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水质净化用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5010发布日期:2020-03-31 17:2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水质净化用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域净化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水质净化用软管。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逐年递增,一般城市河流周边的企业众多,高cod、氨氮、硫化物、重金属等的污染,不仅会直接污染水体,而且由于这些污染物很多都具有生物毒害性,从根本上破坏掉水体的生态平衡。并且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由于综合生活污水管网的不到位,生活污染也会排入到河流中,这样也严重的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城市人口猛增,产生的废水日益增多,对城市干支流河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所以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既关系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关系着城市生态建设和形象建设,现有的水域净化设备一般都是通过水泵抽取河流中的污水进入设备内净化,在排放出去,如果采用生物治理的话,排放时还会附带微生物,将带有微生物的水排放到河流中,但是现有的排放管道,都是一端进水、一端出水,出水位置相对固定,排放微生物的位置固定,就导致治理面积小,增加处理设备就导致投入成本高,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生物水质净化用软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水质净化用软管,包括管主体1,所述管主体1中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管主体1内部包括输液管4和气室2,所述气室2和输液管4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气室2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塞5。

进一步,所述出料口3包括若干个,所述出料口3对称设置,所述出料口3设置在气室2下方,所述出料口3之间等距设置。

进一步,所述气室2及隔板占管主体1内部空间的三分之一,所述输液管4占管主体1内部空间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所述管主体1外表面设置有远红外线纳米涂层。

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水质净化用软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加气室2可以使软管漂浮在水中,设置在管主体1两侧的若干个出料口3,使得微生物在管道铺设的各个位置都可以流出,增大了治理面积,减少了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其中:1、管主体;2、气室;3、出料口;4、输液管;5、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图1-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水质净化用软管,包括管主体1,所述管主体1中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管主体1内部包括输液管4和气室2,所述气室2和输液管4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气室2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塞5。

进一步,所述出料口3包括若干个,所述出料口3对称设置,所述出料口3设置在气室2下方,所述出料口3之间等距设置。

进一步,所述气室2及隔板占管主体1内部空间的三分之一,所述输液管4占管主体1内部空间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所述管主体1外表面设置有远红外线纳米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首先将气室2两端用密封塞5封堵密封,然后根据需治理水域面积、地形铺设该软管,然后输液管4一端与微生物净化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当微生物净化装置启动后,带有微生物的水通过输液管4流向水域中,再水流动过程中,带有微生物的治理水会经过输液管4上的若干个出料口3,带有微生物的治理水通过若干出料口3流出,从而达到均匀分散微生物治理水域的目的,由于密封的气室2含有空气,因此当软管铺设在水中时,不会沉底,反而会浮在水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为:当微生物水质净化用软管换成塑料硬管时,其在硬管的外表面会涂有远红外线纳米涂层

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水质净化用软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加气室2可以使软管漂浮在水中,设置在管主体1两侧的若干个出料口3,使得微生物在管道铺设的各个位置都可以流出,增大了治理面积,减少了成本投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