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614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包括外筒、内筒、筒盖、滤芯、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外筒底部,所述内筒套设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与出水口连通的通孔,所述滤芯对应插设在这至少两个的通孔中;所述内筒的顶部的外周壁与所述外筒顶部的外周壁之间密封配合;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外筒上部的旁侧,所述筒盖上设有与所述进水口对应的入水口;所述筒盖上设有容水腔;所述筒盖的中心朝下设有注水口,所述入水口经容水腔与所述注水口连通;所述筒盖的内侧与所述外筒的顶部之间密封配合;所述外筒上的进水口与所述筒盖上的入水口之间密封配合。本方案有效避免了滤芯的二次污染,便于更换、清洗,提高了滤芯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器【技术领域】,涉及滤芯式过滤器,尤其涉及一种防污染滤芯 式过滤器。 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水处理等行业所使用的滤芯式过滤器,包括桶盖、桶身、法兰盘和与法兰盘连 接的滤芯。桶身上部设有法兰盘,与法兰盘连接的滤芯插入桶身,法兰盘上方盖有桶盖。这 种过滤器维修、更换时,需要打开桶盖,提升法兰盘,将与法兰盘连接的滤芯从桶身中抽出。 上述结构的滤芯式过滤器已经使用多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的缺陷是经过滤后的水 或者其他液体排放不尽,长期滞留于桶体底部,容易滋生细菌,在更换滤芯时,被污染的流 体无法排干净,对滤芯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在过滤一些高粘度的流体时,流体易附着于桶 壁上,过滤器桶壁不易清洗干净。
[0003]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要研究的内容。


【发明内容】

[0004]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污染滤芯式过滤 器。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包 括外筒、内筒、筒盖、滤芯、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外筒底部,所述内筒套设在 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与出水口连通的通孔,所述滤芯对应插设在这 至少两个的通孔中;所述内筒的顶部的外周壁与所述外筒顶部的外周壁之间密封配合;所 述进水口设置在外筒上部的旁侧,所述筒盖上设有与所述进水口对应的入水口;所述筒盖 上设有容水腔;所述筒盖的中心朝下设有注水口,所述入水口经容水腔与所述注水口连通; 所述筒盖的内侧与所述外筒的顶部之间密封配合;所述外筒上的进水口与所述筒盖上的入 水口之间密封配合。
[0006]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关内容解释如下:
[0007] 1、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水口设置在筒盖上方;所述进水口经容水腔与所述注水口 连通。
[0008] 2、上述方案中,所述外筒顶部的内周上设有台阶;所述内筒的顶部外周上径向延 伸设有凸边;所述台阶的上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嵌设有密封圈与所述凸 边的下表面之间密封配合。
[0009] 3、上述方案中,所述筒盖的内侧与所述外筒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外筒上 的进水口与所述筒盖上的入水口之间设有密封圈。
[0010] 4、上述方案中,所述内筒上设有把手。该把手方便于内筒的提放。
[0011] 5、上述方案中,所述把手为弧形;摆动设置在所述内筒顶部的径向上。所述把手设 置成弧形并摆动设置,给滤芯的安装、更换提供让位空间,便于滤芯在内筒的安装、更换。
[0012] 6、上述方案中,所述通孔为四个,这四个通孔两两对称设置在内筒的底部。
[0013] 7、上述方案中,所述筒盖上设有拉手部。
[0014] 8、上述方案中,所述外筒的底部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为三个,均布在外筒的周 向上。这三个支撑脚可以与外筒是焊接固定,也可以是螺栓固定。
[0015]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0016] 1、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筒结构,将滤芯设置在内筒中,内筒底部设有与外筒上出 水口相通的通孔;使得经过滤后的流体可以排放干净,避免了滤芯的二次污染。内筒可配套 设置成多个,在使用中的滤芯饱和后,直接将内筒提出,更换成新的装好滤芯的内筒即可, 便于清洗、更换方便,节省时间。
[0017] 2、本实用新型在筒盖的中心设置注水口向内筒注入待过滤的流体,使水流更分散 均匀,大大提高了滤芯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因水流分散不均而导致的滤芯受损。
[0018] 3、本实用新型消除了现有技术中过滤器外筒底部的死水区,有效防止了过滤器被 微生物污染,保证了水质,提高了过滤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内筒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3]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 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 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 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 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 "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 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 范畴。
