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气自动吸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4188阅读:2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气自动吸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氨气自动吸收装置,特别是一种应用于SNCR/SCR脱硝系统罐区的氨气自动吸收装置;所述氨气自动吸收装置包括吸收罐和存储罐,吸收罐内吸收液吸收后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存储罐,存储罐的进口低于其溢流口使得吸收罐和存储罐之间形成液封,所述氨气自动吸收装置还设置有检测和自动控制联动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氨气自动吸收装置,构思巧妙、控制方案设计合理,利用了两级溢流的原理实现了氨气吸收后吸收液的自动添加,在吸收液添加中的无缝过渡溢流设计保证了装置操作的安全系数,同时自动化的控制方案既节省人力成本,又避免吸收液氨水浓度控制不佳导致的原料储罐中氨水过度的稀释。
【专利说明】一种氨气自动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气自动吸收装置,特别是一种应用于SNCR/SCR脱硝系统 罐区的氨气自动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新型干法水泥窑、电厂、钢厂、石灰窑等广泛使用的脱硝系统中,是采用将氨水 采用喷雾方式与烟气进行混合后脱硝,但氨水是属于易挥发物质,浓度较高时在储罐或者 脱硝系统中容易挥发出氨气,如果氨气意外溢出将危害环境,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或生产事 故。
[0003] 目前脱硝系统已经逐步开始采用氨气吸收设施,但系统采用的吸收设施比较简 单,即配备一个空桶和一个泵的模式,根据个人判断或定期排水,一方面增加人力操作成本 和操作风险,另一方面造成水资源浪费,过多的稀氨水进入储罐后还容易导致储罐内的氨 水过分稀释,不利于脱硝系统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控制氨气泄 漏的氨气自动吸收装置,能够根据装置中氨水的浓度自动控制排放入氨水储存罐中,达到 既节省人力成本,又避免环境风险和氨水过度稀释情况。
[0005]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种氨气自动吸收装置,包括吸收罐和存储罐;所述吸收罐上设置有进气口、吸收 液进口和第一溢流口,所述存储罐上设置有第二进口和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进口位于第 一溢流口下部,且第一溢流口和第二进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口位于第一溢流口 和第二进口之间;所述吸收罐内还设置有氨水密度计,所述吸收液进口所在管道上设置有 自动控制阀。
[0007]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吸收罐上设置的进气口、吸收液进口分别用于挥 发氨气的进入和吸收液进的进入(例如:水),吸收罐的底部和第一溢流口间形成存放吸收 液的空间,第一溢流口通过溢流的方式来进行吸收饱和后液体的排出;而存储罐上设置的 第二进口与第一溢流口连通,使得从吸收罐溢流出的液体进入存储罐,本实用新型的氨气 自动吸收装置,由于第二进口位于第一溢流口下部,同时第二溢流口位于第一溢流口和第 二进口之间,使得存储罐的储存液位高于第二进口,保证了在第一溢流口和第二进口间的 连通管道上形成液封,防止氨气的溢出;进一步的,所述氨水密度计用于检测吸收液提内氨 水的密度,并将检测数据作为吸收液进口的自动控制阀控制信号,当氨水密度计检测到氨 水的密度达到临界设定最高值后,则开启自动控制阀开始进液,吸收罐内的多余液体从第 一溢流口溢流至存储罐,存储罐内的液体至氨水储罐或者其他储罐,吸收液进入一定量后, 氨水浓度低于氨水的密度达到临界设定最低值,自动控制阀关闭停止进液,如此循环实现 自动控制的氨气吸收;所述吸收罐和存储罐可以为以整体罐体通过中部设置分割板分割而 成,也可以采用两个独立的罐体,两个独立的罐体可以通过高低设置或位于同一水平面设 置,仅需保证第一溢流口、第二进口和第二溢流口三者的位置关系即可实现所述液封和自 动溢流功能。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吸收液进口设置于吸收罐的顶部,并通过伸底管延伸至吸收罐腔 体内第一溢流口下方位置。
[0009]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吸收液进口通过伸底管延伸至吸收罐腔体内第 一溢流口下方位置,使得进入的吸收液直接进入吸收罐底部,添加过程匀速缓慢,防止在高 位进液导致液体分布不均或飞溅,使得氨水密度计检测的信号不真实而错误判定添加终 点。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氨水密度计设置于第一溢流口和吸收罐底部的中间位置上。
[0011]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该位置设置氨水密度计能够提高吸收液氨水密度测 量的准确性,避免当氨水密度计靠近液面时检测数据达标而底部的吸收液吸收不充分,当 氨水密度计靠近底部时液面吸收饱和而底部检测数据不达标的情况。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吸收罐和存储罐由整体结构的罐体内部设置分隔板分割而成。
[0013]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吸收罐和存储罐由整体结构的罐体内部设置分隔 板分割而成,具有设备集成度高,空间占用率低的优点。
