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脱硝一体化脱硫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129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硫脱硝一体化脱硫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塔,尤其涉及一种JTS-TX型脱硫脱硝一体化脱硫塔。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中影响较大的气态污染物,对人体、环境和生态系统有极大危害。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NOx和S02排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源自于煤、石油等石化燃料的燃烧过程,以及矿石的焙烧、冶炼过程的烟气排放。其中各种燃烧锅炉特别是火电厂锅炉排烟具有浓度低、烟气量大、浮尘多等特点而难以治理。传统技术中,排放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净化技术通常是将脱硫和脱硝分开进行,这造成了排放烟气净化系统的复杂庞大、初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缺陷,严重制约了排放烟气脱硫脱硝的实际实施。烟气脱硫技术主要以石灰石一石膏湿法、湿式氨法、旋转喷雾半干祛、炉内喷钙尾部增温活化、海水脱硫、电子束脱硫、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等为主,其中石灰石法是现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尾部烟气脱硫技术,其主要问题在于吸收剂(石灰或石灰石)的溶解度小,利用率低,废渣量大等。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 (SNCR)、电子束法、脉冲电晕法、络合物吸收法和尿素吸收法等,目前运行中较为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是SCR技术、SNCR技术以及SNCR / SCR组合技术,但SCR法存在初期投资费用较高,操作温度范围窄,且存在氨泄漏,会生成N20,以及催化剂易失活等缺点;而SNCR 脱硝效率较低,且氨泄漏多,易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都相继开展了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开发,并进行了一定的工业应用,国外目前有电子束照射法、脉冲电晕法、活性炭吸附法、NOxSO工艺和Pahlman烟气脱硫脱硝工艺等,但我国目前尚缺乏此类技术或因能耗和成本过高而不适应。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目前国内中小型锅炉工况下,建造、运行成本较低,使用控制较为简便的新型脱硫塔。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硫脱硝一体化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出口、上层除雾器、上层冲洗喷淋、下层除雾器、下层冲洗喷淋、第四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第三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第二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烟气进口 ;烟气进口位于塔下侧壁,在塔内从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 第二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第三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第四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下层冲洗喷淋、下层除雾器、上层冲洗喷淋、上层除雾器,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位于烟气进口之上,烟气出口位于塔上侧壁。所述的烟气进口处的坡度设计为7-9°。[0009]所述的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第二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第三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第四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的每层喷淋层设置21个雾化喷嘴。在塔侧壁还可以设有爬梯。有益效果1、投资建造成本低。与传统氨法脱硫方式相比,不明显增加投资费用。2、运行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可在脱硫、脱硝、脱硫脱硝一体化三种模式间切换,运行费用较其他脱硝方式低。3、设备通用性强。本设备采用空塔型设计,其中多处可进行升级。4、脱硝效率能满足十二五规划要求。5、低阻力本脱硫吸收塔属管道式结构,塔内附加设施少,其阻力彡800Pa,本脱硫工艺系统压损要比常规脱硫塔低得多,利用引风机设计富裕的压头即可满足需要。6、适应性强根据在电厂的运行工况来看,电厂负荷变化从100% (满负荷)到75% 低负荷均能达到高脱硫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脱硫脱硝一体化脱硫塔包括烟气出口 1、上层除雾器2、上层冲洗喷淋3、下层除雾器4、下层冲洗喷淋5、第四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6、第三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7、第二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8、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9、烟气进口 10。烟气进口 10位于塔下侧壁,在塔内从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9、第二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8、第三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7、第四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6、下层冲洗喷淋5、下层除雾器4、上层冲洗喷淋3、上层除雾器2,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9位于烟气进口 10之上,烟气出口 1位于塔上侧壁,在塔侧壁还可以设有爬梯11。锅炉烟气进过除尘器后,在引风机作用下进入本脱硫塔的烟气进口 10。在4米/ 秒的烟气流速下,先经过最下层的逆向调温喷淋(即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9),对过高温度的烟气进行降温处理。降温完毕后的烟气在塔内勻速上升,依次通过三层喷淋层进行吸收液喷淋(三层喷淋层即为第二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8、第三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 7、第四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6)。喷淋层通过无堵塞喷头对吸收液液进行雾化。吸收液主要成分是氨,尿素及三乙醇胺混合溶液,溶液中三种溶质的质量比例分别为3%,1.95%, 0. 05%。三乙醇胺在水中的主要作用是添加剂,本身少量或者不参加反应。氨与二氧化硫反应具体反应式如下SO2 + 2NH3 + H2O...............................................................................· (NM)2SO3(1)( ) 2 ^^I ^^^ !"J^2^^0^(2 )尿素与二氧化硫反应具体反应式如下[0027]NO (g) + NO2 (g) + (NH2)2CO (a. q) = 2H20 (1) + CO2 (g) + 2N2 (g) (4)S02 (g) + (NH2)2CO (a. q) + 2H20 (1) + 0. 5 O2 (g)= (NH4)2SO4 (a. q) + CO2 (g) (5)在三乙醇胺存在的条件下,能大幅提高上述反应的效率,特别是尿素对NOX的氧化作用。烟气在通过三层喷淋层后,脱硫效率能达到95%,脱硝效率能达到60-80%。此时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微液滴,经过塔上部双层旋流板除雾器(即下层冲洗喷淋5、下层除雾器4、 上层冲洗喷淋3、上层除雾器2)对烟气中的液滴进行脱除,烟气经过旋流板除雾器后会有一定角度的外旋,即烟气会旋转并与桶壁碰撞,小液滴会融合成大液滴,并沿着桶壁成股下流,达到出去烟气中水分的目的,进过除雾器的净烟气通过塔顶象鼻式烟气出口 1进入水平烟道排放至烟囱。烟气进口 10处的坡度设计为7-9°。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9、第二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8、第三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7、第四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6的每层喷淋层设置21个雾化喷嘴,喷淋液通过雾化喷嘴向下呈90°扩散,并雾化至微小液滴与气相中的S02、N0x进行吸收反应。
权利要求1.一种脱硫脱硝一体化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出口(1)、上层除雾器O)、上层冲洗喷淋(3)、下层除雾器G)、下层冲洗喷淋(5)、第四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6)、第三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7)、第二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8)、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 (9)、烟气进口 (10);烟气进口(10)位于塔下侧壁,在塔内从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 (9)、第二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8)、第三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7)、第四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6)、下层冲洗喷淋(5)、下层除雾器(4)、上层冲洗喷淋(3)、上层除雾器(2),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9)位于烟气进口(10)之上,烟气出口(1)位于塔上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脱硝一体化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进口(10) 处的坡度设计为7-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脱硝一体化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9)、第二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8)、第三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7)、第四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6)的每层喷淋层设置21个雾化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脱硝一体化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在塔侧壁还可以设有爬梯(11)。
专利摘要本脱硫脱硝一体化脱硫塔包括烟气出口(1)、上层除雾器(2)、上层冲洗喷淋(3)、下层除雾器(4)、下层冲洗喷淋(5)、第四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6)、第三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7)、第二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8)、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9)、烟气进口(10);烟气进口位于塔下侧壁,在塔内从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9)、第二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8)、第三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7)、第四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6)、下层冲洗喷淋(5)、下层除雾器(4)、上层冲洗喷淋(3)、上层除雾器(2),第一层脱硫脱硝一体化喷淋(9)位于烟气进口(10)之上,烟气出口(1)位于塔上侧壁。
文档编号B01D53/60GK202087228SQ20112013425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日
发明者卢志伟, 孔浩 申请人:镇江金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