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式稻谷脱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击式稻谷脱壳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立式的冲击式稻谷脱壳装置。
原来的众所周知的立式冲击式稻谷脱壳机,是把外周设有环状喷射孔的输出体固定在立式转轴上,环状喷射孔的周围设有弹性板,通过输出体的旋转离心力以猛烈的速度放射状地把稻谷喷向弹性板,通过稻谷与弹性板的冲撞而产生的冲击来进行稻谷脱壳作业。
众所周知的稻谷脱壳机所喷射出的稻谷,其中大约有85%靠冲击脱壳成为糙米。正确地说,虽然想一下把全部稻谷都脱壳掉,但无论如何总还剩留大约有15%的稻谷仍未脱壳。
为什么还会保留有15%的稻谷呢?这是因为被以猛烈的速度放射性地喷向弹性板的稻谷中的约15%的稻谷,已经在空中与碰到弹性板反弹过来的糙米相冲撞,而无法碰到弹性板。
因此,在原来的装置里就需要设置能够把碰到弹性板落下的谷粒分离成稻谷与糙米的装置,以及能把分离出来的稻谷再次送回输出体的装置。
要把全部的稻谷一下子100%地进行脱壳,在实验中是可以简单地做到的,也就是说该稻谷一粒一粒地射出的话,确实是能够100%地进行脱壳。但其无法实际运用的原因是因为要一粒一粒地射出,而无法做成可以连续喷射的装置。
因而,本发明经过研制而制成的不会使谷物在空中冲撞的立式冲击稻谷脱壳机,已基本上能够100%地进行稻谷脱壳。
图1是整体外观的斜视图,
图2是整体的局部侧剖视图,图3是整体的侧剖视图,图4是供给部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操作部的斜视图,图6是取出部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局部俯剖视图,图8是供给部的俯视图,图9是弹性部的斜视图,图10是工作状态图。
现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1是包围整体的外壳,它是由薄铁板制成的。在外壳1里面设有圆柱形的内壳2。3是内壳2的上壁。为水平圆板状,在其中心形成有垂直通孔4。在通孔4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安放料斗的配件5。6是安装在上述配件5上面可自由装卸的稻谷料斗。
在安装料斗的配件5下面,固定有垂直的内供给圆筒7,8是设于配件5的开闭闸门,9是以一定间隔包在垂直内供给圆筒7外周的外供给圆筒。外供给圆筒9从垂直内供给圆筒7的下端10向下延长较大距离。
在垂直内供给圆筒7与外供给圆筒9的上端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的环形间隙11,在该环形间隙11里面则套装着可上下自由滑动的垂直调节圆筒12,垂直调节圆筒12的上端移动时,不会低于垂直内供给圆筒7的下端10。
在该垂直调节圆筒12上方的所需的位置上,固定住向外边凸出的水平衔合圆杆13的内端,水平衔合圆杆13的外端,穿过外供给圆筒9上的倾斜槽14并进一步向外凸出,并在该处与升降操作体15的垂直双叉部16的下端相衔合。升降操作体15套合在安放料斗的配件5的环形凸缘部17上面的定齿部18上,其构造为可逐齿沿着圆弧形移动。19是其的操作杆,因而当升降操作体15沿圆弧形水平移动时,水平衔合圆杆13就被垂直双叉部16移动,靠倾斜槽14的作用使垂直调节圆筒12升降移动。
在外供给圆筒9的中心位置沿上下方向安装一根立式长转轴20,在立式转轴20的最上端,套合着一个整体式结构的普通圆锥形铸件的第一分散体21,其上方则由螺栓22固定住。在第一分散体21的外面,鼓起多条放射形的第一分散凸条23,第一分散凸条23最好由六根组成。
第一分散体21的下端24,位于垂直调节圆筒12的下端25的近旁,在上述下端24与上述下端25之间,形成稻谷下落调节口26。第一分散凸条23的作用是使稻谷冲撞在垂直调节圆筒12的内壁并使之均匀地分散成单粒的状态,使稻谷能以单粒状态从下落调节口26落下。
