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洞库的液体除湿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901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油料洞库的液体除湿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料洞库的液体除湿装置,包括洞库出风干管(9),洞库出风干管(9)连接到支坑道通风管道(7)的一端,支坑道通风管道另一端连接到油罐顶端的罐顶通风支管(6),在油料洞库通风机间(10)内安装有液体除湿装置(18)。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解决了在外部大气绝对湿度比洞内空气绝对湿度大的情况下,油料储存洞库内部空气的通风降湿问题,并且实现了油料洞库全季节、主动通风降湿作业,能够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到70%以下。除此之外,该装置能够调节洞库内的空气质量,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专利说明】油料洞库的液体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除湿装置,具体是油料洞库的液体除湿装置,属于油料储运通风技术及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石油储运行业中,油料储存区通常可以划分为:地面储存区、覆土储存区和油料洞库储存区。其中,油料洞库储存区是指油料储存在人工开挖的山洞或天然岩洞内部。
[0003]油料洞库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油料洞库内的空气潮湿问题。防潮方法总体分为:排水补漏、库门密闭、通风降湿和辅助吸湿四种方法。其中,通风降温方法又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机械通风是利用洞内的防爆离心式通风机持续通风,使得洞内空气流动,从而达到洞内通风的效果。通常而言,洞库内会有一条或两条主坑道,主坑道两侧设有支坑道,主坑道通过支坑道与各个罐室相连,同时,在罐室内设有油罐;主坑道内安装有通风干管,支坑道内安装有通风支管,通风支管连接至各个罐室内,并在罐室内的不同高度上安装有若干吸风口,同时在相对应的通风支管上安装有通风控制阀。
[0004]然而,洞库潮湿不但使油罐和其他金属设备易生锈损害,增加维护工作量,缩短洞库安全,甚至发生事故,并且容易导致电气设备受潮,绝缘易老化而导致发生漏电、跳火,影响洞库安全。除此之外,潮湿的空气与油料接触会加速油料的氧化变质,缩短储存期。因此,防潮工作是洞库管理工作的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料洞库的液体除湿装置,不但能够解决油料洞库全季节、主动式空气降湿除湿问题,并且提高效率,节约能源,更加完善的除湿降湿,保持良好适宜的洞内空气湿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料洞库的液体除湿装置,包括洞库出风干管,洞库出风干管上连接有支坑道通风管道的一端,支坑道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油罐顶端的罐顶通风支管,在油料洞库通风机间内安装有液体除湿装置;
[0007]所述液体除湿装置包括除湿器和再生器;除湿器连接有除湿器进风支管和除湿器排风支管,再生器上连接有再生器进风管和再生器排风支管;
[0008]所述油料洞库通风机间内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连接有风机进风管和风机出风管;风机进风管一端连接在洞库出风干管上,除湿器进风支管和除湿器排风支管连接在风机进风管上;
[0009]所述再生器进风管另一端连接到洞库外部;所述再生器排风支管另一端连接到所述风机出风管上。
[0010]进一步,在所述风机出风管上设置有新增送风口 II。
[0011]进一步,在所述支坑道通风管道上设置有新增吸风口 I。
[0012]进一步,所述除湿器进风支管、除湿器排风支管、再生器进风管和再生器排风支管上都安装有湿度监测仪表。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解决了在外部大气绝对湿度比洞内空气绝对湿度大的情况下,油料储存洞库内部空气的通风降湿问题,并且实现了油料洞库全季节、主动通风降湿作业,能够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到70%以下。除此之外,该装置能够调节洞库内的空气质量,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洞库主坑道通风管送风口示意图;
[0016]图3为洞库支坑道通风管吸风口示意图;
