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673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水设备领域的带式压滤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
背景技术
在冶金、化工、造纸、制革、酒精污水处理、禽畜养殖、城市餐饮垃圾等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伴生的废液和废渣进行固液分离,而且是分离后废渣的含水率越低,废渣的处理也更容易,综合处理成本也会更低。因此,在各种脱水设备中,由于具有能够连续不间断生产,操作简单,运行维护成本低,固液分离效率比较高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外上述行业的生产实践中较多地使用了带式压滤机。但总体来说,现有带式压滤机固液分离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分离后废渣的含水量离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已经适应不了社会发展对资源充分利用和环保日益提高的要求。现有带式压滤机脱水效果之所以不够理想,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I.压力辊的安装布置不够科学合理。由于压力辊布置不合理,滤带的走向和空间限制,导致带式压滤机在运行时,物料中被挤压出来的水分无法自动与辊筒和滤带完成分离,并通过安装接水盘等方式将水分充分收集排走,而是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又回流或滴落到被挤压过或者待挤压的物料中,所以每一个压力辊挤出的水分都有一部分成为无效脱水,从而严重影响了带式压滤机的脱水效率,导致脱水效果不理想。2.滤带夹带压滤物料进入压力辊的方向不合理。现有的带式压滤机滤带夹带物料大多是从压力辊的上部进入,下部出去,这样的设置会导致压力辊挤压出来的水分大幅度减少,分离效率明显降低。因为这样设置时,物料在压力辊上受到最大压力的区域为压力辊的中上部,在此被挤压出来的水分也最多,但这部分被挤出来的水分还无法与物料实现分离,因它的流动方向与压力辊和滤带的运行方向一致,会顺着滤带表面向辊底部流动,然而当它流动到压力辊的中下部时,物料受到的压力已经逐渐减小,其中相当一部分又被物料吸收回去,未被吸收回去的那部分才会从压力辊上落下,实现分离。3.驱动系统存在缺陷,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现有带式压滤机所采用的驱动工艺基本都是驱动装置通过链传动的方式,同时给上滤带驱动辊和下滤带驱动辊传动,而上滤带驱动辊和下滤带驱动辊之间不再有任何传动或联动连接。由于是链传动,而且是驱动装置主传动链轮同时驱动上滤带驱动辊和下滤带驱动辊的从动链轮,空间位置上的限制往往会造成链条与其中一个驱动辊从动链轮的啮合包夹角度较小,另外加上链传动的长时间运行很容易发生磨损使链条松驰的固有不足,当带滤机工作运行负荷较大时,驱动辊从动链轮与链条啮合处往往会发生跳齿现象,从而导致上滤带和下滤带的运行出现速度差、 不同步,发生间断性的松驰,滤饼失去压力,脱水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发生松驰的滤带还容易出现跑偏和皱褶,既影响了带式压滤机运行的稳定性,又影响滤带的使用寿命。4.辊筒机械强度不够,容易出现开裂、断裂现象。现有带式压滤机辊筒的结构设计和制作工艺是辊筒由一个辊筒筒体、二块端面辐板和一根心轴构成,端面辐板位于辊筒筒体的两个端部,其外圆周与辊筒筒体内圆周焊接,内圆周与心轴焊接。实践证明,当带式压滤机的压力辊都呈S型布置,压力辊所承受的压力仅来自于滤带张紧力的情况下,这种结构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但当压力辊除了呈S型布置外,同时增加对辊布置,并且把对辊挤压力设定得比较大时,这种结构机械强度不够的缺陷就会表现得非常明显,很容易在端面辐板与心轴的焊接处发生开裂,从而导致带式压滤机无法正常使用。5.透水型辊筒设计不够合理,出水效率不高。现有带式压滤机在进料方向上的第一个压力辊一般安装的都是一个透水型压力辊,其结构特点是辊筒由一个带孔筒体、二块端面辐板、二至三个筒内衬环和一根心轴构成,端面辐板外圆周上开有出水口,焊接于带孔筒体的两个端部,筒内衬环外圆周不开出水口,焊接于带孔筒体内部、端面辐板之间,端面辐板内圆周与心轴焊接。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即压滤工作时辊筒内侧上部挤压出来并进入辊筒内部的水分,不能直接从筒辊的两端快速地排出,而是自上而下流到处于下部的正在压滤和未压滤的物料中,造成脱水效率的损失。