在第一分散体21的下方,设有第二分散体27。在第二分散体上面也设有与分散凸条23同样数量的第二分散凸条28。第二分散体27呈倾斜度比第一分散体21平缓的圆锥形,在其外周,隔着环形间隙与上述外供给圆筒9相对峙。第二分散凸条28略为在上述下落调节口26的正下方。因而第二分散体27的外端部则处于下落调节口26之外的位置。
第二分散凸条28具有相对于旋转方向A的后掠角,因此,当稻谷一碰到第二分散凸条28就会一边滑行分散,一边向外边飞出与外供给圆筒9的内面相冲撞,而更加均匀地分散。由于第一分散凸条23与第二分散凸条28的数目相等,所以由第一分散凸条23导出的稻谷就被顺利地引接到第二分散凸条28之间。
在第二分散体27的下方,设有第一送料体28。第二分散体27与第一送料体29是整体式结构的普通铸件,在其内侧以整体结构形式形成一垂直内筒30,该垂直内筒30是对着立转轴20,从上方插入而装上的。
在第一送料体29的外周形成有第一送谷螺条31。第一送谷螺条31形成平缓倾斜状,以便把随上述第一分散体21与第二分散体27的旋转而共同转动的谷物慢慢地送到下边。第一送谷螺条的形状为上边高度低,而逐渐升高至下边为止,第一送谷螺条31的下端32高度最高,在该部分位置,谷物以略等于下端32的速度,在外供给圆筒9里转动。
通过这样一来就能易于送入下边的第二送料体33的第二送谷条34。第一送料体29及第二送料体33的直径头尾相同,而且第一第二送料体是分别独立形成的。
在第二送料体33的内侧,通过轴承安装着双重轴35,双重轴35一直伸长到最下缩,双重轴35的上端邻接着垂直内筒30的下端,双重轴35的外周与上述第二送料体33配合。第二送料体33的垂直内筒36的上端低于双重轴35的上端,双重轴35伸出垂直内筒36的上边,并于该部份的外周切削出螺纹槽,把螺母37拧上,由上边固定住第二送料体。38是螺母37的紧固件。
在上述双重轴35的下端,间接地安装着小直径皮带轮39,而使双重轴35的旋转速度大于立转轴20,随之,第二送谷螺条也比第一送谷螺条的转速快。
在第二送料体33的下端设有第一增速部40,在第一增速部40的下端则设有第二增速部41,而在第二增速部下端又设有第三增速部,另外在第三增速部42下端还设有第四增速部43,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
第一增速部40为圆锥形状,其外径随着向下端伸延而逐渐扩大,其内部设有垂直内筒44,并让垂直内筒44与双重轴35的外周相配合。45是双重轴35的凸缘部分。垂直内筒44的下端与凸缘部45相衔接而终止,而垂直内筒44的上端则与垂直内筒36的下端相接合。在第一增速部40的外周表面,设有双倍于第二送谷螺条34数量的第一增速凸条46,第一增速凸条46的高度是上端低而逐渐向中间升高,再从中间至下端保持同一高度。
在第二增速部41的上面设有第二增速凸条47,第二增速凸条47的高度前后如一,但其数量则是第一增速凸条46的两倍。第一增速凸条46形成有后掠角,而第二增速凸条设有放射方向却没有后掠角。
第三增速部42及第四增速部43是与第二增速部41另形成一体,用所要求的紧固机构与第二增速部41相固定。第三增速部42是倾斜度比上述第一增速部40平缓的圆锥体,在其上而设有数量为第二增速凸条47的3倍之多的第三增速凸条48。在第三增速部42与第四增速部43的分界处形成有级差49,在第四增速部43上面,形成有与第三增速凸条48同样数量的第四增速凸条50。
在上述第一增速部40,第三增速部41的上面设有罩盖51,罩盖51是通过由第一增速部40凸出的结合体52连接着,因而罩盖51是与第一增速部40作为一体旋转的。罩盖51的构造与第一增速部40及第二增速部41略为平行,由第一增速凸条46射出的谷物反射到罩着51的里面,然后再供给第二增速凸条47。53为反射面。
罩盖51的终端部,通过环形连接体54与伞形排列体55装成一体,在伞到排列体55里面形成有排列凸条133,而且其形状延顺至下端而逐渐接近第四增速部43,在伞形排列体55的下端56与第四增速部43的下端57之间,形成有圆周喷射孔58,在圆周喷射孔58的外周则设有垂直的弹性板59。
弹性板59是皮带形,以垂直状态弹性地套合在环形支撑构件60的里面。环形支撑构件60的上下宽度大于皮带形弹性板59的上下宽度,在环形支撑构件60的里面形成有套合弹性板59用的套合槽61,把弹性板59弹性地弯曲缩小得套在套合槽61之后再弹开而套紧。
