轨745上的所述滑台746固定设置,从而使所述第一滚轴71、所述第二滚轴72的所述轴端部742均可做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通过所述调节部743使所述滑台746在所述导轨745竖直移动从而调节所述轴端部742的位置,实现对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之间间距的调节。较佳的,同一所述轴端部742同时与两个所述滑台746固定连接,且两所述滑台746分别设置于所述调节孔744的两侧。

所述调节部743包括调节块747、螺纹杆748和固定螺母749,所述调节块747与所述轴端部742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块747上设置有通孔,竖直设置的所述螺纹杆74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座741上,且所述螺纹杆748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固定螺母749与所述螺纹杆748螺纹连接,所述通孔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固定螺母749,所述固定螺母749可与所述调节块747端面紧贴,从而实现对所述调节块747在所述螺纹杆748上的位置固定。

较佳的,在所述通孔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螺母749,且在固定所述调节块747位置时,所述通孔下方的两所述固定螺母749均相互紧贴设置,从而避免在所述滚刷清扫装置7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长期工作的所述固定螺母749产生滑丝而造成所述调节块747位置的下滑。

一般的,所述安装座741上还设置有刻度尺81,所述调节块747对应所述刻度尺81设置有指示针82,通过所述指示针82对所述刻度尺81的指示,可清晰的观测出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高度位置,便于调节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之间间距的同时,还可实现所述第一滚轴71或所述第二滚轴72两端的快速调平,便于所述滚刷清扫装置7的安装设置。

较佳的,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轴端还设置有限位圈750,所述限位圈750设置于远离所述滑台746的所述轴端部742一侧,通过所述限位圈750限制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未设置所述电机73的轴端,从而避免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发生轴向窜动。

所述限位圈750为设置有一缺口的弹性圈,在形成所述缺口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有螺纹,将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连接状态可调节所述缺口的间隙大小,从而使所述限位圈750内部空间发生变化;当所述限位圈750处于自由状态时,即螺钉未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时,所述限位圈750的内部空间大于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轴端横截面,从而可将所述限位圈750套接在轴端上,并通过调节螺钉使所述限位圈750紧固在轴端的合适位置处。

在所述指示针82和所述刻度尺81的指示作用下,通过所述固定螺母749调节所述轴端部74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实现对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之间间距的有效调节;通过所述滑台746和所述导轨745的设置,可实现所述轴端部742的平稳移动,提高所述调节机构74的调节精度。

实施例四

如图6、图7、图8所示,图6为所述滚刷清扫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所述调节机构实施例四的结构正视图;图8为所述调节机构实施例四的结构侧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74包括安装组751、轴端部742、调节部743,所述安装组751固定设置于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的主体架上,所述调节部743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组751上,所述轴端部742与所述调节部743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调节部743可调节所述轴端部742的位置。

所述轴端部742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轴端位置,所述轴端部742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端部可在所述轴端部742内通过所述轴承自由转动,且所述电机73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一所述轴端部74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743包括调节杆752、调节组、端块753,所述调节杆752的上端固定设置所述轴端部742,所述调节杆752的下端固定设置端块753;所述调节组和所述端块753连接,通过所述调节组可对所述端块753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所述轴端部742位置的调节。

所述端块753对应所述调节组的端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调节组包括调节轮754、移动部,所述调节轮754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上,所述调节轮754和所述倾斜面接触连接,通过所述移动部控制所述调节轮754水平位置,使所述调节轮754在所述倾斜面上滚动,从而带动所述调节杆752做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移动部包括螺杆755、活动块756、支座757和滑轨758,所述螺杆755和所述滑轨758两端分别设置于两所述支座757上,所述滑轨758和所述支座757固定连接,所述螺杆755和所述支座757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756和所述滑轨758卡接,且所述活动块756可在所述滑轨758上自由移动,所述螺杆755和所述活动块756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轮754设置于所述活动块756上,通过转动所述螺杆755可实现所述活动块756沿所述滑轨758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调节轮754的移动。

