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56320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漏斗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漏斗沉淀池,第一挡板将沉淀池本体隔成搅拌腔和沉降腔,污水由沉淀池本体底部的进水口进入搅拌腔,并由搅拌腔底部的中部注入,进水由搅拌腔中部沿平行于沉淀池本体端面的方向扩散,而进水由沉淀池本体底部进入有较大的冲力,冲力在搅拌腔底部搅拌污水,可避免在搅拌腔内沉淀污泥,有利于沉淀池本体的清洁和维护。而第一挡板可阻隔搅拌腔内污水冲力对沉降腔内水造成波动,使污水均匀分布在第一挡板的顶部并匀速流进沉降腔,有利于污泥的快速沉淀;沉降腔内沉淀过后的澄净水经溢流堰匀速流至出水口,继而流出沉淀池本体。漏斗沉淀池在保平争快速沉降污泥的同时,因整体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建造及维护的施工难度,也降低了建造及维护的成本。
【专利说明】漏斗沉淀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漏斗沉淀池。

【背景技术】
[0002]为使污水达到可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0003]目前,常用到的沉淀池包括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为圆形或方形,污水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使污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澄净水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中排出。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为圆形池体时,直径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于4米,周边水深不小于1.5米,直径较大而深度较小;污水自池中心进水管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慢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净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
[0004]但是,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施工难度较大,建造成本与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沉淀池施工难度大,建造与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建造及维护简单、且成本低的漏斗沉淀池。
[0006]一种漏斗沉淀池,包括:
[0007]沉淀池本体,呈漏斗状,且所述沉淀池本体顶部的开口形状为矩形,在所述沉淀池本体池长方向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底部,所述进水口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池本体内部,且出水方向垂直于所述沉淀池本体顶部所在的平面;
[0008]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沉淀池本体内,且第一挡板与所述进水口所在的沉淀池本体端面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沉淀池本体分隔为搅拌腔和沉降腔,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部低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顶部 '及
[0009]溢流堰,设置于所述沉淀池本体内,且溢流堰与所述出水口所在的沉淀池本体端面间隔设置。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本体顶部的矩形开口的长宽比大于等于4,所述沉淀池本体的有效水深度小于等于3米。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堰为锯齿型溢流堰。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漏斗沉淀池还包括沿池宽方向设置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溢流堰之间,所述第二挡板顶部高出所述溢流堰顶部,底部低于所述溢流堰顶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漏斗沉淀池还包括浮渣槽,所述浮渣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二档板固定。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漏斗沉淀池还包括污泥斗,所述污泥斗的底部开设有可开关的排污口,所述污泥斗固定于所述沉淀池本体并与所述排污口连通。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漏斗沉淀池还包括刮泥机,所述刮泥机架设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顶部;所述刮泥机包括设置于其底部的刮刀,所述刮刀的形状与所述沉淀池本体底部的形状相匹配。
[0016]上述漏斗沉淀池,污水由设置在沉淀池本体底部的进水口进入第一挡板分隔而成的搅拌腔;而进水口一端延伸至沉淀池本体内可到达搅拌腔底部的中部,进水口延伸部分的出水方向平行于所述沉淀池本体端部,于是,进水由搅拌腔中部扩散,而进水由沉淀池本体底部进入有较大的冲力,冲力起到了对搅拌腔内污水搅拌的作用,可避免在搅拌腔内沉淀污泥,有利于沉淀池本体的清洁和维护。而第一挡板可阻隔搅拌腔内污水冲力对沉降腔内水造成波动,使污水均匀分布在第一挡板的顶部并匀速流进沉降腔,有利于污泥的快速沉淀;沉降腔内沉淀过后的澄净水经溢流堰匀速流至出水口,继而流出沉淀池本体。漏斗沉淀池在保平争快速沉降污泥的同时,因整体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建造及维护的施工难度,也降低了建造及维护的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漏斗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漏斗沉淀池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漏斗沉淀池100,包括:沉淀池本体110、第一挡板120及溢流堰130。
[0022]沉淀池本体110,呈漏斗状,污水中的污泥因重力作用沉淀,而漏斗状的沉淀池本体110下部倾斜,有利于大部分污泥沉淀至沉淀池本体110的漏斗状的底部,且建造与维修方便;而且漏斗状下部较小,污泥置于漏斗底部受到水流波动对沉淀的污泥的波动面积也相对较小,有利于保持沉淀污泥的沉淀状态。沉淀池本体110顶部的开口形状为矩形,在沉淀池本体110池长方向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进水口 112和出水口 114,进水口 112设置于沉淀池本体110的底部;进水口 112 —端延伸至沉淀池本体110内部,进水口 112的出水方向垂直于沉淀池本体110顶部所在的平面;进水的冲力使污水向周边扩散,同时,较大的冲力对水造成波动,起到搅拌的作用,可避免在进水的区域沉淀污泥,有利于沉淀池本体110的清洁和维护。
[0023]其中,进水口 112可包括至少2个,且沿沉淀池本体110的池宽方向均匀设置。
