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342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与进出气总管并联相接的两个处理塔,在两个处理塔与出气总管相接的一侧连接设有蒸汽进气管,在两个处理塔与进气总管相接的一侧连接设有蒸汽出气管,蒸汽出气管的末端连接有冷凝装置,在两个处理塔内分别设有多个活性炭纤维吸附筒及出气筒,在所述出气筒内设有在蒸汽进入处理塔内时吸收热量,并在蒸汽停止后对外放热的储热装置,在两个处理塔与出气总管相接的一侧还分别连接有干燥风管。本装置可对有机废气进行有效的吸附处理,可对用于吸附的活性炭材料进行脱附,以实现活性炭材料的循环利用,且其在脱附后可对活性炭材料进行干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专利说明】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有含有醇、酯等有机物质的废气排出,如果不对这些废气进行处理就会对工厂周围的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也会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带来麻烦。现有技术中一般多为采用活性炭吸附方法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待活性炭吸附达到饱和状态时可采用高温蒸汽对其进行脱附处理,以使活性炭可以循环利用。但目前在对活性炭进行高温蒸汽脱附中,因脱附完毕后水蒸气滞留于活性炭上而会影响活性炭的后续吸附能力,为此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1104126A公开了一种使用不易吸附水分的活性炭颗粒的解决方法,但由于活性炭颗粒吸附速度慢、滤阻高,且在操作上有诸多不便,并不适于使用。而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2029148A中公开了一种将蒸汽管路铺设于活性炭之中的做法,使活性炭不与水蒸气直接接触,而采用水蒸气管道对活性炭加热脱附,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保证活性炭脱附后的干燥,但其脱附效率很低,脱附效果也很难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可对有机废气进行有效的吸附处理,可对用于吸附的活性炭材料进行脱附,以实现活性炭材料的循环利用,且其在脱附后可对活性炭材料进行干燥,解决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不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与进出气总管并联相接的两个处理塔,在两个处理塔与进出气总管相接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阀门,在两个处理塔与出气总管相接的一侧连接设有蒸汽进气管,在两个处理塔与进气总管相接的一侧连接设有蒸汽出气管,蒸汽出气管的末端连接有冷凝装置,两个处理塔与蒸汽进气管和蒸汽出气管相接的管道上也分别设置有阀门,在两个处理塔内分别设有多个具有与进气总管侧相连通的进气口的活性炭纤维吸附筒,在相邻的活性炭纤维吸附筒之间为具有与出气总管侧相连通的出气口的多个出气筒,在所述出气筒内设有在蒸汽进入处理塔内时吸收热量,并在蒸汽停止后对外放热的储热装置,在两个处理塔与出气总管相接的一侧还分别连接有干燥风管,所述干燥风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干燥风管的末端连接有干燥风机。
[0005]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有机废气由进气总管进入处理塔内,经由进气口进入活性炭吸附筒中,然后通过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过滤后进入与其相邻的出气筒内,并由出气口进入出气总管中,从而实现了对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当活性炭纤维达到吸附饱和状态时可使蒸汽进入处理塔中对活性炭纤维进行脱附处理,蒸馏出混合气经由蒸汽出气管进入冷凝装置内进行后续处理,在蒸汽脱附的过程中设置于出气筒中的储热装置吸收热量,从而可在蒸汽脱附完毕后开启干燥风机向处理塔内送入空气,以利用储热装置放出的热量对活性炭纤维进行干燥处理,两个处理塔在使用过程中可交替进行吸附、脱附及干燥作业,从而可保证有机废气处理工作的持续进行。本技术方案中采用活性炭纤维,其相比于活性炭颗粒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效果,且便于操作处理,而采用在出气筒内设置储热装置,一方面可使蒸汽与活性炭纤维相接触,以保证其脱附效果,另一方面其也可对蒸汽能量进行充分的利用,避免了增加空气加热装置带来的能耗问题,且其结构上也较为简单,易于制造组装,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0006]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进气总管连接于两个处理塔的底部,所述出气总管连接于两个处理塔的顶部。将进出气总管分别设于处理塔的底部和顶部,可使各气体具有适宜的气流组织形式,从而便于处理塔的吸附、脱附及干燥工作的进行。