较佳的,所述滑轨758和所述螺杆755均水平设置,且所述滑轨758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所述滑轨758和所述螺杆755平行设置,从而在所述螺杆755转动时,所述活动块756上的所述调节轮754沿水平方向可在所述倾斜面上滚动。

所述安装组751包括稳定架,所述稳定架设置有固定板759和限制板760,所述滑轨758、所述限制板760均于所述固定板759连接,所述限制板760配合所述调节杆752设置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套设在所述调节杆752上且固定设置于所述限制板760上。将所述限制板760通过所述滑动套与所述固定板759连接,使所述调节杆752限制于所述滑动套内,从而保证所述调节杆752稳定的竖直移动。同时,所述滑轨758、所述限制板760在所述固定板759同时连接,可便于固定所述滑轨758和所述限制板760之间的相对位置,即所述移动部和所述调节杆752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所述移动部和所述调节杆752之间传动的稳定性。所述固定板759固定在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的主体架上。所述安装组还可在所述轴端部742和所述稳定架之间设置一限位座761,所述限位座761套设于所述调节杆752上并与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的主体架固连。

较佳的,所述固定板759上设置有固定部762,所述固定部762对应所述调节杆752设置,用于固定所述调节杆752的位置。所述固定部762设置为弹性固定带,所述弹性固定带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759上,且所述弹性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调节杆752两侧,所述固定部762中部对应所述调节杆752设置为圆弧状的圆弧段;所述固定部762上所述在所述固定部762的一端位置设置有松紧部763,所述松紧部763设置有松紧把手和松紧螺钉,所述松紧螺钉穿过所述固定部762上的松紧通孔并与所述固定板759螺纹连接,通过所述松紧把手可对所述松紧螺钉的旋拧,从而可调节所述松紧通孔位置处所述固定部762和所述固定板759之间的距离,实现所述固定部762和所述固定板759对所述调节杆752的夹持或解除夹持的效果。

一般的,由于所述固定板759端面与所述调节杆75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固定板759上对应所述弹性固定带设置支撑座764,所述支撑座764设置于所述固定板759端面与所述调节杆752之间;所述支撑座764上设置配合所述调节杆752的卡接槽,所述调节杆752部分设置于所述卡接槽内,所述弹性固定带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座764座上,通过所述松紧螺钉穿过所述固定部762上的所述松紧通孔并与所述支撑座764螺纹连接,从而可实现所述卡接槽和形变的所述弹性固定带对所述调节杆752的夹持固定,由于所述固定板759固定在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的主体架上,故通过所述固定板759上所述固定部762对所述调节杆752的固定,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相对于所述二流体清洗段2的主体架的位置固定,保证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相对位置。

一般的,所述固定板759上还设置有刻度尺81,所述调节杆752对应所述刻度尺81设置有指示针82,通过所述指示针82对所述刻度尺81的指示,可清晰的观测出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的高度位置,便于调节所述第一滚轴71和所述第二滚轴72之间间距的同时,还可实现所述第一滚轴71或所述第二滚轴72两端的快速调平,便于所述滚刷清扫装置7的安装设置。

实施例五

所述输送风刀吹干段4包括风刀,所述风刀具有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其中,输送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可以与玻璃板的移动方向(输送方向)一致,也可设置为与所述移动方向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所述风刀通过设置多个所述出风口,从而可以吹出多股热风。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风刀吹出的热风的股数相当于多把现有的所述风刀吹出的热风的股数,从而可以将干燥效率(吹干效率)提高n倍(n为该出风口的数量)。

而且,所述风刀吹出的相邻的两股风可以形成两道气帘,由此该两股风可以将它们之间的热气密封,从而可以减少热量损失、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更为重要的是,所述风刀的多个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个与最后一个之间可以形成热风带,玻璃板上的待干燥部分的任意一点均经过所述热风带。由此可以极大地增加所述待干燥部分的任意一点的受热时间,从而使玻璃上的水雾更加彻底地挥发,以便极大地提高干燥效果;或者,在保持干燥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极大地提高玻璃的移动速度,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干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