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732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式压滤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固—液相分离的脱水带式压滤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带式压滤机由机架、驱动辊及其电机、自动清洗装置、刮泥板、改向辊、张紧辊、调偏辊、多孔辊、挤压辊组、上下滤网构成,其机架采用传统的槽型钢或矩型钢结构,受机械结构所限制,挤压辊的位置不能自由地选择,挤压脱水效果不理想;压滤机上下滤网分别绕在各自的驱动辊、改向辊、张紧辊、调偏辊上,并且共同绕在多孔辊、挤压辊组上,污泥和化学絮凝剂混合后,均匀分布在重力脱水区的滤网上,在重力作用下除去部分水份后污泥进入楔形区,经过由多孔辊、挤压辊组构成的脱水区反复挤压,形成水含量极低的泥饼并被刮泥板刮下,滤网经过自动清洗装置的清洗,恢复过滤功能后回到重力脱水区继续运行。此种传统的带式压滤机的重力脱水区的滤网是倾斜的,污泥与水容易回流;压力脱水区的多孔辊脱水效果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处理污泥量大、脱水效果好且生产效率高的带式压滤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带式压滤机,包括混合器(1),供泥装置(2),下张紧辊(3),上张紧辊(31),重力脱水区(6),下纠偏装置(5)和下纠偏辊(4),上纠偏装置(29)和上纠偏辊(30),布泥辊(7),机架(8),上滤网(28),下滤网(10),主脱水辊(12),副脱水辊(27),挤压辊(20)、(21)、(22)、(23)、(24)、(25)、(26),上驱动辊(18),下驱动辊(19),接水槽装置(11),上滤网清洗装置(32),下滤网清洗装置(14),上刮刀装置(16),下刮刀装置(15),上减速电机装置(34),下减速电机装置(33),和改向辊(13)、(17),该机的机架(8)由圆管(43)及夹层板(44)构成,夹层板(44)为两层薄板间充填有发泡塑料的夹心板,夹层板(44)平面上固定有挤压辊(20)、(21)、(22)、(23)、(24)、(25)、(26),重力脱水区(6)的下滤网(10)为一段水平长滤网(35)和一段倾斜短滤网(36),两段滤网联成一体,其交接处上方有一布泥辊(7),布泥辊(7)由轴(37)、辊(38)和固定在辊(38)上的螺旋状轮(39)构成,主脱水辊(12)由轴(40)、辊(41)及弧形板(42)构成,固定于辊(41)周边上的多个相同的弧形板(42)在辊(41)周边上均匀排列并分成数段,每段的弧形板(42)排列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电器控制装置控制上、下减速电机装置(34)、(33),上、下减速电机装置(34)、(33)的输出轴分别与上、下驱动辊(18)、(19)相连,带动其二者连续运转并分别通过张紧在其上的上、下滤网(28)、(10)带动共同绕经的主脱水辊(12),副脱水辊(27),挤压辊(20)、(21)、(22)、(23)、(24)、(25)、(26)连续运转。上滤网(28)还带动其单独绕经的改向辊(17)、上张紧辊(31)、上纠偏辊(30)的运转,下滤网(10)还带动其单独绕经的改向辊(13)、下张紧辊(3)、下纠偏辊(4)和布泥辊97)的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在混合器(1)加入化学絮凝剂,与来自污泥池中的污泥充分混合后,进入供泥装置(2)进一步混合后,被输送到重力脱水区(6)的下滤网(10)上,在重力作用下污泥去掉部分水份,除去的水份直接流入接水槽装置(11),污泥进入上滤网(28)与下滤网(10)形成的楔形区(9),之后,经过主脱水辊(12),副脱水辊(27),挤压辊(20)、(21)、(22)、(23)、(24)、(25)、(26)的反复挤压脱水,污泥的含水率逐步降低。其中,这七个挤压辊是根据“压力曲线”分布,该曲线充分保证带式压滤机的上、下滤网(28)、(10)在脱水区域内是一个连续不断地持续增压过程,可以使污泥在上、下滤网(28)、(10)之间不断地均匀脱水,从污泥中脱出的水份直接流入接水槽装置(11)。
本实用新型较好的技术方案是辊(41)周边上各相邻段上的弧形板(42)的排列彼此交错。这样一来,可以加快排水速度,增强排水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而合理、处理污泥量大、脱水效果好且生产效率高;2、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环保行业污水、废水处理,还可以用于市政污泥、工业污泥、矿物及港口污泥处理等领域,因而应用范围广。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图面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重力脱水区(6)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向视图;图5是主脱水辊(12)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机架(8)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I-I剖视图;图8是图6的II-II剖视图。