在环形支撑构件60的外周,按120度或90度的间隔放射状地凸出有水平轴62,在各水平轴62附近位置分别设有旋转横轴63,旋转横轴63是以只在内侧机壳2一侧旋转且游离的状态安装着,并把连杆64的一端安在旋转横轴63的内端部,连杆64的另一端则分别与上述水平轴62转动配合。连杆64与上述水平轴62的关系是,连杆64是沿着平面进行360度旋转,而上述水平轴62是沿着二次曲面(圆筒面)移动的。所以随着转动两者也就可进行滑动,因而它们就采用转动配合的方式。在旋转横轴63的外端设有蜗轮65,并使蜗轮65与设在立转轴66的蜗杆相啮合。因此,旋转横轴63一转动,连杆64就旋转,通过连杆64从侧面看皮带状弹性板59,象是在画圆圈似地上下活动。
由上述第一增速部40、第二增速部41、第三增速部42、第四增速部43、罩盖51、环形连接体54及伞形排列体55构成输出体67。
在输出体67的下边位置上设有向下的杯形风道罩68,在上述双重轴35的外周通过轴承69,70安装有固定立筒71,固定立筒71的上端稍低于垂直内筒44的下端。风道罩68则固定在固定立筒71的上端。风道罩68由水平的圆形上壁部72与垂直的环形侧壁73组成,环形侧壁73的下端部的外部,形成三角形的凸条74。75是风道罩68内的水平风道。
在固定立筒71与环形侧壁73之间没有垂直的吸筒76,吸筒76的上端邻接水平风道75,吸筒76的下端则通过连接部77与固定框78连接。在环形侧壁73的外周形成一射出腔79,在射出腔79的下方,设有逐渐接近环形侧壁73的上部倾斜流下板80。在上部倾斜流下板80的下端形成有落下口81。由落下口81的落下物碰到凸条74的倾斜上壁82就被引导到外边,在倾斜上壁82的下端,碰到下部倾斜流下板83则采羊肠小道般地流落下去。
谷粒从上述圆周喷射口58射出的速度是相当高的,但经过数次屈折流下,到从下部倾斜流下板83的落下口84落下时,速度已经减少了许多。在吸筒76的下部外周一定间隔处设置分离筒85。
在分离筒85的上部以可上下自由调节方式套合着调节筒86。调节筒86与吸筒76的环形间隙87则成为稻谷的入口。在调节筒86数处设有倾斜槽88。并使分离筒85凸出的销89套合在倾斜槽88内,用所要求的方法使调节筒86沿圆周方向转动,就可使调节筒86上下移动。
在分离筒85的外边,通过水平连接件90设置环形构件91,环形构件91的剖面是山字形,分离筒85与环形构件91之间则成为糙米落下口92。环形构件91是位于下部倾斜流下板83下方的位置,在下部倾斜流下板83与环形构件91之间则形成吸入口93。
135是在落下口84与糙米落下口92之间形成的风选室,94是吸筒76与环形侧壁73之间的环形上升风道,95是固定立筒71与吸筒76之间的环形下降风道。
在糙米落下口92的下方设有多孔分选板96。97是设在连接部77外边的回转体。回转体97是通过安装在立转轴66下端的皮带轮98来进行旋转的,并具有水平部99与倾斜部100。水平部99的内端接近于连接部77,而外端则接近于内侧机壳。倾斜部100的上端则接近吸筒76的下端。
在水平部99的上方通过连接件101安装有碎米取出体102。碎米取出体102是由水平部103、垂直部104及倾斜部105组成的。倾斜部105的上端接通于分离筒85的下端,在倾斜部100与倾斜部105之间形成下方秕谷通道106、而在水平部99与水平部103之间则构成秕谷横出部107。
在垂直部104的上端,形成有与多孔分选板96相衔合的衔合凹槽108,在衔合凹槽108下方的位置以水平状态固定着多孔分选板载置框107(图7)。多孔分选板载置框109的构造是用结合片112把内环110与外环111结合起来的,外环111具有L型衔合槽113。
把多孔分选板96分为4份,其内端114插入衔合凹槽108,而其的外端115则由上方与L型衔合槽113衔合在一起。
多孔分选板96是与回转体97构成一体旋转的,在多孔分选板76与水平部103之间则为碎米摇出腔116。在内侧机壳2外周所要求的位置上,设有插入口117,清扫体118的安装杆119就从插入口117插入而固定住,清扫体118滑擦着多孔分选板96的下面。
120是糙米的取出口,121是糙米导壁、122是碎米取出口,123是碎米导壁,124是稻谷取出口,125是秕谷导壁,126是导带轮,127是立轴滚轮,128是横轴滚轮。