[0007]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两个处理塔的底端面均设置为向下的锥形,所述蒸汽出气管连接在两个处理塔锥形底端面的端头处。设置为锥形有利于吸附及蒸汽脱附时出现的有机液体的排出。
[0008]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两个处理塔与进气总管相接的一侧还分别连接有干燥出风管,在所述干燥出风管上设置有阀门。设置干燥出风管可使整个干燥过程独立进行,可避免不用处理的干燥气体进入冷凝装置带来冷凝装置不必要的耗能。
[0009]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两个处理塔均为经由对称设置于其上的两根蒸汽进气支管与蒸汽进气管相连,在所述蒸汽进气支管上设置有阀门。对称设置两根蒸汽支管可在脱附时使蒸汽对每个活性炭吸附筒进行有效的处理,而且其也可在其中一根蒸汽支管发生故障时保证脱附过程可顺利进行。
[0010]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所述出气总管上连接设置有排风机。在出气总管上设置排风机有利于生产产生的有机废气克服处理塔中的气流阻力而顺利排出,以保证对生产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充分的处理。
[0011]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对生产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有效的吸附处理,也可对用于吸附的活性炭材料进行脱附,能够实现活性炭材料的循环利用,且其在脱附后可对活性炭材料进行干燥,解决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不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第一处理塔;2、第二处理塔;3、进气总管;4、进气连接支管;5、出气连接支管;6、第一进气阀门;7、第二进气阀门;8、出气总管;9、第一出气阀门;10、第二出气阀门;11、排风机;12、活性炭纤维吸附筒;13、出气筒;14、蒸汽进气管;15、蒸汽进气支管;16、蒸汽进气阀门;17、储热装置;18、蒸汽出气管;19、蒸汽出气阀门;20、冷凝装置;21、干燥风管;22、干燥风机;23、干燥出风管;24、进气口 ;25、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可切换交替使用的两个处理塔,为便于描述分别称之为第一处理塔I和第二处理塔2,在两个处理塔的底部分别通过进气连接支管4与进气总管3并联相通,在两边的进气连接支管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阀门6和第二进气阀门7,在两个处理塔的顶部也分别通过出气连接支管5与出气总管8并联相通,在两边的出气连接支管5上也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气阀门9和第二出气阀门10,在出气总管8上还串接有排风机11。
[0016]本实施例中两个处理塔的底端面均设置为向下的锥形,进气连接支管4连接在锥形底端面的侧壁上,当然两个处理塔的顶端面也可设置为向上的锥形,而出气连接支管5可为连接在两个处理塔顶端面上的锥形的端头处。在两个处理塔的顶部分别通过蒸汽进气支管15与蒸汽进气管14相连通,在蒸汽进气支管15上设置有蒸汽进气阀门16,为保证蒸汽能够更加均衡的进入两个处理塔的顶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处理塔上的蒸汽进气支管15分别为对称设置在其顶部的两根。在两个处理塔的底部则连接设置有蒸汽出气管18,蒸汽出气管18均为连接在每个处理塔呈锥形的底端面的端头处,且在每个处理塔与蒸汽出气管18相连处也分别设置有蒸汽出气阀门19,在蒸汽出气管18的末端则连接有冷凝装置20,冷凝装置20可为现有的用于对活性炭材料蒸汽脱附后的混合蒸汽进行冷凝处理的装置,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0017]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处理塔内分别设置有多个具有与连接进气连接支管4 一侧相通的进气口 24的活性炭纤维吸附筒12,而在相邻的活性炭纤维吸附筒12之间则为具有与连接出气连接支管5—侧相通的出气口 25的出气筒13,活性炭纤维吸附筒12和出气筒13相邻设置而满布于两个处理塔的中部。每个活性炭纤维吸附筒12均为在圆筒形骨架上缠制活性炭纤维层而制成,相邻的活性炭纤维吸附筒12和出气筒13的内腔即由活性炭纤维层相分隔开,从而使得经由进气口 24进入活性炭纤维吸附筒12中的有机废气只能由活性炭纤维层吸附过滤后进入出气筒13内,然后可再由出气口 25进入出气连接支管5中而排出。