同时,筒内衬环外圆周上没有出水口,还会导致流入辊筒内的部分水分无法从辊筒的两端流出,形成水位较高的小“水池”,将即将进入辊筒压滤区的物料稀释并挤向后方和两边,导致最终压出的滤饼中间很薄,甚至没有物料,也会影响带式压滤机的脱水效率。6.对辊挤压区域太小,物料脱水不充分。为了加大物料在压滤过程中受到的挤压力,增强带式压滤机的脱水效果,现有的带式压滤机普遍采用把部分压力辊设计成一对一的对辊安装,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是一个对一个,物料在每对压力辊上受到的只是一条线上的挤压力,因此受到的对辊挤压力的区域太小,还没有实现充分的脱水就已经离开压滤区,脱水效果还受到较大的制约。7.上下滤带与水平面夹角太大,进料不均匀。现有带式压滤机设计制造时基本没有考虑到在进入带滤机压滤区第一个压力辊前下滤带与水平面的夹角及上滤带和下滤带的夹角对脱水效果的影响,主要存在问题是两个夹角均是过大。下滤带与水平面夹角过大, 会使本已被布料装置或布料机均匀摊铺到下滤带的物料发生滑动或滚动,物料物相产生了变化,变得凹凸不平、不均匀,进入压滤区后会造成料饼厚薄不均,各处受到的压力分布也不均匀,压滤后料饼的含水量不稳定,严重时会导致滤带不同步,出现皱褶,降低滤带寿命。 而上滤带和下滤带夹角过大,物料在进入压滤区前没有受到上下滤带任何压力,当到达第一个压力辊时突然受到很大的压力,物料便会出现后退现象,无法使料饼达到应有的厚度, 严重影响设备的产量。8.布料装置把待压滤物料布置到上滤带,布料效果不好。现有带式压滤机往往都是将布料装置安装在上滤带上方,把待压滤物料布置在上滤带上,再经由上滤带布置到下滤带上。这样布置虽然增加了一点重力脱水区的长度,但却会出现在上滤带被布置均匀的物料,落到下滤带后物相发生改变,又会变得凹凸不平、不均匀,进入压滤区后会造成料饼厚薄不均,各处受到的压力分布也不均匀,压滤后料饼的含水量不稳定,严重时会导致滤带不同步,出现皱褶,降低滤带寿命。9.压力辊和驱动辊的挂胶层厚度不够。现有带式压滤机的压力辊和驱动辊外表面挂胶层厚度普遍在5-6mm之间,由于橡胶太薄,辊筒表面很硬、弹性小,与滤带的接触面无法形成的“啮合”深度不够,因此与滤带之间形成的摩擦力也就会比较小,当为了提高带式压滤机脱水效率而增加滤带张紧力时,驱动辊要承受比较大的负荷时,滤带往往会出现打滑现象,进而导致滤带不同步,带滤机无法正常脱水。
因此,迫切需要有一种辊筒及滤带布局安装更为科学合理,辊筒设计加工更为科学合理、机械强度高、能够承受大压力,驱动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布料更为均匀合理的新型带式压滤机,从而真正达到进一步提高压滤物料脱水效率,降低物料的后续干燥处理成本的目的。鉴于以上论述,本发明人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验证后,终于创设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带式压滤机设计和功能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脱水效率较现有带式压滤机有大幅度提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运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现有带式压滤机有大幅度提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包括机架、 驱动装置、辊筒、滤带、滤带张紧装置、滤带调偏装置、对辊加压装置、布料装置、滤带清洗装置、卸料刮刀和接水盘,辊筒包括驱动辊、压力辊、张紧辊、导向辊、调偏辊、托辊;压力辊包括主压力辊和挤压压力辊,其特征在于压滤区中主压力辊在水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由低向高依次呈螺旋上升状排列布置,相邻两个主压力辊,前一个的辊顶水平位置高于或等于后一个的辊底水平位置;上滤带和下滤带重叠夹带压滤物料从处于最低位的主压力辊进入压滤区;上滤带和下滤带进入压滤区中的每个主压力辊均是从其下部缠绕进入,上部离开。所述的上滤带张紧辊下切点至第一个主压力辊下切点之间的上滤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20度,与下滤带张紧辊上切点至第一个主压力辊下切点之间的下滤带之间的夹角小于10度。所述的压力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高透水型压力辊。所述的高透水型压力辊,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孔筒体、轴向衬板、主轴,主轴位于带孔筒体内,轴向衬板焊接于带孔筒体和主轴之间。所述的轴向衬板与主轴轴线成O 45度角焊接于带孔筒体和主轴之间。所述的主轴是组合阶梯轴。所述的组合阶梯轴包括支撑筒体、辐板、心轴。所述的辐板包括端面辐板、筒内辐板。所述的辐板上焊接有加强筋板。所述的带孔筒体上的孔为上大下小的圆孔或椭圆孔,呈“品”字形或“梅花”形或其他几何形状分布。所述的压力辊对辊有一对或一对以上安装形式为一个主压力辊对一个以上挤压压力辊布置安装。所述的与一个主压力辊对装的多个挤压压力辊由同一个对辊挤压装置提供挤压力。所述的与一个主压力辊对装的多个挤压压力辊由与之数量相等或不相等的多个对辊挤压装置分别提供挤压力。所述的压力辊、驱动辊外表面挂胶层厚度在IOmm以上。所述的辊筒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加强型辊筒。
