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059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
背景技术
分析仪用于取样分析各类气体成分,然后按需对气体作相应处理。而分析 仪采样的气体中难免夹杂细小的灰尘及少量水分,这些杂质经积累最终将导致 管路堵塞或分析仪内气体采样泵的泵体内积灰而引起工作异常,从而影响分析 仪的准确性,导致气体处理失当;且在管路堵塞或泵体积灰的情况下,故障排 除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常在分析仪与气体管路间设有过滤装置以对气体实施过滤,该过滤装置 为在一密闭腔室内设置一柱状过滤芯,气体经该柱状过滤芯过滤后由分析仪采 样处理,该过滤装置无放水设置,气体中的水分伴随着灰尘粘附于柱状过滤芯 上,日长月久管路堵塞,导致分析仪报警,此时即需更换柱状过滤芯,而柱状 过滤芯成本较高,由此提高了分析仪的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利用本 过滤组件有效提高了过滤效果,降低了分析仪的维护成本,确保了分析仪的正 常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包括一端开口的筒 体、筒盖、压紧装置、过滤件、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三通管接头、放水 管和堵头,所述筒体壁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通过 管路连接气体管道,所述出气孔连接所述三通管接头一端,所述放水管一端连 接所述三通管接头的另一端并垂直向下,所述堵头设于所述放水管的自由端, 所述三通管接头的再一端连接分析仪采样管路,所述筒体外壁下部对称开有两个第一螺孔,所述筒体内壁中部沿圆周方向设有肩部;所述压紧装置包括门形 框、螺杆、手柄和两个螺栓,所述门形框的间距与所述筒体外壁匹配,所述门 形框中心开有第二螺孔,所述螺杆拧入所述门形框中心的第二螺孔内,所述手 柄设于所述螺杆位于门形框外的一端,所述门形框两自由端分别开有通孔,所 述两个螺栓分别穿入所述通孔后拧入所述筒体外壁的第一螺孔内;所述筒盖是 水平间隔设置的上筒盖和下筒盖,所述上筒盖和下筒盖通过连杆连接,所述上 筒盖覆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所述下筒盖设于所述筒体内腔的肩部,所述下筒 盖将筒体内腔分割为两个腔室,所述下筒盖上开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密封圈 设于所述上筒盖与筒体开口端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下筒盖与筒体内 壁的肩部之间,所述过滤件外形与所述筒体内臂一致并设于所述下筒盖与第二 密封圈之间。
进一步,上述过滤件包括纸质过滤片和网状透气片,所述网状透气片位于 所述纸质过滤片下部。
进一步,上述下筒盖上开有四个通孔。
为保证上筒盖和下筒盖与筒体的密闭性能,本组件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 锁紧螺母拧于所述压紧装置的螺杆上并位于所述手柄与门形框之间。
由于本实用新型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在一开口的 筒体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连接气体管道,出气孔连接 三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一端连接分析仪采样口,另一端垂直向下连接放水管, 放水管另一端连接堵头,筒体内腔分别通过上筒盖和下筒盖分割成两个腔室并 通过密封圈密封,上筒盖和下筒盖通过压紧装置压紧于筒体上。利用本过滤组 件有效提高了过滤效果,降低了分析仪的维护成本,确保了分析仪的正常工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中筒体和筒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包括一端开口的筒体
11、筒盖、压紧装置、过滤件5、第一密封圈14、第二密封圈15、三通管接头 31、放水管32和堵头33,所述筒体11壁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进气孔12和出 气孔13,所述进气孔12通过管路连接气体管道6,所述出气孔13连接所述三 通管接头31 —端,所述放水管32 —端连接所述三通管接头31的另一端并垂 直向下,所述堵头33设于所述放水管32的自由端,所述三通管接头31的再 一端连接分析仪7的采样管路71,所述筒体11外壁下部对称开有两个第一螺 孔,所述筒体11内壁中部沿圆周方向设有肩部16;所述压紧装置包括门形框 21、螺杆22、手柄23和两个螺栓24,所述门形框21的间距与所述筒体11外 壁匹配,所述门形框21中心开有第二螺孔,所述螺杆22拧入所述门形框21 中心的第二螺孔内,所述手柄23设于所述螺杆22位于门形框21外的一端, 所述门形框21两自由端分别开有通孔,所述两个螺栓24分别穿入所述通孔后 拧入所述筒体11外壁的第一螺孔内;所述筒盖是水平间隔设置的上筒盖41和 下筒盖42,所述上筒盖41和下筒盖42通过连杆43连接,所述上筒盖41覆于 所述筒体11的开口端,所述下筒盖42设于所述筒体11内腔的肩部16,所述 下筒盖42将筒体11内腔分割为两个腔室,所述下筒盖42上开有若干通孔44, 所述第一密封圈14设于所述上筒盖41与筒体11开口端之间,所述第二密封 圈15设于所述下筒盖42与筒体11内壁的肩部16之间,所述过滤件5的外形 与所述筒体ll内臂一致并设于所述下筒盖42与第二密封圈15之间。