在上述环形下降风道95的下部设有风车室129,风车室129内设有风车130。风车130是固定在与双重轴35的下端部的外侧相套合的轴筒131上。132是排出口。
以下对其工作情况进行描述。
通过设置在所要求位置上的原动机,分别使皮带轮39,126转动。皮带轮39旋转则通过轴筒131及双重轴35带动第二送料体33及轴出体67转动。另外,皮带轮126旋转则通过立转轴20使第一分散体21,第二分散体27及第一送料体29转动。
上述情况下,由于皮带轮126大于皮带轮39,所以第二送料体33及输出体67的旋转也就比第一分散体21,第二分散体27及第一送料体29转得快。
还有,轴筒131的旋转带动风车130旋转,把从吸入口93吸入的空气通过风选室135、环形上升风道94、环形下降风道95、风车室129及排出口132排出机外。
另外,立转轴66-转动蜗轮65就转动,由于蜗轮65的转动使旋转横轴63跟着转动,所以安装在旋转横轴63上的连杆65,就以上述旋转横轴63为中心沿着平面旋转。然而水平轴62是沿着二次曲面移动的,因而连杆64的旋转部和水平轴62就会相互滑动。其结果,就会使环形支撑构件60及套合在套合槽61上的皮带状弹性板59沿着二次曲面运动。
在这种状态下,把稻谷供给上方的稻谷料斗6,稻谷就从料斗安装配件5内流入垂直内供给圆筒7里,然后再供给第一分散体21的上部(见图4),稻谷通过第一分散体21的分散凸条23搅拌分散,而分散之后的稻谷就会与设在第一分散体21旁边的垂直调节圆筒12的内面相冲撞并反射,然后改变方向以单颗粒状态从下端24与下端25之间的落下调节口26向下方落下。
于是,在落下调节口26下方位置以一定间隔设置着第二分散体27,在第一分散体27的上面形成有第二分散凸条28,而且与第一分散体21相比由于第二分散体27的直径大,落下来的稻谷被供给第二分散凸条28后进一步被强劲地分散,使之与外供给圆筒9的内壁冲撞并反射。
与外供给圆筒9冲撞过的稻谷,就落到第一送料体27的第一送谷螺条31上。这时,如上所述虽然第一送料体29的旋转是相当高速的,但是由于第一送谷螺条是形成近于水平的倾斜度,所以落下的稻谷不会急剧地下降,而是缓缓下降。还有,第一送谷螺条31的高度一直增高至下端22而形成较大直径,所以下端32的圆周速度变为最大,因而在下端32,稻谷基本上是与第一送谷螺条共同旋转,高速旋转的稻谷就被顺利地引导到旋转速度比第一送料体29快的第二送料体33的送谷螺条34之间。
由于第二送料体的送谷螺条34的旋转速度比第一送料体29快,稻谷就会更加慢慢地加速被送向下方,再被引导到第一增速部40的第一增速凸条46之间。这样使稻谷逐渐增速旋转的目的,是为了使稻谷从圆周喷射口58射出时成单粒状态,避免在空中冲撞。
被引导到第一增速凸条46之间的谷物被逐渐加速,借助离心力碰到罩盖体51的反射面53反弹,再被供给第二增速部41的第二增连凸条47之间,然后再靠离心力甩出外边。被甩出的谷物被供给下部第三增速部42的第三增速凸条48之间,再向第四增速部43甩出,而这时,借助设在第三增速部42与第四增速部43之间的级差49及离心力而被甩出的谷物,一旦流入伞形排列体55里面的排列凸条133之间后,就会反射而供给到第四增速凸条50之间,在此被进一步加速,并被离心力甩出,然后稻谷再次流入伞形排列体55里面的排列凸条133之间。就这样,谷粒经过多次在排列凸条133与第四增速凸条50之间反射,最终全部稻粒就会在伞形排列体55里面的排列凸条133内排列,以单颗状态射出。这样最终使稻谷全部从伞形排列体55里面的排列凸条133之间射出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就能单粒放射。
然后以单粒状态从圆周喷射口58射出的稻谷,就会与套合在由环形支撑构件60支撑的套合槽61里面的皮带状弹性板59的内面相冲撞。通过这次冲击而被脱壳。这时,稻谷与弹性板59的内面冲撞前,由于是单粒放射以及是斜着向下射出的关系,所以不会在空中冲撞。
弹性板59是由蜗轮65的旋转所带动并通过旋转横轴63、连杆64、水平轴62而三维形地作上下转动,所以稻谷就会与皮带状弹性板59全面不漏地进行冲撞,而可以防止只碰到特定的部份,而致使该部份磨损的情形。
