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用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317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尘器用集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集被吸进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的吸尘器用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立式(纵型)的吸尘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包括带在地板面上滚动的车轮的吸入部、一端部相对于该吸入部可以转动地安装的长条形状的本体,能够把持形成在本体的另一端部的把手以使本体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后稍微倾斜的姿势使用。立式的吸尘器,在不使用时,能够以使本体相对于吸入部立起成竖直方向的姿势进行保持。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集尘装置具有大致圆筒形的集尘箱,该集尘箱用于收集从吸入部吸引进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在集尘箱上形成有用于沿切线方向向集尘箱内吸入空气的导入口,从导入口导入集尘箱内的空气在集尘箱内高速回旋。而且,由过滤器从在集尘箱内高速回旋的空气中分离出灰尘。
在所述的吸尘器中,由于在积存灰尘时不使用纸包装,所以具有经济的优点。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42492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使从导入口导入的空气在集尘箱内回旋,所以集尘箱内的空气的流向复杂,具有吸引效率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当前的现状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维护保养的吸尘器用集尘装置。
第1项发明是一种收集与空气一起从导入口512吸入的灰尘、并使空气从排气口514通过的吸尘器用集尘装置51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收集室520B,其相对于上述吸尘器用集尘装置能够进行拆装,使从上述导入口吸入的空气回旋而收集比较大的灰尘;第2收集室520A,其通过将上述第1收集室安装在上述吸尘器集尘装置中而区划形成,通过使从上述第1收集室排出的空气通过在该第2收集室内部所具备的细尘用过滤器531、532收集比较小的灰尘。
根据该构成,由于从导入口取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粗尘能够被粗尘用过滤器所收集而积存在第1收集室内,所以能够防止粗尘流入第2收集室内的情况。从而,在配置于第2收集室内细尘用过滤器上所附着的灰尘的量少,无需频繁地除去附着在细尘用过滤器上的灰尘(细尘),因此,容易维护保养。
如第2项发明那样,也可以在上述第1收集室520B内形成引导流路528,该引导流路528用于将在上述第2收集室520A内通过上述细尘用过滤器531、532后的空气导向上述排气口514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如第3项发明的吸尘器用集尘装置那样,上述引导流路由管状部件528形成,该管状部件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突肋528B,还包括用于使上述管状部件旋转的操作部543,则通过形成在旋转的管状部件的外周面上的突肋,能够使灰尘从管状部件的外周面分离。从而,然后,容易取出第1收集室内的灰尘。
第4项发明的吸尘器用集尘装置510,在第1~3中任意一项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收集室520B由大致圆筒状部件形成,从上述导入口512吸入的空气沿上述第1收集室的切线方向流入上述第1收集室。
根据该构成,从导入口吸入的空气沿第1收集室的外周面的切线方向流入,在第1收集室内高速回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构成外观的左侧视图。
图2是吸尘器的后视图。
图3是从左侧观察以沿前后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集尘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沿图3所示的箭头A-A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分支路的仰视图。
图7是从左侧观察以沿前后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第1变形例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集尘装置的后视图。
图9是沿图7所示的箭头B-B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7所示的箭头C-C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从左侧观察以沿前后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第2变形例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集尘装置的后视图。
图13是沿图11所示的箭头D-D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从左侧观察以沿前后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第3变形例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15是集尘装置的后视图。
图16是沿图14所示的箭头E-E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4所示的箭头F-F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从左侧观察以沿前后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第4变形例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19是集尘装置的后视图。
图20是沿图18所示的箭头G-G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21是过滤部件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构成外观的左侧视图。
图23是吸尘器的后视图。
图24是从后侧观察以沿左右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25是从左侧观察以沿前后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26是集尘装置的分解剖视图。
图中1-吸尘器,3-吸入部,4-本体,5-把手,10-集尘装置,12-导入口,14-排气口,24-引导部件,25-圆筒过滤器,27-筛网过滤器,28-分支路,29-收集室,30-过滤部件,31-筛网过滤器,32-滤纸过滤器,35-凸缘部,39-刷子部件,43-刻度盘(dial),110-集尘装置,112-导入口,114-排气口,124-引导部件,125-圆筒过滤器,127-筛网过滤器,128-分支路,129-收集室,130-过滤部件,131-筛网过滤器,132-滤纸过滤器,210-集尘装置,212-导入口,214-排气口,224-引导部件,225-圆筒过滤器,227-筛网过滤器,228-分支路,229-收集室,230-过滤部件,231-筛网过滤器,232-滤纸过滤器,235-凸缘部,239-刷子部件,243-刻度盘,249-引导管,310-集尘装置,312-导入口,314-排气口,324-引导部件,325-圆筒过滤器,327-筛网过滤器,328-分支路,329-收集室,330-过滤部件,331-筛网过滤器,332-滤纸过滤器,410-集尘装置,412-导入口,414-排气口,423-下部空间,424-引导部件,425-圆筒过滤器,427-筛网过滤器,428-分支路,429-收集室,430-过滤部件,431-筛网过滤器,432-滤纸过滤器,449-隔壁,501-吸尘器,503-吸入部,504-本体,505-把手,510-集尘装置,512-导入口,514-排气口,520A-上箱,520B-下箱,525-圆筒过滤器,528-管状部件,531-圆筒过滤器,532-滤纸过滤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体说明。
图1及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吸尘器1的构成的外观图。图1表示左侧视图,图2表示后视图,为了清楚了解吸尘器1的内部构成,而分别以将吸尘器1局部剖开的剖面图进行表示。
参照图1及图2,该吸尘器1是所谓的立式(纵型)吸尘器,即,具有带可沿地板面滚动的多个车轮2的吸入部3、相对于该吸入部3可以转动地安装一端部的长条形状的本体4,通过把持形成在本体4的另一端部(上端部)的把手5,能够以将本体4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后倾斜一些的姿势进行使用。该立式的吸尘器1,在不使用时,能够以使本体4相对于吸入部3立起成竖直方向的姿势(图1及图2所示的姿势)进行保持。
