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861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附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附塔,尤其涉及一种气体设备吸附塔。
背景技术
在我国,工业气体设备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城市煤气 化、机械、电子、玻璃、化纤等行业。然而在气体设备产气的过程中,原气吸附时流动路径短,吸附塔的产气质量低,从 而影响气体设备的产气,在制作的初级阶段,采用的是直筒式吸附器,此结构加工方便,但 在产气的过程中要求吸附器存在高径比,特种的船用设备高径比小产气质量差,只得增加 吸附塔延长路径,我们迫切需要设计出一种合适的吸附器,解决原料吸附效率低、产气质量
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附器的原料吸附
效率低、产气质量差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吸附塔主要包括外筒、加料 管、密封配对法兰、支腿、吊耳、内筒、连接管、出气管、进气管和配对法兰,连接管连接外筒 与内筒,气体由内筒进,外筒出,连接管在外筒内的部分有均勻分布的出气孔,进气管套在 连接管内部。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延长了气体的流向路径,减少了吸附塔的数量,提高了原料的吸附率和产气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图中1外筒 4加料管 7密封配对法兰9支腿11吊耳12内筒 15连接管 17出气管18进气管21配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外筒1、加料管4、密封配对法兰7、支腿9、吊耳11、内筒12、 连接管15、出气管17、进气管18和配对法兰21,外筒1与内筒12用连接管15连接在一起, 气体由内筒12进,外筒1出,连接管15连接外筒1与内筒12,连接管15在外筒1内的部分 有均勻分布的出气孔,进气管18套在连接管15内部,根据压力管道设计标准、气体力学原 理、气体运动理论,延长了吸附塔内气体的流动路径,提高了原料吸附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原料吸附效率低、产气质量差等问题。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外筒(1)、加料管(4)、密封配对法兰(7)、支腿(9)、吊耳(11)、内筒(12)、连接管(15)、出气管(17)、进气管(18)和配对法兰(21),连接管(15)连接外筒(1)与内筒(12),气体由内筒(12)进,外筒(1)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15)在外筒(1)内 的部分有均勻分布的出气孔,进气管(18)套在连接管(15)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附塔,主要包括外筒(1)、加料管(4)、密封配对法兰(7)、支腿(9)、吊耳(11)、内筒(12)、连接管(15)、出气管(17)、进气管(18)和配对法兰(21),连接管(15)连接外筒(1)与内筒(12),气体由内筒(12)进,外筒(1)出,连接管(15)在外筒(1)内的部分有均匀分布的出气孔,进气管(18)套在连接管(15)内部,本实用新型延长了吸附塔内气体的流动路径,提高了原料吸附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原料吸附效率低、产气质量差等问题。
文档编号B01D53/04GK201572594SQ201020022230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8日
发明者刘春 , 张伟利, 程长圣 申请人:苏州新思气体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