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2503发布日期:2020-02-21 20:0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生活、生产形成的污水,对于水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保护时刻。农村、城镇小区人们的生活污水、粪便,现有传统的处理方式大都为厌氧发酵、沉淀等处理手段,需要建设一个防漏的水泥粪坑,不仅工时长、耗资大,而且随着沉降等问题出现使用寿命并不长,往往导致泄露影响地下水质。这种现有处理手段其无法做到固液分离、废液直排、而且整个净化过程耗时、繁琐。如何提高污水的净化效率以及速度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用以解决传统的装置本体不便于后期的安装和维护,且缺乏支撑结构,稳定性能较差;传统的装置本体容易发生堵塞,且不便于浮床的使用;传统的装置本体缺乏支撑结构和固定结构,且透风性能较差,影响使用效果问题,达到增加加固板,便于存储筒一和存储筒二进行安装和维护,且增加支撑脚和固定板起到支撑的作用,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稳定性,缓冲垫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增加s形沉水弯头便于疏通,防止发生堵塞,且增加透明防护板便于浮床的使用;增加支撑杆便于空心连接杆的安装,且增加固定环便于链状填料的安装和固定,且多个倾斜通风管的安装增强空气的流通提高净化效果和速度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存储筒,所述存储筒分为存储筒一和存储筒二,所述存储筒一和存储筒二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存储筒的一端设置有污水进管,所述污水进管的一端设置有s形沉水弯头,所述s形沉水弯头的一侧设置有生态浮床修复区,所述生态浮床修复区的内部设置有浮床,所述生态浮床修复区的顶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一侧设置有透明防护板,所述透明防护板的表面设置有生长孔,所述生态浮床修复区的一侧设置有分隔挡板,所述分隔挡板的中部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分隔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生化处理区,所述生化处理区的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空心连接杆,所述空心连接杆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所述空心连接杆的内侧设置有复合菌群层,所述空心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碳棒,所述支撑杆和空心连接杆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垫圈,所述固定环的内部设置有链状填料,所述空心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倾斜通风管,所述存储筒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污管。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筒一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槽,所述存储筒二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杆,所述存储筒二和存储筒一通过插接杆和插接槽配合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加固板的表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密封垫圈和插接槽通过卡合连接,所述螺纹杆和螺纹孔通过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筒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支撑脚的底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连接板和固定板均与支撑脚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加固孔,所述加固孔的一侧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加固杆和加固孔通过卡合连接,所述缓冲垫和固定板通过粘胶粘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进管和存储筒通过卡合连接,所述s形沉水弯头和污水进管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浮床和生态浮床修复区配合使用,所述透明防护板和卡槽通过卡合连接,所述生长孔和透明防护板配合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挡板和存储筒通过卡合连接,所述漏水孔和分隔挡板配合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和生化处理区通过卡合连接,所述空心连接杆和支撑杆通过卡合连接,所述透气孔和空心连接杆配合使用,所述复合菌群层和碳棒均与空心连接杆通过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和空心连接杆均与固定杆通过固定扣连接,所述固定环和固定杆通过卡合连接,所述防滑垫圈和固定环通过卡合连接,所述链状填料和固定环配合使用,所述倾斜通风管和空心连接杆配合使用,所述排污管和存储筒配合使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传统的装置本体不便于后期的安装和维护,且缺乏支撑结构,稳定性能较差问题,本设计提出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存储筒,存储筒分为存储筒一和存储筒二,存储筒一和存储筒二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板,存储筒一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槽,存储筒二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杆,插接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圈,加固板的表面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存储筒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脚,支撑脚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支撑脚的底端设置有固定板,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加固孔,加固孔的一侧设置有加固杆,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设计,解决了传统的装置本体不便于后期的安装和维护,且缺乏支撑结构,稳定性能较差问题,有增加加固板,便于存储筒一和存储筒二进行安装和维护,且增加支撑脚和固定板起到支撑的作用,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稳定性,缓冲垫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有益效果。