在吸入部3的底面前侧形成有吸入口6。在吸入部3的内部后侧配置有电动送风机7,该电动送风机7包括电机、和被该电机所驱动旋转的风扇。在使用该吸尘器1进行清扫时,通过操作本体4(例如,后述的下侧部件4A的上端部)上所设的电源开关8来开始电动送风机7的驱动,而从吸入口6将面对吸入口6的地板面上的灰尘与吸入口6的外侧的空气一起吸引到吸入部3内。在吸入部3的内部前侧配置有可以以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9A为中心旋转的旋转刷子9,该旋转刷子9的外周面面向吸入口6。在驱动电动送风机7时,利用从吸入口6吸入到吸入部3内的空气的风压来使旋转刷子9旋转,而能够辅助灰尘从吸入口6向吸入部3内流入,同时利用旋转刷子9还能够防止异物从吸入口6流入。不过,旋转刷子9也可以由电机来驱动旋转。
在本体4安装有可以拆装的集尘装置10,该集尘装置10用于收集从吸入部3吸引进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在本体4具有位于吸入部3的上方的用来保持集尘装置10的下侧部件4A、和以越向上方越向后方侧倾斜的方式弯曲的上侧部件4B,该上侧部件4B的一端部(下端部)插入该下侧部件4A的上端部中,本体4整体形成为上下长条形状。在上侧部件4B的前面上部连结着拱状的把手5的两端部,把持该把手5,通过沿本体4延伸的方向加力,而对本体4及与本体4连结的吸入部3给予推进力,能够随着车轮的旋转使吸尘器1移动。在上侧部件4B的后面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突出形成有软线缠绕部11,在不使用吸尘器1时、或使用吸尘器1时电源软线过长的等情况下,可将电源软线缠挂在这2个软线缠绕部11上而缠绕起来。
在集尘装置10形成有导入口12,软管13的一端部连结在吸入部3上,而软管13的另一端部与集尘装置10的导入口12相连接。据此,从吸入口6吸引到吸入部3内的空气及灰尘通过软管13送向集尘装置10一侧,从导入口12导入到集尘装置10内。被吸入到集尘装置10内的含有灰尘的空气,在通过集尘装置10的过程中所含的灰尘被收集后,从形成在集尘装置10的底面的排气口14向下方排出。在本体4的下侧部件4A内形成有将从集尘装置10的排气口14排出的空气向前方侧导出的引导路15,通过该引导路15向前方侧导出的空气经由排气过滤器16排出到机体外。
图3是从左侧观察以沿前后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集尘装置10的剖视图。图4是集尘装置10的后视图,为了容易了解其内部构成,而以将集尘装置10局部剖开的剖面图表示。图5是沿图3所示的箭头A-A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10的剖视图。
参照图3~图5,集尘装置10具备用于区划其外形的大致圆筒状的集尘箱20。在集尘箱20的上端部形成把持部21,该把持部21是在将集尘装置10相对于吸尘器1进行拆装时把持用的。集尘箱20内被区划为形成在其上端部的上部空间22、和从中央部到下端部形成的下部空间23。导入口12被形成在下部空间23的上端部,从导入口12导入的空气会沿着集尘箱20的外周面的切线方向被导至下部空间23内。
在下部空间23的上端部配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管状的引导部件24,该引导部件24的一端与导入口12相连接。更具体地说,引导部件24被形成为具有一端与导入口12相连接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游侧部分24A和从该上游侧部分24A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的下游侧部分24B、的大致L字形状。上游侧部分24A与下游侧部分24B的结合部附近的内侧(内角侧)位于集尘箱20的中心轴线上,在引导部件24内配置有沿集尘箱20的中心轴线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圆筒过滤器25。即,引导部件24沿圆筒过滤器25的外周延伸设置,从导入口12导入的空气沿圆筒过滤器25的外周流过,并被导至引导部件24的顶端。圆筒过滤器25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通气口26,各通气口26被筛网过滤器27所覆盖。通气口26向相对于引导部件24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开口。
从导入口12导入的空气,如图3及图5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那样,会通过引导部件24内被引导向下游侧部分24B的顶端,但其一部分也会如图3及图5中的黑心箭头所示的那样,从通气口26通过筛网过滤器27流入圆筒过滤器25内。另一方面,从导入口12导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由于比空气重,所以因惯性力而通过引导部件24内的外部(外角侧)被导向下游侧部分24B的顶端。圆筒过滤器25被配置在相对于引导部件24内的灰尘的流过路径错开的位置,从导入口12导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避开圆筒过滤器25从引导部件24的顶端放出到下部空间23内。据此,能够防止圆筒过滤器25妨碍引导部件24内的灰尘的流过的情况。
在集尘箱20内配置有沿集尘箱20的中心轴线向下方延伸的分支路28,该分支路28的一端部(上端部)与圆筒过滤器25相连接。从通气口26经由筛网过滤器27流入圆筒过滤器25的空气通过分支路28被导向下方。下部空间23的分支路28的外侧的空间构成收集室29,该收集室29用于收集并积存从引导部件24的顶端放出的灰尘。即,在集尘箱20(下部空间23)的底部配置过滤部件30,在从引导部件24放出并向下方的空气通过过滤部件30时,利用过滤部件30来收集其空气中所含的灰尘,而积存在收集室29内。
集尘箱20的底面被开口,其开口构成用于排出被收集了灰尘后的空气的排气口14。在集尘箱20的下端部以覆盖排气口14的方式安装可以拆装的过滤部件30。过滤部件30包括面向收集室29的俯视大致呈圆形的筛网过滤器31、和隔开一定间隔配置在该筛网过滤器31的下方的俯视大致呈圆形的滤纸过滤器32。滤纸过滤器32被与排气口14对应形状的下保持部件30A所保持,筛网过滤器31被上保持部件30B所保持,该上保持部件30B介由合页可以转动地安装在下保持部件30A的上面后端部。在上保持部件30B的中央部形成有以包围被下保持部件30A所保持的滤纸过滤器32的外周的方式向上方突出的圆筒部34,并以覆盖该圆筒部34的上端开口的方式安装筛网过滤器31。
分支路28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径向伸出的大致圆形的凸缘部35,该凸缘部35与形成在过滤部件30的上保持部件30B上的圆筒部34的上端开口相对向。图6是分支路28的仰视图,如该图6所示,从分支路28的下端部向径向伸出的凸缘部35,包括与过滤部件30的圆筒部34的上端面对应的形状的圆环部36、和用于连结该圆环部36的内周面及分支路28的外周面的多个(例如为4个)的连结部37。各连结部37从分支路28的下端部按照在圆周方向上相互每隔规定角度(例如90°)空出间隔的方式向径向延伸。由圆环部36的内周面与连结部37区划的多个(例如4个)开口构成用于将流入收集室29内的空气导向过滤部件30的通气口38。即,从引导部件24流入收集室29的空气,如图3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那样,经由通气口38导至过滤部件30,再通过筛网过滤器31及滤纸过滤器32从排气口14排出。从收集室29向排气口14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中的、比较大灰尘(粗尘)被筛网过滤器31所收集积存在收集室29内,而通过了筛网过滤器31的比较小的灰尘(细尘)会被滤纸过滤器32的收集。另一方面,经由分支路28导向下方的空气从其下端向过滤部件30的中央部放出,再通过筛网过滤器31及滤纸过滤器32从排气口14排出。
在凸缘部35的各连结部37的下面安装有刷子部件39(例如,毛刷等),该刷子部件39的顶端部与筛网过滤器31的上面相抵接。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圆筒过滤器25及分支路28一体旋转,并随着其旋转,被安装在凸缘部35上的刷子部件39的顶端部会与筛网过滤器31滑动接触。更具体地说,圆筒过滤器25的上端部贯通用于区隔集尘箱20的上部空间22与下部空间23的隔壁40而面向上部空间22,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凸缘部41的下面与隔壁40的上面相抵接,从而可以旋转地保持圆筒过滤器25及与圆筒过滤器25相连结的分支路。
在形成于圆筒过滤器25的上端部的凸缘部41的上面的外周缘形成有多个齿,在集尘箱20的上部空间22内配置可与这些齿相啮合的齿轮42。齿轮42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从集尘箱20的周面的后端部向外伸出的刻度盘43相连结。在使刻度盘43旋转时,凸缘部41经由齿轮42旋转,圆筒过滤器25及分支路28旋转。据此,使形成在分支路28的下端部的凸缘部35旋转,使安装在该凸缘部35的刷子部件39的顶端部与筛网过滤器31滑动接触,除去附着在筛网过滤器31的上面上的灰尘,能够解决筛网过滤器31的网眼堵塞问题。
在集尘箱20的后端下部形成有用于卡扣过滤部件30(下保持部件30A)的后端部的卡扣部44。另一方面,在集尘箱20的外面下部的前端部安装用于卡扣过滤部件30(下保持部件30A)的前端部的卡扣爪45。卡扣爪45可以以其上端部为中心向前后方向转动,在沿集尘箱20的外周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能够使形成在其下端部的爪部45A与过滤部件30的前端部相卡扣。
在集尘箱20的外面的前端部从上下方向中央部向下端延伸有为了解除卡扣爪45相对于过滤部件30的配合而操作的操作杆46。操作杆46的下端部被插入集尘箱20的外周面与卡扣爪45之间。操作杆46被配置在其上端部的弹簧47向上方推。通过克服弹簧47的推力向下按压操作杆46,而能够由形成在操作杆46的下端部的倾斜面46A向前方推出卡扣爪45,解除卡扣爪45相对于过滤部件30的配合。过滤部件30,在解除了卡扣爪45的配合的状态下,能够从集尘箱20上拆下。
