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型油脂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929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型油脂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切屑液的油脂分离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管型油脂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按,机械加工的刀削加工机均需使用切削液,其具有散发加工时产生的热温、防止刀具软化及加工物热变形的功效,更能避免刀具钝化使切削加工更顺利。惟,切削液因循环使用后会渗入杂质而劣化,特别是渗入工具机本身结构滑道用的润滑油,使得切削液表面浮布润滑用机油,一方面将使切削液发臭、劣化而污染加工环境,另方面亦影响切削液的原有功效及切削加工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切削液因浮油而劣化,其使用寿命约仅三至六个月,增加加工成本及废液体的处理成本或对环境造成污染。
创作人有感于上述问题,乃致力开发油脂分离装置,能够简便地使用而将切削液中的浮油分离,如新型第73191号及第84094号等专利,具有极佳分离油脂效果,且使用上十分方便;惟上述的油脂分离装置在使用方面,是使用皮带、钢带等为分离用介质,用以分离切屑液中的油脂,因皮带、钢带为大比例的厚、宽的带体,其在横向方面无法作挠曲变形,因此是以垂直式设于一传动装置作循环传动;亦即,该上述油脂分离装置必须以“垂直式”设置在切屑液箱的上方,此种结构造成体积过于庞大,且垂直向的安装不易,同时需要较大的作动空间,对于特定陕碍的空间场合并不适用。
有监于此,本实用新型人乃基于长期从事油脂分离装置,并针对上述缺失加以改良,终于有一本实用新型管型油脂分离装置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亦即,本实用新型主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管型油脂分离装置,其体积小,适用范围更广,安装更容易。
缘以达成上揭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型油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传动单元、一油脂分离单元及一收集单元;其中该传动单元具有一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为一马达;该油脂分离单元,具有一分离介质及一刮油件,其中该分离介质概呈一管型的封闭式长条体,是由软质的塑、橡胶材料所制,使该分离介质具有挠性,且该分离介质一端是由马达循环驱动,另一端可侧向挠曲变形而置入油水混合液中,得以吸附油脂;该刮油件,是置设于该分离介质的两端间,用以刮除该分离介质上所吸附的油质;该收集单元,是用以收集该刮油件所刮除的油脂。
其中该分离介质一端是由一配重块而可产生侧向挠曲变形。
其中该传动单元还包含有一压动组件,该压动组件是具有一传动轮及一压动轮,其中该传动轮是由该马达所驱动,且该压动轮是与该传动轮相啮合而受该传动轮驱动,其轮周缘凹设有一凹槽而可套设有该分离介质,由该传动轮及该压动轮的压动而循环作动。
其中该压动组件是装设于水平式装设一壳体中,该壳体侧端开设有二通孔,可供该分离介质突露而出,且于其中一迪孔上设有该刮油件。
其中该收集单元具有一固定板,该固定板具有一水平板片及一垂直板片,其中该水平板片上端固设有该传动单元及油脂分离单元的壳体,且该水平板片设有集收孔,该集收孔是对应于该刮油件下端;该垂直板片是可固设于该切屑液桶的侧边。
其中该收集单元还包含有一集收管,是固设于集收孔的下端。


为使审查员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实施上的简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型油脂分离装置,是包含有一传动单元10、一油脂分离单元20及一收集单元30,其中该传动单元10,具有一驱动组件11及一压动组件12(如图2所示),其中该驱动组件11,设有一框架111,该框架111内置藏有一马达(图中未示),用以作为驱动源;该压动组件12,是呈水平式地装设于一互相嵌合的上、下壳体121、122;该上、下壳体121、122侧端开设有二通孔123、124;一传动轮125,是与该马达输出轴枢接而可旋转,其轮周边开设有一凹槽128;一压动轮126,是与该传动轮125相啮合,使得该压动轮126受该传动轮126同步转动,且该压动轮126轮周边开设有一凹槽127;一油脂分离单元20,具有一分离介质21、一配重块22及一刮油件23;其中该分离介质21概呈一管型的封闭式长条体,是由软质的塑、橡材料所制,使该分离介质21具有挠性,且该分离介质21一端是圈设在该压动轮126及传动轮125的凹槽127、128上并露出该上、下壳体121、122的二通孔123、124外,使得该分离介质21可随该马达经该传动轮125、压动轮126的啮合及压滚而循环驱动;该配重块22,是挂设于该分离介质21另一端,使得该分离介质21底端因配重而产生侧向挠曲变形而可置入油水混合液中,得以吸附油脂;该刮油件23,是置设于该上、