2)、为解决传统的装置本体容易发生堵塞,且不便于浮床的使用问题,本设计提出存储筒的一端设置有污水进管,污水进管的一端设置有s形沉水弯头,s形沉水弯头的一侧设置有生态浮床修复区,生态浮床修复区的内部设置有浮床,生态浮床修复区的顶端设置有卡槽,卡槽的一侧设置有透明防护板,透明防护板的表面设置有生长孔,生态浮床修复区的一侧设置有分隔挡板,分隔挡板的中部设置有漏水孔设计,解决了传统的装置本体容易发生堵塞,且不便于浮床的使用问题,有增加s形沉水弯头便于疏通,防止发生堵塞,且增加透明防护板便于浮床的使用有益效果。

3)、为解决传统的装置本体缺乏支撑结构和固定结构,且透风性能较差,影响使用效果问题,本设计提出分隔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生化处理区,生化处理区的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空心连接杆,空心连接杆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空心连接杆的内侧设置有复合菌群层,空心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碳棒,支撑杆和空心连接杆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垫圈,固定环的内部设置有链状填料,空心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倾斜通风管,存储筒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污管设计,解决了传统的装置本体缺乏支撑结构和固定结构,且透风性能较差,影响使用效果问题,有增加支撑杆便于空心连接杆的安装,增加固定环便于链状填料的安装和固定,且多个倾斜通风管的安装增强空气的流通提高净化效果和速度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存储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心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存储筒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存储筒二结构示意图。

1-装置本体;2-存储筒;2a-存储筒一;2b-存储筒二;3-加固板;4-污水进管;5-s形沉水弯头;6-生态浮床修复区;7-浮床;8-卡槽;9-透明防护板;10-生长孔;11-分隔挡板;12-漏水孔;13-生化处理区;14-支撑杆;15-空心连接杆;16-透气孔;17-复合菌群层;18-碳棒;19-固定杆;20-固定环;21-防滑垫圈;22-链状填料;23-倾斜通风管;24-排污管;25-插接槽;26-插接杆;27-密封垫圈;28-螺纹孔;29-螺纹杆;30-支撑脚;31-连接板;32-固定板;33-加固孔;34-加固杆;35-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2-存储筒、3-加固板、5-s形沉水弯头、6-生态浮床修复区、7-浮床、9-透明防护板、11-分隔挡板、13-生化处理区、15-空心连接杆、17-复合菌群层、18-碳棒、20-固定环、22-链状填料、23-倾斜通风管、35-缓冲垫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1-装置本体、2a-存储筒一、2b-存储筒二、4-污水进管、8-卡槽、10-生长孔、12-漏水孔、14-支撑杆、16-透气孔、19-固定杆、21-防滑垫圈、24-排污管、25-插接槽、26-插接杆、27-密封垫圈、28-螺纹孔、29-螺纹杆、30-支撑脚、31-连接板、32-固定板、33-加固孔、34-加固杆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的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存储筒2,存储筒2分为存储筒一2a和存储筒二2b,存储筒一2a和存储筒二2b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板3,存储筒2的一端设置有污水进管4,污水进管4的一端设置有s形沉水弯头5,s形沉水弯头5的一侧设置有生态浮床修复区6,生态浮床修复区6的内部设置有浮床7,生态浮床修复区6的顶端设置有卡槽8,卡槽8的一侧设置有透明防护板9,透明防护板9的表面设置有生长孔10,生态浮床修复区6的一侧设置有分隔挡板11,分隔挡板11的中部设置有漏水孔12,分隔挡板11的一侧设置有生化处理区13,生化处理区13的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杆14,支撑杆14的顶端设置有空心连接杆15,空心连接杆15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16,空心连接杆15的内侧设置有复合菌群层17,空心连接杆15的内部设置有碳棒18,支撑杆14和空心连接杆15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杆19,固定杆19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20,固定环20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垫圈21,固定环20的内部设置有链状填料22,空心连接杆15的顶端设置有倾斜通风管23,存储筒2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污管24。