通过从集尘箱20上拆下过滤部件30,而打开排气口14,可经由排气口14简单地丢弃积在收集室29内的灰尘。另外,也能丢弃积存在分支路28中的微小的灰尘。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从集尘箱20中取出过滤部件30、除去附着在筛网过滤器31及滤纸过滤器32上的灰尘、再安装在集尘箱20上,从而能够反复使用过滤器,因此,与利用一次性的纸包装收集灰尘那样的构成相比较很经济。
在从集尘箱20上拆下过滤部件30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下保持部件30A使上保持部件30B以合页33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在筛网过滤器31与滤纸过滤器32之间通过相互空出一定间隔配置而形成空间48,使上保持部件30B能相对下保持部件30A转动,从而能够解放其空间48。若使上保持部件30B相对于下保持部件30A转动来解放空间48,在滤纸过滤器32的上方配置其它的过滤器封闭上保持部件30B,则能够在空间48内配置除筛网过滤器31及滤纸过滤器32以外的其它的过滤器。作为上述的其它的过滤器,例如可以使用如聚氨酯制的过滤器那样的专用过滤器、或也可以将薄纸(tissue paper)用作过滤器。这样,如果在筛网过滤器31与滤纸过滤器32之间的空间配置其它的过滤器,则灰尘不容易附着在滤纸过滤器32上,因此,只需交换该其它的过滤器就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保养。
在本实施方式中,灰尘大多积存在收集室29内,即使空气通过收集室29内时的阻力变大,由分支路28也能确保空气流动。从而,保证通过集尘装置10的空气整体的流动,即使灰尘积存也不会降低清扫的效率(功率)。
另外,由于可由配置在引导部件24与圆筒过滤器25的连接部的筛网过滤器27阻止灰尘的流入,所以分支路28内不会积存灰尘,空气的流动不会降低。
并且,空气在收集室29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灰尘也随空气流一起流动,向收集室29的下方积存。从而,在收集室29内灰尘从上方被空气压下,紧缩而不会体积增大。
进而,从导入口12进入的空气及灰尘主要在引导部件24内流动进入收集室29。分支路28的通气口26由于与引导部件24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所以灰尘不会从通气口26进入分支路28,而在容易流动的引导部件24内流动。另外,通过具有筛网过滤器27,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灰尘流入。而且,只有为确保空气流动所必需的空气量从通气口26流向分支路28。
另外,在收集室29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空气直接通过下方的过滤部件30从排气口14向下方排出,因此,收集室29内的空气流动单纯,功率不会降低。
并且,分支路28内的空气的流动与收集室29内的空气的流动是相同方向,空气顺畅地流动,功率不会降低。
进而,分支路28的出口,由于相对于过滤部件30面向与通过收集室29的空气通过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所以即使在过滤部件30的面前积存较多的灰尘,也能够确保从分支路28通过过滤部件30流向排气口14的空气的流动。
图7从左侧观察以沿前后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第1变形例的集尘装置110的剖视图。图8是集尘装置110的后视图,为了容易了解其内部构成,而以剖视图表示集尘装置110的一部分。图9是沿图7所示的箭头B-B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110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7所示的箭头C-C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110的剖视图。
参照图7~图10,该变形例的集尘装置110具有用于区划其外形的俯视大致呈矩形的集尘箱120。在集尘箱120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在将集尘装置110相对于吸尘器1拆装时进行把持的把持部121。集尘箱120内被区划为形成在其上端部的上部空间122、和从中央部向下端部形成的下部空间123。导入口112被形成在集尘箱120的左面,朝左右方向面向下部空间123的上端部。
在下部空间123的上端部配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管状的引导部件124,该引导部件124的一端与导入口112相连接。更具体地说,引导部件124被形成为具有一端与导入口112相连接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游侧部分124A和从该上游侧部分124A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的下游侧部分124B、的大致L字形状。上游侧部分124A与下游侧部分124B的结合部附近的内侧(内角侧)位于集尘箱120的中心轴线上,在引导部件124内配置有沿集尘箱120的中心轴线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圆筒过滤器125。即,引导部件124沿圆筒过滤器125的外周延伸设置,从导入口112导入的空气沿圆筒过滤器125的外周流过,并被导至引导部件124的顶端。圆筒过滤器125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通气口126,各通气口126被筛网过滤器127所覆盖。通气口126向相对于引导部件124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开口。
从导入口112导入的空气,如图7及图9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那样,会通过引导部件124内被引导向下游侧部分124B的顶端,但其一部分也会如图7及图9中的黑心箭头所示的那样,从通气口126通过筛网过滤器127流入圆筒过滤器125内。另一方面,从导入口112导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由于比空气重,所以因惯性力而通过引导部件124内的外部(外角侧)被导向下游侧部分124B的顶端。圆筒过滤器125被配置在相对于引导部件124内的灰尘的流过路径错开的位置,从导入口112导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避开圆筒过滤器125导至引导部件124的顶部,从形成在引导部件124的顶端部的下面的开口124C放出到下部空间123内。据此,能够防止圆筒过滤器125妨碍引导部件124内的灰尘的流过的情况。
在集尘箱120内配置有朝前方侧向斜下方延伸的分支路128,该分支路128的一端部(上端部)与圆筒过滤器125相连接。从通气口126经由筛网过滤器127流入圆筒过滤器125内的空气通过分支路128被导向前方。下部空间123的分支路128的外侧的空间构成收集室129,该收集室129用于收集并积存从引导部件124的顶端放出的灰尘。即,在集尘箱120(下部空间123)的前面配置过滤部件130,在从引导部件124放出并向前方的空气通过过滤部件130时,利用过滤部件130来收集其空气中所含的灰尘,而积存在收集室129内。
集尘箱120的前面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开口,其开口构成用于排出被收集了灰尘后的空气的排气口114。在集尘箱120的前端部以覆盖排气口114的方式安装可以拆装的过滤部件130。过滤部件130包括面向收集室129的前面视大致呈矩形的筛网过滤器131、和隔开一定间隔配置在该筛网过滤器131的下方的前面视大致呈矩形的滤纸过滤器132。滤纸过滤器132被与排气口114对应形状的前保持部件130A所保持,筛网过滤器131被后保持部件130B所保持,该后保持部件130B介由合页可以转动地安装在前保持部件130A的后面上端部。后保持部件130B,为了保持筛网过滤器131而具有组装成大致矩形的框状的框部件130C。在前保持部件130A上具有用于在将该过滤部件130相对于集尘箱120拆装时进行把持的把持部130D,通过把持该把持部130D向前方拉出过滤部件130,从而能够从集尘箱120拆下过滤部件130。
据此,可简单地丢弃积在收集室129内的灰尘。另外,也能丢弃积存在分支路128中的微小的灰尘。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从集尘箱120中取出过滤部件130、除去附着在筛网过滤器131及滤纸过滤器132上的灰尘、再安装在集尘箱120上,从而能够反复使用过滤器,因此,与利用一次性的纸包装收集灰尘那样的构成相比较很经济。
滤纸过滤器132并不仅限于前面视大致呈矩形的,例如,也可以前面视大致呈圆形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把持部130D结合在滤纸过滤器132的中央部,通过使把持部旋转,而能够使滤纸过滤器132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如果设置如向旋转的滤纸过滤器132的周缘部的轨迹上突出那样的突起,则通过使把持部130D旋转,能够使滤纸过滤器132所具备的多张滤纸的端部与突起冲撞引起滤纸振动,能够振掉附着在滤纸上的灰尘。据此,能够解决滤纸过滤器132的网眼堵塞问题。
