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692135阅读:来源:国知局
尾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生态 浮岛可以满足多种植物的种植需求,不同的根系的植物种植,不同植株大小的植物的种植 三孔为主根孔、根状茎孔和须根孔。把植物固定在种植篮内,种植篮安装在浮盆的圆孔内并 能自行固定。UPVC管和浮盆组合之间以渔网连接,浮水植物可直接均匀投放到浮岛渔网区 域。
[0084] 本实用新型的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的工作原理为:采用新型组合生态修复技术,具 体为"生物膜接触氧化+水体增氧技术+人工生态(浮)岛+水下森林+鱼类控制"。
[0085] 1、将作为载体的生物膜置于排污口 Im处,并采用类似曝气池的曝气方法为微生 物提供氧气。生物膜作为排污口治理的强化措施,进入河道的污染物首先经生物膜上附着 的微生物降解收转化为无机物质,达到处理污水的效果。生物膜具体形状,大小可依据实际 需要进行调整。
[0086] 2、水体增氧技术是用人工方法向河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 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状况。向发黑发臭的水体充氧后,硫化物可转化为无毒的硫酸根,水的 颜色会变清澈,臭味也会消失;因工业废水中溶有二价铁、锰等元素而颜色污浊的河水充氧 后将因氧化作用形成不溶于水的Fe (OH) 3,和MnO4而沉淀,使水变清;当水中溶解氧增加后, 就会使沉入水中的有害与造成污染的有机物逐步降解为简单的对人无害的低分子量的无 机物。此外,通过充氧或搅拌,可加速水体复氧过程,激活水体中的土著微生物,以达到净化 水体的效果。
[0087] 新型组合生态修复技术中水体增氧采用溶氧效率高的鼓风曝气,考虑到景观效 应,配合设置喷涌式增氧机。
[0088] 3、生态浮岛是人工浮体,由载体(人工浮岛平台)、植物和固定系统组成,利用无 土栽培技术,把高等水生或陆生植物,以高分子材料等作为载体,种植到受污水体中,通过 扎在水中的根系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吸收后转化成自身组织,旺盛生长,通过植 物的修剪得以去除。对有机污染物起到促进降解的作用;植物根系、浮床和基质在吸附悬浮 物的同时,为微生物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兼可美化水域景观。人工浮岛技 术是一种具有净化污染、修复生境、恢复生态、改善景观等多种功能的新型生态环境技术。
[0089] 新型生态浮岛建成后能提供4种基本的生态功能:(1)新型生态浮岛能支持多种 植物生长,可为鱼类、鸟类和两栖类等生物提供生境和避难所,有利于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 生物多样性;(2)浮岛植物根系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微环境,增加了系统对水质的净化作 用;(3)浮岛上不同类型植物的生长能形成美丽的景观。(4)多种株距及种植密度设计,适 应性更强;采用抗氧化材料,经久耐用;水体与空气之间有一定的接触空间,净水效果更突 出。(5)沉水、浮水、挺水植物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生物量,且可高效配合,合理利用水体竖向 空间,更具高效净水能力。通过人工种植沉水植物来重建"水下森林",并由此恢复、构建多 种生物和谐共处的自然生态系统。
[0090] 4.生态浮岛栽种植物选择
[0091] 水体修复常用水生植物种类如下表1所示:
[0092] 表 1
[0093]
【主权项】
1.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沿水体流动方 向依次设置的生物修复单元、水体增氧单元和生态修复单元;所述生物修复单元包括生物 膜强化装置以及外部风机,所述生物膜强化装置位于水体中,且距离设于水体中的排污口 0. 8~1. 2m,所述生物膜强化装置主要由弹性生物填料层、填料床框架、曝气支架、若干旋 混式曝气器I和固定在填料床框架的四个床脚上的底部托盘组成,所述弹性生物填料层设 于填料床框架上,所述曝气支架设置在底部托盘上,并固定在填料床框架的四个床脚上;所 述曝气支架包括矩形曝气支架外框和间隔设置在矩形曝气支架外框内的若干带孔布气支 管,所述带孔布气支管的开孔与旋混式曝气器I的接咀相连接,所述矩形曝气支架外框内 部与带孔布气支管内部相连通,并通过空气输送管道与外部风机相连通;所述水体增氧单 元包括喷涌式增氧机和/或鼓风曝气装置;所述生态修复单元包括相邻设置的湿式有框架 式生态浮岛和鱼类投放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曝气装置主要由 回转式鼓风机、空气输送总管、曝气框架和若干旋混式曝气器II组成,所述曝气框架包括 矩形曝气框架外框和间隔设置在矩形曝气框架外框内的若干穿孔曝气管,所述穿孔曝气管 的开孔与旋混式曝气器II的接咀相连接,并置于污染河道底部,所述矩形曝气框架外框内 部与穿孔曝气管内部相连通,并通过空气输送总管与设置在污染河道外部的回转式鼓风机 相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送总管一端封 闭,并设置在污染河道边,所述空气输送总管具有若干Z形支管,所述曝气框架为若干个, 所述曝气框架的个数与Z形支管数相同,所述Z形支管的出气口位于污染河道底部并与曝 气框架进气口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有框架式生态浮 岛包括挺水型生态浮岛和混合型生态浮岛。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型生态浮岛包括 外框I、固定粧I、种植篮I和若干独立浮盆I;所述浮盆I为圆形板状浮体,所述浮盆I中 部设有可置放种植篮I的圆孔,所述浮盆I外围面上均匀布设若干连接孔,相邻的浮盆I可 通过穿过连接孔的连接带进行连接,若干相互连接的浮盆I外围用外框I固定,所述外框I 通过打入河道底部的固定粧I固定在污染河道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I为设有圆弧形边 角的矩形外框。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型生态浮岛包括 内框、外框II、渔网、固定粧II、种植篮II和若干独立浮盆II;所述浮盆II为圆形板状浮 体,所述浮盆II中部设有可置放种植篮II的圆孔,所述浮盆II外围面上均匀布设若干连 接孔,相邻的浮盆II可通过穿过连接孔的连接带进行连接,若干相互连接的浮盆II外围用 内框固定,所述内框固定在渔网中部,渔网外围用外框II固定,所述外框II通过打入河道 底部的固定粧II固定在污染河道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为菱形内框,所述 外框II为设有圆弧形边角的矩形外框。
9.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篮具有种植篮 边沿和篮身,所述篮身为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变大的柱状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沿水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生物修复单元、水体增氧单元和生态修复单元;所述生物修复单元包括设于污染河道中距离排污口0.8~1.2m处的生物膜强化装置以及外部风机,所述生物膜强化装置主要由弹性生物填料层、填料床框架、曝气支架、若干旋混式曝气器和固定在填料床框架的四个床脚上的底部托盘组成,所述水体增氧单元包括喷涌式增氧机、鼓风曝气装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生态修复单元包括相邻设置的湿式有框架式生态浮岛和鱼类投放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修复系统组合中各修复单元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充分利用各种修复单元优点的同时,还能及时规避缺点,达到高效净化地表水体的目的。
【IPC分类】C02F3-32, C02F3-12
【公开号】CN204400695
【申请号】CN201520004066
【发明人】徐斌, 马莉, 陈永飞
【申请人】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4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