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体浓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284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浆体浓缩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浆体浓缩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浆体浓缩设备和浓缩技术,如果遇到沉降慢的浆体,整体沉降脱水的过程效率很低,且现有设备中均未设置辅助脱水后的浆体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装置,使得浓缩后浓度更大的浆体不容易被转移,同时,浓缩池的底部容易残留颗粒物不易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浆体浓缩设备,其解决了可以对沉降慢的浆体进行高效浓缩以及顺利转移浓缩池底部颗粒物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浆体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浆体输入管道、浓缩池和浆体输出管道,所述浆体输入管道设置在所述浓缩池的一侧上方,所述浆体输出管道设置在相对于浆体输入管道的另一侧。进一步,所述浆体输出管道为Z字形管道,所述Z字形管道的输入端位于浓缩池底部,所述Z字形管道的输出端位于浓缩池上方。进一步,还包括滗水器和余水输出管道,所述余水输出管道设置在所述浓缩池外部且与所述浆体输入管道在同一侧;所述滗水器设置在所述浓缩池内部,且通过转动支点 B与所述余水输出管道连接。进一步,所述浓缩池的底部还设有潜水排污泵,所述潜水排污泵与所述浆体输出管道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所述潜水排污泵位于颗粒物层中。进一步,在所述浓缩池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潜水搅拌器,所述的潜水搅拌器为
等间距设置。进一步,所述潜水搅拌器也位于颗粒物层中。一种利用该浆体浓缩设备进行浓缩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①将待浓缩的浆体由管道1放入浓缩池2内部;②待浓缩浆体放满浓缩池2后沉淀6-12小时;③可根据沉淀后清水的水面高度对滗水器3进行调节,利用滗水器3将沉淀后的余水通过余水输出管道7排出;④排出余水后,启动潜水搅拌器4将沉淀到浓缩池底的高浓度浆体搅拌均勻;⑤将高浓度的浆体搅拌均勻后,启动潜水排污泵6,把搅拌均勻的浆体由浆体输出管道5泵出即完成浓缩作业。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浆体浓缩设备设计科学合理,实现了对沉降慢的浆体进行高效浓
3缩。(2)本实用新型浆体浓缩设备在浓缩池底部设置了潜水搅拌器,提高了浓度较高的浆体的转移效率。(3)本实用新型浆体浓缩设备设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大规模加工并使用。
图1 本实用新型浆体浓缩设备结构图;图2 本实用新型浆体浓缩设备浓缩池中的分层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一浆体输入管道;2—浓缩池;3—滗水器;4一潜水搅拌器;5—浆体输出管道; 6—潜水排污泵7—余水出水管道;10—清水层;20—颗粒物层;A—余水流入点;B—转动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浆体浓缩设备,包括浆体输入管道1、浓缩池2 和浆体输出管道5,浆体输入管道1设置在浓缩池2的一侧上方,浆体输出管道5设置在浆体输入管道1的另一侧。浆体输出管道5为Z字形管道,Z字形管道的输入端位于浓缩池2 底部,Z字形管道的输出端位于浓缩池2上方。该设备还包括滗水器3和余水输出管道7, 余水输出管道7设置在浓缩池2外部且与浆体输入管道1在同一侧;滗水器3设置在浓缩池2内部,且通过转动支点B与余水输出管道7连接。浓缩池2的底部还设有潜水排污泵 6,潜水排污泵6与浆体输出管道5的输入端连接。在浓缩池2的底部还设有三个潜水搅拌器4,潜水搅拌器4为等间距设置。本实用新型提及的余水为待浓缩的浆体沉淀一定时间后,浆体分离成颗粒物层20 和清水层10两个部分,如图2所示,颗粒物层20在下部,清水层10在上部,该清水层的水称为余水。潜水搅拌器4和潜水排污泵6位于颗粒物层20中。使用该浆体浓缩设备的方法如下①将待浓缩的浆体由管道1放入浓缩池2内部;②待浓缩浆体放满浓缩池2后沉淀6-12小时;③可根据沉淀后清水的水面高度对滗水器3进行调节,利用滗水器3将沉淀后的余水通过余水输出管道7排出;④排出余水后,启动潜水搅拌器4将沉淀到浓缩池底的高浓度浆体搅拌均勻;⑤将高浓度的浆体搅拌均勻后,启动潜水排污泵6,把搅拌均勻的浆体由浆体输出管道5泵出即完成浓缩作业。滗水器3与余水输出管道7通过转动支点B转动连接,图中A为余水流入点,滗水器3的AB段可以随着转动支点B点转动,从而可以根据清水的水面高度对滗水器3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余水可以从余水流入点A点流进滗水器3,从转动支点B流入余水输出管道 7,从而排除浓缩池外进行循环利用。
4[0038]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浆体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浆体输入管道(1)、浓缩池(2)和浆体输出管道(5 ),所述浆体输入管道(1)设置在所述浓缩池(2 )的一侧上方,所述浆体输出管道(5 )设置在相对于浆体输入管道(1)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浆体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浆体输出管道(5)为Z字形管道,所述Z字形管道的输入端位于浓缩池(2)底部,所述Z字形管道的输出端位于浓缩池 (2)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浆体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滗水器(3)和余水输出管道(7 ),所述余水输出管道(7 )设置在所述浓缩池(2 )外部且与所述浆体输入管道(1)在同一侧;所述滗水器(3)设置在所述浓缩池(2)内部,且通过转动支点B与所述余水输出管道(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浆体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池(2)的底部还设有潜水排污泵(6),所述潜水排污泵(6)与所述浆体输出管道(5)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浆体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排污泵(6)位于颗粒物层 (20)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浆体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浓缩池(2)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潜水搅拌器(4),所述的潜水搅拌器(4)为等间距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浆体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搅拌器(4)也位于颗粒物层(20)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浆体浓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浆体输入管道(1)、浓缩池(2)、滗水器(3)、潜水搅拌器(4)、潜水排污泵(6)和浆体输出管道(5)。本实用新型浆体浓缩设备设计科学合理,实现了对沉降慢的浆体进行高效浓缩。同时,本实用新型浆体浓缩设备在浓缩池底部设置了潜水搅拌器,提高了浓度较高的浆体的转移效率。
文档编号B01D21/24GK202146647SQ20112019396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安建, 张峰, 普光跃, 李伟军, 李如学, 李斌, 潘春雷, 白海, 苏靖翔, 许云荣, 赵科 申请人: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