在从集尘箱120上拆下过滤部件130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前保持部件130A使后保持部件130B以合页133为中心向后方转动。在筛网过滤器131与滤纸过滤器132之间通过相互空出一定间隔配置而形成空间148,使后保持部件130B能相对前保持部件130A转动,从而能够解放其空间148。若使后保持部件130B相对于前保持部件130A转动来解放空间148,在滤纸过滤器132的后方配置其它的过滤器封闭后保持部件130B,则能够在空间148内配置除筛网过滤器131及滤纸过滤器132以外的其它的过滤器。作为上述的其它的过滤器,例如可以使用如聚氨酯制的过滤器那样的专用过滤器、或也可以将薄纸(tissue paper)用作过滤器。这样,如果在筛网过滤器131与滤纸过滤器132之间的空间配置其它的过滤器,则灰尘不容易附着在滤纸过滤器132上,因此,只需交换该其它的过滤器就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保养。
分支路128的前端部与过滤部件13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上端部相对向。从引导部件124流入收集室的空气,如图7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那样,通过过滤部件130中的分支路128对向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从排气口114排出。从收集室129向排气口114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中的、比较大灰尘(粗尘)被筛网过滤器131所收集积存在收集室129内,而通过了筛网过滤器131的比较小的灰尘(细尘)会被滤纸过滤器132的收集。另一方面,经由分支路128导向前方的空气从其前端向过滤部件130的上端部放出,再通过筛网过滤器131及滤纸过滤器132从排气口114排出。
集尘箱120的底面被开口,该开口149可由盖150进行开闭,该盖150的前端部被合页133可以转动地保持。在集尘箱120的后面下部安装有用于卡扣盖150的后端部的卡扣爪145。卡扣爪145可以以其中央部为中心向前后方向转动,在沿集尘箱120的后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能够使形成在其下端部的爪部145A与盖150的后端部相卡扣。
在集尘箱120的后面从上下方向中央部向下端延伸有为了解除卡扣爪145相对于盖150的配合而操作的操作杆146。通过向下方按该操作杆146,而利用操作杆146的下端部使卡扣爪145转动,能够解除卡扣爪145相对于盖150的配合。盖150,在解除了卡扣爪145的配合的状态下,可以以合页133为中心转动。通过使盖150转动来打开开口149,能够经由开口149取出被积存在收集室129内的灰尘。
在该变形例中,灰尘大多积存在收集室129内,即使空气通过收集室129内时的阻力变大,由分支路128也能确保空气流动。从而,保证通过集尘装置110的空气整体的流动,即使灰尘积存也不会降低清扫的效率(功率)。
另外,由于可由配置在引导部件124与圆筒过滤器125的连接部的筛网过滤器127阻止灰尘的流入,所以分支路128内不会积存灰尘,空气的流动不会降低。
并且,空气在收集室129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灰尘也随空气流一起流动,向收集室129的下方积存。从而,在收集室129内灰尘从上方被空气压下,紧缩而不会体积增大。
进而,从导入口112进入的空气及灰尘主要在引导部件124内流动进入收集室129。分支路128的通气口126由于与引导部件124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所以灰尘不会从通气口126进入分支路128,而在容易流动的引导部件124内流动。另外,通过具有筛网过滤器127,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灰尘流入。而且,只有为确保空气流动所必需的空气量从通气口126流向分支路128。
另外,在收集室129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空气中的灰尘因自重而向收集室129的底部积存。而且,空气通过侧方的过滤部件130从排气口114排出。因此,在收集室129内,从底部开始积存灰尘的同时也能够确保空气流动,集尘能力不容易降低。
并且,侧面的过滤部件130的上方位置很难有灰尘到达,能够确保将从分支路128流出的空气通过过滤部件130排出的通路。
图11是从左侧观察以沿前后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第2变形例的集尘装置210的剖视图。图12是集尘装置210的后视图,为了容易了解其内部构成,而以剖视图表示集尘装置210的一部分。图13是沿图11所示的箭头D-D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210的剖视图。
参照图11~图13,集尘装置210具有用于区划其外形的大致圆筒状的集尘箱220。在集尘箱220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在将集尘装置210相对于吸尘器1拆装时进行把持的把持部221。集尘箱220内被区划为形成在其上端部的上部空间222、和从中央部向下端形成的下部空间223。导入口212被形成在上部空间222中,从导入口212导入的空气沿集尘箱220的外周面的切线方向被导到上部空间222内。
在上部空间222内配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管状的引导部件224,该引导部件224的一端与导入口212相连接。更具体地说,引导部件224被形成为具有一端与导入口212连接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游侧部分224A和从该上游侧部分224A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的下游侧部分224B、的大致L字形状。下游侧部分224B的后端部位于集尘箱220的中心轴线上,在后端部(下端部)朝向下方开放。在引导部件224的下端连结有被配置在下部空间223的上端部并沿集尘箱220的中心轴线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圆筒过滤器225。圆筒过滤器225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通气口226,各通气口226被筛网过滤器227所覆盖。通气口226向相对于圆筒过滤器225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开口。
从导入口212导入的空气,如图11及图12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那样,会通过引导部件224内被引导向下方、再通过圆筒过滤器225内进一步引导向下方,但其一部分也会如图11及图12中的黑心箭头所示的那样,从通气口226通过筛网过滤器227流出圆筒过滤器225外。另一方面,从导入口212导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由于比空气重,所以因惯性力(自重)而通过圆筒过滤器225内被导向下方。在圆筒过滤器225的下端连接着向下方延伸的引导管249的上端。引导管249的下端部(顶端部)在下部空间223的中央部向后方侧弯曲,向后方开放。但是,引导管249的下端部可以向水平方向的其它方向(例如前方等)开放、也可以向下方开放。
在下部空间223的上端部区划形成有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围绕圆筒过滤器225的外周的分支路228。从通气口226经由筛网过滤器227向圆筒过滤器225外流出的空气通过分支路228被导向前方。分支路228从其前端向下方延伸并沿集尘箱220的前面延伸到底部。下部空间223中的分支路228的外侧的空间构成收集室229,该收集室229用于收集并积存从引导部件224的顶端放出的灰尘。即,在集尘箱220(下部空间223)的底部配置过滤部件230,在从引导部件224放出并向下方的空气通过过滤部件230时,利用过滤部件230来收集其空气中所含的灰尘,而积存在收集室229内。
在该变形例中,分支路228以围绕圆筒过滤器225的外侧的方式形成,被配置在相对于圆筒过滤器225内的灰尘的流过路径错开的位置。从而,从导入口212导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会沿圆筒过滤器225内向下方流过,能够防止分支路228妨碍圆筒过滤器225内的灰尘的流过的情况。
集尘箱220的底面被开口,其开口构成用于排出被收集了灰尘后的空气的排气口214。在集尘箱220的下端部以覆盖排气口214的方式安装可以拆装的过滤部件230。过滤部件230包括面向收集室229的俯视大致呈圆形的筛网过滤器231、和隔开一定间隔配置在该筛网过滤器231的下方的俯视大致呈圆形的滤纸过滤器232。滤纸过滤器232被与排气口214对应形状的下保持部件230A所保持,筛网过滤器231被上保持部件230B所保持,该上保持部件230B介由合页233可以转动地安装在下保持部件230A的上面后端部。在上保持部件230B的中央部,形成有以包围被下保持部件230A所保持的滤纸过滤器232的外周的方式向上方突出的圆筒部234,并以覆盖该圆筒部234的上端开口的方式安装筛网过滤器231。
在引导管249的下部形成有管状的延长部250,该延长部250是相对于向后方弯曲的部分而区划的,其从该弯曲部沿集尘箱230的中心轴线进一步向下方延伸。在延长部250的下端部沿径向伸出形成有与圆筒部234的上端开口相对向的大致圆形的凸缘部235,该圆筒部234被形成在过滤部件230的上保持部件230B上。从延长部250的下端部径向伸出的凸缘部235是与图6中说明的构成相同的构成,包括与过滤部件230的圆筒部234的上端面相对应的形状的圆环部36、和连结该圆环部36的内周面及延长部250的外周面的多个(例如,4个)连结部37。各连结部37从延长部250的下端部的外周面、相互在周方向上每隔规定角度(例如,90°)、向径向延伸。由圆环部36的内周面与连结部37区划的多个(例如,4个)开口构成通气口38,流入收集室229的空气从通气口38流向过滤部件230。即,从引导管249流入收集室229的空气,如图11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那样,通过通气口38导至过滤部件230,再通过筛网过滤器231及滤纸过滤器232从排气口214排出。从收集室229向排气口214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中的比较大的灰尘(粗尘)被筛网过滤器231所收集积存在收集室229内,而通过了筛网过滤器231的比较小的灰尘(细尘)会被滤纸过滤器232的收集。