[0024]第一挡板120,设置于沉淀池本体110内,第一挡板120与进水口 112所在的沉淀池本体110端面间隔设置,使所述沉淀池本体110分隔为搅拌腔116和沉降腔118,第一挡板120的顶部低于沉淀池本体110的顶部;第一挡板120可阻隔搅拌腔116内污水冲力对沉降腔118内水造成波动,使污水均匀分布在第一挡板120的顶部并匀速流进沉降腔118,有利于污泥的快速沉淀。
[0025]溢流堰130,设置于沉淀池本体110内,且溢流堰130与出水口 114所在的沉淀池本体110端面间隔设置;沉淀过后的澄净水由溢流堰130顶部流出,可维持澄净水均匀溢出。
[0026]本实施例中,沉淀池本体110顶部的矩形开口的长宽比大于等于4,沉淀池本体110的有效水深度小于等于3米;可保证水流沿第一挡板120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且流速稳定缓慢,从而避免污水进入沉降腔118时造成大的波动,影响污泥沉降速度;而且,可使污水进入沉降腔118的进水量与溢流堰130对澄净水的排出量、进水速度与排水速度均相处不大,从而使污水的沉降高效循环,保证了好的沉淀效果和较快的沉降速度。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溢流堰130为锯齿型溢流堰,锯齿型溢流堰相邻两齿间由齿根到齿顶的宽度均匀增大,可根据沉淀池内的储水量自动调节出水的出水量,有利于匀速排出净水。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溢流堰130还可以为矩形溢流堰、梯形溢流堰坐寸ο
[0028]其中,锯齿型溢流堰两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0029]本实施例中,漏斗沉淀池100还包括沿池宽方向设置的第二挡板140,第二挡板140设置于第一挡板120与溢流堰130之间,第二挡板140顶部高出溢流堰130顶部,底部低于溢流堰130顶部。沉淀过后,因重力的作用污泥会沉淀在沉淀池本体110底部,但是会存在一些漂浮物漂浮于澄净水表层,于是,第二挡板140可在澄净水排出去之前,挡住澄净水表层的漂浮物,使漂浮物在第二挡板140处聚拢;第二挡板140下方的水继续流往溢流堰130,可使溢流堰130排出的水更为干净,优化了水质。
[0030]其中,第二档板顶部可高出溢流堰130顶部0.1?0.15米,第二档板底部可低于溢流堰130顶部0.3?0.4米;在挡住了漂浮物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了材料用量,节约了成本。
[0031]漏斗沉淀池100还包括浮渣槽150,浮渣槽150设置于第一挡板120与第二挡板140之间,并与第二档板固定;浮渣槽150可收集在第二挡板140处聚拢的漂浮物。
[00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漏斗沉淀池100还包括污泥斗160,所述污泥斗160的底部开设有可开关的排污口 162,所述污泥斗160固定于所述沉淀池本体110并与所述排污口162连通。在污水沉淀过程中,排污口 162关闭,于是污水与沉淀的污泥均不会漏出沉淀池本体110,污水沉淀的污泥盛放在污泥斗160中;当沉淀完毕后,打开排污口 162,即可使污泥斗160中沉淀的污泥与沉降腔118内的余留水排出沉淀池本体110。可以理解,可以在排污口 162处接排污管,排污管的长度可为O?0.4米,控制开关设置于排污管,控制排污管的通断。
[003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漏斗沉淀池100还包括刮泥机170,刮泥机170架设于沉淀池本体I1的顶部;刮泥机170包括设置于其底部的刮刀,刮刀的形状与沉淀池本体110底部的形状相匹配。刮泥机170横向跨立在沉淀池本体110的池宽方向,在完成污水沉淀并排出澄净水之后,启动刮泥机170,使刮泥机170的刮刀刮掉沉淀池本体110底部沉淀的污泥至污泥斗160,既而使污泥从污泥斗160中快速排出。
[0034]当然,漏斗沉淀池100还设置有支腿,起到支撑整个沉淀池本体110的作用。
[0035]漏斗沉淀池100,污水由设置在沉淀池本体110底部的进水口 112进入第一挡板120分隔而成的搅拌腔116 ;而进水口 112 —端延伸至沉淀池本体110内可到达搅拌腔116底部的中部,进水口 112延伸部分的出水方向平行于所述沉淀池本体110端部,于是,进水由搅拌腔116中部扩散,而进水由沉淀池本体110底部进入有较大的冲力,冲力起到了对搅拌腔116内污水搅拌的作用,可避免在搅拌腔116内沉淀污泥,有利于沉淀池本体110的清洁和维护。而第一挡板120可阻隔搅拌腔116内污水冲力对沉降腔118内水造成波动,使污水均匀分布在第一挡板120的顶部并匀速流进沉降腔118,有利于污泥的快速沉淀;沉降腔118内沉淀过后的澄净水经溢流堰130匀速流至出水口 114,继而流出沉淀池本体110。漏斗沉淀池100在保平争快速沉降污泥的同时,因整体的结构简单,降低了建造及维护的施工难度,也降低了建造及维护的成本。
[00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漏斗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池本体,呈漏斗状,且所述沉淀池本体顶部的开口形状为矩形,在所述沉淀池本体池长方向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底部,所述进水口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池本体内部,且出水方向垂直于所述沉淀池本体顶部所在的平面; 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沉淀池本体内,且第一挡板与所述进水口所在的沉淀池本体端面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沉淀池本体分隔为搅拌腔和沉降腔,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部低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顶部;及 溢流堰,设置于所述沉淀池本体内,且溢流堰与所述出水口所在的沉淀池本体端面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顶部的矩形开口的长宽比大于等于4,所述沉淀池本体的有效水深度小于等于3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为锯齿型溢流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池宽方向设置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溢流堰之间,所述第二挡板顶部高出所述溢流堰顶部,底部低于所述溢流堰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斗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渣槽,所述浮渣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二档板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斗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斗,所述污泥斗的底部开设有可开关的排污口,所述污泥斗固定于所述沉淀池本体并与所述排污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泥机,所述刮泥机架设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顶部;所述刮泥机包括设置于其底部的刮刀,所述刮刀的形状与所述沉淀池本体底部的形状相匹配。
【文档编号】B01D21/24GK203944162SQ201420283094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9日
【发明者】蒋传江, 姚国庆, 刘振峰 申请人:深圳市翰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