[0017]图中:1、洞库主坑道,2、洞库支坑道,3、罐室隔离墙,4、罐室,5、油罐,6、罐顶通风支管,7、支坑道通风支管,8、通风控制蝶阀,9、洞库出风干管I,10、油料洞库通风机间,11、风机进风管,12、风机进风控制阀,13、通风机,14、风机出风管,15、风机出风控制阀,16、通风干管控制阀,17、洞库出风干管II,18、液体除湿装置,19、除湿器,20、再生器,21、新增吸风口 I,22、除湿器进风支管,23、除湿器进风阀,24、除湿器排风支管,25、除湿器排风阀,26、新增送风口 II,27、再生器进风管,28、再生器进风阀,29、再生器排风阀,30、再生器排风支管,31、湿度监测仪表,32、洞库密闭门,33、通风机间门,34、罐室密闭门,35、新开送风短管I,36、控制蝶阀I,37、新开送风短管11,38、控制蝶阀II。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油料洞库的液体除湿装置,在洞库主坑道I内安装有洞库出风干管I 9和洞库出风干管II 17。洞库出风干管I 9 一端连接到安装在洞库支坑道2内的支坑道通风支管7,洞库出风干管I 9另一端连接到放置在油料洞库通风机间10内的通风机13上的风机进风管11,风机进风管11上安装有风机进风控制阀12 ;洞库出风干管II 17—端连接到库外大气中,另一端伸入至油料洞库通风机间10内,洞库出风干管II 17上安装有通风干管控制阀16。
[0020]罐室4内的油罐5顶端有罐顶通风支管6,罐顶通风支管6连接到支坑道通风管道7上,并且在支坑道通风管道7上安装有通风控制蝶阀8和新增吸风口 I 21,在支坑道2内安装有罐室隔离墙3,隔离墙3上安装有罐室密封门34。
[0021]通风机13连接有风机进风管11和风机出风管14,风机出风管14另一端连接在洞库出风干管II 17上。在风机出风管14上安装有风机出风控制阀15,并在风机出风管14上设有新增送风口 II 26。
[0022]在油料洞库通风机间10内安装有液体除湿装置18,液体除湿装置18包括除湿器19和再生器20。除湿器19上安装有除湿器进风支管22和除湿器排风支管24,所述除湿器进风支管22上安装有除湿器进风阀23和湿度监测仪表31,所述除湿器排风支管24上安装有除湿器排风阀25和湿度监测仪表31。所述除湿器进风支管22和除湿器排风支管24的左端都连接在风机进风管11上,并在两个连接口之间的风机进风管11上安装有风机进风控制阀12。除湿装置18两侧安装有再生器进风管27和再生器排风支管30,再生器进风管27上安装有再生器进风阀28,再生器进风管27另一端连接到洞库外部大气中,再生器排风支管30上安装有再生器排风阀29,再生器排风支管30上另一端连接到洞库出风干管II 17上。
[0023]在油料洞库通风机间10洞口处安装有通风机间门33,在洞库主坑道I进口处安装有洞库密闭门32。
[0024]罐室及坑道降湿通风过程:实施通风除湿作业时,首先,应打开罐室隔离墙3上的罐室密闭门34,同时关闭洞库密闭门32 ;然后,关闭风机进风控制阀12和通风干管控制阀16,打开通风控制蝶阀8、风机出风控制阀15、除湿器进风阀23、除湿器排风阀25、再生器进风阀28、再生器排风阀29、控制蝶阀I 36和控制蝶阀II 38 ;最后,启动液体除湿系统18,洞库罐室4以及洞库支坑道2内的湿空气分别经油罐5的罐顶通风支管6和新开吸风短管I 35吸入,通过除湿器进风支管22进入到除湿器19内进行除湿过程,经吸湿的空气通过除湿器排风支管24、流经风机进风管11、风机出风管14后,从新增送风口 26的新开送风短管II 37送到洞库主坑道I内,因为罐室4与洞库支坑道2、洞库主坑道I内的空气都是相互联通的,湿空气通过除湿系统18的反复多次吸湿作用后,可以观察除湿器排风支管24上的湿度监测仪表31的示值,如果空气相对湿度降到70%以下,则可以停止液体除湿系统18运行,关闭相关控制阀门。这样就完成了罐室4、洞库主坑道1、洞库支坑道2内的湿空气的降湿通风作业过程。在此通风过程中,无关的其它通风支管的控制阀应关闭,湿空气变干燥空气的过程实质为在液体除湿系统18作用下洞库内部空气经历吸入、除湿、送风的反复循环过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油料洞库的液体除湿装置,包括洞库出风干管I (9),洞库出风干管I (9)上连接有支坑道通风管道(7)的一端,支坑道通风管道(7)另一端连接油罐顶端的罐顶通风支管(6),其特征在于:在油料洞库通风机间(10)内安装有液体除湿装置(18); 所述液体除湿装置(18)包括除湿器(19)和再生器(20);除湿器(19)连接有除湿器进风支管(22)和除湿器排风支管(24),再生器(20)上连接有再生器进风支管(27)和再生器排风支管(30); 所述油料洞库通风机间(10)内安装有风机(13),所述风机(13)连接有风机进风管(11)和风机出风管(14);风机进风管(11)连接到洞库出风干管(9),除湿器进风支管(22)和除湿器排风支管(24)连接在风机进风管(11)上; 所述再生器进风管(27)另一端连接到洞库外部;所述再生器排风支管(30)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洞库出风干管II (1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料洞库的液体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出风管(14)上设置有新增送风口 II (2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料洞库的液体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坑道通风管道(7)上设置有新增吸风口 I (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料洞库的液体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器进风支管(22)、除湿器排风支管(24)、再生器进风管(27)和再生器排风支管(30)上都安装有湿度监测仪表(31)。
【文档编号】B01D53/26GK203955001SQ201420386912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4日
【发明者】宋生奎, 张永国, 姜旭峰, 吴晓文, 秦勇, 曹泽煜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