在形成在过滤部件230的上保持部件230B的圆筒部234的前端上部形成有通气口251,分支路228的顶端部(下端部)介由该通气口与形成在筛网过滤器231与滤纸过滤器232之间的空间248相连通。通过分支路228导向下方的空气从其下端经由通气口251流入上述空间248内,通过滤纸过滤器232从排气口214排出。
在凸缘部235的各连结部37的下面例如安装刷子部件239(例如,毛刷等),该刷子部件239的顶端部与筛网过滤器231的上面相抵接。在该变形例中,能够使过滤部件230及引导管249一体旋转,并随着其旋转,被安装在凸缘部235上的刷子部件239的顶端部会与筛网过滤器231滑动接触。更具体地说,圆筒过滤器225的上端部贯通用于区隔集尘箱220的上部空间222与下部空间223的隔壁40而面向上部空间222,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凸缘部241的下面与隔壁240的上面相抵接,从而可以旋转地保持圆筒过滤器225及与圆筒过滤器225相连结的引导管249。
在形成于圆筒过滤器225的上端部的凸缘部235的上面的外周缘形成有多个齿,在集尘箱220的上部空间222内配置可与这些齿相啮合的齿轮242。齿轮242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从集尘箱220的周面的后端部向外伸出的刻度盘243相连结。在使刻度盘243旋转时,凸缘部235经由齿轮242旋转,圆筒过滤器225及引导管249旋转。据此,使形成在引导管249的下端部的凸缘部235旋转,使安装在该凸缘部235的刷子部件39的顶端部与筛网过滤器231滑动接触,除去附着在筛网过滤器231的上面上的灰尘,能够解决筛网过滤器231的网眼堵塞问题。
在集尘箱220的后端下部形成有用于卡扣过滤部件230(下保持部件230A)的后端部的卡扣部244。另一方面,在集尘箱220的外面下部的前端部安装用于卡扣过滤部件230(下保持部件230A)的前端部的卡扣爪245。卡扣爪245可以以其上端部为中心向前后方向转动,在沿集尘箱220的外周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能够使形成在其下端部的爪部245A与过滤部件230的前端部相卡扣。
在集尘箱220的外面的前端部从上下方向中央部向下端延伸有为了解除卡扣爪245相对于过滤部件230的配合而操作的操作杆246。操作杆246的下端部被插入集尘箱220的外周面与卡扣爪245之间。操作杆246被配置在其上端部的弹簧247向上方推。通过克服弹簧247的推力向下按压操作杆246,而能够由形成在操作杆246的下端部的倾斜面246A向前方推出卡扣爪245,解除卡扣爪245相对于过滤部件230的配合。过滤部件230,在解除了卡扣爪245的配合的状态下,能够从集尘箱220上拆下。
通过从集尘箱220上拆下过滤部件230,而打开排气口214,可经由排气口214简单地丢弃积在收集室229内的灰尘。另外,也能丢弃积存在分支路228中的微小的灰尘。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从集尘箱220中取出过滤部件230、除去附着在筛网过滤器231及滤纸过滤器232上的灰尘、再安装在集尘箱220上,从而能够反复使用过滤器,因此,与利用一次性的纸包装收集灰尘那样的构成相比较很经济。
在从集尘箱220上拆下过滤部件230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下保持部件230A使上保持部件230B以合页233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在筛网过滤器231与滤纸过滤器232之间通过相互空出一定间隔配置而形成空间248,使上保持部件230B能相对下保持部件230A转动,从而能够解放其空间248。若使上保持部件230B相对于下保持部件230A转动来解放空间248,在滤纸过滤器232的上方配置其它的过滤器封闭上保持部件230B,则能够在空间248内配置除筛网过滤器231及滤纸过滤器232以外的其它的过滤器。作为上述的其它的过滤器,例如可以使用如聚氨酯制的过滤器那样的专用过滤器、或也可以将薄纸(tissue paper)用作过滤器。这样,如果在筛网过滤器231与滤纸过滤器232之间的空间248配置其它的过滤器,则灰尘不容易附着在滤纸过滤器232上,因此,只需交换该其它的过滤器就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保养。
在该变形例中,灰尘大多积存在收集室229内,即使空气通过收集室229内时的阻力变大,由分支路228也能确保空气流动。从而,保证通过集尘装置210的空气整体的流动,即使灰尘积存也不会降低清扫的效率(功率)。
另外,由于可由配置在分支路228与圆筒过滤器225的连接部的筛网过滤器227阻止灰尘的流入,所以分支路228内不会积存灰尘,空气的流动不会降低。
并且,空气在收集室229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灰尘也随空气流一起流动,向收集室229的下方积存。从而,在收集室229内灰尘从上方被空气压下,紧缩而不会体积增大。
进而,从导入口212进入的空气及灰尘主要在引导部件224内流动进入收集室229。分支路228的通气口226由于与圆筒过滤器225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所以灰尘不会从通气口226进入分支路228,而在容易流动的圆筒过滤器225内流动。另外,通过具有筛网过滤器227,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灰尘流入。而且,只有为确保空气流动所必需的空气量从通气口226流向分支路228。
另外,在收集室229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空气直接通过下方的过滤部件230从排气口214向下方排出,因此,收集室229内的空气流动单纯,功率不会降低。
并且,分支路228内的空气的流动与收集室229内的空气的流动是相同方向,空气顺畅地流动,功率不会降低。
进而,分支路228的出口,由于相对于过滤部件30面向与通过收集室229的空气通过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所以即使在过滤部件230的面前积存较多的灰尘,也能够确保从分支路228通过过滤部件230流向排气口214的空气的流动。
图14是从左侧观察以沿前后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第3变形例的集尘装置310的剖视图。图15是集尘装置310的后视图,为了容易了解其内部构成,而以将集尘装置310局部剖开的剖面图表示。图16是沿图14所示的箭头E-E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310的剖视图,图17是沿图14所示的箭头F-F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310的剖视图。
参照图14~图17,该变形例的集尘装置310具有用于区划其外形的俯视呈大致矩形的集尘箱320。在集尘箱320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在将集尘装置310相对于吸尘器1拆装时进行把持的把持部321。集尘箱320内被区划为形成在其上端部的上部空间322、和从中央部向下端形成的下部空间323。导入口312被形成在集尘箱320的左面,朝向左右方向面向下部空间323的上端部。
在下部空间323的上端部配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管状的引导部件324,该引导部件324的一端与导入口312相连接。更具体地说,引导部件324被形成为具有一端与导入口312连接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游侧部分324A和从该上游侧部分324A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的下游侧部分324B、的大致L字形状。下游侧部分324B的后端部位于集尘箱320的后端部,在该后端部(下端部)朝向下方开放。在引导部件324的上游侧部分324A的中途装设有大致圆筒状的圆筒过滤器325。圆筒过滤器325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通气口326,各通气口326被筛网过滤器327所覆盖。通气口326向相对于圆筒过滤器325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开口。
从导入口312导入的空气,如图14~图16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那样,会通过引导部件324内被引导向下游侧部分324B的顶端,但其一部分也会如图14~图16中的黑心箭头所示的那样,从通气口326通过筛网过滤器327流出圆筒过滤器325外。另一方面,从导入口312导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由于比空气重,所以因惯性力而通过圆筒过滤器325内被引导向下游侧部分324B的顶端。
