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脱硫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340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尾气脱硫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于各种排放的尾气进行净化处理的装置,具体是指一种能除去尾气排放中的烟尘、油漆以及有毒物质的进行脱硫除尘、净化过滤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各种工业废气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工业废气中往往会带有烟尘以及大量有毒物质,不但会污染环境严重影响工人及工厂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更是对地球生态的严重破坏。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主要是通过向废气中喷水雾的方法,使废气中的烟尘及有毒物质混入水雾中,但是均没有较好的办法使水雾从气流中完全分离开来,因此排出的气体中烟尘和有毒物质仍无法有效的去除。中国专利公报在2009年5月6日公开的,授权公告号为“ CN201231118Y”的“烟囱尾气净化装置”,它包括烟囱、直烟道、净化池、水雾喷淋装置;直烟道设置在烟 下段和产生尾气的作业房之间,烟 及直烟道构成尾气排 放通道;水雾喷淋装置包括水喷枪和气雾喷枪,水喷枪设置在沿烟气流动方向的尾气排放通道前段内,若干气雾喷枪设置在尾气排放通道后段内;净化后直烟道内和烟 内的污水通过管道流入净化池,水雾喷淋装置通过管道与压缩气体和净化池内的净化水相连通。所述烟 内气雾喷枪上方还设置有捕雾器,捕雾器上方设置有冲洗装置。这种设备的喷雾装置喷化效果不理想,因而无法使水雾与尾气充分接触混合,并且其捕雾器的捕雾效果也不理想,仍有部分携带着烟尘和有毒物质的水雾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能进一步提高雾化效果,使尾气与水雾能更充分的接触的脱硫除尘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它包括引风装置、喷雾装置、消雾装置以及排气管道,所述的喷雾装置包括喷水装置、安装于排气管道侧壁的电机以及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旋转雾化装置;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伸入排气管道,并与固定在排气管道内的轴承相连,在排气管道侧壁嵌装有一轴套,该轴套套装于电机输出轴的外侧;所述排气管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破雾导流圈,并位于喷雾装置的后侧,该破雾导流圈的前侧边沿与排气口的周壁固定,后侧向内倾斜,在破雾导流圈上开设有多个栅格孔,该栅格孔与排气管道的轴向倾斜;在排气管道内还安装有多块泼雾网,该泼雾网呈圆形或锅形,安装于破雾导流圈的后侧或者与破雾导流圈间隔设置;所述的消雾装置包括消雾管道和水雾分离器,消雾管道前端高、后端低,在消雾管道的前端安装有引风离心改道风叶,消雾管道的后端设置有管道回水槽,在消雾管道的后端内壁还设置有多块管道挡水板,该管道挡水板的一侧开口,且开口处与气流的旋转方向相对,管道挡水板的后端向管道回水槽的内壁延伸;所述的水雾分离器包括进气口伸入管道回水槽的筒体,筒体的侧壁向外发散,在筒体的后端设置有筒体回水槽,前大后小的锥形排气管穿插于筒体回水槽的后端;在筒体的后端内壁还设置有多块筒体挡水板,该筒体挡水板的一侧开口,且开口处与气流的旋转方向相对,筒体挡水板的后端向筒体回水槽的内壁延伸;所述的筒体内安装有至少两个导风圈,该导风圈的侧壁呈弧形,在相邻两个导风圈之间留有间隙,最后端的导风圈侧壁穿过筒体回水槽的中心;管道回水槽和筒体回水槽的底部通过排水管后与排水总管相通。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进水管以及中空的电机输出轴,进水管与电机输出轴的后端通过机械密封件对接,在电机输出轴的前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固定的套筒以及安装在套筒外侧的圆盘状的网盘,网盘分别由高速离心喷雾网片和高速离心伊水破雾叶片组成,高速离心喷雾网片中间是钢板网,而高速离心伊水破雾叶片以钢板条为骨架支撑固定的;在套筒的侧壁开设有与喷水孔相对的多条倾斜出水槽,网盘位于第一根倾斜出水槽的后侧;在网盘的外侧设置有倾斜的回风叶片,回风叶片的倾斜方向与电机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反;在网盘前侧或后侧的外沿安装有倾斜的铲水改道破雾叶片,该铲水改道破雾叶片的倾斜方向与电机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进水管以及中空的电机输出轴,进水管与电机输出轴的后端通过机械密封件对接,在电机输出轴的前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