[0014]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控制阀为气动阀。
[0015]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气动阀具有调节平稳,可控度高的有点,可以灵活的调 节吸收液进液速率。
[0016]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氨气自动吸 收装置构思巧妙、控制方案设计合理,利用了两级溢流的原理实现了氨气吸收后吸收液的 自动添加,在吸收液添加中的无缝过渡溢流设计保证了装置操作的安全系数,同时自动化 的控制方案既节省人力成本,又避免吸收液控制不佳导致的原料储罐中氨水过度稀释情况 的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标记:1-吸收罐、2-存储罐、3-进气口、4-吸收液进口、5-第一溢流口、6-第 二进口、7-第二溢流口、8-氨水密度计、9-自动控制阀、10-伸底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21]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 实施例1
[0023] 本实用新型的氨气自动吸收装置,其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由两个独立的罐体吸 收罐1和存储罐2组成,吸收罐1和存储罐2大小一致,安装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吸收罐1 上部设置有进气口 3、吸收液进口 4,中部设置有第一溢流口 5,所述存储罐2中部设置有第 二进口 6和第二溢流口 7,且所述第二进口 6设置位置低于第一溢流口 5设置位置,第一溢 流口 5和第二进口 6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口 7位于第一溢流口 5和第二进口 6之 间,吸收液进口 4通过伸底管10延伸至吸收罐1腔体内第一溢流口 5下方位置;所述吸收 罐1内第一溢流口 5和罐底间的中点位置上还设置有氨水密度计8,所述吸收液进口 4所在 管道上设置有自动控制阀9,所述氨水密度计8的检测信号作为自动控制阀9的开启或关闭 的联动信号。
[0024] 实施例2
[0025] 本实用新型的氨气自动吸收装置,其结构示意如图2所示,由以整体结构的罐体 腔体内通过分隔板分割而成,上部为吸收罐1,下部为存储罐2 ;所述吸收罐1上部设置有进 气口 3、吸收液进口 4,中部设置有第一溢流口 5,吸收液进口 4通过伸底管10延伸至吸收罐 1腔体内第一溢流口 5下方位置,所述存储罐2中部设置有第二进口 6和第二溢流口 7,且 所述第二溢流口 7位于第一溢流口 5和第二进口 6之间的高度位置,第一溢流口 5和第二 进口 6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吸收罐1内第一溢流口 5和罐底间的中点位置上还设置有氨水 密度计8,所述吸收液进口 4所在管道上设置有自动控制阀9,所述氨水密度计8的检测信 号作为自动控制阀9的开启或关闭的联动信号。。
[0026] 本实用新型的氨气自动吸收装置,构思巧妙、控制方案设计合理,利用了两级溢流 的原理实现了氨气吸收后吸收液的自动添加,在吸收液添加中的无缝过渡溢流设计保证了 装置操作的安全系数,同时自动化的控制方案既节省人力成本,又避免吸收液控制不佳导 致的原料储罐中氨水过度稀释情况的发生。
[002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氨气自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罐(1)和存储罐(2);所述吸收罐(1) 上设置有进气口( 3)、吸收液进口(4)和第一溢流口( 5),所述存储罐(2)上设置有第二进口 (6 )和第二溢流口( 7 ),所述第二进口( 6 )位于第一溢流口( 5 )下部,且第一溢流口( 5 )和第 二进口(6)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口(7)位于第一溢流口(5)和第二进口(6)之间; 所述吸收罐(1)内还设置有氨水密度计(8 ),所述吸收液进口( 4 )所在管道上设置有自动控 制阀(9)。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气自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液进口(4)设置于吸 收罐(1)的顶部,并通过伸底管(10)延伸至吸收罐(1)腔体内第一溢流口(5)下方位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气自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密度计(8)设置于第 一溢流口( 5)和吸收罐(1)底部的中间位置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气自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罐(1)和存储罐(2) 由整体结构的罐体内部设置分隔板分割而成。
5.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氨气自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 阀(9)为气动阀。
【文档编号】B01D53/18GK203842475SQ201420201777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4日
【发明者】焦雷, 王国成 申请人:四川益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王国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