所述的加强型辊筒包括筒体、端面辐板和心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端面辐板之间的筒内辐板。所述的端面辐板或筒内辐板上焊接有加强筋板。所述的布料装置安装在下滤带张紧辊至压滤区第一个主压力辊之间的下滤带上方,直接将待压滤物料布置到下滤带上。所述的布料装置的料斗为上口小、下口大的梯形体或其他几何形体。所述的上滤带驱动辊和下滤带驱动辊上分别安装有相互配合传动的传动装置。所述的传动装置是啮合齿轮或嵌合摩擦轮、带和带轮、链条和链轮。所述的驱动装置通过链传动或齿轮传动、摩擦传动、带传动、联轴器的方式单独驱动上滤带驱动辊或下滤带驱动辊。本发明的创新点和有益效果是I.提出并采用了“压滤区中主压力辊在水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由低向高依次呈螺旋上升状排列布置,相邻两个主压力辊,前一个的辊顶水平位置高于或等于后一个的辊底水平位置”的创新技术方案,根本上克服和解决了现有带式压滤机挤压出来的水分四处流落、无法收集,脱水效率低、无法清洁生产的致命缺陷和难题,使物料在任一个压力辊上被挤压出来的水分只能向其辊底部汇集并全部流入辊筒下方的接水盘内,不会也无法顺着滤带重新流回或流落到压滤物料中,实现全部的分离与收集,任一压力辊的脱水效率都没有损失,大大提高了压滤机的脱水效率。2.提出并采用了“上滤带和下滤带重叠夹带压滤物料从处于最低位的主压力辊进入压滤区;上滤带和下滤带进入压滤区中的每个主压力辊均是从其下部缠绕进入,上部离开”的创新技术方案,使物料在压力辊上受到最大压力的区域也即高出水区处在压力辊的中下部,而物料在这个区域上被挤压出来的水分的流动方向刚好与滤带运行的方向相反, 更加有利于水分与物料的分离。同时,物料在压力辊中上部被挤压出来的水分在向中下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中下部的压力大于中上部的压力,水分不会发生回吸现象,也只能向下流动和汇集。因此,克服了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挤压出来的水分被物料回吸,脱水效率受到严重损失的缺陷,压力辊的脱水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3.采用“上滤带张紧辊下切点至第一个主压力辊下切点之间的上滤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20度,与下滤带张紧辊上切点至第一个主压力辊下切点之间的下滤带之间的夹角小于10度”的创新技术方案,不但可使布料装置均匀摊铺到下滤带上的物料物相不被破坏,均匀地进入压滤区,有效避免出现因料饼厚薄不匀、不连续造成的水分含量不稳定、滤带不同步和松驰皱褶现象,而且使上滤带和下滤带在重叠前形成一个合理大小的楔形区,物料在进入压滤区前受到上下滤带的预压力,逐渐夹紧初步形成料饼,避免“呕料”现象的出现,同时这个预压力与物料重力叠加,也进一步的提高了这一区域的脱水量,有利于降低压滤后物料水分。4.提出并采用“一个主压力辊对二个或二个以上挤压压力辊布置安装”的创新技术方案,使物料在每一组压力辊上都受到多次的对辊挤压,压滤区中的对辊挤压区域可成数倍的增加,物料的脱水过程更长、脱水更充分、脱水率更高,从而使带式压滤机的脱水效率得以明显提闻。5. “高效透水型压力辊”技术方案的采用,也有效解决了现有透水型压力辊工作过
7程中被挤压出来的水分回流物料的不足,明显提高了透水型压力辊的脱水效率。6. “加强型辊筒”技术方案的采用,使辊筒的机械强度大幅度提高,为滤带调节更大的张紧力,同时采用对辊对物料进行大压力的对辊挤压,进一步降低物料压滤后的水分含量,创造了必要条件,也提高了带式压滤机运行的可靠性。7.采用“布料装置安装在下滤带张紧辊至压滤区第一个主压力辊之间的下滤带上方,直接将待压滤物料布置到下滤带上”的技术方案,可使经布料装置均匀布好的物料在进入压滤区前物相保持不变,不但保证了滤饼的完整性、均匀性和连续性,有利于保证稳定的脱水率和产量,还有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8. “压力棍、驱动棍外表面挂胶层厚度在IOmm以上”技术方案的米用,使棍筒表面具有更高的弹性,工作时能与滤带的接触面形成更深的“啮合”,大幅度提高了相互间的摩擦力,当为了提高带式压滤机脱水效率而增加滤带张紧力时,驱动辊要承受比较大的负荷时,能够有效避免滤带的打滑,保证滤带运行的同步和平稳。