与电机输出轴固定的两组引风连接风叶,在引风连接风叶的外沿均安装有固定环,两个固定环之间安装有多片铲水破雾叶片,所述的铲水破雾叶片为弧形,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扣,该安装扣穿过固定环后折弯,使铲水破雾叶片与固定环相固定;铲水破雾叶片与固定环的径向倾斜,并且在铲水破雾叶片的内侧开设有破雾栅格孔。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进水管以及中空的电机输出轴,进水管与电机输出轴的后端通过机械密封件对接,在电机输出轴的前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固定的套筒以及安装在套筒外侧的网板,在套筒的侧壁开设有与喷水孔相对的多条倾斜出水槽,该网板呈中间厚,边沿薄的拱形,且位于于套筒的后侧;在网板的前侧外沿安装有倾斜的铲水改道破雾叶片,该铲水改道破雾叶片的倾斜方向与电机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伸入排气管道的进水管,该进水管的末端折弯,并且折弯处与电机输出轴处于同一轴线,并且在进水管的折弯处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固定在电机输出轴前端的套筒以及固定在套筒上的网板,所述的套筒套装于进水管的折弯处外侧,在套筒的侧壁开设有与喷水孔相对的多条倾斜出水槽,所述的网板呈中间厚,边沿薄的拱形,并位于第一根倾斜出水槽的后侧;在网板的前侧外沿安装有倾斜的铲水改道破雾叶片,该铲水改道破雾叶片的倾斜方向与电机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伸入排气管道的进水管,该进水管的末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相固定的破雾风叶,该破雾风叶位于喷水装置的后侧。在破雾风叶上均布有多块风速改道破雾叶片,其为弧形设计,在每块风速改道破雾叶片开设有多个破雾孔。所述的机械密封件前侧设置有带油封的油封夹板,在机械密封件的后侧设置有油杯夹板,在油封夹板和油杯夹板之间安装有油杯,在油杯的上方开设有注油孔,并在注油孔上塞装有封盖。所述的电机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前甩水罩和后甩水罩,该前甩水罩和后甩水罩分别位于轴套的前后,并且轴套前端的内壁向外倾斜;在轴套与电机输出轴之间填充有吸附了润滑油的羊毛毡。
所述的排气管道的底部设置有两根挡水条,两根挡水条分别位于旋转雾化装置的前后。所述的排气管道前端高、后端低,在排气管道的后端还安装有排水斗,排水斗的直径大于排气管道,且排水斗的底部与排水总管相通。本发明进一步提高了喷雾装置的雾化效果,使尾气与水雾能更充分地接触,还提高了消雾装置离心除水雾的效果,最终排出纯净的空气。通过破雾导流圈和泼雾网的设置,能将吸附在排气管道侧壁的水珠再次推向排气管道中间并雾化,使尾气能与水雾更充分地接触,尾气中的烟尘,以及有毒物质会更容易混入水中,适用于各种尾气的脱硫除尘净化处理,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喷雾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喷雾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喷雾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喷雾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喷雾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它包括引风装置100、喷雾装置200、消雾装置400以及排气管道300,通过引风装置100可以使尾气快速向后排出,在经过喷雾装置200后,尾气与水雾充分接触,使尾气中的杂质、有毒物质能溶入水中,然后将水雾和气流一同排入消雾装置400,消雾装置400可以将混有杂质和有毒物质的水雾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使最终排出纯净的空气。