在下部空间323的上端部区划形成有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围绕引导部件324的外侧的分支路328。从通气口326经由筛网过滤器327向圆筒过滤器325外流出的空气通过分支路328从前端部导向下方。下部空间323的分支路328的外侧的空间构成收集室329,该收集室329用于收集并积存从引导部件324的顶端放出的灰尘。即,在集尘箱320(下部空间323)的前面配置过滤部件330,在从引导部件324放出并向前方的空气通过过滤部件330时,利用过滤部件330来收集其空气中所含的灰尘,而积存在收集室329内。
在该变形例中,分支路328以围绕引导部件324及圆筒过滤器325的外侧的方式形成,被配置在相对于圆筒过滤器325内的灰尘的流过路径错开的位置。从而,从导入口312导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会沿圆筒过滤器325内向后方流过,能够防止分支路328妨碍圆筒过滤器325内的灰尘的流过的情况。
集尘箱320的前面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开口,其开口构成用于排出被收集了灰尘后的空气的排气口314。在集尘箱320的前端部以覆盖排气口314的方式安装可以拆装的过滤部件330。过滤部件330包括面向收集室329的前面视大致呈矩形的筛网过滤器331、和隔开一定间隔配置在该筛网过滤器331的前方的前面视大致呈矩形的滤纸过滤器332。滤纸过滤器332被与排气口314对应形状的前保持部件330A所保持,筛网过滤器331被后保持部件330B所保持,该后保持部件230B介由合页333可以转动地安装在前保持部件330A的后面上端部。在前保持部件330A上形成有用于在将该过滤部件330相对于集尘箱320拆装时进行把持的把持部330D,通过把持该把持部330D向前方拉出过滤部件330,从而能够从集尘箱320拆下过滤部件330。
据此,可简单地丢弃积在收集室329内的灰尘。另外,也能丢弃积存在分支路328中的微小的灰尘。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从集尘箱320中取出过滤部件330、除去附着在筛网过滤器331及滤纸过滤器332上的灰尘、再安装在集尘箱320上,从而能够反复使用过滤器,因此,与利用一次性的纸包装收集灰尘那样的构成相比较很经济。
滤纸过滤器332并不仅限于前面视大致呈矩形的,例如,也可以前面视大致呈圆形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把持部330D结合在滤纸过滤器332的中央部,通过使把持部330D旋转,而能够使滤纸过滤器332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如果设置如向旋转的滤纸过滤器332的周缘部的轨迹上突出那样的突起,则通过使把持部330D旋转,能够使滤纸过滤器332所具备的多张滤纸的端部与突起冲撞引起滤纸振动,能够振掉附着在滤纸上的灰尘。据此,能够解决滤纸过滤器332的网眼堵塞问题。
在从集尘箱320上拆下过滤部件330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前保持部件330A使后保持部件330B以合页333为中心向后方转动。在筛网过滤器331与滤纸过滤器332之间通过相互空出一定间隔配置而形成空间348,使后保持部件330B能相对前保持部件330A转动,从而能够解放其空间348。若使后保持部件330B相对于前保持部件330A转动来解放空间348,在滤纸过滤器332的后方配置其它的过滤器封闭后保持部件330B,则能够在空间348内配置除筛网过滤器331及滤纸过滤器332以外的其它的过滤器。作为上述的其它的过滤器,例如可以使用如聚氨酯制的过滤器那样的专用过滤器、或也可以将薄纸(tissue paper)用作过滤器。这样,如果在筛网过滤器331与滤纸过滤器332之间的空间配置其它的过滤器,则灰尘不容易附着在滤纸过滤器332上,因此,只需交换该其它的过滤器就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保养。
从引导部件324流入收集室329的空气,如图14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那样,通过筛网过滤器330从排气口314排出。从收集室329向排气口314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中的比较大的灰尘(粗尘)被筛网过滤器331所收集积存在收集室329内,而通过了筛网过滤器331的比较小的灰尘(细尘)会被滤纸过滤器332的收集。
在过滤部件330的前保持部件330A的上部形成有通气口351,分支路328的前端下部介由该通气口351与形成在筛网过滤器331与滤纸过滤器332之间的空间348相连通。通过分支路328导引的空气从其前端下部经由通气口351流入上述空间348内,通过滤纸过滤器332从排气口314排出。
集尘箱320的底面被开口,该开口可由盖350进行开闭,该盖350的前端部被合页333可以转动地保持。在集尘箱320的后面下部安装有用于卡扣盖350的后端部的卡扣爪345。卡扣爪345可以以其中央部为中心向前后方向转动,在沿集尘箱320的后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能够使形成在其下端部的爪部345A与盖350的后端部相卡扣。
在集尘箱320的后面从上下方向中央部向下端延伸有为了解除卡扣爪345相对于盖350的配合而操作的操作杆346。通过向下方按该操作杆346,而利用操作杆346的下端部使卡扣爪345转动,能够解除卡扣爪345相对于盖350的配合。盖350,在解除了卡扣爪345的配合的状态下,可以以合页333为中心转动。通过使盖350转动来打开开口349,能够经由开口349取出被积存在收集室329内的灰尘。
在该变形例中,灰尘大多积存在收集室329内,即使空气通过收集室329内时的阻力变大,由分支路328也能确保空气流动。从而,保证通过集尘装置310的空气整体的流动,即使灰尘积存也不会降低清扫的效率(功率)。
另外,由于可由配置在分支路328与圆筒过滤器325的连接部的筛网过滤器327阻止灰尘的流入,所以分支路328内不会积存灰尘,空气的流动不会降低。
并且,空气在收集室329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灰尘也随空气流一起流动,向收集室329的下方积存。从而,在收集室329内灰尘从上方被空气压下,紧缩而不会体积增大。
进而,从导入口312进入的空气及灰尘主要在圆筒过滤器325内流动进入收集室329。分支路328的通气口326由于与圆筒过滤器325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所以灰尘不会从通气口326进入分支路328,而在容易流动的圆筒过滤器325内流动。另外,通过具有筛网过滤器327,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灰尘流入。而且,只有为确保空气流动所必需的空气量从通气口326流向分支路328。
另外,在收集室329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空气中的灰尘因自重而向收集室329的底部积存。而且,空气通过侧方的过滤部件330从排气口314排出。因此,在收集室329内,从底部开始积存灰尘的同时也能够确保空气流动,集尘能力不容易降低。
并且,侧面的过滤部件330的上方位置很难有灰尘到达,能够确保将从分支路328流出的空气通过过滤部件330排出的通路。
图18是从左侧观察以沿前后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第4变形例的集尘装置410的剖视图。图19是集尘装置410的后视图,为了容易了解其内部构成,而以剖视图表示集尘装置410的一部分。图20是沿图18所示的箭头G-G方向观察的集尘装置410的剖视图。
参照图18~图20,集尘装置410具有用于区划其外形的大致圆筒状的集尘箱420。在集尘箱420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在将集尘装置410相对于吸尘器1拆装时进行把持的把持部421。集尘箱420内被区划为形成在其上端部的上部空间422、和从中央部向下端形成的下部空间423。导入口412被形成在下部空间423的上端部,从导入口412导入的空气沿集尘箱420的外周面的切线方向被导到下部空间423内。
在下部空间423的上端部配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管状的引导部件424,该引导部件424的一端与导入口412相连接。更具体地说,引导部件424被形成为具有一端与导入口412相连接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游侧部分424A和从该上游侧部分424A的另一端向后方延伸的下游侧部分424B、的大致L字形状。下游侧部分424B的后端部位于集尘箱420的中心轴线上,在后端部朝向后方开放。在引导部件424的下游侧部分424B的中途装设有大致圆筒状的圆筒过滤器425。圆筒过滤器425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通气口426,各通气口426被筛网过滤器427所覆盖。通气口426向相对于圆筒过滤器425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开口。
从导入口412导入的空气,如图18及图20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那样,会通过引导部件424内被引导向下游侧部分424B的顶端,但其一部分也会如图18及图20中的黑心箭头所示的那样,从通气口426通过筛网过滤器427流出圆筒过滤器425外。另一方面,从导入口412导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由于比空气重,所以因惯性力而通过圆筒过滤器425内被引导向下游侧部分424B的顶端。
下部空间423被左右方向延伸的隔壁449区隔成前后2个空间。这2个空间中的后侧的空间构成收集室429,该收集室429用于收集并积存从引导部件424的顶端放出的灰尘,前侧的空间构成围绕圆筒过滤器425的外侧的分支路428。从通气口426经由筛网过滤器427向圆筒过滤器425外流出的空气通过分支路428导向下方。在集尘箱420(下部空间423)的底部配置过滤部件430,在从引导部件424放出并向下方的空气通过过滤部件430时,利用过滤部件430来收集其空气中所含的灰尘,而积存在收集室429内。