9.新型驱动系统的采用,解决和克服了现有驱动系统中存在的因跳齿造成上滤带和下滤带的运行出现速度差、不同步,发生间断性的松驰,滤饼失去压力,脱水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的不足,保证了滤带运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发明高透水型压力辊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发明高透水型压力辊的结构示意图;图2c是本发明高透水型压力辊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发明高透水型压力辊主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发明附图3a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发明对辊安装实施例的示意4b是本发明对辊安装实施例的示意4c是本发明对辊安装实施例的示意5a是本发明压力棍和驱动棍表面挂胶层厚度的主视结构不意5b是本发明压力棍和驱动棍表面挂胶层厚度的左视结构不意6a是本发明加强型压力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b是本发明加强型压力辊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a是本发明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不意7b是本发明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不意7c是本发明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8a是本发明驱动系统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8b是本发明驱动系统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8c是本发明驱动系统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
I:机架2 :驱动装置
3 :上滤带4 :下滤带
5 :主压力辊6 :主压力辊
7 :主压力辊8 :主压力辊
9 :挤压压力辊10 :挤压压力辊
11 :挤压压力辊12 :对辊挤压装置
13 :对辊挤压装置14 :对辊挤压装置
15 :接水盘16 :接水盘
17 :接水盘18 :接水盘
19 :接水盘20 :导向辊
21 :导向辊22 :导向辊
23 :导向辊24 :导向棍
25 ;上滤带张紧辊26 :下滤带张紧辊
27 :上滤带驱动辊28 :下滤带驱动辊
29 :布料装置30 :上滤带调偏辊
31 :下滤带调偏辊32 :上滤带调偏装置
33 :下滤带调偏装置34 :上滤带清洗装置
35 :下滤带清洗装置36 :上滤带张紧装置
37 :下滤带张紧装置38 :托辊
39 :上卸料刮刀40 :下卸料刮刀
41 :接水盘排水管42 :带孔筒体
43 :轴向衬板44 :主轴
45 :支撑筒体46 :端面福板
47 :筒内辐板48 :心轴
49 :加强筋板50 :筒体
51 :端面辐板52 :辐板
53 :加强筋板54 :心轴
55 :驱动装置传动链轮56 :传动链条
57 :上滤带驱动辊传动链轮58 :上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
59 :下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60 :联轴器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
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I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包括机架I、驱动装置2、上滤带3和下滤带4、四个主压力辊即主压力辊5、主压力辊6、主压力辊7、主压力辊8、 三个挤压压力辊即挤压压力辊9、挤压压力辊10、挤压压力辊11、三个对辊挤压装置即对辊挤压装置12、对辊挤压装置13、对辊挤压装置14、五个接水盘即接水盘15、接水盘16、接水盘17、接水盘18、接水盘19、五个导向辊即20、导向辊21、导向辊22、导向辊23、导向辊24、 上滤带张紧辊25和下滤带张紧辊26、上滤带驱动辊27和下滤带驱动辊28、布料装置29、上滤带调偏辊30和下滤带调偏辊31、上滤带调偏装置32和下滤带调偏装置33、上滤带清洗装置34和下滤带清洗装置35、上滤带张紧装置36和下滤带张紧装置37、托辊38、上卸料刮刀39和下卸料刮刀40、接水盘排水管41。