所述的喷雾装置200安装在排气管道300的弯折处,所述的喷雾装置200包括喷水装置、安装于排气管道300侧壁的电机216以及安装在电机输出轴218上的旋转雾化装置。所述的电机输出轴218伸入排气管道300,并与固定在排气管道300内的轴承212相连,在排气管道300侧壁嵌装有一轴套217,该轴套217套装于电机输出轴218的外侧。通过轴承212和轴套217的设置使电机输出轴218在高速转动时不会晃动,而且避免尾气泄漏。所述的电机输出轴218上固定安装有前甩水罩208和后甩水罩206,该前甩水罩208和后甩水罩206分别位于轴套217的前后,并且轴套217前端的内壁向外倾斜,因此通过甩水罩可以将水甩出,防止进入轴套217内。在轴套217与电机输出轴218之间填充有吸附了润滑油的羊毛毡207,使轴套217与电机输出轴218能长时间保持润滑,在轴套217的内圈与前甩水罩208的后侧安装有油封,避免润滑油流出。在同一条排气管道300的另一头弯折处还安装有辅助喷雾装置201,所述的辅助喷雾装置201根据尾气量的多少来增加了网片的数量,网片通过轴套固定在轴上,轴管不供应水,由环形补充水管201. I上的出水口喷出的水作用到网片上形成雾墙,加强了雾化效果。所述排气管道300内安装有至少一个破雾导流圈600,并位于喷雾装置200的后侦牝该破雾导流圈600的前侧边沿与排气口的周壁固定,后侧向内倾斜,在破雾导流圈600上开设有多个栅格孔601,该栅格孔601与排气管道300的轴向倾斜。在排气管道300内还安装有多块泼雾网700,该呈圆形或锅形,安装于破雾导流圈600的后侧或者与破雾导流圈600间隔设置。带有破雾导流圈600与多块泼雾网700的管道起到了加强管道的雾化效果。排气管道300内的水受风动、风压影响紧贴在排气管道300内壁摩擦旋转向前推进,当遇到倾斜设计的破雾导流圈600时,水被破雾导流圈600上倾斜设计的栅格孔601打散成水雾,并沿破雾导流圈600未开孔的光滑面导流向排气管道300中心。连续不断的水受破雾导流圈600作用由小至大快速的扩散离心搅拌旋转,在排气管道300中心形成密集的水雾层再次向后推进,水雾层在遇到泼雾网700后再次被打散。在一段距离内水雾由自身重力撞击在排气管道300壁上重新汇聚,接着再次受下一个破雾导流圈600作用在排气管道300中心形成密集的水雾波动层,周而复始。水遇到每一个破雾导流圈600时,最先受导流作用后扩散的水雾所产生的水雾波动的势能最大,水雾的密集程度也是最大的,然后扩散形成更大面积的水雾层,由于排气管道300内的风动、风压产生的动能是不一样的所以受破雾导流圈600作用形成的水雾层的水雾波动也各不相同,毫无规律。这样更能全方位的使通过排气管道300的废气受每一个破雾导流圈600作用,充分接触搅拌摩擦混合,加强 废气的净化过滤。在管道内根据废气治理量的大小,可以对管道进行加长,并合理安排破雾导流圈600和泼雾网700的个数与间距达到更好的效果。所述的排气管道300前端高、后端低,方便了水往后端流。在排气管道300的后端还安装有排水斗800,排水斗800的直径大于排气管道300,且排水斗800的底部与排水总管500相通。未被雾化的水珠流入排水斗800后进行排水总管500。在排水总管500的回气顺水弯502上方还设置有一根抽气管504,抽气管504的另一端通入排气管道300。一旦有气流进入回气顺水弯502的上方,如果不及时排出,会增加排水总管500的气压,从而影响汇聚的水进入的速度,设置了抽气管504以后,排气管道300内风的引力使顺水弯502的气抽离,使汇聚的水能快速流通。所述的消雾装置400包括消雾管道403和水雾分离器,消雾管道403前端高、后端低,方便了水往后端流。在消雾管道403的前端安装有引风离心改道风叶,引风离心改道风叶包括安装于排气管道300侧壁的消雾电机401以及安装于消雾电机401输出轴前端的改道叶片402,所述的改道叶片402的截面呈7字弧形,水雾在遇到改道叶片402后会凝聚起来,并通过自身的重力,离心甩向消雾管道403的内壁,在消雾管道403内壁的水流受到风压的影响,始终保持与管壁紧贴并向后排出。消雾管道403的后端设置有管道回水槽405,消雾管道403内壁的水流最终流入管道回水槽405。管道回水槽405的底部通过排水管后与排水总管500相通,使管道回水槽405内的水流可以快速排出。在消雾管道403的后端内壁还设置有多块管道挡水板404,该管道挡水板404的一侧开口,且开口处与气流的旋转方向相对,管道挡水板404的后端向管道回水槽405的内壁延伸。随气流移动的水流在遇到管道挡水板404可以快速导入管道回水槽405,避免水流溅起,被气流重新吹散成水雾。所述的水雾分离器包括进气口 406伸入管道回水槽405的筒体408,因此气流能从进气口 406进入筒体408,而水流被进气口 406侧壁阻挡,无法流入筒体408。筒体408的侧壁向外发散,在筒体408的后端设置有筒体回水槽410,在筒体408内凝结的水流最终聚集在筒体回水槽410。筒体回水槽410的底部通过排水管后与排水总管500相通,使筒体回水槽410内的水流可以快速排出。