其中,存储筒一2a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槽25,存储筒二2b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杆26,存储筒二2b和存储筒一2a通过插接杆26和插接槽25配合使用,便于存储筒2的安装和拆卸;插接槽25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圈27,加固板3的表面设置有螺纹孔28,螺纹孔28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29,密封垫圈27和插接槽25通过卡合连接,螺纹杆29和螺纹孔28通过卡合连接,增强存储筒一2a和存储筒二2b的稳定性;存储筒2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脚30,支撑脚30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31,支撑脚30的底端设置有固定板32,连接板31和固定板32均与支撑脚30通过螺钉连接,起到支撑的作用;连接板31的表面设置有加固孔33,加固孔33的一侧设置有加固杆34,固定板32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35,加固杆34和加固孔33通过卡合连接,缓冲垫35和固定板32通过粘胶粘合连接,起到加固和缓冲减压的作用;污水进管4和存储筒2通过卡合连接,s形沉水弯头5和污水进管4通过螺纹连接,便于s形沉水弯头5的安装和使用;浮床7和生态浮床修复区6配合使用,透明防护板9和卡槽8通过卡合连接,生长孔10和透明防护板9配合使用,便于浮床的安装和使用;分隔挡板11和存储筒2通过卡合连接,漏水孔12和分隔挡板11配合使用,便于分隔挡板11的安装和使用;支撑杆14和生化处理区13通过卡合连接,空心连接杆15和支撑杆14通过卡合连接,透气孔16和空心连接杆15配合使用,复合菌群层17和碳棒18均与空心连接杆15通过卡合连接,便于空心连接杆15的安装和使用,且提高净化效果;支撑杆14和空心连接杆15均与固定杆19通过固定扣连接,固定环20和固定杆19通过卡合连接,防滑垫圈21和固定环20通过卡合连接,链状填料22和固定环20配合使用,倾斜通风管23和空心连接杆15配合使用,排污管24和存储筒2配合使用,便于链状填料22的安装和使用,便于空心连接杆15的使用,且便于污水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污水浅源生态浮床修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密封垫圈27卡合在插接槽25的内部,插接杆26卡合在插接槽25的内部,螺纹杆29卡合在螺纹孔28的内部,便于加固板3的固定,且增强存储筒一2a和存储筒二2b的稳定性,便于后期的维护,防止外泄,污水从污水进管4穿过s形沉水弯头5进入到生态浮床修复区6,浮床7上种植有绿植,绿植穿过生长孔10,且透明防护板9卡合在卡槽8的内部,便于阳光的照射,从而便于绿植的生长,提高净化效果,分隔挡板11将存储筒2分隔成两个部分,生态浮床修复区6内部的水穿过漏水孔12进入到生化处理区13,支撑杆14便于空心连接杆15的安装,复合菌群层17和碳棒18均卡合在空心连接杆15的内部,倾斜通风管23和空心连接杆15连通,且倾斜通风管23配合透气孔16,便于空心连接杆15内部的空气循坏,复合菌群层17包括杆菌、硝化细菌、脱色菌、酵母菌、乳酸菌,从而便于复合菌群层17的生长,提高净化效果,固定环20和固定杆19进行固定,且防滑垫圈27起到防滑的作用,便于链状填料22的均匀分布和固定,链状填料22成份为聚氯乙烯、竹纤维、榆皮粉混合物,不仅提高净化效果,而且有利于复合菌群层17的生长,极大的提高了净化效果,最后水从排污管24排出,加固杆34插接在加固孔33的内部,便于固定板32和存储筒一2a进行固定,且固定板32和支撑脚30进行固定,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起到支撑的作用,且缓冲垫35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链状填料成份为聚氯乙烯、竹纤维、榆皮粉混合物,优选的重量百分比成份为:80-90%聚氯乙烯、5-10%竹纤维、5-10%榆皮粉。榆皮粉具有天然的植物粘性可以迅速的实现挂膜,大大提高了清水性能。榆皮粉腐蚀后形成的微孔进一步增加了填料的空隙率和比表面积,极利于复合菌群的生长,从而达到很高的净化效率。

所述的复合菌群包括杆菌、硝化细菌、脱色菌、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是处理c0d等污染物的重要成分,但是由于其繁殖速度慢往往会被有害菌消灭导致菌群有效成分消失,而本发明通过繁殖速度非常快的好氧酵母菌,负责抢地盘给硝化细菌繁殖;另外一个是厌氧的乳酸菌,繁殖速度也非常快,负责消灭低氧区对硝化菌有害的菌种从而大大提高了复合菌群的成活率以及对于污染物的去除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