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机分级溢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606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浓缩机分级溢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浓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浓缩机分级溢流装置。
背景技术
浓缩机为我国矿山洗选行业最早采用也是使用较广泛的固液分离设备,其工作时依靠重力沉降将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沉降至浓缩池底部并且集中排除,溢清的溢流水从浓缩池上部的溢流堰流出,现有的浓缩机周边溢流槽由于距离池中心较远,细小颗粒漂移至周边溢流槽时已有部分沉降,影响到分级或脱泥的效果。此外,现有的浓缩机最终分离的结果只有一种沉降物,但在很多场合需要分离出的沉降物在一种以上,比如开采的矿石经过破碎和浮选等工艺过程后需要将有用矿物颗粒浓缩,泥土灰分排除,以提高矿物的品位,降低灰分,现有浓缩机浓缩矿物时往往会把所夹杂的泥土一并沉积下来,从而使矿物的杂质含量提高,品位下降,并且在选矿作业中难以解决,冶金、化工等行业工业浆料有许多场合不仅需要固液分离,还需要不同颗粒、不同比重物料的分级,但现有的浓缩机装备中未见此类装置的报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浓缩机分级溢流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浓缩机分级溢流装置,包括布料桶和溢流盘,所述布料桶形状采用上部圆柱体和下部圆锥体的结合,布料桶沿圆周切线方向设置有入料装置;所述溢流盘固定套装在布料桶顶部,在其上设置有内环溢流槽和外环溢流槽,在内环溢流槽和外环溢流槽之间设置辐射槽相连通,所述辐射槽两侧的侧边上沿部采用锯齿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入料装置包括入料孔,外连通入料孔的入料管,设置在入料管管壁上的加药孔,以及通过加药孔伸入入料管的加药管。更进一步的,所述加药管的出药端设置有药剂分配头,所述药剂分配头伸入到入料管的中心并沿着水流方向成折弯状。进一步的,所述内环溢流槽和外环溢流槽之间设置六条均匀分布的放射形辐射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有效的解决了矿物浓缩时的脱泥和分级问题,可使有用的矿物或大颗粒、大比重的矿物颗粒沉降下来由底流排出,又可以使细小或比重轻的矿物颗粒或泥土颗粒岁溢流水排出;采用液压驱动、无极调速,并具有切向旋流入料、多点加药、不同粒度物料分级率高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布料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入料管与加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布料桶,2、溢流盘,3、内环溢流槽,4、外环溢流槽,5、辐射槽,6、锯齿结构,
7、入料管,8、加药管,9、药剂分配头,10、入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3、4所示的一种浓缩机分级溢流装置,包括布料桶I和溢流盘2,所述布料桶I形状采用上部圆柱体和下部圆锥体的结合,布料桶I沿圆周切线方向设置有入料装置;所述溢流盘2固定套装在布料桶I顶部,在其上设置有内环溢流槽3和外环溢流槽4,在内环溢流槽3和外环溢流槽4之间设置辐射槽5相连通,所述辐射槽5两侧的侧边上沿部采用锯齿结构6。进一步的,所述入料装置包括入料孔10,外连通入料孔10的入料管7,设置在入料管7管壁上的加药孔,以及通过加药孔伸入入料管7的加药管8。更进一步的,所述加药管8的出药端设置有药剂分配头9,所述药剂分配头9伸入到入料管7的中心并沿着水流方向成折弯状。进一步的,所述内环溢流槽3和外环溢流槽4之间设置六条均匀分布的放射形辐射槽5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为改变传统浓缩机的布料和溢流方式,配合多点加药可有效解决各种粒度的矿物的浓缩和分级问题,拓展浓缩机的适用范围,强化了浓缩机的使用范围,提高选矿品位,对于选矿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按旋流器原理制作的分级溢流槽将入料管口布置于布料桶高度的上部,物料沿布料桶的切线方向带一定的倾角流入布料桶。矿浆中的泥浆会在此时产生分级,其原理是矿物颗粒和泥土灰分以一定的压力沿切线方向给入布料桶,在布料桶里形成强大的旋流。