在筒体408后侧安装有前大后小的锥形排气管411,该锥形排气管411的前端穿插于筒体回水槽410的后端,因此气流能从锥形排气管411排出,锥形排气管411侧壁还能阻挡小部分水珠,避免水珠排出。在筒体408的后端内壁还设置有多块筒体挡水板409,该筒体挡水板409的一侧开口,且开口处与气流的旋转方向相对,筒体挡水板409的后端向筒体回水槽410的内壁延伸。随气流移动的水流在遇到筒体挡水板409可以快速导入筒体回水槽410,避免水流溅起,被气流重新吹散成水雾。所述的筒体408内前后设置有至少两个导风圈407,该导风圈407通过导风圈支撑杆412与筒体408固定,导风圈407的侧壁呈弧形,在相邻两个导风圈407之间留有间隙。使气流能顺利从导风圈407的中间排出,并集中在筒体408中心,水则沿着筒体408内壁流入到筒体回水槽410。最后端的导风圈407侧壁的长度加长,并穿过筒体回水槽410的中心,更可以避免流入到筒体回水槽410的水滴落到筒体408中心部位,被气流一吹再次有水珠排出筒体408外。如图2所示,本发明喷雾装置200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进水管201以及中空的电机输出轴218,进水管201与电机输出轴218的后端通过机械密封件213对接,在电机输出轴218的前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喷水孔。因此电机216可以带动电机输出轴218转动,且在转动时也不影响电机输出轴218与进水管201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的电机输 出轴218后端安装有冷却风叶215,冷却风叶215由电机输出轴218带动旋转,产生的风力可以使电机216降温,避免通过电机输出轴218内的冷却水温度升高。所述的机械密封件213前侧设置有带油封205的油封夹板214,在机械密封件213的后侧设置有油杯夹板202,在油封夹板214和油杯夹板202之间安装有油杯204。在油杯204的上方开设有注油孔,并在注油孔上塞装有封盖203,打开封盖203可以往油杯204内灌入润滑油。油杯204内的润滑油可以更好的保证机械密封件213在高速运转中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增加了油封与高速旋转的电机输出轴218之间的耐摩擦性。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218固定的套筒219以及安装在套筒219外侧的圆盘状的网盘209,网盘209分别由高速离心喷雾网片209. I和高速离心铲水破雾叶片209. 2组成,高速离心喷雾网片209. I中间是钢板网,而高速离心铲水破雾叶片209. 2以钢板条为骨架支撑固定的。在套筒219的侧壁开设有与喷水孔相对的多条倾斜出水槽220,网盘209位于第一根倾斜出水槽220的后侧,这样出来的水受风速影响刚好可以散在网盘209上。在网盘209的外侧设置有倾斜的回风叶片210,回风叶片210的倾斜方向与电机输出轴218的旋转方向相反。此回风叶片210可以将吸附在排气管道300侧壁的气流往回拉,因为这部分气流没有通过网盘209,与水雾接触不充分。回风叶片210还能将汇聚并紧贴管道壁底部的水离心打散成水雾,提高雾化效果。在前几个雾化装置的网盘209的前侧外沿安装有倾斜的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在最后一个雾化装置的网盘209的后侧外沿安装有倾斜的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该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的倾斜方向与电机输出轴218的旋转方向相同。前几个雾化装置将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安装在前侧的原因是,通过倾斜喷雾槽出来的水离心甩向四周,被高速旋转的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组成的好比无缝的挡板圈阻挡后,将离心的水集中在网盘209的中心部位,使得后面几层由高速离心喷雾网片209. I组成的网盘209能将这些水珠或水雾通过其上的钢板网充分雾化利用。最后一个雾化装置将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安装在后侧的原因是,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的高速旋转可以将汇聚并紧贴排气管道300壁底部的水离心铲起同时打散,打散的水珠或水雾集中在中心部位并离心旋转向后推进。