下壳体121、122的一通孔123中并分于该分离介质21的两端间,用以刮除该分离介质上所吸附的油质;该收集单元30;具有一固定板31及一集收管32;其中该固定板31具有一水平板片311及一垂直板片312;该水平板片311上端是固设有该传动单元10及油脂分离单元20的壳体121、122,且该水平板片311设有集收孔313,该集收孔313是对应于该刮油件23的下端,以接收刮除的油脂;该垂直扳片312是可固设于该切屑液桶A的侧边(如图3所示);该集收管32,是为一空心管体,其固设于该集收孔313的下端;由上述构件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型油脂分离装置在安装及使用方面;如图3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管型油脂分离装置是形成一模组化的结构,因此在安装方面,是仅将该垂直片板312固设于该切削液桶A的侧边,即完成安装作业;在使用方面,是利用该分离介质21的可挠性的特性而作侧向变形,即可以侧向方向置入该切屑液桶A中,并由该压动组件12的传动而使其分离介质21的表面循环吸附油脂并经该刮油件23刮离该分离介质21表面的油脂至该收集单元30;缘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的优点(一)本实用新型管型油脂分离装置,是利用分离介质21的可挠性的特质,使得该油脂分离装置的整体结构与切屑液桶的对应位置具有更多方向的对应关系,而非如现有结构与切屑液桶仅可上、下对应之间,安装作业容易外,并具有更多灵活调整性。
(二)本实用新型管型油脂分离装置,因其体积小,且方向调整性高,因此对于切屑液桶上方的陕小空间的场合中,更形适当。
(三)本实用新型管型油脂分离装置,较现有结构所采用的皮带、钢带或转盘的高成本分离元件而言,价格低廉,使得相对附加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以改良创新的设计,提供一种管型油脂分离装置,其进步性与实用性当无庸置疑,且经实物样品证实确实可达成预期的目的,应合于专利法的各项要件,故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管型油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传动单元、一油脂分离单元及一收集单元;其中该传动单元具有一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为一马达;该油脂分离单元,具有一分离介质及一刮油件,其中该分离介质概呈一管型的封闭式长条体,是由软质的塑、橡胶材料所制,使该分离介质具有挠性,且该分离介质一端是由马达循环驱动,另一端可侧向挠曲变形而置入油水混合液中,得以吸附油脂;该刮油件,是置设于该分离介质的两端间,用以刮除该分离介质上所吸附的油质;该收集单元,是用以收集该刮油件所刮除的油脂。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管型油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分离介质一端是由一配重块而可产生侧向挠曲变形。
3.依权利要求1所述管型油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动单元还包含有一压动组件,该压动组件是具有一传动轮及一压动轮,其中该传动轮是由该马达所驱动,且该压动轮是与该传动轮相啮合而受该传动轮驱动,其轮周缘凹设有一凹槽而可套设有该分离介质,由该传动轮及该压动轮的压动而循环作动。
4.依权利要求3所述管型油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压动组件是装设于水平式装设一壳体中,该壳体侧端开设有二通孔,可供该分离介质突露而出,且于其中一迪孔上设有该刮油件。
5.依权利要求1或3所述管型油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收集单元具有一固定板,该固定板具有一水平板片及一垂直板片,其中该水平板片上端固设有该传动单元及油脂分离单元的壳体,且该水平板片设有集收孔,该集收孔是对应于该刮油件下端;该垂直板片是可固设于该切屑液桶的侧边。
6.依权利要求5所述管型油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收集单元还包含有一集收管,是固设于集收孔的下端。
专利摘要一种管型油脂分离装置,具有一传动单元、一油脂分离单元及一收集单元;其中该传动单元具有一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为一马达;该油脂分离单元,具有一分离介质及一刮油件,其中该分离介质概呈一管型的封闭式长条体,是由软质的塑、橡胶材料所制,使该分离介质具有挠性,且该分离介质一端是由马达循环驱动,另一端可侧向挠曲变形而置入油水混合液中,得以吸附油脂;该刮油件,是置设于该分离介质的两端间,用以刮除该分离介质上所吸附的油质;该收集单元,是用以收集该刮油件所刮除的油脂。
文档编号B01D17/022GK2683227SQ20042000647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1日
发明者廖禄荣 申请人:廖禄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