所述的主压力辊是指上滤带和下滤带重叠着绕其运转的压力辊。所述的挤压压力辊是指与主压力辊对装,并能对主压力辊实施挤压的压力辊。所述的压滤区是指上滤带和下滤带重叠夹带压滤物料开始接触第一个主压力辊到离开最后一个主压力辊,完成被压力辊挤压脱水过程的区域。本发明所述的“压滤区中主压力辊在水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由低向高依次呈螺旋上升状排列布置,相邻两个主压力辊,前一个的辊顶水平位置高于或等于后一个的辊底水平位置”,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从低向高依次呈螺旋装上升状依次排列主压力辊5、主压力辊6、主压力辊7、主压力辊8,且主压力辊5的辊顶水平位置高于或等于主压力辊6的辊底水平位置,主压力辊6的辊顶水平位置高于或等于主压力辊7的辊底水平位置,主压力辊7的辊顶水平位置高于或等于主压力辊8的辊底水平位置,依次类推。这样的技术方案主要是为了确保达到使物料在任一个主压力辊上被挤压出来的水分在向低处流动的过程中,只能向辊底部汇集并在此落入其下方的接水盘中的目的。若机架I安装空间不允许,最低限度也要保证前一个主压力辊的辊顶水平位置与后一个主压力辊的辊底水平位置在同一平面上,如主压力辊5的辊顶水平位置与其后一个主压力辊6的辊底水平位置在同一平面上,以避免工作过程中后一个主压力辊6上挤压出来的水分无法全部在其辊底汇集和落下其下方的接水盘16中,而是顺着滤带又流回前面已经被主压力辊5压滤过的物料和即将进入压滤区的物料中。如图I所示,在实际制造生产中,主压力辊满足了上述安装布置要求后,把带式压滤机的上滤带驱动辊27、下滤带驱动辊28和上滤带张紧辊25、下滤带张紧辊26分别安装在由主压力辊5和8构成的压滤区的两侧,主压力辊的数量为偶数,所述的上滤带3和下滤带4夹带压滤物料从处于最低位的主压力辊3进入压滤区,即可达到“上滤带3和下滤带进4入压滤区中的每个固定压力辊均是从下部缠绕进入,上部离开”的技术要求。这样的技术安排可使物料在主压力辊上受到最大压力的区域也即高出水区始终处在其中下部,而物料在这个区域上被挤压出来的水分的流动方向刚好与滤带运行的方向相反,更加有利于水分与物料的分离。同时,物料在主压力辊中上部被挤压出来的水分在向中下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中下部的压力大于中上部的压力,水分不会发生回吸现象,也只能向下流动和汇集。因此,能够很好克服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挤压出来的水分被物料回吸,脱水效率受到严重损失缺陷。如图I所示,所述的上滤带张紧辊25下切点至第一个主压力辊5下切点之间的上滤带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20度,与下滤带张紧辊26上切点至第一个主压力辊5下切点之间的下滤带之间的夹角小于10度,即为a角小于20度,b角小于10度。这样的布置不但可使处于该段的下滤带比较平缓,布料装置均匀摊铺到其上的物料物相不会被破坏, 均匀地进入压滤区。而且可使上滤带3和下滤带4在重叠前在该段形成一个合理大小的楔形区,物料在进入压滤区前受到上滤带和下滤带的预压力,逐渐被夹紧初步形成料饼,避免“呕料”现象的出现,同时这个预压力与物料重力叠加,也进一步的提高了这一区域的脱水量,有利于降低压滤后物料的水分含量。具体实施时,还可以通过在上滤带张紧辊和第一个主压力辊之间安装导向辊把上滤带下压,或者、甚至同时在下滤带张紧辊和第一个主压力辊之间安装导向辊把下滤带上压的方式,进一步调节上滤带和下滤带之间的运转路线,使a 角和b角的角度值符合上述技术要求。所述的压力辊至少有一个是高透水型压力辊。由于开始压滤时物料水分含量很高,为了使物料被挤压时水分有足够的空间和通道从物料中流出,加速水分与物料的分离, 从而提高脱水效率,一般压滤区中的第一个主压力辊,即图I中的主压力辊5都加工成高透水型压力辊。同时,压滤物料初始水分含量比较高的,还可以把第二个主压力辊,即图I 中的主压力辊6也加工成高透水型压力辊。如图2所示,所述的高透水型压力辊,包括带孔筒体42、轴向衬板43、主轴44。该主轴44位于带孔筒体42内,轴向衬板43焊接于带孔筒体42和主轴44之间。所述的轴向衬板43与主轴44的轴线成O 45度角焊接于带孔筒体42和主轴44之间。如轴向衬板43与主轴44的轴线成5度角,不管压力辊运转到任一角度,由带孔筒体42、轴向衬板43和主轴44共同构成的排水通道都是呈一头高一头低的倾斜状,进入辊筒内的水分因为有了落差,会以更快的速度从压力辊的两端排出。为了加速水分的排出,由带孔筒体42、轴向衬板43和主轴44共同构成的排水通道的高度不能设计得太高,一般控制在50-80mm之间较为理想,因此,要求主轴44的轴径较大,为了既节省成本、 减轻辊筒重量,又满足机械强度要求,所述的主轴可以设计为组合阶梯轴。