所述的排气管道300的底部设置有两根挡水条227,两根挡水条227分别位于旋转雾化装置的前后。两根挡水条227既能防止水倒流,还可使得汇集下来的水囤积在这两根挡水条227之间,让雾化装置利用更多的水,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如图3所示,本发明喷雾装置200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喷水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218固定的两组引风连接风叶222,在引风连接风叶222的外沿均安装有固定环223,两个固定环223之间安装有多片铲水破雾叶片221。所述的铲水破雾叶片221为弧形,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扣224,该安装扣224穿过固定环223后折弯,使铲水破雾叶片221与固定环223相固定。铲水破雾叶片221与固定环223的径向倾斜,并且在铲水破雾叶片221的内侧开设有破雾栅格孔225。铲水破雾叶片221的外侧主要用于将水铲起并向内汇聚,铲水破雾叶片221的内侧通过破雾栅格孔225将水珠破成 水雾。在第二实施例中也同样安装有两根挡水条227。如图4所示,本发明喷雾装置200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喷水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218固定的套筒219以及安装在套筒219外侧的网板226,在套筒219的侧壁开设有与喷水孔相对的多条倾斜出水槽220,该网板226呈中间厚,边沿薄的拱形,可以加强支撑强度,且位于第一根倾斜出水槽220的后侧,这样出来的水受风速影响刚好可以散在网板226上。网板226相对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网盘209来说,厚度减小,使风速流通速度大大加强,拱形设计可以使支撑强度更大。在网板226前侧或后侧的外沿安装有倾斜的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该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的倾斜方向与电机输出轴218的旋转方向相同。通过倾斜喷雾槽出来的水离心甩向四周,被高速旋转的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组成的好比无缝的挡板圈阻挡后,将离心的水集中在网板226的中心部位,使得后面几层网板226能将这些水珠或水雾充分利用。在第三实施例中也同样安装有两根挡水条227。如图5所示,本发明喷雾装置200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伸入排气管道300的进水管201,该进水管201的末端折弯,并且折弯处与电机输出轴218处于同一轴线,并且在进水管201的折弯处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固定在电机输出轴218前端的套筒219以及固定在套筒219上的网板226,其网板226与第三实施例相同。所述的套筒219套装于进水管201的折弯处外侧,在套筒219的侧壁开设有与喷水孔相对的多条倾斜出水槽220,所述的网板226位于套筒219的第一根倾斜出水槽220的后侧。通过喷水孔喷出的水珠通过套筒219上的倾斜出水槽220离心喷出,随气流向后与高速旋转的网板226撞击后快速雾化。如图6所示,本发明喷雾装置200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伸入排气管道300的进水管201,该进水管201的末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218相固定的破雾风叶228,该破雾风叶228位于喷水装置的后侧,在破雾风叶228上均布有多块风速改道破雾叶片229,其为弧形设计,在每块风速改道破雾叶片229开设有多个破雾孔230。从进水管201的喷水孔喷出的水沿管道接触到高速旋转的风速改道破雾叶片229,一部份水被甩向四周,一部份水接触到多个破雾孔230后起到了雾化效果,同时叶片的高速旋转改变了气流的流动方向,气流带动水向前推进在管道内壁起到滚动旋转摩擦作用,风速改道破雾叶片229对气流改道的同时对水进行打雾,具有多重效果与功倉泛。