图中1是混合器,2是供泥装置,3是下张紧辊,4是下纠偏辊,5是下纠偏装置,6是重力脱水区,7是布泥辊,8是机架,9是楔形区,10是下滤网,11是接水槽装置,12是主脱水辊,13是改向辊,14是下滤网清洗装置,15是下刮刀装置,16是上刮刀装置,17是改向辊,18是上驱动辊,19是下驱动辊,20、21、22、23、24、25和26是挤压辊,27是副脱水辊,28是上滤网,29是上纠偏装置,30是上纠偏辊,31是上张紧辊,32是上滤网清洗装置,33是下减速电机装置,34是上减速电机装置,35是滤网,36是滤网,37是轴,38是辊,39是螺旋状轮,40是轴,41是辊,42是弧形板,43是圆管,44是夹层板,45是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和图2,带式压滤机由混合器(1),供泥装置(2),下张紧辊(3),上张紧辊(31),重力脱水区(6),下纠偏装置(5)和下纠偏辊(4),上纠偏装置(29)和上纠偏辊(30),布泥辊(7),机架(8),上滤网(28),下滤网(10),主脱水辊(12),副脱水辊(27),挤压辊(20)、(21)、(22)、(23)、(24)、(25)、(26),上驱动辊(18),下驱动辊(19),接水槽装置(11),上滤网清洗装置(32),下滤网清洗装置(14),上刮刀装置(16),下刮刀装置(15),上减速电机装置(34),下减速电机装置(33),和改向辊(13)、(17)构成。
参照图6,图7和图8,机架(8)由圆管(43)及夹层板(44)构成,夹层板(44)为两层薄板(45)间充填有发泡塑料(46)的夹心板,夹层板(44)平面上固定有挤压辊(20)、(21)、(22)、(23)、(24)、(25)、(26)。
参照图3和图4,重力脱水区(6)的下滤网(10)为一段水平长滤网(35)和一段倾斜短滤网(36),两段滤网联成一体,其交接处上方设一布泥辊(7),布泥辊(7)由轴(37)、辊(38)和固定在辊(38)上的螺旋状轮(39)构成。
参照图5,主脱水辊(12)由轴(40)、辊(41)及弧形板(42)构成,固定于辊(41)周边上的多个相同的弧形板(42)在辊(41)周边上均匀排列并分成3段,每段的弧形板(42)排列方向相同,辊(41)周边上各相邻段上的弧形板(42)的排列彼此交错。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弧形板的排列彼此交错,第二段与第三段的弧形板的排列彼此交错,第一、二、三段各段的弧形板排列方向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带式压滤机,包括混合器(1),供泥装置(2),下张紧辊(3),上张紧辊(31),重力脱水区(6),下纠偏装置(5)和下纠偏辊(4),上纠偏装置(29)和上纠偏辊(30),布泥辊(7),机架(8),上滤网(28),下滤网(10),主脱水辊(12),副脱水辊(27),挤压辊(20)、(21)、(22)、(23)、(24)、(25)、(26),上驱动辊(18),下驱动辊(19),接水槽装置(11),上滤网清洗装置(32),下滤网清洗装置(14),上刮刀装置(16),下刮刀装置(15),上减速电机装置(34),下减速电机装置(33),和改向辊(13)、(17),其特征在于机架(8)由圆管(43)及夹层板(44)构成,夹层板(44)为两层薄板间充填有发泡塑料的夹心板,夹层板(44)平面上固定有挤压辊(20)、(21)、(22)、(23)、(24)、(25)、(26),重力脱水区(6)的下滤网(10)为一段水平长滤网(35)和一段倾斜短滤网(36),两段滤网联成一体,其交接处上方有一布泥辊(7),布泥辊(7)由轴(37)、辊(38)和固定在辊(38)上的螺旋状轮(39)构成,主脱水辊(12)由轴(40)、辊(41)及弧形板(42)构成,固定于辊(41)周边上的多个相同的弧形板(42)在辊(41)周边上均匀排列并分成数段,每段的弧形板(42)排列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辊(41)周边上各相邻段上的弧形板(42)的排列彼此交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带式压滤机,机架(8)由圆管(43)及夹层板(44)构成,重力脱水区(6)的下滤网(10)为一段水平长滤网(35)和一段倾斜短滤网(36)且其交接处上方的布泥辊(7)由轴(37)、辊(38)和固定在辊(38)上的螺旋状轮(39)构成,主脱水辊(12)由轴(40)、辊(41)及弧形板(42)构成,固定于辊(41)周边上的多个相同的弧形板(42)在辊(41)周边上均匀排列并分成数段,每段的排列彼此交错,解决了现有压滤机污泥与水易回流、处理量小和泥饼干固含量低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而合理、处理量大和脱水效果好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环保行业污水废水处理及市政污泥、工业污泥、矿物及港口污泥处理等领域。
文档编号B01D25/22GK2531856SQ0222511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9日
发明者林哲友 申请人:深圳市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