[0018]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处理塔中的每个出气筒13的内腔中还均设置有储热装置17,储热装置17可采用挂置在出气筒13内腔中的布置方式,当然其也可采用如支架固定等其他布置方式。储热装置17可为显热蓄热材料,如岩石、金属块或装有水的封闭壳体等,也可为相变蓄热材料,如使用封闭壳体盛装的高温熔化盐类、混合盐类等,本实施例中储热装置17即采用挂置在每个出气筒13内腔中多个金属块。而在两个处理塔的顶部还分别连接有带有阀门的干燥风管21,本实施例中两个处理塔上的干燥风管21并联相通,在干燥风管21的末端串联设置有干燥风机22,干燥风机22可对处理塔内进行送风作业,以用于对脱附后的活性炭纤维层进行干燥。在两个处理塔的底部也分别设置有干燥出风管23,在每个干燥出风管23上均设置有阀门,干燥出风管23可用于干燥气体的排出。
[0019]本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在使用时,两个处理塔在吸附、脱附及干燥间交替切换工作,以使得有机废气的处理工作连续进行。当第一处理塔I处于吸附工作时,第一进气阀门6和第一出气阀门9开启,与第一处理塔I相关的其他各阀门均关闭,从而进气总管3中的有机废气在排风机11的吸力下,由进气连接支管4进入第一处理塔I内,并经由进气口 24进入活性炭纤维吸附筒12中,再经由活性炭纤维层吸附过滤后进入出气筒13中,然后经由出气口 25进入出气连接支管5中,并最终进入出气总管8内排出。
[0020]与此同时,第二处理塔2则进行吸附饱和后的脱附及干燥,此时第二进气阀门7和第二出气阀门10均关闭,干燥风管21和干燥出风管23上的阀门也暂不开启,与第二处理塔2相连的蒸汽进气支管15上的蒸汽进气阀门16开启,与第二处理塔2相连的蒸汽出气管18处的蒸汽出气阀门19也开启,冷凝装置20开始工作,高温蒸汽由蒸汽进气支管15进入第二处理塔2内后,由出气口 25反向进入各出气筒13中,并对活性炭纤维层进行高温脱附处理后再进入活性炭纤维吸附筒12中,然后脱附后的混合蒸汽经由进气口 24反向流出,并最终进入蒸汽出气管18中由冷凝装置20对混合蒸汽进行后续的处理。
[0021]在高温蒸汽进入出气筒13中时,可对挂置在其内的储热装置17进行加热,当活性炭纤维层脱附完毕后,可关闭蒸汽进气阀门16和蒸汽出气阀门19,然后开启干燥风管21和干燥出风管23上的阀门,并开启干燥风机22,干燥风机22将外部环境中的空气送入第二处理塔2的顶部,并继续由出气口 25反向进入出气筒13内,进入出气筒13内的空气被储热装置17所放出的热量加热升温,便可在通过活性炭纤维层时使其上的残留的水分进行蒸发,并随着气流由活性炭纤维吸附筒12上的进气口 24反向流出,最终由干燥出风管23排出。
[0022]当第二处理塔2中的活性炭纤维层干燥完毕后,便可关闭干燥风机22和干燥风管21及干燥出风管23上的阀门,此时第二处理塔2即可进入待机装置,等待与第一处理塔I的切换。本装置中的各阀门均可为采用电磁控制阀门由控制单元根据检测信号及相关设置参数控制,以实现整个装置工作的自动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与进出气总管并联相接的两个处理塔,在两个处理塔与进出气总管相接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阀门,在两个处理塔与出气总管相接的一侧连接设有蒸汽进气管,在两个处理塔与进气总管相接的一侧连接设有蒸汽出气管,蒸汽出气管的末端连接有冷凝装置,两个处理塔与蒸汽进气管和蒸汽出气管相接的管道上也分别设置有阀门,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处理塔内分别设有多个具有与进气总管侧相连通的进气口的活性炭纤维吸附筒,在相邻的活性炭纤维吸附筒之间为具有与出气总管侧相连通的出气口的多个出气筒,在所述出气筒内设有在蒸汽进入处理塔内时吸收热量,并在蒸汽停止后对外放热的储热装置,在两个处理塔与出气总管相接的一侧还分别连接有干燥风管,所述干燥风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干燥风管的末端连接有干燥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总管连接于两个处理塔的底部,所述出气总管连接于两个处理塔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处理塔的底端面均设置为向下的锥形,所述蒸汽出气管连接在两个处理塔锥形底端面的端头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处理塔与进气总管相接的一侧还分别连接有干燥出风管,在所述干燥出风管上设置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处理塔均为经由对称设置于其上的两根蒸汽进气支管与蒸汽进气管相连,在所述蒸汽进气支管上设置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气总管上连接设置有排风机。
【文档编号】B01D53/04GK203852994SQ201420169693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0日
【发明者】徐国章, 王建立 申请人:河北白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