在该变形例中,分支路428以围绕引导部件424及圆筒过滤器425的外侧的方式形成,被配置在相对于圆筒过滤器425内的灰尘的流过路径错开的位置。从而,从导入口412导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会沿圆筒过滤器425内向后方流过,能够防止分支路428妨碍圆筒过滤器425内的灰尘的流过的情况。
集尘箱420的底面被开口,其开口构成用于排出被收集了灰尘后的空气的排气口414。在集尘箱420的下端部以覆盖排气口414的方式安装可以拆装的过滤部件430。过滤部件430包括面向收集室429及分支路428的俯视大致呈圆形的筛网过滤器431、和隔开一定间隔配置在该筛网过滤器431的下方的俯视大致呈圆形的滤纸过滤器432。图21是过滤部件430的俯视图,如该图21所示,在过滤部件430的上端部形成有圆环部450和呈大致“十”字状跨越设在该圆环部450的内周面的连结部451。连结部451包括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连结部451A、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连结部451B。由圆环部450的内周面与连结部451区划的多个(例如4个)开口构成通气口438。
在将过滤部件430安装在集尘箱420上的状态下,隔壁449的下端面与左右连结部451A的上面抵接。据此,流入收集室429的空气通过4个通气口438中的后侧2个通气口438流入过滤部件430内,流入分支路428中的空气通过4个通气口438中的前侧2个通气口438流入过滤部件430内。从收集室429向排气口414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中的比较大的灰尘(粗尘)被筛网过滤器431所收集积存在收集室429内,而通过了筛网过滤器431的比较小的灰尘(细尘)会被滤纸过滤器432的收集。
在集尘箱420的后端下部形成有用于卡扣过滤部件430的后端部的卡扣部444。另一方面,在集尘箱420的外面下部的前端部安装用于卡扣过滤部件430的前端部的卡扣爪445。卡扣爪445可以以其上端部为中心向前后方向转动,在沿集尘箱420的外周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能够使形成在其下端部的爪部445A与过滤部件430的前端部相卡扣。
在集尘箱420的外面的前端部从上下方向中央部向下端延伸有为了解除卡扣爪445相对于过滤部件430的配合而操作的操作杆446。操作杆446的下端部被插入集尘箱420的外周面与卡扣爪445之间。操作杆446被配置在其上端部的弹簧447向上方推。通过克服弹簧447的推力向下按压操作杆446,而能够由形成在操作杆446的下端部的倾斜面446A向前方推出卡扣爪445,解除卡扣爪445相对于过滤部件430的配合。过滤部件430,在解除了卡扣爪445的配合的状态下,能够从集尘箱420上拆下。
通过从集尘箱420上拆下过滤部件430,而打开排气口414,可经由排气口414简单地丢弃积在收集室429内的灰尘。另外,也能丢弃积存在分支路428中的微小的灰尘。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从集尘箱420中取出过滤部件430、除去附着在筛网过滤器431及滤纸过滤器432上的灰尘、再安装在集尘箱420上,从而能够反复使用过滤器,因此,与利用一次性的纸包装收集灰尘那样的构成相比较很经济。
在将过滤部件430安装在集尘箱420上时,如果在过滤部件430(筛网过滤器431)的上方配置其它的过滤器,则能够在隔壁449的下端面与过滤部件430的上面之间夹持除筛网过滤器431及滤纸过滤器432以外的其它的过滤器。作为上述的其它的过滤器,例如可以使用如聚氨酯制的过滤器那样的专用过滤器、或也可以将薄纸(tissue paper)用作过滤器。这样,如果在过滤部件430的上方配置其它的过滤器,则灰尘不容易附着在过滤部件430(筛网过滤器431及滤纸过滤器432)上,因此,只需交换该其它的过滤器就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保养。
在该变形例中,灰尘大多积存在收集室429内,即使空气通过收集室429内时的阻力变大,由分支路428也能确保空气流动。从而,保证通过集尘装置410的空气整体的流动,即使灰尘积存也不会降低清扫的效率(功率)。
另外,由于可由配置在分支路428与圆筒过滤器425的连接部的筛网过滤器427阻止灰尘的流入,所以分支路428内不会积存灰尘,空气的流动不会降低。
并且,空气在收集室429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灰尘也随空气流一起流动,向收集室429的下方积存。从而,在收集室429内灰尘从上方被空气压下,紧缩而不会体积增大。
进而,从导入口412进入的空气及灰尘主要在圆筒过滤器425内流动进入收集室429。分支路428的通气口426由于与圆筒过滤器425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所以灰尘不会从通气口426进入分支路428,而在容易流动的圆筒过滤器425内流动。另外,通过具有筛网过滤器427,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灰尘流入。而且,只有为确保空气流动所必需的空气量从通气口426流向分支路428。
另外,在收集室429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空气直接通过下方的过滤部件430从排气口414向下方排出,因此,收集室429内的空气流动单纯,功率不会降低。
并且,分支路428内的空气的流动与收集室429内的空气的流动是相同方向,空气顺畅地流动,功率不会降低。
进而,分支路428的出口,由于相对于过滤部件430面向与通过收集室429的空气通过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所以即使在过滤部件430的面前积存较多的灰尘,也能够确保从分支路428通过过滤部件430流向排气口414的空气的流动。
图22及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吸尘器501的构成外观图。其中图22表示左侧视图,图23表示后视图。为了清楚了解吸尘器501的内部构成,而分别以将吸尘器501局部剖开的剖面图进行表示。
参照图22及图23,该吸尘器501是所谓的立式(纵型)吸尘器,即,具有带可沿地板面滚动的多个车轮502的吸入部503、相对于该吸入部503可以转动地安装一端部的长条形状的本体504,通过把持形成在本体504的另一端部(上端部)的把手505,能够以将504本体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后倾斜一些的姿势进行使用。该吸尘器501,在不使用时,能够以使本体504相对于吸入部503立起成竖直方向的姿势(图22及图23所示的姿势)进行保持。
在吸入部503的底面前侧形成有吸入口506。在吸入部503的内部后侧配置有电动送风机507,该电动送风机包括电机、和被该电机所驱动旋转的风扇。在使用该吸尘器501进行清扫时,通过操作本体504(例如,后述的下侧部件504A的上端部)上所设的电源开关508来开始电动送风机507的驱动,而从吸入口506将面对吸入口506的地板面上的灰尘与吸入口506的外侧的空气一起吸引到吸入部503内。在吸入部503的内部前侧配置有可以以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509A为中心旋转的旋转刷子509,该旋转刷子509的外周面面向吸入口506。在驱动电动送风机507时,利用从吸入口506吸入到吸入部503内的空气的风压来使旋转刷子509旋转,而能够辅助灰尘从吸入口506向吸入部503内流入,同时利用旋转刷子509还能够防止异物从吸入口506流入。不过,旋转刷子509也可以由电机来驱动旋转。
在本体504安装有可以拆装的集尘装置510,该集尘装置510用于收集从吸入部503吸引进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在本体504具有位于吸入部503的上方的用来保持集尘装置510的下侧部件504A、和以越向上方越向后方侧倾斜的方式弯曲的上侧部件504B,该上侧部件504B的一端部(下端部)插入该下侧部件504A的上端部中,本体504整体形成为上下长条形状。在上侧部件504B的前面上部连结着拱状的把手505的两端部,把持该把手505,通过沿本体504延伸的方向加力,而对本体504及与本体504连结的吸入部503给予推进力,能够随着车轮502的旋转使吸尘器501移动。在上侧部件504B的后面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突出形成有软线缠绕部511,在不使用吸尘器501时、或使用吸尘器501时电源软线过长的等情况下,可将电源软线缠挂在这2个软线缠绕部511上而缠绕起来。
在集尘装置510形成有导入口512,软管513的一端部连结在吸入部503上,而软管513的另一端部与集尘装置510的导入口512相连接。据此,从吸入口506吸引到吸入部503内的空气及灰尘通过软管513送向集尘装置510一侧,从导入口512导入到集尘装置510内。被吸入到集尘装置510内的含有灰尘的空气,在通过集尘装置510内的过程中所含的灰尘被收集后,从形成在集尘装置510的底面的排气口514向下方排出。在本体504的下侧部件504A内形成有将从集尘装置510的排气口514排出的空气向前方侧导出的引导路515,通过该引导路515向前方侧导出的空气经由排气过滤器516排出到机体外。
图24是从后侧观察以沿左右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集尘装置510的剖视图。图25是从左侧观察以沿前后方向的竖直面剖开的集尘装置510的剖视图。图26是集尘装置510的分解剖视图。
