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4710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废气的化学或生物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包括塔体和液体分布盘,其中,所述塔体内设有多个液体分布盘,相邻两个液体分布盘的间距小于2.5m,还设有纵截面呈锥台形状,且上大下小的分配锥,塔体内自上而下第一个液体分布盘之后均配设有位于对应液体分配盘上方的分配锥,所述塔体内设有与分配锥周向表面斜面配合的安装台。本发明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能减弱壁流效应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吸收率。
【专利说明】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废气的化学或生物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白炭黑生产装置主要是利用氯硅烷在氢氧焰中进行高温水解反应,经气固分离后制得二氧化硅(白炭黑),反应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尾气,通过尾气系统的酸、碱吸收塔,利用液碱洗涤、中和后排放大气。生产中,常由于吸收塔吸收率低、气相压降过大,导致系统出现液泛、淹塔和堵塔现象,同时,酸吸收率偏低,使液碱消耗量增加,导致真空泵系统严重腐蚀,造成经济损失。
[0003]填料型的尾气吸收塔主要包括塔体、液体分布结构、填料层结构、填料支撑装置等。一般填料塔喷淋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都有向塔壁流动的趋势,导致壁流增加,填料主体流量减小,最终影响了流体沿塔横截面分布的均匀性,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壁流效应,降低了塔的吸收率。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弱壁流效应造成的影响,提高吸收率的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包括塔体和液体分布盘,其中,所述塔体内设有多个液体分布盘,相邻两个液体分布盘的间距小于2.5m,还设有纵截面呈锥台形状,且上大下小的分配锥,塔体内自上而下第一个液体分布盘之后均配设有位于对应液体分配盘上方的分配锥,所述塔体内设有与分配锥周向表面斜面配合的安装台。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尾气从吸收塔的下部进入,并从顶部排出,尾气吸收液从塔体上部进入,首先进入第一个液体分布盘,将吸收液分布均匀,液体在下流的过程中,具有向塔壁流动的趋势,逐渐导致壁流增加,填料主体流量减小,在液体进入第二个液体分布盘之前,先经分配锥,由于分配锥内壁直径上大下小,所以将靠近塔体侧壁的吸收液汇集至液体分布盘的中部,从而实现再分配。本发明在塔体内设有多个液体分布盘,并自第二个液体分布盘起,每个液体分布盘上方均设有分配锥,从而将壁流的液体重新汇集并分配,这样就能减弱壁流效应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闻吸收率。
[0007]进一步,所述分配锥的下边缘向上翘起,并形成环槽。这样就能避免吸收液直接冲刷分配锥下方的液体分布盘,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液体分布盘表面凹凸不平,从而影响液体分布效果。
[0008]进一步,所述分配锥的环槽部分的底部设有排液孔。吸收液首先积累在环槽中,然后通过排液孔连续排出,每个排液孔排出的液体流量较小,对液体分布盘的冲刷的力也较小,所以对液体分布盘具有保护作用。
[0009]进一步,所述液体分布盘包括盘体、液体溢流堰、溢流管和升气孔,所述分配锥的下端内径小于液体溢流堰的内径。这样分配锥流出的液体全部流入液体溢流堰中,液体大部分从溢流管中溢出,只有少量会从升气孔中排出,保证通气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实施例中分配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实施例中分配锥纵截面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结合图1和图2所不,一种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包括塔体I和液体分布盘2,其中,塔体I内设有多个液体分布盘2,相邻两个液体分布盘2的间距为2m,还设有纵截面呈锥台形状,且上大下小的分配锥3,塔体I内自上而下第二个液体分布盘2之后均配设有位于对应液体分配盘上方的分配锥3,塔体I内设有与分配锥3周向表面斜面配合的安装台。
[0012]如图2和3,分配锥3的下边缘向上翘起,并形成环槽31。这样就能避免吸收液直接冲刷分配锥3下方的液体分布盘2,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液体分布盘2表面凹凸不平,从而影响液体分布效果。
[0013]分配锥3的环槽31部分的底部设有排液孔32。吸收液首先积累在环槽31中,然后通过排液孔32连续排出,每个排液孔32排出的液体流量较小,对液体分布盘2的冲刷的力也较小,所以对液体分布盘2具有保护作用。
[0014]液体分布盘2包括盘体、液体溢流堰、溢流管和升气孔,分配锥3的下端内径小于液体溢流堰的内径。这样分配锥3流出的液体全部流入液体溢流堰中,液体大部分从溢流管中溢出,只有少量会从升气孔中排出,保证通气效果。
[0015]具体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尾气从吸收塔的下部进入,并从顶部排出,尾气吸收液从塔体I上部进入,首先进入第一个液体分布盘2,将吸收液分布均匀,液体在下流的过程中,具有向塔壁流动的趋势,逐渐导致壁流增加,填料主体流量减小,在液体进入第二个液体分布盘2之前,先经分配锥3,由于分配锥3内壁直径上大下小,且下端形成环槽31,环槽31底部沿周向设有排液孔32,吸收液从环槽31底部的排液孔32排出,汇集至液体分布盘2的液体溢流堰中,在液体溢流堰中积累,并最终从溢流管中溢出,从而实现再分配。
[0016]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包括塔体和液体分布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设有多个液体分布盘,相邻两个液体分布盘的间距小于2.5m,还设有纵截面呈锥台形状,且上大下小的分配锥,塔体内自上而下第一个液体分布盘之后均配设有位于对应液体分配盘上方的分配锥,所述塔体内设有与分配锥周向表面斜面配合的安装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锥的下边缘向上翘起,并形成环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锥的环槽部分的底部设有排液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吸收塔液体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分布盘包括盘体、液体溢流堰、溢流管和升气孔,所述分配锥的下端内径小于液体溢流堰的内径。
【文档编号】B01D53/18GK104307312SQ201410595326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李定山 申请人: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