从布料桶的圆柱段到圆锥段沿布料桶的内壁形成一股下降的外螺旋矿浆流,同时部分矿浆流流向中心,由于受圆锥下部的挤压,矿浆在布料桶轴心附近产生一股自下而上的内旋流矿浆流。入料中低密度的泥土灰分移向轴心,随内螺旋流上升,从溢流口排除;而高密度的粗颗粒离心力较大移向筒壁,随外螺旋向下迅速旋向池底并在池底停留、浓缩。从而实现矿浆中泥土灰分颗粒与有用矿物的分级与浓缩。由于细颗粒物料随上升水流的作用浮至液面,若不及时溢流除去就会发生沉降。分级溢流槽均布于整个池面之上,使浮至液面的泥土颗粒在任意位置都可及时排除,分级溢流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加药对于磨矿粒度较细的矿浆(-200目占70% ),其矿物颗粒与泥土颗粒相差无几,这时单靠物理的分级方法已经不够,需要在矿浆中加入选择絮凝剂,这种絮凝剂可实现选择性絮凝,使有用矿物形成团絮状颗粒,加大颗粒的直径和重量,再采用物理分级,从而实现矿浆的分级和浓缩。在此过程中,絮凝剂与矿浆能否充分混合成为有用矿物被捕获和絮凝的关键,换言之就是决定着有用矿浆产出率的高低。为了实现矿浆和絮凝剂的充分混合,本实用新型在入料管道增加了专门的加药孔,并在管道中加有多个加药孔,可以使药剂与矿浆充分均匀的混合。[0022]本实用新型中布料桶的上部为圆柱型结构,桶外部的上端制作有溢流盘,溢流盘中的溢流槽截面为矩形,辐射溢流槽的侧板上沿为锯齿结构,并均匀分布有六个矩形开口与辐射溢流槽相接,布料桶沿圆周切线方向开有与入料管相贯的孔,与入料管相接。下部为钢板焊接成的上部大、下部小的圆锥体,圆锥体的大端与圆柱体筒体焊接。溢流盘包括有六道辐射溢流槽和外环形溢流槽组成。辐射溢流槽是钢板焊接而成的断面为矩形的长槽,辐射溢流槽的侧板上沿为锯齿结构,槽的两端分别与布料桶外置的内环形溢流槽相通,另一端与外环形溢流槽相通。外环形溢流槽与溢流口相连,内侧立板上部制作为锯齿堰。外环形溢流槽、辐射溢流槽、内环形溢流槽共同组成分级溢流槽组件。在入料管壁上焊接有联接法兰,联接法兰和加药管相连。加药管上位于出药端的药剂分配头伸入到入料管的中心并按水流方向折弯,这样药剂就可以在矿浆流的带动下均勻进入矿衆流充分混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浓缩机分级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料桶(I)和溢流盘(2),所述布料桶(I)形状采用上部圆柱体和下部圆锥体的结合,布料桶(I)沿圆周切线方向设置有入料装置;所述溢流盘(2)固定套装在布料桶(I)顶部,在其上设置有内环溢流槽(3)和外环溢流槽(4),在内环溢流槽(3)和外环溢流槽(4)之间设置辐射槽(5)相连通,所述辐射槽(5)两侧的侧边上沿部采用锯齿结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机分级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装置包括入料孔(10),外连通入料孔(10)的入料管(7),设置在入料管(7)管壁上的加药孔,以及通过加药孔伸入入料管(7)的加药管(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缩机分级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8)的出药端设置有药剂分配头(9),所述药剂分配头(9)伸入到入料管(7)的中心并沿着水流方向成折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机分级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溢流槽(3)和外环溢流槽(4)之间设置六条均匀分布的放射形辐射槽(5)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缩机分级溢流装置,包括布料桶和溢流盘,所述布料桶形状采用上部圆柱体和下部圆锥体的结合,布料桶沿圆周切线方向设置有入料装置;所述溢流盘固定套装在布料桶顶部,在其上设置有内环溢流槽和外环溢流槽,在内环溢流槽和外环溢流槽之间设置辐射槽相连通,所述辐射槽两侧的侧边上沿部采用锯齿结构。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矿物浓缩时的脱泥和分级问题,可使有用的矿物或大颗粒、大比重的矿物颗粒沉降下来由底流排出,又可以使细小或比重轻的矿物颗粒或泥土颗粒岁溢流水排出。
文档编号B01D21/26GK202893009SQ20122063791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8日
发明者杨新, 杨勇, 李亚, 李从军, 张桂英, 胡丞 申请人:淮北矿山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