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柜用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3424阅读:1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气柜用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煤气柜密封油进行油水分离的装置,该装置也适用于需要对气体隔离的油水混合物分离的其它领域。
背景技术
油水分离器在各个行业应用较多,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油和水比重的不同,通过油水混合物的自留进行分层分理处理。通常的油水分离器中的油水混合物中不含有气体介质参与。煤气柜的密封油由于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因此在油水分离过程中还需对煤气柜内随油水混合物排出的气体进行隔离。
目前,在煤气柜的密封油的油水分离中,还没有成型的油水、气分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油水分离效果好,且能将随油水混合物排出的气体隔离的煤气柜用油水分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煤气柜用油水分离器,该装置包括密封分离仓、二次分离仓、回收仓、排水仓,密封分离仓、二次分离仓、回收仓依次通过连通管和连通孔相连接,在密封分离仓和煤气柜柜底油槽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密封分离仓上设有含煤气的油水混合物入口,在密封分离仓内设有溢流装置,溢流装置上面设有带动溢流装置升降的调节装置,密封分离仓内设有排水仓;在二次分离仓底部设有预置水层,预置水通过溢流管连接排水仓;在回收仓内设有油面高度控制装置和回收油泵;所述的密封分离仓与二次分离仓之间的连通孔设置于油液面以下;所述的二次分离仓与回收仓之间的连通孔设置于预置水溢流管口之上。
为保证煤气柜柜底油槽与密封分离仓的水面高度平衡和对煤气柜柜底油槽油面高度进行控制,在煤气柜柜底油槽与密封分离仓之间设有U形连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该成型装置,可将煤气柜密封油进行油水分离,且将随油水混合物排出的有害气体进行隔离,装置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

图1是煤气柜用油水分离器的结构图2是煤气柜用油水分离器的平面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l、图2,煤气柜用油水分离器,该装置包括密封分离仓A、 二次分离仓B、回收仓C,密封分离仓A、 二次分离仓B、回收仓C依次通过连通管和连通孔相连接,在密封分离仓A和煤气柜柜底油槽1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密封分离仓A上设有含煤气的油水混合物入口 2,在密封分离仓A内设有溢流装置4,溢流装置4上面设有带动溢流装置升降的调节装置3。密封分离仓内设有排水仓5;在二次分离仓B底部设有预置水层7,预置水通过溢流管10流至排水仓5;密封分离仓A与二次分离仓B之间的连通孔8设置于油液面以下,由于气体在液面上层,可达到气体密封的目的。在密封分离仓la内通过溢流装置4进行一次分离,可使油和水混合物分离,油通过溢流装置流到lb。
二次分离仓B与回收仓C之间的连通管设置于预置水溢流管10管口之上的适当高度,预置水和分离的水通过溢流管10流到排水仓5。在回收仓C内设有油面高度控制装置6和回收油泵9连锁出油,循环使用。
为保证煤气柜柜底油槽1与密封分离仓A的水面高度平衡及高效率分离,在煤气柜柜底油槽1与密封分离仓A之间设有U形连通装置11 。
该装置设有排水仓5,与密封分离仓A和二次分离仓C相连接,待水位较高时,由排水阀12排出。
权利要求1、煤气柜用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密封分离仓、二次分离仓、回收仓、排水仓,密封分离仓、二次分离仓、回收仓依次通过连通管和连通孔相连接,在密封分离仓和煤气柜柜底油槽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密封分离仓上设有含煤气的油水混合物入口,在密封分离仓内设有溢流装置,溢流装置上面设有带动溢流装置升降的调节装置,密封分离仓内设有排水仓;在二次分离仓底部设有预置水层,预置水通过溢流管连接排水仓;在回收仓内设有油面高度控制装置和回收油泵;所述的密封分离仓与二次分离仓之间的连通孔设置于油液面以下;所述的二次分离仓与回收仓之间的连通孔设置于预置水溢流管口之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柜用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煤气柜柜底油槽与 密封分离仓之间设有U形连通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煤气柜密封油进行油水分离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密封分离仓、二次分离仓、回收仓、排水仓,密封分离仓、二次分离仓、回收仓依次通过连通管和连通孔相连接,在密封分离仓和煤气柜柜底油槽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密封分离仓上设有含煤气的油水混合物入口,在密封分离仓内设有溢流装置,溢流装置上面设有带动溢流装置升降的调节装置,密封分离仓内设有排水仓;在二次分离仓底部设有预置水层,预置水通过溢流管连接排水仓;在回收仓内设有油面高度控制装置和回收油泵;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该成型装置,可将煤气柜密封油进行油水分离,且将随油水混合物排出的有害气体进行隔离,装置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
文档编号B01D17/025GK201356991SQ20082023162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5日
发明者邹积林 申请人:鞍钢金属结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