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多效分离方式进行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9930发布日期:2020-05-22 21:2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多效分离方式进行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多效分离方式进行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垃圾渗滤液由于具有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水质变化大等特点,为其处理工艺的选择带来了难度。其中膜分离技术(ro)相较于其他深度处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出水水质好、操作简单和占地面积小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有效技术之一,但随之产生的膜后浓水(ro浓水)是一种相较于垃圾渗滤液更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高cod、高硬度、重金属,处置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当前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方法还有回灌法、堆肥法、蒸发法等,但是这些方式均存在不同方面的缺陷。

回灌法处理浓水虽然可以提高回收率,但浓水中的难氧化有机物会积累到垃圾坑或调节池中,长此以往,渗滤液处理工艺中的生化处理效果会下降,直至最终彻底失效。

堆肥工艺虽然有企业使用过,但是渗滤液浓水尤其是反渗透浓水盐分很高,肥效很低,因此这一工艺目前还未得到很好的推广。

蒸发法是实现垃圾渗滤液零排放的一个方法,蒸发前需要降低垃圾渗滤液浓水中的高cod、高硬度等指标,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混凝沉淀法、电化学氧化法等。常规的混凝沉淀法对浓水中的cod和重金属的去除率低,并且费用高昂。以金属为电极板的电化学氧化方法处理浓水,虽然反应装置简单,工艺灵活,可控性强,易于自动化。但是该方法仅仅只提高了cod的去除率,其本身存在的极板能耗高和运营维护不方便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针对上述缺陷,需要提供一种采用多效分离方式进行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方式中存在的总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高,出水水质质量差和运营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多效分离方式进行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的系统包括预接触池、调和池、酸液供应池、除硬剂储备池、中央控制处理器和多效分离装置,所述预接触池和所述多效分离装置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预接触池和所述多效分离装置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管道混合器,所述多效分离装置和所述调和池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调和池和所述酸液供应池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调和池和所述酸液供应池连接管道之间设置有酸液投加泵,所述酸液投加泵与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连接;所述多效分离装置和所述除硬剂储备池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多效分离装置和所述除硬剂储备池连接管道之间设置有除硬剂投加泵,所述除硬剂投加泵和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多效分离装置依次设置有混凝池、絮凝池和澄清池,所述除硬剂储备池和所述絮凝池通过管道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指令输入模块、显示模块、时钟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指令输入模块、显示模块、时钟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混凝剂储备池,所述管道混合器和所述混凝剂储备池通过管道连通,并且连接管道之间设置有混凝剂投加泵,所述混凝剂投加泵与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絮凝剂储备池,所述絮凝池和所述絮凝剂储备池通过管道连通,并且连接管道之间设置有絮凝剂投加泵,所述絮凝剂投加泵与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澄清池出口和所述絮凝池进口通过第一污泥回流管道连通,并且第一污泥回流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一污泥回流泵,所述第一污泥回流泵与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连接;

所述澄清池出口和所述预接触池进口通过第二污泥回流管道连通,并且第二污泥回流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二污泥回流泵,所述第二污泥回流泵与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澄清池出口连通有污泥排放管道,所述污泥排放管道上设置有污泥排放泵,所述污泥排放泵与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浓水储备池,所述浓水储备池和所述预接触池通过管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预接触池、混凝池和絮凝池内都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澄清池内设置有斜管和刮泥机。

优选的,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开口端水平朝上设置,喇叭口端水平朝下设置,且搅拌器设置在所述导流筒内部,用来促进药剂与污水的反应速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中央控制处理器控制除硬剂投加泵,从除硬剂储备池中将除硬剂投加到污水中,在投加混凝剂、絮凝剂和除硬剂的基础上调整运行参数(比如停留时间、排泥周期等),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调节的准确度。在多效分离装置中经过净化处理后,水流向调和池中,通过调和池的设置,且调和池和酸液供应池通过管道连通,向调和池中输送酸溶液,调和池的调和处理得到酸碱度适中的净化水,以便于进一步利用,提高了水利用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系统简单,采用的设备没有复杂易损设备,且采用全自动化控制,减少了人工成本和日常的维护,从而降低了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个污泥回流装置,并且在处理池设置了搅拌器和刮泥机,促进了污水与回流污泥、药剂的混合和杂质的去除,使得出水水质的质量得到大层次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效分离方式进行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的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效分离方式进行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效分离方式进行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的系统中多效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效分离方式进行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的系统中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浓水储备池;2、预接触池;3、搅拌器;4、多效分离装置;5、混凝池;6、絮凝池;7、导流筒;8、管道混合器;9、澄清池;10、斜管;11、刮泥机;12、第一污泥回流泵;13、第二污泥回流泵;14、污泥排放泵;15、混凝剂储备池;16、混凝剂投加泵;17、絮凝剂投加泵;18、絮凝剂储备池;19、除硬剂投加泵;20、除硬剂储备池;21、调和池;22、中央控制处理器;23、指令输入模块;24、显示模块;25、时钟模块;26、存储模块;27、酸液供应池;28、酸液投加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一种采用多效分离方式进行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的系统,包括预接触池2、调和池21、酸液供应池27、除硬剂储备池20、中央控制处理器22和多效分离装置4,预接触池2和多效分离装置4通过管道连通,预接触池2和多效分离装置4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管道混合器29,为方便污水处理后的酸碱调和,多效分离装置4与调和池21通过管道连通,调和池21和酸液供应池27通过管道连通,并且为了实现酸液投加的自动化,调和池21和酸液供应池27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酸液投加泵28,酸液投加泵28与中央控制处理器22连接;多效分离装置4和除硬剂储备池20通过管道连通,同样为了实现除硬剂投加的自动化,多效分离装置4和除硬剂储备池20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除硬剂投加泵19,除硬剂投加泵19与中央控制处理器22连接。