如图3所示,所述的组合阶梯轴包括支撑筒体45、辐板、心轴48。所述的辐板包括端面辐板46、筒内辐板 47。为进一步增加辊筒的机械强度,在所述的辐板上焊接加强筋板49,一般每块辐板上焊接 3-6块。为便于防腐和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的带孔筒体42的制造材料为不锈钢或表面涂镀防腐材料层的普通钢材。为避免孔沿过于锋利,容易划伤滤带,也更利于水分的流动分离, 所述的带孔筒体42上的孔为上大下小的圆孔或椭圆孔呈“品”字形或“梅花”形,或者其他几何形状分布。为了增加物料在压滤过程中的对辊挤压区域,可将压滤区中的部分压力辊甚至全部布置成对辊的安装。在设计和确定对辊时,若主压力辊的辊径较小,或者对对辊挤压区域要求较少时,对辊可以设计为一个主压力辊对一个挤压压力辊对装。如图I所示,主压力辊 6与挤压压力辊9对装,主压力辊7与挤压压力辊10对装,主压力辊8与挤压压力辊11对装。如图4所示,以主压力辊6为例,若其辊径比较大,而且所述的带式压滤机设计功能要求有较多的对辊挤压区域时,对辊可以设计为一个主压力辊6对二个(如图4a所示)或者三个(如图4b、c所示),甚至三个以上挤压压力辊9对装。如一个主压力辊6对三个挤压压力辊9对装时,为便于安装和美观,三个挤压压力辊(9)均设计成相同的辊径,安装在同一个圆弧形轴承座上,由同一个对辊挤压装置12控制(如图4b所示)。所述的圆弧形轴承座设计安装时其圆弧在以主压力辊6的圆心为圆心的分度圆上。如图4c所示,一个主压力辊6对三个挤压压力辊9安装时,三个挤压压力辊9也可以分别用三个对辊挤压装置12控制,这样通过调节各个对辊挤压装置12的不同压力,可以在一个主压力辊6上由低到高形成多个压力逐渐增大的对辊挤压区域,更加有利脱水效率的提高。为了发挥好对辊挤压的效率,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安装,对辊挤压装置12作用于挤压压力辊9和主压力辊6的压力方向必须经过挤压压力辊9的圆心和主压力辊6的圆心。主压力辊6与挤压压力辊10、对辊挤压装置13和主压力辊8与挤压压力辊11、对辊挤压装置14的结构和连接关系是与主压力辊6挤压压力辊9、对辊挤压装置12相同。如图5a、图5b所示,为了提高摩擦系数、增加摩擦力,避免滤带与压力辊和驱动辊发生打滑,所述的压力辊、驱动辊如主压力辊6、7、8、挤压压力辊9、10、11、上滤带驱动辊27 和下滤带驱动辊28外表面挂胶层的厚度d> 10mm。实际运用中,从满足效果需要和成本控制,如主压力辊6、主压力辊7、主压力辊8、上滤带驱动辊27和下滤带驱动辊28的挂胶层厚度在15-20_较为合适,这样辊面弹性适中,既可以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又可以避免辊筒面太软,使滤带容易打折、皱褶。挤压压力辊9、10、11的挂胶层厚度在30-50mm则更为理想, 这样辊筒表面具有较大的弹性,当进行对辊挤压时,辊筒表面可以产生适当的弹性变形,有利于纳住物料,避免物料被从滤带的两侧挤出,脱水效果更为理想。为了更好配合和满足上述技术要求,在上述辊筒挂胶层加工时,驱动辊和主压力辊选用硬度相对较高的橡胶材料, 而挤压压力辊则选用硬度相对较低的橡胶材料。如图6a、图6b所示,为了给对物料进行大压力的对辊挤压提供实施条件,所述的辊筒加工为加强型辊筒。所述的加强型辊筒包括筒体50、端面辐板51和心轴54,其还包括焊接于端面辐板51之间的筒内辐板52。一般筒内辊板52安装2-3块。若筒内辐板安装3 块,则其中二块与端面辐板51的安装距离为心轴54轴伸长度的I. 5-2倍,一块安装在心轴 54的中间位置。实际生产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机械强度,还可在所述的端面辐板51或筒内辐板52上焊接加强筋板53。一般每块辐板51上焊接3-6块加强筋板53。如图I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布料装置29安装在下滤带张紧辊26至压滤区第一个主压力辊5之间这一段下滤带4的上方,直接将待压滤物料布置到下滤带4上。所述的布料装置29可以是一个上口小、下口大的梯形体料斗,工作时下滤带4运行通过摩擦力将物料带出,在出料口处设有可调节布料厚度的刮料板。此设计非常简单实用,既避免了常规的上大下小的漏斗式料斗的结料、堵料,又不需要增加给料动力。同时,所述的布料装置29也可以是一个上口小、下口大的梯形料斗,在出料口处安装有一条有动力驱动的、表面带齿的压料轴,调节压料轴的高低位置,可以调节布料的厚度。通过安装压料轴,还可实现一定的物料破碎功能。此外,为把从料斗中央落下的物料均匀地分布其两侧,使布料宽度符合设计要求,料斗中还可以安装一条两端螺旋方向相反、分别向外的螺旋送料轴。