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设备用气体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180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除尘设备用气体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注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除尘设备用的气体注 入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注入装置是通过供给少量的压缩气体而形成大体积低压气体的流动 的适用于除尘器的一种装置。除尘器一般设置在大量排出粉尘的作业场所, 进而捕获空气中的粉尘而向外部排出净化后的空气。
图1是现有除尘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如图l所示,现有的除尘器由壳体和设在内部的多个过滤袋1 _ 1构成, 壳体的下部一侧设计有吸入污染空气的进气口 ,壳体上部的一侧设计有用于
排出净化空气的排气口 ,过滤袋1 - 1的上部设有用于增加压缩气体速度的文
丘里管1-2,在文丘里管1 - 2的上方设计有供给压缩气体的喷管1 - 3,而 在喷管1 - 3的下部设置有与每个文丘里管1 - 2相对应的气体喷嘴,在壳体 的最下部设有用于排出粉尘和污染物的卸灰阀。
除尘器净化污染气体的过程为污染的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壳体内部 的过滤袋而进行过滤,过滤之后的洁净气体通过排气口向外部排出。在污染 气体被过滤时,过滤袋的外表面附着有粉尘或污染物,进而使除尘器的内部 阻力增加,影响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为了防止这些粉尘或污染物堵住过滤袋, 于是通过与每个文丘里管相对应的气体喷嘴向下喷射压缩气体而使粉尘或污 染物掉落。向下喷射的压缩气体在通过文丘里管时被加速,从而高速喷向过 滤袋内部,过滤袋被振动而使附着在过滤袋外表面的粉尘或污染物掉落,掉 落并堆积在一起的粉尘或污染物从下部的卸灰阀排出。
但是,上述除尘器由于其压缩气体是直接通过喷管的与每个文丘里管相 对应的气体喷嘴喷向文丘里管,因此,所喷出的压缩气体以及气体量很难满 足将附着在过滤袋表面的粉尘或污染物振落的喷射压力,从而不能有效地解 决过滤袋堵塞的问题。图2是现有气体注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现有气体注入装置的剖 面图以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从图2和图3可看出,气体注入装置包括筒体1及在该筒体1顶端外围 形成的环形气体储备室2,并由环形壳体3和环形盖体4组成的所述环形气 体储备室2上设有供气口 6和朝筒体内环绕形成的喷气口 5,其中,所述供 气口 6用于将由气体传输喷管(图1的1 - 3 )传输的压缩气体储备到气体储 备室2中,而所述喷气口 5用于向外喷出储备在气体储备室2的压缩气体。 并且,在筒体1上设计有穿过筒体1的气体传输喷管。该结构的环形喷气口 5位于筒体1内壁的上方,当气体传输喷管向气体储备室2供应压缩气体时, 环形喷气口 5即向外喷射压缩气体,喷射的压缩气体纟艮据科安达效应随着筒 体1的内壁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气流,此时,位于气体注入装置上侧的外部 气体也会被吸入到筒体的内部。这些气体根据文丘里管的作用被加速后喷向 过滤袋,并将过滤袋外表面的粉尘或污染物颗粒吹掉。
气体注入装置较第一种除尘器来说可以相对提高气体的喷射压力以及气 体量,但是存在以下几个缺点其一,由于气体注入装置的环形喷气口的喷 射方向几乎与筒体的内壁垂直,因而大部分压缩气体相互喷射而抵消其部分 压力和能量,并且部分外部气体也很难穿透相互喷射的气体流入到筒体内; 其二,由于形成环形喷气口的盖体的延伸部分几乎与筒体纵向垂直,从而吸 入外部气体时有一部分外部气体被这种盖体的延伸部分挡住而反射到外部,
因此减少了吸入的气体量;其三,由于在筒体中设计有穿过筒体的气体传输 喷管,阻挡了被吸入的向下流动的外部气体,从而也减小了吸入的气体量; 其四,这种气体注入装置由于气体的流动方向比较单一,即气体只向下流动 而没有向周围流动的动力,因此不能有效地清除附着在过滤袋侧表面的粉尘 和污染物颗粒。因此,具有上述结构的气体注入装置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设 备上所用的气体注入装置,该气体注入装置接收的压缩气体通过气体储备室 的环形喷气口喷射到其筒体的内壁,在喷射过程中气体喷向筒体内壁的翼时 根据翼形成向下螺旋流动的气流,从而可提高除尘效率。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体注入装置包括筒体及在该筒体顶端外围形成的环形气体储备室,并由环形壳体和环形盖体组成的所述 环形气体储备室上设有供气口和朝筒体内环绕形成的喷气口 ,其特征在于所 述喷气口由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和所述筒体顶端与所述环形壳体相连接 的衔接部构成,其中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朝筒体内倾斜预定角度延伸成 所述环形盖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筒体的内径。