[0024]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包括外筒1、内筒2、筒盖3、滤 芯4、进水口 5及出水口 6 ;所述出水口 6设置在外筒1底部,所述内筒2套设在所述外筒1 内,所述内筒2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与出水口连通的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滤芯4对应 插设在这至少两个的通孔中;所述内筒2的顶部的外周壁与所述外筒1顶部的外周壁之间 密封配合;所述进水口 5设置在外筒1上部的旁侧,所述筒盖3上设有与所述进水口 5对应 的入水口 7 ;所述筒盖3上设有容水腔9 ;所述筒盖3的中心朝下设有注水口 8,所述入水口 7经容水腔9与所述注水口 8连通;所述筒盖3的内侧与所述外筒1的顶部之间密封配合; 所述外筒1上的进水口 5与所述筒盖3上的入水口 7之间密封配合。
[0025] 所述进水口 5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筒盖3上方;所述进水口 5经容水腔9与所述注 水口 8连通。
[0026] 所述外筒1顶部的内周上设有台阶(图中未示出);所述内筒2的顶部外周上径 向延伸设有凸边;所述台阶的上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嵌设有密封圈与所 述凸边的下表面之间密封配合。
[0027] 所述筒盖3的内侧与所述外筒1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外筒1上的进水口 5与所述筒盖3上的入水口 7之间设有密封圈。
[0028] 所述内筒2上设有把手10。该把手10方便于内筒2的提放。
[0029] 所述把手10为弧形;摆动设置在所述内筒2顶部的径向上。所述把手10设置成 弧形并摆动设置,给滤芯4的安装、更换提供让位空间,便于滤芯4在内筒的安装、更换。
[0030] 所述通孔为四个,这四个通孔两两对称设置在内筒2的底部。
[0031] 所述筒盖3上设有拉手部11。
[0032] 所述外筒1的底部设有支撑脚12 ;所述支撑脚12为三个,均布在外筒1的周向上。 这三个支撑脚12可以与外筒1是焊接固定,也可以是螺栓固定。
[0033]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 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 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 一种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内筒、筒盖、滤芯、进水口及出水 口;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外筒底部,所述内筒套设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的底部设有至少两 个与出水口连通的通孔,所述滤芯对应插设在这至少两个的通孔中;所述内筒的顶部的外 周壁与所述外筒顶部的外周壁之间密封配合;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外筒上部的旁侧,所述筒 盖上设有与所述进水口对应的入水口;所述筒盖上设有容水腔;所述筒盖的中心朝下设有 注水口,所述入水口经容水腔与所述注水口连通;所述筒盖的内侧与所述外筒的顶部之间 密封配合;所述外筒上的进水口与所述筒盖上的入水口之间密封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置在筒盖 上方;所述进水口经容水腔与所述注水口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顶部的内周 上设有台阶;所述内筒的顶部外周上径向延伸设有凸边;所述台阶的上表面上设有环形凹 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嵌设有密封圈与所述凸边的下表面之间密封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的内侧与所述 外筒的顶部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外筒上的进水口与所述筒盖上的入水口之间设有密封 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上设有把手。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弧形;摆动设 置在所述内筒顶部的径向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四个,这四个 通孔两两对称设置在内筒的底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上设有拉手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染滤芯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底部设有支 撑脚;所述支撑脚为三个,均布在外筒的周向上。
【文档编号】B01D35/30GK203886296SQ201420276282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黄志超 申请人:诺克尔过滤(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