针对现有带式压滤机驱动系统上存在的容易跳齿、运行可靠性不高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采用了新的驱动技术方案,即所述的上滤带驱动辊27和下滤带驱动辊28上分别安装有相互配合传动的传动装置。所述的传动装置是啮合齿轮或嵌合摩擦轮、带和带轮、链条和链轮;所述的驱动装置2通过链传动或齿轮传动、摩擦传动、带传动、联轴器的方式单独驱动上滤带驱动辊27或下滤带驱动辊28。本技术方案有若干种实施方式,以下列举二例例一如图7a、图7b、图7c所示,安装在带式压滤机机架I上的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传动链轮55、传动链条56、上滤带驱动辊27、上滤带驱动辊传动链轮57、上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8、下滤带驱动辊28、下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9、上滤带3和下滤带4。上滤带驱动辊传动链轮57和上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8分别安装在上滤带驱动辊27的心轴两端,上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8与下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9啮合,驱动装置传动链轮55通过传动链条56驱动上滤带驱动辊传动链轮57转动,上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8驱动下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9转动,上滤带驱动辊27和下滤带驱动辊28分别带动上滤带3和下滤带4运转。 运行过程中,可通过驱动装置2固定支座上的调节装置调节传动链条56的松紧。例二 如图8a、图8b、图8c所示,安装在带式压滤机机架I上的驱动装置2、上滤带驱动辊27、上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8、下滤带驱动辊28、下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9、上滤带3和下滤带4。驱动装置2的联轴器60与下滤带驱动辊28的心轴连接,上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8与下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9啮合,驱动装置2驱动下滤带驱动辊28向下转动, 下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9驱动上滤带驱动辊传动齿轮58向上转动,上滤带驱动辊27带动上滤带3向上运转,下滤带驱动辊28带动下滤带4向下运转。本发明所述的新驱动系统还包括所述的上滤带驱动辊27或下滤带驱动辊28上的传动链轮和传动齿轮安装在辊筒的同一侧时,链轮在外侧、齿轮在内侧;所述的驱动装置 2可以安装在机架I上,也可以安装在机架I之外;驱动装置2除了通过链传动和联轴器传动的方式驱动上滤带驱动辊27和下滤带驱动辊28外,还可以通过齿轮传动、摩擦传动、带传动的方式驱动;上滤带驱动辊27和下滤带驱动辊28之间的传动、联动除了采用啮合齿轮以外,还可以采用嵌合摩擦轮、皮带和带轮、链条和链轮等;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所述的驱动装置2是变频电机、电磁调速电机、普通电机、柴(汽)油发动机中的一种,或其中一种与摆线针轮减速机、硬齿面圆柱柱齿轮减速机、斜齿轮减速机、斜齿轮蜗轮蜗杆减速机中的一种的组合。所述的滤带张紧装置是气缸或气囊、液压油缸、弹簧的调节机构。所述的滤带清洗装置上滤带和下滤带各至少安装一个以上;所述的滤带清洗装置以高压水或者高压空气作为清洗介质。所述的滤带调偏装置用气缸或气囊调节,调偏感应采用纠偏阀或光电开关;所述的滤调偏装置在上滤带和下滤带各至少安装一个。所述的对辊挤压装置是气缸或者气囊。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包括机架、驱动装置、辊筒、滤带、滤带张紧装置、滤带调偏装置、对辊加压装置、布料装置、滤带清洗装置、卸料刮刀和接水盘,辊筒包括驱动辊、压力辊、张紧辊、导向辊、调偏辊、托辊;压力辊包括主压力辊和挤压压力辊,其特征在于压滤区中主压力辊在水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由低向高依次呈螺旋上升状排列布置,相邻两个主压力辊,前一个的辊顶水平位置高于或等于后一个的辊底水平位置;上滤带和下滤带重叠夹带压滤物料从处于最低位的主压力辊进入压滤区;上滤带和下滤带进入压滤区中的每个主压力辊均是从其下部缠绕进入,上部离开。