本发明通过增加了喷雾装置200,进一步提高了雾化效果,使尾气与水雾能更充分地接触。通过破雾导流圈600和泼雾网700的设置,能将吸附在排气管道300侧壁的水珠再次推向排气管道300中间并雾化,使尾气能与水雾更充分地接触,尾气中的烟尘、油漆以及有毒物质会更容易溶入水中,适用于各种尾气的脱硫除尘净化处理,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它包括引风装置(100)、喷雾装置(200)、消雾装置(400)以及排气管道(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雾装置(200)包括喷水装置、安装于排气管道(300)侧壁的电机(216)以及安装在电机输出轴(218)上的旋转雾化装置;所述的电机输出轴(218)伸入排气管道(300),并与固定在排气管道(300)内的轴承(212)相连,在排气管道(300)侧壁嵌装有一轴套(217),该轴套(217)套装于电机输出轴(218)的外侧;所述排气管道(300)内安装有至少一个破雾导流圈(600),并位于喷雾装置(200)的后侧,该破雾导流圈(600 )的前侧边沿与排气口的周壁固定,后侧向内倾斜,在破雾导流圈(600 )上开设有多个栅格孔(601),该栅格孔(601)与排气管道(300)的轴向倾斜;在排气管道(300)内还安装有多块泼雾网(700),该泼雾网(700)呈圆形或锅形,安装于破雾导流圈(600)的后侧或者与破雾导流圈(600)间隔设置;所述的消雾装置(400)包括消雾管道(403)和水雾分离器,消雾管道(403)前端高、后端低,在消雾管道(403)的前端安装有引风离心改道风叶,消雾管道(403)的后端设置有管道回水槽(405),在消雾管道(403)的后端内壁还设置有多块管道挡水板(404),该管道挡水板(404)的一侧开口,且开口处与气流的旋转方向相 对,管道挡水板(404)的后端向管道回水槽(405)的内壁延伸;所述的水雾分离器包括进气口(406)伸入管道回水槽(405)的筒体(408),筒体(408)的侧壁向外发散,在筒体(408)的后端设置有筒体回水槽(410),前大后小的锥形排气管(411)穿插于筒体回水槽(410)的后端;在筒体(408)的后端内壁还设置有多块筒体挡水板(409),该筒体挡水板(409)的一侧开口,且开口处与气流的旋转方向相对,筒体挡水板(409)的后端向筒体回水槽(410)的内壁延伸;所述的筒体(408)内安装有至少两个导风圈(407),该导风圈(407)的侧壁呈弧形,在相邻两个导风圈(407)之间留有间隙,最后端的导风圈(407)侧壁穿过筒体回水槽(410)的中心;管道回水槽(405)和筒体回水槽(410)的底部通过排水管后与排水总管(500)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进水管(201)以及中空的电机输出轴(218),进水管(201)与电机输出轴(218)的后端通过机械密封件(213)对接,在电机输出轴(218)的前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218)固定的套筒(219)以及安装在套筒(219)外侧的圆盘状的网盘(209),网盘(209)分别由高速离心喷雾网片(209. I)和高速离心铲水破雾叶片(209. 2)组成,高速离心喷雾网片(209. I)中间是钢板网,而高速离心伊水破雾叶片(209. 2)以钢板条为骨架支撑固定的;在套筒(219)的侧壁开设有与喷水孔相对的多条倾斜出水槽(220),网盘(209)位于第一根倾斜出水槽(220)的后侧;在网盘(209)的外侧设置有倾斜的回风叶片(210),回风叶片(210)的倾斜方向与电机输出轴(218)的旋转方向相反;在网盘(209)前侧或后侧的外沿安装有倾斜的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该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的倾斜方向与电机输出轴(218)的旋转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进水管(201)以及中空的电机输出轴(218),进水管(201)与电机输出轴(218)的后端通过机械密封件(213)对接,在电机输出轴(218)的前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218)固定的两组引风连接风叶(222),在引风连接风叶(222)的外沿均安装有固定环(223),两个固定环(223)之间安装有多片铲水破雾叶片(221),所述的铲水破雾叶片(221)为弧形,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扣(224),该安装扣(224)穿过固定环(223)后折弯,使铲水破雾叶片(221)与固定环(223)相固定;铲水破雾叶片(221)与固定环(223)的径向倾斜,并且在铲水破雾叶片(221)的内侧开设有破雾栅格孔(225)。