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油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910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油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油机,包括主体,主体上设有开关装置,主体上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有第一轴承,转动轴端部连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上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前夹膜板和后夹膜板,且转动轴端部和过滤装置通过前夹膜板相连接,前夹膜板两侧设有轨道滚轮,后夹膜板上设有出油管口和进油管口,主体两侧设有轨道,轨道与过滤装置相连接且设立在过滤装置的两侧,且轨道滚轮设置在轨道之上,轨道上另设有定位连接件,过滤装置上另放有多个滤膜片,且滤膜片装在前夹膜板和后夹膜板之间,滤膜片两侧设有定位孔,且定位连接件与定位孔连接定位。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配套设备少,用电量小,体型小且造价低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滤油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油机,用于各种工业用润滑油的净化和再生。

【背景技术】
[0002]滤油机,又称油过滤机、净油机。其作用是对受污染的油品进行过滤、净化,恢复或提闻油品本身的属性。
[0003]在目前的工业润滑油生产过程中,滤油机是常用的设备之一,现有的滤油机大部分都结构复杂,相关配套设备多,故障率高,维修困难,用电量大,而且体型大,造价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配套设备少,用电量小,体型小且造价低的一种滤油机。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滤油机,包括主体,主体上设有开关装置,主体上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有第一轴承,转动轴端部连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上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前夹膜板和后夹膜板,且转动轴端部和过滤装置通过前夹膜板相连接,前夹膜板两侧设有轨道滚轮,后夹膜板上设有出油管口和进油管口,主体两侧设有轨道,轨道与过滤装置相连接且设立在过滤装置的两侧,且轨道滚轮设置在轨道之上,轨道上另设有定位连接件,过滤装置上另放有多个滤膜片,且滤膜片装在前夹膜板和后夹膜板之间,滤膜片两侧设有定位孔,且定位连接件与定位孔连接定位,滤膜片之间设有多个夹板。
[000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开关装置上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两侧设有手轮和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与第一轴承相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夹板两侧另设有把手。
[000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滤膜片可以从过滤装置上拆装。
[000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转动轴上设有转动螺纹,且前夹膜板可以通过转动轴上的转动螺纹进行运动。
[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过滤装置下设有漏油桶。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简单,体型小,可以通过转动轴进行收缩前夹膜板,结构设置灵活,滤膜片两端设有定位孔,与轨道通过定位连接件进行连接,定位牢固,可拆可装,而且夹板两端设有把手,取拿方便,本实用新型只要连接进油管和出油管,配套设备少,用电量小,而且体型小,维修方便。
[0013]【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1-主体、2-开关装置、3-转动轴、4-第一轴承、5-过滤装置、6-前夹膜板、7-后夹膜板、8-轨道滚轮、9-出油管口、10-进油管口、11 -轨道、12-定位连接件、13-滤膜片、14-定位孔、15-夹板、16-中心轴、17-手轮、18-第二轴承、19-把手、20-转动螺纹、21-漏油桶。
[0016]【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8]如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滤油机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滤油机包括主体1,主体I上设有开关装置2,主体I上设有转动轴3,转动轴3上设有第一轴承4,转动轴3端部连有过滤装置5,过滤装置5上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前夹膜板6和后夹膜板7,且转动轴3端部和过滤装置5通过前夹膜板6相连接,前夹膜板6两侧设有轨道滚轮8,后夹膜板7上设有出油管口 9和进油管口 10,主体I两侧设有轨道11,轨道11与过滤装置5相连接且设立在过滤装置5的两侧,且轨道滚轮8设置在轨道11之上,轨道11上另设有定位连接件12,过滤装置5上另放有多个滤膜片13,且滤膜片13装在前夹膜板6和后夹膜板7之间,滤膜片13两侧设有定位孔14,且定位连接件12与定位孔14连接定位,滤膜片13之间设有多个夹板15,开关装置2上设有中心轴16,中心轴16两侧设有手轮17和第二轴承18,且第二轴承18与第一轴承4相连接,夹板15两侧另设有把手19,滤膜片13可以从过滤装置5上拆装,转动轴3上设有转动螺纹20,且前夹膜板6可以通过转动轴3上的转动螺纹20进行运动,过滤装置5下设有漏油桶21。
[0019]本实用新型一种滤油机的工作原理:使用前,将出油管口 9与出油管道相连,进油管口 10与进油管道相连通,然后手转动手轮17,手轮17带动中心轴16,从而带动第二轴承18转动,与第二轴承18相连的第一轴承4从而转动,然后第一轴承4带动转动轴3进行转动,从而调节与转动轴3相连接的前夹膜板6沿着转动轴3的转动螺纹20向前运动,前夹膜板6上的轨道滚轮8在轨道11上运动,此时过滤装置5张开,然后用手拿住滤膜片13和夹板15两侧的把手19,放在过滤装置5上,使两个夹板15中间为滤膜片13,然后连接定位连接件12与滤膜片13上的定位孔14,连接完毕,然后手相反方向转动手轮17,手轮17带动中心轴16,从而带动第二轴承18转动,与第二轴承18连接的第一轴承4从而转动,然后第一轴承4带动转动轴3转动,然后过滤装置5夹紧,继续转动手轮17致使过滤装置6的滤膜片13和夹板15夹紧不掉,然后启动进油管道的开关,开始进油,杂质油通过过滤装置5的滤膜片13进行过滤,然后从出油管口 9出油。
[0020]运行过程中,为了防止漏油,在过滤装置5下边设有一漏油桶21进行收集漏下的杂质油。
[0021]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滤油机,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I)上设有开关装置(2),所述主体(I)上设有转动轴(3 ),所述转动轴(3 )上设有第一轴承(4 ),所述转动轴(3 )端部连有过滤装置(5 ),所述过滤装置(5 )上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前夹膜板(6 )和后夹膜板(7 ),且所述转动轴(3 )端部和所述过滤装置(5 )通过所述前夹膜板(6 )相连接,所述前夹膜板(6 )两侧设有轨道滚轮(8),所述后夹膜板(7)上设有出油管口(9)和进油管口(10),所述主体(I)两侧设有轨道(11),所述轨道(11)与所述过滤装置(5 )相连接且设立在所述过滤装置(5 )的两侧,且所述轨道滚轮(8)设置在所述轨道(11)之上,所述轨道(11)上另设有定位连接件(12),所述过滤装置(5)上另放有多个滤膜片(13),且所述滤膜片(13)装在所述前夹膜板(6)和所述后夹膜板(7)之间,所述滤膜片(13)两侧设有定位孔(14),且所述定位连接件(12)与所述定位孔(14)连接定位,所述滤膜片(13)之间设有多个夹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2)上设有中心轴(16),所述中心轴(16)两侧设有手轮(17)和第二轴承(18),且所述第二轴承(18)与所述第一轴承(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5)两侧另设有把手(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片(13)可以从所述过滤装置(5)上拆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3)上设有转动螺纹(20 ),且所述前夹膜板(6 )可以通过所述转动轴(3 )上的转动螺纹(20 )进行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5)下设有漏油桶(21)。
【文档编号】B01D29/05GK203990032SQ201420391271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宋来余, 赵学玉, 刘国金 申请人:马鞍山陆博液压润滑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