具体的,多效分离装置依次设置有混凝池5、絮凝池6和澄清池9,除硬剂储备池20和絮凝池6通过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垃圾渗滤液浓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混凝剂储备池15和絮凝剂储备池18,管道混合器8和混凝剂储备池15通过管道连通,为了实现混凝剂投加的自动化,管道混合器8和混凝剂储备池15连接管道之间设置有混凝剂投加泵16,混凝剂投加泵16与中央控制处理器22连接。絮凝池6和絮凝剂储备池18通过管道连通,同样也为了实现絮凝剂的自动化投加,絮凝池6和絮凝剂储备池18连接管道之间设置有絮凝剂投加泵17,絮凝剂投加泵17与中央控制处理器22连接。中央控制处理器22通过控制混凝剂投加泵16将混凝剂从混凝剂储备池15中投加到管道混合器8中,同时还控制絮凝剂投加泵17将絮凝剂从絮凝剂储备池18中投加到絮凝池6中。

具体的,还包括指令输入模块23、显示模块24、时钟模块25和存储模块26,指令输入模块23、显示模块24、时钟模块25和存储模块26都与中央控制处理器22连接。通过指令输入模块进行指令输入,通过显示模块以及时查看系统运行状态,通过时钟模块以对系统进行实时的记录,通过存储模块以存储系统运行数据,中央控制处理器22的设置能协调有效的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确保污水处理的稳定。

具体的,澄清池9出口和絮凝池6进口通过第一污泥回流管道连通,为了有效的控制污泥回流的量和周期,第一污泥回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污泥回流泵12,第一污泥回流泵12与中央控制处理器22连接;澄清池9出口和预接触池2进口通过第二污泥回流管道连通,同样也为了控制污泥回流的量和周期,第二污泥回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污泥回流泵13,第二污泥回流泵13与中央控制处理器22连接;澄清池9出口还连通有污泥排放管道,污泥排放管道上设置有污泥排放泵14,污泥排放泵14与中央控制处理器22连接。中央控制处理器22能按照预定的周期将澄清池9中的污泥回流至预接触池2和絮凝池6中,同时还会定期的将澄清池的污泥排出系统外,可以确保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具体的,还包括浓水储备池1,浓水储备池1和预接触池2通过管道连通,浓水储备池1为处理系统提供污水来源;预接触池2、混凝池5、絮凝池6内都设置有搅拌器3,澄清池(9)内设置有斜管10和刮泥机11,预接触池2中的搅拌器3能促使回流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混凝池5中的搅拌器能加速污水与混凝剂的充分反应,絮凝池6中的搅拌器能加速污水、絮凝剂与回流污泥的充分反应,澄清池中的刮泥机可以更有效地去除澄清池中的积泥,斜管可以更有效地去除水中悬浮的污泥絮体。

具体的,絮凝池6内设置有导流筒7,导流筒7开口端水平朝上设置,喇叭口端水平朝下设置,且搅拌器设置在所述导流筒7内部,用来促进絮凝剂与污水的反应速度。絮凝剂投加泵17将絮凝剂投加到导流筒内,在搅拌器作用下,絮凝剂可以与回流污泥和污水充分的反应。

下列实施例是本申请人在北京某地垃圾填埋厂实际处理项目步骤,小时处理量为10m3/h,该垃圾填埋场纳滤膜浓水15m3/h,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污水逐渐提升到处理系统中;

步骤b)往管道混合器内投加混凝剂;

步骤c)往多效分离装置(本申请具体位置为絮凝池中的导流筒)内投加絮凝剂;

步骤d)往多效分离装置(本申请具体位置为絮凝池)内投加除硬剂;

步骤e)调整多效分离装置的排泥周期(利用本申请中污泥排放泵和中央控制处理器进行调整);

步骤f)调整多效分离装置的回流污泥量(利用本申请中两个污泥回流泵和中央控制处理器进行调整)。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的测试方法为:

硬度:国标法

总氮:国标法

氨氮:国标法

总磷:国标法

cod:哈希仪器法和国标法。前期国标与哈希仪器对比,找出相关性后,用哈希仪器进行分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