进一步,上述过滤件5包括纸质过滤片51和网状透气片52,所述网状透 气片52位于所述纸质过滤片51下部。
进一步,上述下筒盖42上开有四个通孔44。
为保证上筒盖41和下筒盖42与筒体11的密闭性能,本组件还包括锁紧 螺母25,所述锁紧螺母25拧于所述压紧装置的螺杆22上并位于所述手柄23 与门形框21之间。
本实用新型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在一开口的筒体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进 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连接气体管道,出气孔连接三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一 端连接分析仪采样口,另一端垂直向下连接放水管,放水管另一端连接堵头,筒体内腔分别通过上筒盖和下筒盖分割成两个腔室并通过密封圈密封,上筒盖 和下筒盖通过旋转压紧装置的螺杆压紧于筒体上,压紧后通过锁紧螺母锁紧。 气体经筒体的进气口进入,流经下筒盖的若干通孔、过滤件、筒体出气口、三 通管接头后至分析仪采样口,实现气体过滤;而沉淀于筒体内的气体水分则经 筒体出气口、三通管接头流向放水管,经使用一段时间后卸下堵头即可将沉淀 水放出;过滤件由纸质过滤片和网状透气片组成,网状透气片位于纸质过滤片 下部对纸质过滤片起到保护作用;使用一段时间纸质过滤片堵塞后,拆卸压紧 装置即可方便更换纸质过滤片,且纸质过滤片成本低廉,有效降低了分析仪的 维护成本;在分析仪与气体管路间加装本本过滤组件后,有效提高了过滤效果, 确保了分析仪的正常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本组件包括一端开口的筒体、筒盖、压紧装置、过滤件、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三通管接头、放水管和堵头,所述筒体壁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通过管路连接气体管道,所述出气孔连接所述三通管接头一端,所述放水管一端连接所述三通管接头的另一端并垂直向下,所述堵头设于所述放水管的自由端,所述三通管接头的再一端连接分析仪采样管路,所述筒体外壁下部对称开有两个第一螺孔,所述筒体内壁中部沿圆周方向设有肩部;所述压紧装置包括门形框、螺杆、手柄和两个螺栓,所述门形框的间距与所述筒体外壁匹配,所述门形框中心开有第二螺孔,所述螺杆拧入所述门形框中心的第二螺孔内,所述手柄设于所述螺杆位于门形框外的一端,所述门形框两自由端分别开有通孔,所述两个螺栓分别穿入所述通孔后拧入所述筒体外壁的第一螺孔内;所述筒盖是水平间隔设置的上筒盖和下筒盖,所述上筒盖和下筒盖通过连杆连接,所述上筒盖覆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所述下筒盖设于所述筒体内腔的肩部,所述下筒盖将筒体内腔分割为两个腔室,所述下筒盖上开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上筒盖与筒体开口端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下筒盖与筒体内壁的肩部之间,所述过滤件外形与所述筒体内臂一致并设于所述下筒盖与第二密封圈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 件包括纸质过滤片和网状透气片,所述网状透气片位于所述纸质过滤片下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 盖上开有四个通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本组件还 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拧于所述压紧装置的螺杆上并位于所述手柄与门 形框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析仪气体过滤组件,即在一开口的筒体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连接气体管道,出气孔连接三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一端连接分析仪采样口,另一端垂直向下连接放水管,放水管另一端连接堵头,筒体中部内壁设有肩部,筒盖包括通过连杆连接的上筒盖和下筒盖,上筒盖覆于筒体开口端,下筒盖位于筒体内壁的肩部并开有若干通孔,上筒盖和下筒盖通过密封圈与筒体密封并通过压紧装置压紧于筒体上,在下筒盖与密封圈间设有过滤件。利用本过滤组件有效提高了过滤效果,降低了分析仪的维护成本,确保了分析仪的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B01D46/10GK201429540SQ20092007059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7日
发明者侯慧国, 戴光辰, 沈晔明, 陶文彬 申请人: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