并且,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筒体纵向倾斜预定角度布置的多个翼。 并且,所述环形盖体与所述环形壳体可以 一体形成或焊接或密封铆接而 形成。
并且,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朝筒体内倾斜的预定角度为所述环形盖 体的内侧边缘与所述筒体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角度,该角度优选范围为50°~
80°。所述翼与所述筒体纵向倾斜的预定角度的优选范围为15°~30°。 优选地,所述筒体内壁设有3 8个相对筒体平均分布的翼。 所述翼与筒体可以一体形成或利用焊接或螺紋连接在筒体的内壁上。
所述翼的两端为圓弧过渡,设置时至少高于筒体底部5mm以上。 具有如上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注入装置,当气体流向翼时,根据翼 的形成方向气体在筒体内形成相对筒体纵向呈向下螺旋流动的气流。
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上的改变,相比现有的气体注入装置具有突出的优 点,即提高了气流的压力,而且也增加了气体量;降低了气流相互喷射而消 耗的能量,节省能源和动力;不仅如此,新设计的翼使气体呈向下螺旋流动, 可以更加充分有效地清除附着在过滤袋侧表面上的粉尘和污染物,从而提高 了除尘效率。


图1是现有除尘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2是现有气体注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3是现有气体注入装置的剖面图以及工作原理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A-A向立体剖视图。
符号说明l为筒体,2为环形气体储备室,3为盖体,4为壳体,5为 环形喷气口, 6为供气口, 7为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体注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A-A向立体剖视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除尘设备用气体注入装置主要 包括圓形筒体1和在该筒体1顶端外围形成的用于储备压缩气体的环形气体 储备室2。所述环形气体储备室2由环形壳体4和环形盖体3组成,并设有 供气口 6和朝筒体内环绕形成的喷气口 5,其中,所述供气口 6用于将由气 体传输喷管传输的压缩气体储备到气体储备室2中,而所述喷气口 5用于向 腔体1内喷出储备在气体储备室2的压缩气体。所述环形盖体3与所述环形 壳体4一体形成,但也可以焊接或密封铆接而形成。
所述筒体1与所述环形壳体4可以一体形成,其中所述筒体1的顶端与 所述环形壳体4圆滑地衔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筒体1的顶端与所述环形 壳体4相连接的衔接部。所述喷气口 5由所述环形盖体3的内侧边缘和所述 衔接部构成。并且,所述环形盖体3的内侧边缘朝筒体内倾斜预定角度延伸 成所述环形盖体3的内径小于所述筒体1的内径。所述环形盖体3的内侧边 缘朝筒体内倾斜延伸的预定角度为所述环形盖体3的内侧边缘的延长线与所 述筒体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角度a,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角度a范围为50° ~ 80°。 在理论上如果倾斜角度a太小,则从环形喷气口 5喷出的气体有可能不会被 筒体1的内壁挡住而直接喷射到气体注入装置的外部,如果角度a太大,则 从环形喷气口 1喷出的气体可能会相互碰撞而相互抵消能量,因此,通过试 验优选角度a为50°~80°。
并且,在所述筒体1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筒体1纵向倾斜预定角度布置的 翼7,该翼7可呈长方条形凸起状,而且所述翼7可以与筒体1 一体形成, 也可以将翼7用焊接方式或用螺紋连接方式设置在筒体1的内壁上。所述翼 7在筒体1的内壁平均布置,在图4及图5中具有四个相对腔体1平均分布 的翼7,优选地,可以布置3 8个相对腔体1平均分布的翼。在设计中,翼 7与所述筒体1纵向倾斜预定角度即为翼7与筒体1中轴线所形成的倾斜角 度卩。如果所述倾斜角度(3太大而使气流螺旋流动的幅度比较大的话,气流 会产生非常大的离心力,从而大部分气体会从气体注入装置与文丘里管的间隙向外漏出去,而且由于离心力较大也会减弱气流向下的压力,从而也不利
于除尘。通过试验所述倾斜角度卩优选为15°~30°。翼7的两端设计为圓弧 过渡,而且在设置翼7时翼7与筒体1的底部至少要有5mm以上的距离,以 用于防止离心力过大而使气体流向外部。由此,当气体喷向翼7时,根据翼 7的形成方向气体在筒体1内形成相对筒体1纵向呈向下螺旋流动的气流。 实施例1