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滤带张紧辊下切点至第一个主压力辊下切点之间的上滤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20度,与下滤带张紧辊上切点至第一个主压力辊下切点之间的下滤带之间的夹角小于10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辊至少有一个是高透水型压力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透水型压力辊,包括带孔筒体、轴向衬板、主轴,主轴位于带孔筒体内,轴向衬板焊接于带孔筒体和主轴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衬板与主轴轴线成一定角度或平行焊接于带孔筒体和主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是组合阶梯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阶梯轴包括支撑筒体、辐板、心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板包括端面辐板、筒内辐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板上焊接有加强筋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孔筒体上的孔为上大下小的圆孔或椭圆孔,呈“品”字形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辊对辊安装形式为一个主压力辊对二个或二个以上挤压压力辊布置安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一个主压力辊对装的多个挤压压力辊由同一个对辊挤压装置提供挤压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一个主压力辊对装的多个挤压压力辊由与之数量相等的多个对辊挤压装置分别提供挤压力。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辊、驱动辊外表面挂胶层厚度在IOmm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筒为加强型辊筒。
16.根据权利要求14-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型辊筒包括筒体、端面辐板和心轴,还包括安装于端面辐板之间的筒内辐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面辐板或筒内辐板上焊接有加强筋板。
1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料装置安装在下滤带张紧辊至压滤区第一个主压力辊之间的下滤带上方,直接将待压滤物料布置到下滤带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料装置的料斗形状为上口小、下口大的梯形。
2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辊包括上滤带驱动辊和下滤带驱动辊,该上滤带驱动辊和下滤带驱动辊上分别安装有相互配合传动的传动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是啮合齿轮或嵌合摩擦轮、带和带轮、链条和链轮。
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通过链传动或齿轮传动、摩擦传动、带传动、联轴器的方式单独驱动上滤带驱动辊或下滤带驱动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带式压滤机。其压滤区中主压力辊在水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由低向高依次呈螺旋上升状排列布置,相邻两个主压力辊,前一个的辊顶水平位置高于或等于后一个的辊底水平位置;上滤带和下滤带重叠夹带压滤物料从处于最低位的主压力辊进入压滤区;上滤带和下滤带进入压滤区中的每个主压力辊均是从其下部缠绕进入,上部离开。通过压力辊的合理布置,使压滤过程中物料中被挤压出来的水分能全部自动落入辊筒下方的接水槽内,避免其回流到被挤压过或者待挤压的物料中,从而大幅度提高带式压滤机的脱水效率。
文档编号B01D33/052GK102600656SQ20121002286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邓秀泉 申请人:广西力源宝农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