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进水管(201)以及中空的电机输出轴(218),进水管(201)与电机输出轴(218)的后端通过机械密封件(213)对接,在电机输出轴(218)的前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218)固定的套筒(219)以及安装在套筒(219)外侧的网板(226),在套筒(219 )的侧壁开设有与喷水孔相对的多条倾斜出水槽(220 ),该网板(226 )呈中间厚,边沿薄的拱形,且位于第一根倾斜出水槽(220)的后侧;在网板(226)的前侧外沿安装有倾斜的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该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的倾斜方向与电机输出轴(218 )的旋转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伸入排气管道(300)的进水管(201),该进水管(201)的末端折弯,并且折弯处与电机输出轴(218)处于同一轴线,并且在进水管(201)的折弯处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固定在电机输出轴(218)前端的套筒(219)以及固定在套筒(219)上的网板(226),所述的套筒(219)套装于进水管(201)的折弯处外侧,在套筒(219)的侧壁开设有与喷水孔相对的多条倾斜出水槽(220),所述的网板(226)呈中间厚,边沿薄的拱形,并位于套筒(219)的后侧;在网板(226)的前侧外沿安装有倾斜的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该铲水改道破雾叶片(211)的倾斜方向与电机输出轴(218)的旋转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伸入排气管道(300)的进水管(201),该进水管(201)的末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的雾化装置包括与电机输出轴(218 )相固定的破雾风叶(228 ),该破雾风叶(228 )位于喷水装置的后侧,在破雾风叶(228)上均布有多块风速改道破雾叶片(229),其为弧形设计,在每块风速改道破雾叶片(229)开设有多个破雾孔(230)。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密封件(213)前侧设置有带油封(205)的油封夹板(214),在机械密封件(213)的后侧设置有油杯夹板(202),在油封夹板(214)和油杯夹板(202)之间安装有油杯(204),在油杯(204)的上方开设有注油孔,并在注油孔上塞装有封盖(203)。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输出轴(218 )上固定安装有前甩水罩(208 )和后甩水罩(206 ),该前甩水罩(208 )和后甩水罩(206)分别位于轴套(217)的前后,并且轴套(217)前端的内壁向外倾斜;在轴套(217)与电机输出轴(218 )之间填充有吸附了润滑油的羊毛毡(207 )。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管道(300)的底部设置有两根挡水条(227),两根挡水条(227)分别位于旋转雾化装置的前后。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管道(300)前端高、后端低,在排气管道(300)的后端还安装有排水斗(800),排水斗(800)的直径大于排气管道(300),且排水斗(800)的底部与排水总管(500)相通。
全文摘要
一种尾气脱硫除尘装置,引风装置、喷雾装置、消雾装置以及排气管道,所述的喷雾装置包括喷水装置、安装于排气管道侧壁的电机以及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旋转雾化装置;所述排气管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破雾导流圈,并位于喷雾装置的后侧,该破雾导流圈的前侧边沿与排气口的周壁固定,后侧向内倾斜,在排气管道内还安装有多块泼雾网,该泼雾网呈圆形或锅形,安装于破雾导流圈的后侧或者与破雾导流圈间隔设置。本发明进一步提高了喷雾装置的雾化效果,使尾气与水雾能更充分地接触,还提高了消雾装置离心除水雾的效果,最终排出纯净的空气,适用于各种尾气的脱硫除尘净化处理,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文档编号B01D47/06GK102949925SQ20121041599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
发明者张宏生 申请人:张宏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