结合图4和图5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体注入装置的优异作用。 压缩气体通过供气口 6进入到环形气体储备室2中,并通过环形喷气口 5高速喷射到筒体1的内壁上,而外部气体根据所述压缩气体向下高速流动 而产生的负压被吸入到筒体1中,喷射到筒体1内壁的气体根据在其内壁上 所设置的翼7而形成相对筒体1纵向呈向下螺旋流动的气流,所述螺旋流动 的气流经过在其下部的文丘里管流入过滤袋中。相比现有的气体注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注入装置由于所述向下螺旋流动的气流使筒体1内部和文 丘里管内部形成更大的负压,更加容易地吸入外部气体和与文丘里管之间的 气体,从而增加了通过过滤袋的气体量和压力。由于这种向下螺旋流动的气 流,使过滤袋的侧面强烈振动,从而更加有效地振落附着在过滤袋外侧表面 的粉尘或污染物。本实施例所形成的环形喷气口 5采用的所述角度a为50°, 并具有4个相对腔体1平均分布的翼7,采用倾斜角度j3为30°,其两端设计 为圓弧过渡,在设置翼7时翼7与筒体1的底部至少要有5mm以上的距离, 选用两个压缩气体供气口 ,但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其数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由实施1中的结构构成,但是其中,环形喷气口5采用的角度 a为80°,且具有六个翼7并相对筒体1平均分布,采用倾斜角度(3为15°, 其两端设计为圓弧过渡,选用一个压缩气体进气口 6,但可根据需要增加或 减少其数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体注入装置通过改变环形喷气口的喷 射方向而减少了压缩气体相互对喷而损失的能量,而且增加了流入的气体量, 并且,在筒体表面上设计有使气体向下螺旋流动的翼,从而提高了除尘器的 除尘效率,节省了能源。
综上所述内容不过是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举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 型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如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思想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可以实施的范围内都可以对其进行 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注入装置,包括筒体及在该筒体顶端外围形成的环形气体储备室,并由环形壳体和环形盖体组成的所述环形气体储备室上设有供气口和朝筒体内环绕形成的喷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口由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和所述筒体顶端与所述环形壳体相连接的衔接部构成,其中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朝筒体内倾斜预定角度延伸成所述环形盖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筒体的内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壁上 设有与所述筒体纵向倾斜预定角度布置的多个翼。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盖体与 所述环形壳体一体形成或焊接或密封铆接而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盖体的 内侧边缘朝筒体内倾斜延长的预定角度为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与所述 筒体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角度,该角度范围为50°~80°。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与所述筒 体纵向倾斜的预定角度范围为15°~30°。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壁设 有3 ~ 8个相对筒体平均分布的翼。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与所述筒 体一体形成或利用焊接或螺紋连接在筒体的内壁上。
8、 才艮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的两端为 圓弧过渡,设置时至少高于筒体底部5mm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体注入装置,其包括筒体及在该筒体顶端外围形成的环形气体储备室,并由环形壳体和环形盖体组成的所述环形气体储备室上设有供气口和朝筒体内环绕形成的喷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口由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和所述筒体顶端与所述环形壳体相连接的衔接部构成,其中所述环形盖体的内侧边缘朝筒体内倾斜预定角度延伸成所述环形盖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筒体的内径。并且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筒体纵向倾斜预定角度布置的多个凸形翼。当喷射的气体流过翼时,根据翼的形成方向气体在筒体内形成相对筒体纵向呈向下螺旋流动的气流,由此提高气流的压力和气体量,从而更加有效地清除附着在过滤袋侧表面上的粉尘,即可提高除尘效率。
文档编号B01D46/02GK201253527SQ20082013556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9日
发明者张斗勋, 秋正皓, 许学龙 申请人:许学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