参照图24~图26,集尘装置510具备用于区划其外形的大致圆筒状的集尘箱520。在集尘箱520的上端部形成把持部251,该把持部521是在将集尘装置510相对于吸尘器501进行拆装时把持用的。集尘箱520包括在上端部形成有把持部521的上箱520A和从下方沿同一轴线上安装在该上箱520A上的下箱520B。上箱520A内被区划为形成在其上部的上部空间522、和形成在其下部的下部空间523。
下箱520B是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在其上端部形成有导入口512。从导入口512取入的空气沿下箱520B的外周面的切线方向流入,在下箱520B内高速回旋。在下箱520B的上面形成有俯视呈大致圆形的凹部551,在该凹部551的底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552。在下箱520B内沿其中心轴线向上下方向延伸设有管状部件528。该管状部件528贯穿开口552延伸到上方,在其上端形成有径向伸出的凸缘部528A。
在开口552的周缘部的上方配置有大致圆筒状的圆筒过滤器525。通过在大致圆筒状的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小孔(圆孔或狭缝等)而构成该圆筒过滤器525。圆筒过滤器525被开口552的周缘部与管状部件528的凸缘部528A的周缘部所夹持。在管状部件528的外周面形成有呈螺旋状突出的突肋528B。
从导入口512进入下箱520B内的空气,在下箱520B内高速回旋后、上升通过圆筒过滤器525。这时,从导入口512导入的空气所含的灰尘中的比较大的灰尘(粗尘)被圆筒过滤器525所收集,而积存在下箱520B内。
在上箱520A的下部空间523内沿其中心轴线配置有大致圆筒状的圆筒过滤器531。圆筒过滤器531例如包括树脂制的本体531A,在该本体531A的外周面形成有呈螺旋状突出的突肋531B。在本体531A的下部的、突肋531B以外的部分形成有开口,该开口被筛网过滤器531所覆盖。在将上箱520A与下箱520B连结起来的状态下,若圆筒过滤器531的本体531A的下端部进入下箱520B的凹部551内,则其下端面会与管状部件528的凸缘部528A的周缘部相抵接。在圆筒过滤器531内配置有包含多张滤纸的滤纸过滤器532,该多张滤纸相互面对面地配置成大致圆筒形状。在将上箱520A与下箱520B连结起来的状态下,滤纸过滤器532的下端面会与管状部件528的上端面(凸缘部528A的内周缘部)相抵接。
通过下箱520B的圆筒过滤器525的空气流入通过连结上箱520A和下箱520B来封闭的上箱520A的下部空间523内,通过圆筒过滤器531的筛网过滤器531C后,通过圆筒过滤器531内配置的滤纸过滤器532。这时,被除去了粗尘后的空气中所含的比较小的灰尘(细尘)被筛网过滤器531C及滤纸过滤器532所收集。被收集了细尘后的空气从滤纸过滤器532内通过下箱520B的管状部件528,从该管状部件528的下端排出。该管状部件528的下端形成有用于将被收集了灰尘后的空气排出到集尘装置510外的排气口514。
下箱520B的底面被开口,该开口可由盖550进行开闭。在盖550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550A,在关闭盖550A的状态下,管状部件528的下端部被嵌入开口550A内,呈向下方伸出的状态。在下箱520B的后面下部形成有用于卡扣盖550的后端部的卡扣部544。另一方面,在下箱520B的外面下部的前端部安装有用于卡扣盖550的前端部的卡扣爪545。卡扣爪545可以以其中央部为中心向前后方向转动,在沿下箱520B的外周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能够使形成在其下端部的爪部545A与盖550的前端部相卡扣。
在下箱520B的外面的前端部从上端向下端延伸有为了解除卡扣爪545相对于盖550的配合而操作的操作杆546。操作杆546的下端部被插入下箱520B的外周面与卡扣爪545之间。操作杆546被配置在其上端部的弹簧547向上方推。通过克服弹簧547的推力向下按压操作杆546,而能够由形成在操作杆546的下端部的倾斜面546A向前方推出卡扣爪545,解除卡扣爪545相对于盖550的配合。盖550,在解除了卡扣爪545的配合的状态下,能够从下箱520B上拆下。通过从下箱520B上拆下盖550,而打开该下箱520B的底面开口,可经由该底面开口取出积存在下箱520B内的灰尘。
在该实施方式下,使圆筒过滤器531及管状部件528能够一体旋转。在连结上箱520A与下箱520B时,圆筒过滤器531的下端部被与管状部件528的上端部连结,圆筒过滤器531及管状部件528成为一体。圆筒过滤器531的上端部贯穿用来区隔上箱520A的上部空间522与下部空间523的隔壁540而面向上部空间522,通过形成在其外周面的凸缘部541的下面与隔壁540的上面抵接,而能够可旋转地保持圆筒过滤器531。
在形成于圆筒过滤器531的上端部的凸缘部541的上面的外周缘形成有多个齿,在上箱520A的上部空间522内配置可与这些齿相啮合的齿轮542。齿轮542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从上箱520A的周面的后端部向外伸出的刻度盘543相连结。在使刻度盘543旋转时,凸缘部541经由齿轮542旋转,圆筒过滤器531及与其连结的管状部件528旋转。根据这样的构成,灰尘堆积在下箱520B内,即使是灰尘附在管状部件528的外周面的情况下,通过形成在旋转的管状部件528的外周面的螺旋状的突肋528B能够使灰尘从管状部件528的外周面分离。从而,然后,打开盖550能够容易取出下箱520B内的灰尘。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导入口512取入的空气中所含的粗尘能够被圆筒过滤器525所收集而积存在下箱520B内,所以能够防止粗尘流入上箱520A内的情况。从而,在配置于上箱520内(下部空间523内)的圆筒过滤器531及滤纸过滤器532上所附着的灰尘的量少,无需频繁地除去附着在这些过滤器上的灰尘(细尘),因此,容易维护保养。
本发明并有仅于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内容,在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有多种变更。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24、124、224、324、424并不仅限于大致弯曲90°(或弯折)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如在一直线上延伸那样的形状。
过滤部件30、130、230、330、430并不仅限于筛网过滤器31、131、231、331、431与滤纸过滤器32、132、232、332、432的2层结构,可以是其中任一种的1层结构、也可以是还组合其它的过滤器而形成的包含3层以上的过滤器的结构。
过滤部件30、130、230、330、430并不仅限于筛网过滤器31、131、231、331、431或滤纸过滤器32、132、232、332、432,也可以由其它的过滤器构成。
圆筒过滤器25、125、225、325、425的通气口26、126、226、326、426,并不仅限于由筛网过滤器28、127、227、327、427覆盖,也可以由其它的过滤器覆盖,或者也可以不设置过滤器。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下箱520B所具备的圆筒过滤器525,并不仅限于通过在大致圆筒状的部件的外周面形成多个小孔而构成,也可以是例如包含筛网过滤器的构成。
上箱520A所具备的过滤器并不仅限于筛网过滤器531C与滤纸过滤器532的2层结构,可以是其中任一种的1层结构、也可以是还组合其它的过滤器而形成的包含3层以上的过滤器的结构。
上箱520A所具备的过滤器并不仅限于筛网过滤器531C或滤纸过滤器532,也可以由其它的过滤器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吸尘器用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收集与空气一起从导入口吸入的灰尘,并使空气从排气口通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收集室,其相对于上述吸尘器用集尘装置能够进行拆装,使从上述导入口吸入的空气回旋而收集比较大的灰尘;第2收集室,其通过将上述第1收集室安装在上述吸尘器集尘装置中而区划形成,使从上述第1收集室排出的空气通过在该第2收集室内部所具备的细尘用过滤器收集比较小的灰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收集室内形成引导流路,该引导流路用于将在上述第2收集室内通过了上述细尘用过滤器后的空气导向上述排气口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流路由管状部件形成,该管状部件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突肋,还包括用于使上述管状部件旋转的操作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收集室由大致圆筒状部件形成,从上述导入口吸入的空气沿上述第1收集室的切线方向流入上述第1收集室内。
全文摘要
一种容易维护保养的吸尘器用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收集与空气一起从导入口吸入的灰尘,并使空气从排气口通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收集室,其相对于上述吸尘器用集尘装置能够进行拆装,使从上述导入口吸入的空气回旋而收集比较大的灰尘;第2收集室,其通过将上述第1收集室安装在上述吸尘器集尘装置中而区划形成,使从上述第1收集室排出的空气通过在该第2收集室内部所具备的细尘用过滤器后导向上述排气口侧,从而积存被上述细尘用过滤器收集的比较小的灰尘。
文档编号B01D46/00GK101023855SQ200710087838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8日
发明者吉田润, 谷口喜代太, 丰冈贤次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