接下来,与弹性板59冲撞反射之后的脱壳稻谷,就落到喷射腔79里,然后在上部倾斜流下板80进行反射,通过落下口81再碰到凸条74的倾斜上壁82而被导向外边,再对接到下部倾斜流下板83,然后通过落下口84落到风选室135里。通过这弯弯曲曲的通道,落到风选室135内的脱壳稻谷被相当减速,之后,接受由吸口93流入的吸入风的分选作用,比重较重的糙米及碎米就通过糙米落下口92落到多孔分选板96上,比重较轻的秕谷就落到环形间隙87内,比重最轻的稻壳就与吸入风一道被吸上环形上升风道94里,经水平风道75、环形下降风道95再由排出口132排出。
落到多孔分选板96上的糙米及碎米,是通过多孔分选板96的水平转动而接受分选;比分选孔小的碎米就从分选孔落到下边的碎米摇出室116(见图6),通过碎米摇出室116的水平转动而被摇出外边,再由碎米取出口122取出,而留在多孔分选板96上的糙米则由好米取出口120取出。
另外,流入环形间隙87的秕谷,是通过下部秕谷通道106,流入秕谷摇出部107,然后通过秕谷摇出部107的水平移动被摇出外边,再从秕谷取出口124取出。
本发明的输出体67是在让谷粒逐渐增速之后,由圆周喷射口58顺着伞形排列体55里面的排列凸条133,以单粒状态倾斜向下方射出的,所以在与皮带状弹性板59的内面冲撞之前,不会在空中与其它谷粒相冲撞,因而,可以100%地进行稻谷脱壳。
还有,由于可以进行100%的稻谷脱壳,所以原来所需要的稻谷与糙米的分选就不需要了。
此外,因为把风选室与碎米分离部形成在输出体67的下方的位置上。所以作为整体变为更加小型。
权利要求
1.用于稻谷脱壳的立式冲击式稻谷脱壳机,是通过固定于立转轴35的输出体67的旋转,从圆周喷射口58放射状地把谷物输出,同时在上述输出体67的外部设置环形的弹性板59,从而能够进行立式冲击而脱壳,本发明的特征是,上述输出体67的圆周喷射口58,是形成于里面有排列凸条133的伞形排列体55的顶端部,而可以使稻谷以单粒状态从伞形排列体55里面的排列凸条133之间射出,还有,在上述输出体67下方位置则构成风选室与碎米分离部。
2.立式冲击式稻谷脱壳机的分选装置,其特征是,在绕立轴旋转的伞形输出体67的外周部,按所需间隔设置环形稻谷脱壳弹性板59,在该弹性板59下方的位置,则形成由上部倾斜流下板80、凸条74、下部倾斜流下板83组成的环形曲折部,以使高速冲击脱壳的稻米在伞形输出体67的下部位置进行减速,同时在上述曲折部的落下口84的下部形成吸入分选室135,被吸入的就会再被吸入设在上述曲折部内侧的环形上升风道94。
3.用于稻谷脱壳的立式冲击式稻谷脱壳机,是通过固定在立转轴35的输出体67的旋转,从圆周喷射口58放射状地把谷物输出,同时在上述输出体67的外部设置环形弹性板59,从而能够进行立式冲击而脱壳,本发明的特征是,上述环形的弹性板是一边作圆周运动一边作上下运动而能以全体均匀地磨损。
4.用于稻谷脱壳的立式冲击式稻谷脱壳机,是通过固定在立转轴35的输出体67的旋转,从圆周喷射口58放射状地输出谷物,同时在上述输出体67的外部设有环形的皮带形弹性板59,本发明的特征是,该皮带状弹性板59是在上下宽度比它大的环形支撑构件62的里面,靠弹性弯曲缩小之后,再弹开而套上的,所以更换很方便。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把由输出体射出的全部稻谷进行脱壳的冲击式稻谷脱壳机。它具有立转轴35,由上盘与下板组组成的并固定在立转轴上部的输出体67,输出体的外周缘的圆周喷射口58,包围喷射口的弹性体59,在盖里面的喷射口一侧的排列凸条133,在弹性体下方的风选室135,在风选室与弹性体之间的曲折部,以及在风选室下边的碎米分离部。稻谷靠排列凸条的作用,以单颗粒状态从圆周喷射口向斜下方射出,就能防止谷粒与由弹性板反弹过来的谷粒在空中相撞。
文档编号B02B3/00GK87105187SQ87105187
公开日1988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87年7月23日
发明者增本豐次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山本制作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